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閱讀‧書寫‧思考‧人

48公開內容

我認為建立在書寫和閱讀的生活實踐,其實很接近無政府主義式的自由,是在文學中尋找批判和希望的火光。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伊恩
男人若是讀起經過芭芭拉‧沃克改寫的《醜女與野獸(Feminist Fairy Tale)》,我們會從字裡行間不斷感到某種不適,類似像坐在一張水平有些歪斜的椅子上閱讀,男人不知道為什麽,卻暗暗地說不上來總有哪邊不對勁。
Thumbnail
子穎-avatar-img
2022/11/21
我喜歡這本書。感謝分享!
avatar-avatar
伊恩
在城市裡,我們雖然抬起頭仍看得見月亮,它還是懸掛在被高高低低的大樓遮擋、切割的夜空,但四處架設的都市人工照明光線讓我們已不明白月光是為何物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女詩人雖然不斷言明,說:「我不是你的」,我就是我,但到了最後,黑暗終歸戰勝了光明,愛情戰勝了理智──我,終於迷失了,甘願臣服在巨大的力量之下,哪怕這股力量可能帶來徹底毀滅的結局。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我不確定命理之學的功效範圍如何,但目前為止,我尚未聽聞過可以使用算命的方法來決定一項公共政策的存廢,即使方法上可能,我想人們也無法接受一些爭執日久的社會議題,譬如核四、廢死、安樂死、台灣的統獨等等是責成一位神算大師、或由多人組成的國師團來決定。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希臘有三女神,她們走下神座,帶著不同的性格與際遇,墬入慾望、愛情、婚姻的命運轉盤。她們支點旋轉,離心離德。 遊蕩在凡人世間情愛交織的迷宮,終至花園凋萎,忘了來時路,等待重生,期盼接引。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江戶川亂步找到了一個獨特之觀察位置,把恐怖從看似最日常、最不啟人疑竇的地方挖出來給你看,一字一句不厭其煩的敘述就是要讓人看清楚它,並且告訴你,這恐怖不是他放進去的,它一直都在那裡的啊,不是嗎?是你自己一直粗心大意略過了它,沒多去深究。
Thumbnail
小熊-avatar-img
2019/08/21
寫的不錯額
avatar-avatar
伊恩
我知道那天的我是很美的。渡船上,一個亞洲男人坐在一部黑色高級汽車內(宛如大型靈車),用暗影裡帶著欲望的眼神,盯著我這個白人小女孩看。他走來,伸出顫抖的手,遞來一根菸。他在害怕。船靠岸,我上了他的黑色汽車。
Thumbnail
子穎-avatar-img
2022/11/21
感謝分享!
avatar-avatar
伊恩
隨著成名,詩人、腦癱者、農民,這些複雜混合在余秀華身上的標籤不僅僅是她個人的,還拉入了整個社會在裡面碰撞,或許是當人們突然看見詩竟然和疾病、貧苦並列在一起時,就彷彿是有什麽東西一下子被撕開而暴露出來,令人感到不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如同批評的人所指出的,政府明顯原本是就知道該怎麼做,一個車站正常來說應該需要配置多少警力,需求怎樣的裝備,如此才能夠保障一位執法人員的基本生命安全。但是,為什麽先前不徹底落實?明明現在馬上能做到的事情,之前為什麽不做?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如果不是囿於一場戰爭、一次人生機會、一個國家或一個時代,人或許更願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不必寒磣地以看似崇高輝煌,其實內涵簡單的標籤來定義自己身為知識分子的意義,證明我確實某個文化群體的一分子。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保持與權力的近距離接觸,在權力中被拉扯,一方面得努力從兇惡的現實官場政治鬥爭裡,盡可能存活下來,一方面也要保持清醒,不忘自己當初的信念,做對的事、說對的話……這的確很難,非常難,它會耗盡你所有的心思氣力和情感,讓你不得不思考和解決非常多複雜的問題,包括具體現實的與抽象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最近流行起來的「私法正義」,便是認為在公權力以外,執行私刑是「我們」天經地義的權利,「我們」是在維持這個社會、甚至是這個世界的正義天平,保持它的平衡不至傾斜到令人感到難堪、被生命本身的卑微侵犯的地步。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我們缺乏的是足夠的時間,因為我們生來就急躁,沒有耐性,不信任包括謎團本身,以及時間在內的任何東西。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雖然觀點、身分、立場、論述、人生故事等等這些資訊,媒體都有能力呈現出來,而且挖掘得可能比我們還多、還完整和專業,但是看一則報導與跟一個活生生的人談話是根本地兩種截然不同的經驗。