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殺人、納投名狀、結義:「私法正義」的邏輯和悲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社會的正義平衡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之外,往往還需要某種屬於圈內人的、自己人的「私正義」。

它的特點是可以彈性地按照內部的特定需求來客製化正義的內涵,如「私法正義」便是認為在公權力以外,依照私法執行私刑是「我們」天經地義的權利,「我們」是在維持這個社會、甚至是這個世界的正義天平,保持它的平衡不至傾斜到令人感到難堪、被生命本身的卑微侵犯的地步。

然而,執行私刑的時機和標準是什麽?不可明說,而且正是因為這個不可明說、不可討論、不可一體適用的模糊性,「私法正義」之所以被需要的正當性就在這裡了。它以模糊來回應正義概念自身就帶有的模糊性。

社會本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場域,每個個別生命總是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為了生存,有各種比小說或電影情節更光怪陸離的事會不斷發生,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就隨之千變萬化起來,這件事和那件事的差異可能微乎其微,現實的無盡複雜性會不停地把所謂的正義拆解成碎片,很快地我們就無法辨認它原初的乾淨面貌了。

那些關於透過私刑復仇的電影感動我們的地方,也是因為生命的深處有太多的模糊性,我們為此共鳴,產生某種美感,亦即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淨化和昇華的情感。

人本身也容許模糊性的存在,否則凡事若都講求清晰有理,這種苛刻會重壓得人不想活下去。水清無魚。

《投名狀》:在正義不是只有一種標準之下的衝突

今有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納投名狀,結兄弟義,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天地作證,山河為盟,有違此誓,天地誅之。

電影《投名狀》講述一群盜匪義結兄弟,約定在亂世中相互扶持,掙扎生存,未料最後演變為自相殘殺的悲劇。

投名狀的誓詞「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便是內部客製化的私法,康德所說的道德必須是對自己也對他人一體適用的普遍法則,在這裡無就顯得格格不入地礙事。

因為納投名狀結義的前提是所有參與者必須無視社會法律和自身良知去殺死一個人,各自正式表態成為社會裡的亡命之徒,在法律和道德已經無法約束這群人的情況裡,連殺人償命都不怕,還會願意遵守什麽呢?但是群體內部仍然有制定行為規則的需求,因此制定基礎就會往更高的超自然因果報應力量尋求權威,「有違此誓,天地誅之」。

在此之外,其它如「搶錢、搶糧、搶娘們」等姦淫擄掠之事就不在此限制。

雖然私正義是矛盾的,但絕不能是任意的,它的基礎仍必須符合某種所有人都認同的天道。而天道的內涵有抽象浮泛的缺點,便由人類原始的情感作為現實的補充,兄弟情誼有具體可感的東西,有操作和回饋的循環,可以凝聚、鞏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如同我們在支持「私法正義」的人身上所觀察到的,他們總是再三強調的「人情」和「天道」便是他們自認正當的核心邏輯。

投名狀是這108人據以生存在亂世裡所能依循的最高行為法則,也就是他們相信他們擁有的最高的正義。不管是理性思辨的、傳統教條的或國家的正義原理都不及這個投名狀,因為只有在這崇高的價值之中,他們才覺得自己沒有被生命拋棄。

這樣的邏輯在他們進入體制之後,自然要發生內在衝突。

國家、戰爭、政治這些事情涉及到的人數和複雜度,其規模已經遠遠非原來的「私正義」能夠涵蓋和調節;是往昔的兄弟情義讓他們在生存的競爭裡,發揮了上下一心、戰無不勝的作用,如今也是兄弟情義阻礙了他們面對新的局面繼續生存下去。

在這個新的局面裡,他們不再是被生命拋棄的一群人,他們已經爬出社會底層的泥沼,反而握有決定他人生死的權力。

面對這陌生的生存境況,龐青雲自有一套邏輯,他選擇朝向適應更新、更大的正義規則(或說是返回他原本習慣的體制),而姜午陽則是選擇繼續不擇手段、最後更是自殺式地刺殺龐青雲,同歸於盡,以私刑來貫徹和保護當年美好誓言裡的正義憧憬。

