金庸《俠客行》描寫無知孩童「狗雜種」與絕世高手謝煙客的相處過程,頗有啟迪人心之處。
例如「不求人」。謝煙客原以為僥倖拾獲玄鐵令的是個小乞丐,試圖讓「狗雜種」(石破天)隨便求他一件事:一頓飯,一些銀兩,一套武功,就此了結玄鐵令的誓言。沒想這個小孩是不求人的,他發現既是如此,就不能用「小乞丐」來稱呼狗雜種;何況狗雜種不僅不求人,比起江湖人士(包括謝煙客自己)偷、拐、搶、騙想要謀取玄鐵令,完成自己的私欲,這個小孩顯得無欲無求。甚至連自視甚高的謝煙客,有時都感到自慚形穢。
狗雜種之所以養成這樣的習慣,是因為每當他開口向「媽媽」求什麼時,總會遭受到毒打,他媽媽會說,人家要給你,自然就會給;不給你的,你求也沒用。小說家藉由一個失意、偏激的單戀者來說這話,不無道理(失敗者更能懂得「求也不求得」的苦?),也不完全有理。
無欲則剛,有求乃愧,在我個人的經驗裡已有過無數的例子可驗證,不管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或關乎感情、學業、事業的大事,有時不得不有求於人。如果請求了人家,他們迅速地幫忙,如期完成我的托付;除了感激之外,日後我也會投桃報李,雖無法做到湧泉以報,至少無愧於友情,無愧於心;如果請求之後人家忘記了,我不免會再拜託一次,但對方還是不能處理的話,這時候,我就會另想辦法解決。
在這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幫忙自己什麼,先懂得這件事──但我想說的結論,並不是「求人不如求己」,畢竟每個人都是活在社群互動的網絡裡,無法自給自足──再來,也懂得相互應援的人情,代表人與人之間的好意,即便是涓滴之惠,都彌足珍貴。
(2014年12月上旬曾發表於花蓮更生日報,2020年11月中旬微調字句、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