當人與人面對面認真交談時,你不只是會注意對方所說的內容,你還會不經意發現一些額外的、無關主題的、屬於人性的瑣碎東西。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我頭頂到月亮的距離不再是先前那麼近了,那巨盤似的月亮顯得小了,而且越來越小,好像是我們的目光把它盯得越來越遠。──卡爾維諾/《月亮的距離》。這是一個美麗而且悲傷的故事,讀到結尾,我們彷彿會在自己的腦海裡聽見宇宙誕生的第一聲嘆息,飄盪在無空氣、無摩擦力,永遠是無邊無際的宇宙空間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金庸與韋小寶之間有一種矛盾。韋小寶讓金庸攀登至武俠小說的巔峰,同時也讓金庸就此停筆,無以為繼。書寫者和自己作品的關係總是很微妙,千絲萬縷夾纏不清,尤其是書寫小說,作者要寫好一個人物,就必須要把自己的身體和意識都借給這個虛擬出來的人使用,代替他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人。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成長在鮮少發生戰亂的國家地區的人們,在日常生活裡反而吸收了大量描摹戰爭的概念創作物,而這些人對戰爭的認知,顯然就比那些半生時間都陷於顛沛流離的受難者還擁有更豐富多元的層次,因為,旁觀者總是透過已經被整理過的、條理分明的「人工產品」來認識某場戰爭,不慌不忙地吸收著資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伊恩
所謂人的感動,似乎成為了某種可以預料的、可觸發調控其大小、時機、起伏轉向的事情。駱以軍的一段文字把這樣的「工作」看得頗為下流和身體性……
Thumbnail
星垂平野-avatar-img
2018/10/13
從語言學發展出來的「符號學」裡,「符徵」與「符旨」精準說明了群體溝通的「便宜法門」,而「便宜行事」正是人性。深層理解他人、理解自我,不是不存在,是己經被邊緣化到幾乎看不到的地步。有句話說 :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個「醒」當然是痛苦的。但, 唯有痛苦,才是真正的以一個孤獨的姿態活著。「我」本應是「一個人」而非「一群人」,但「一群人」有假性的溫暖,它太具吸引力了;而「一個人」卻只有清醒時的孤寂與痛苦...
伊恩-avatar-img
發文者
2018/10/13
我不認為我們從人群所感覺到的溫暖是假的,人不完全是理性的。只是人群不太能容忍特殊性,所以有些東西如果只有少數人看得見,那這些東西注定會被人群排除掉。書寫就是某種倉庫、避難所。
avatar-avatar
伊恩
人們在周末假日,相約來到某藝術展覽場或畫廊,帶著既是體驗親近藝術的心態,也有見證歷史的動機和好奇心,漫步欣賞這些由得獎無數的著名攝影師所拍攝的藝術作品,其中包含了戰士、國家、屍塊、殘肢、家破人亡等等主題。而在展出這些作品的場地附近,通常也會聚集不少餐廳、咖啡館……
Thumbnail
星垂平野-avatar-img
2018/10/13
我們、你們、他們,美國、中國、日本; 其實只是空泛至極的「集合性名詞」,根本不存在。但這樣子的集合性名詞, 有同溫認同的效用。現今,圖片、文字、影音資訊氾濫,人們早晚會厭倦 ,回歸到冷漠看待的狀況中。 但那些打算獲利或是操控人心的人,會不斷推陳出新,也就是「行銷手法永遠在進步」。
伊恩-avatar-img
發文者
2018/10/13
現實中要做一個完全獨立的人是幾乎不太可能的,書寫可以勉強接近這樣的自由可能。話說回來,行銷也是利用這種「作夢」的可能性,賣夢給需要的人。
avatar-avatar
伊恩
我們這些已經長久習慣觀看戰爭、謀殺、災禍、特殊疾病等等與不幸相關的文字、影像的文明,如今似乎變本加厲了,人們現在嗜癮的是──如果我的描述不會太過脫離事實的話──喜歡看著自己、也歡迎讓旁人看著自己,對他人施加痛苦,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在社群網路上以言語和情緒所施加的欺凌。
Thumbnail
星垂平野-avatar-img
2018/10/13
文學技巧裡有一種「凍結時間」的手法。比如寫到一個不幸的人掉下懸崖後,手握著細細的藤蔓,等待救援。 下一段卻跳到他的妻子己準備好溫馨的晚餐,期待丈夫回家。這是藉由幸福與危機對比,創造出讀者的焦慮感。也藉由時間的凍結,增強讀者想知道後續結果的慾望;故事的張力,就由此展開。相同的,攝影凍結時間的能力更強。就攝影而言,我想,問題在拍攝者、撿選照片者的内在動機。因為有問題的從來都是人心,而不是物品。
伊恩-avatar-img
發文者
2018/10/13
如果人心有問題的話,物品其實也是在那樣的思維邏輯下被製造出來的,我們通常也是從外在的東西,如物品和行動去回溯到人的內在,推測其動機、思維方式等等。攝影被發明出來的年代,剛好也是實證主義和歐洲政治動盪不安的年代,凍結時間是某種集體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