誰是錯的?誰的行為是不正義的?我們無法判斷,所以我們發自內心地感到生命的哀傷本質。

黑格爾在談論法哲學時,比喻地說:密涅瓦的貓頭鷹總是要等到黃昏時才會振翅起飛。

密涅瓦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另一個名字,在黃昏時才飛上天空的貓頭鷹象徵著,無論如何,對人來說,正確的認知和判斷總是來得太遲;在宇宙的歷史盡頭來臨之前,使一切歷歷在目可供我們細細檢視前後因果、是非對錯,我們幾乎不可能提前就能明白正義為何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伊恩的沙龍
70會員
52內容數
我認為建立在書寫和閱讀的生活實踐,其實很接近無政府主義式的自由,是在文學中尋找批判和希望的火光。
伊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9/26
男人若是讀起經過芭芭拉‧沃克改寫的《醜女與野獸(Feminist Fairy Tale)》,我們會從字裡行間不斷感到某種不適,類似像坐在一張水平有些歪斜的椅子上閱讀,男人不知道為什麽,卻暗暗地說不上來總有哪邊不對勁。
Thumbnail
2019/09/26
男人若是讀起經過芭芭拉‧沃克改寫的《醜女與野獸(Feminist Fairy Tale)》,我們會從字裡行間不斷感到某種不適,類似像坐在一張水平有些歪斜的椅子上閱讀,男人不知道為什麽,卻暗暗地說不上來總有哪邊不對勁。
Thumbnail
2019/09/15
在城市裡,我們雖然抬起頭仍看得見月亮,它還是懸掛在被高高低低的大樓遮擋、切割的夜空,但四處架設的都市人工照明光線讓我們已不明白月光是為何物了。
Thumbnail
2019/09/15
在城市裡,我們雖然抬起頭仍看得見月亮,它還是懸掛在被高高低低的大樓遮擋、切割的夜空,但四處架設的都市人工照明光線讓我們已不明白月光是為何物了。
Thumbnail
2019/09/05
女詩人雖然不斷言明,說:「我不是你的」,我就是我,但到了最後,黑暗終歸戰勝了光明,愛情戰勝了理智──我,終於迷失了,甘願臣服在巨大的力量之下,哪怕這股力量可能帶來徹底毀滅的結局。
Thumbnail
2019/09/05
女詩人雖然不斷言明,說:「我不是你的」,我就是我,但到了最後,黑暗終歸戰勝了光明,愛情戰勝了理智──我,終於迷失了,甘願臣服在巨大的力量之下,哪怕這股力量可能帶來徹底毀滅的結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來台灣新聞報導上,日日皆有詐騙、槍擊案日益嚴重的現象,尤其2023年4/20日的黑道年輕人持槍,槍殺掃射的大型槍擊案,更是令人震驚! ★由此可知,台灣的家庭、學校、政府的錯誤教育政策,已經呈現出嚴重後果了。只學西方知識教育,捨棄四維八德倫理道德教育,台灣下一代助人為惡,危害社會,台灣未來堪憂!
Thumbnail
※近來台灣新聞報導上,日日皆有詐騙、槍擊案日益嚴重的現象,尤其2023年4/20日的黑道年輕人持槍,槍殺掃射的大型槍擊案,更是令人震驚! ★由此可知,台灣的家庭、學校、政府的錯誤教育政策,已經呈現出嚴重後果了。只學西方知識教育,捨棄四維八德倫理道德教育,台灣下一代助人為惡,危害社會,台灣未來堪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說的是關於每日生活工作、事業上,與人相處會遇到之事,不限於政府官員。雖然[太上感應]書中所舉例子,都比較偏向政府官員,但其實他所說的總原則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一些有關於升遷、財富、貪婪等惡念惡行,所需要注意謹慎的情況。 讀者可以自行思考運用於每日工作事業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說的是關於每日生活工作、事業上,與人相處會遇到之事,不限於政府官員。雖然[太上感應]書中所舉例子,都比較偏向政府官員,但其實他所說的總原則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一些有關於升遷、財富、貪婪等惡念惡行,所需要注意謹慎的情況。 讀者可以自行思考運用於每日工作事業中。
Thumbnail
身為挑戰政治禁忌的作品,悲情城市很容易讓人們期待落空。 侯導說過他只是想「拍出自然法底下人們的活動」,不帶批判的用上帝視角發出一聲嘆息,力道絕對比直接拍攝血腥場面來得強烈,暴力屠殺的影響到偏遠山區還有聾啞人士、家庭主婦、沒有政治意識的小老百姓,像是龍捲風這樣的物理力量將人裹挾進去,流氓和文人以為能夠
Thumbnail
身為挑戰政治禁忌的作品,悲情城市很容易讓人們期待落空。 侯導說過他只是想「拍出自然法底下人們的活動」,不帶批判的用上帝視角發出一聲嘆息,力道絕對比直接拍攝血腥場面來得強烈,暴力屠殺的影響到偏遠山區還有聾啞人士、家庭主婦、沒有政治意識的小老百姓,像是龍捲風這樣的物理力量將人裹挾進去,流氓和文人以為能夠
Thumbnail
(三) 麒麟王母: 『所謂"和"者,意謂與大地和諧,與草木和諧,與人畜飛禽走獸和諧。 和諧者為〔四不生心〕:不生殺心,不生傷心,不生奪心,不生恨心。 行者應常思維,若殺者於我,或其親眷,自己必傷心欲絕,痛失摯愛之苦,不願此苦痛現於他人,故不生殺心。 行者應常思維,若傷者於我,或其親眷,自己必身殘體痛
Thumbnail
(三) 麒麟王母: 『所謂"和"者,意謂與大地和諧,與草木和諧,與人畜飛禽走獸和諧。 和諧者為〔四不生心〕:不生殺心,不生傷心,不生奪心,不生恨心。 行者應常思維,若殺者於我,或其親眷,自己必傷心欲絕,痛失摯愛之苦,不願此苦痛現於他人,故不生殺心。 行者應常思維,若傷者於我,或其親眷,自己必身殘體痛
Thumbnail
梵天劍並未砍下罪人的頭顱,而是鎔鑄了集體的悲憤化成一股新力量,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該死的阿修羅》的劇本經過一再被推翻又修正的歷程,達到了警世與教化的目的後,更深入一層的人性思考,相當讚賞編導對於故事編排的用心。最讓我驚艷的則是第三段的「假如」,人的善惡作為真的僅在一念之間,出逃的小狗Oreo彷彿
Thumbnail
梵天劍並未砍下罪人的頭顱,而是鎔鑄了集體的悲憤化成一股新力量,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該死的阿修羅》的劇本經過一再被推翻又修正的歷程,達到了警世與教化的目的後,更深入一層的人性思考,相當讚賞編導對於故事編排的用心。最讓我驚艷的則是第三段的「假如」,人的善惡作為真的僅在一念之間,出逃的小狗Oreo彷彿
Thumbnail
~~微微地劇透(無兒童不宜內容~~) 回頭看「謗法」,是在某陣子劇荒之時,原以為大概就是畫面驚悚,然後不脫天網恢恢,善惡有報這類的長輩警世議題。 一路下來,倒也好奇人稱國民好爸爸的成東日,究竟要以如何的慘狀嗝屁,沒料到,第12集"詛咒林"的計畫被提早識破時,我瞬間被黏在螢幕前。 #Netflix
Thumbnail
~~微微地劇透(無兒童不宜內容~~) 回頭看「謗法」,是在某陣子劇荒之時,原以為大概就是畫面驚悚,然後不脫天網恢恢,善惡有報這類的長輩警世議題。 一路下來,倒也好奇人稱國民好爸爸的成東日,究竟要以如何的慘狀嗝屁,沒料到,第12集"詛咒林"的計畫被提早識破時,我瞬間被黏在螢幕前。 #Netflix
Thumbnail
每個人都可能是阿修羅,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可能是他人的守護神,亦可能同時是追捕他人、逞兇鬥狠的惡鬼。 人的個性或許沒辦法說變就變,但可以選擇自己要不要那麼做,以及選擇在看似無可改變的環境中,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調適與面對。有時身為當事者會有「我非這麼做不可」的想法,而讓自己陷入看似死局中。
Thumbnail
每個人都可能是阿修羅,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可能是他人的守護神,亦可能同時是追捕他人、逞兇鬥狠的惡鬼。 人的個性或許沒辦法說變就變,但可以選擇自己要不要那麼做,以及選擇在看似無可改變的環境中,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調適與面對。有時身為當事者會有「我非這麼做不可」的想法,而讓自己陷入看似死局中。
Thumbnail
我始終相信,普通人有普通人能夠做的事,實際上,普通人才是世俗的法則,才能夠真正地推動我們所存在的宇宙。《獵人案》的結語也正如《鷹眼》所想要傳達的,身為普通人,即便只能守護一個人、做好一件事,人生也就是值得了。
Thumbnail
我始終相信,普通人有普通人能夠做的事,實際上,普通人才是世俗的法則,才能夠真正地推動我們所存在的宇宙。《獵人案》的結語也正如《鷹眼》所想要傳達的,身為普通人,即便只能守護一個人、做好一件事,人生也就是值得了。
Thumbnail
  很懷念的漫畫突然躍入眼前,所以拿了前兩本來看。這是一部只要你喜歡與混沌共存,或是民俗異志故事,就會喜歡的漫畫。大概啦。
Thumbnail
  很懷念的漫畫突然躍入眼前,所以拿了前兩本來看。這是一部只要你喜歡與混沌共存,或是民俗異志故事,就會喜歡的漫畫。大概啦。
Thumbnail
「你覺得他們是從一開始就這麼慘忍,這麼邪惡嗎?他們是久了才變成這樣。因為可以,他們才會那樣做,因為他們知道人們會閉上眼睛,保持沉默。如果有一個人瞪大眼睛大聲說出來,那樣就能改變。」 《祕密森林》如同劇名,裡面的主角們是在名為國家這個巨大的群體,從一整片錯綜複雜的森林中找出藏於其中的祕密。
Thumbnail
「你覺得他們是從一開始就這麼慘忍,這麼邪惡嗎?他們是久了才變成這樣。因為可以,他們才會那樣做,因為他們知道人們會閉上眼睛,保持沉默。如果有一個人瞪大眼睛大聲說出來,那樣就能改變。」 《祕密森林》如同劇名,裡面的主角們是在名為國家這個巨大的群體,從一整片錯綜複雜的森林中找出藏於其中的祕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