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受歡迎的program集散地-京都JR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一個給予城市最大留白的黑盒子從外太空降落在了地球,俐落狹長的量體,賦予了強烈的方向性。我們為了從中窺視黑盒子的面紗,刻意從各個角度巷弄去接近去捕捉。只見城牆般的立面上有著巨大開口讓人瞥見對向一方天空,除此之外就是那冰冷的外觀,完全不願意熱臉貼冷屁股回應城市表情。京都JR火車站與其說像一個巨型覆蓋下的立體復合城市,更不如說是所有不受歡迎的program集散地的外太空站。

因城市早已被鐵路劃開,車站城牆般的立面也並沒有再為這城市蒙上陰影或變成冷漠的外來者。在這條件下,反觀幾乎單憑立面表情就能猜出內部空間的使用,沒有多一層皮層的包裝,可謂難得的真實。對於傳統城市看似高風險的回應,卻創造出非常理性的空間純粹性。其中大家最熟悉的都市紋理與山谷的設計概念,從車站看出的端景強烈而可怕。但如果這只是為了贏得競圖通俗的概念,而建築師真正的狂妄與執著又何嘗能被正確的解讀與感受呢,那到底什麼才是建築師最大的願景與嘗試呢?

天空賦予建築無窮變化,有時則相反,建築賦予天空不同的形貌。-原廣司

天空賦予建築無窮變化,有時則相反,建築賦予天空不同的形貌。-原廣司


印象最深並不是大面玻璃帷幕裡映照了天空與京都塔的夯噗啷噹畫面,而是在南遊步道上仰望見的玻璃柱頭。玻璃與框架俐落得收在柱子表面上,一開始總以為大概就是想要營造輕盈結構的拙劣手法。直到整理照片以為是某種石材紋理才赫然發現是其映著天空的玻璃,與其說是玻璃更像一個語彙多變的材料,一個能反覆變化紋理的鏡子,同時與自然平行前進的大膽對話。

而身為公共建築隱藏於巨大城市中,建築師並沒有刻意孤傲假裝清高總只想著自己的理念。各式各樣的商業空間、旅館、演藝廳,或是各種服務機能貴賓車道、停車場、直升機停機棚....都是完整的MIXING在量體裡面。論空間比例甚至遠大於車站本體了呢!但卻絲毫不失公共性應有的優雅與力量。從對於觀光客最重要的公車系統到車站大廳,再到站內廣場中間的的動線挑空再到後方剪票口,在這裡沒有分別相聚的情感可以駐留。處處都是流動的分流,並非完整的自由反而更加注重效率的限制,可以身為車站可以說是最完美的假說了。而兩側的大階梯則是包容了各個節慶華麗裝飾的公共空間,串連各式大眾運輸系統與停留的契機,後方的空中徑路、南遊步道和大空廣場的回應,就是在這擁擠的古城創造了一個能遺忘自己的角落,序列的節奏,好適合告白的地方,非常難迷失在車站裡面,反觀台北車站我去了台北車站無數次都還是會迷路。

雕塑的捏造,語彙巧妙的點綴著車站,就像是潮牌的符號轉印在雜亂的巷弄般,充斥浪漫與必要宣言。裝置雕塑的做坐落更是妙筆生花,其中最無法理解的大概就是如何轉化了日本的幾何,不會充斥的菁英主義的傲慢,也不會有浮誇奢侈的距離感,又或者只是整個城市美學從未消失。其夜晚對於光線的捕捉,客製的燈具更是巧妙融合著漫射與直射,機能與造景,公共與私密。與其說是光線更像文藝復興繪畫中出現的Cangiante、Chiaroscuro、Sfumato(換色法、明暗對照法、暈塗法大概翻譯的概念),好不自然。以上更像是我一派的自圓其說就是了。

屋頂,整治了所有混亂。〈屋頂〉

屋頂,整治了所有混亂。〈屋頂〉

非華麗昂貴的鋼構,而是最經濟的結構來去詮釋這跨距,純論建築空間對比東京國際會館的兩根大柱子的,是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或許以前我會果斷的狂言做出比較,但學會慢慢品嚐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態度與空間的定位,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宇宙外建筑的燈(網路資料)

宇宙外建筑的燈(網路資料)


原始文章裡面的照片更多喔!!!

左上角的立面與燈具的呼應也是十分俏皮,完全跟得上現今的網美打卡流行呢,可惜目前正在整理。

左上角的立面與燈具的呼應也是十分俏皮,完全跟得上現今的網美打卡流行呢,可惜目前正在整理。




欠的書,要學習的內容又越來越多了...

《聚落的100則教誨》

離散都市論部分 https://www.tozai-as.or.jp/mytech/88/88_hara10.html

對談-槇文彥 + 磯崎新 + 原廣司 http://forgemind.net/media/archives/4512

原邸自宅 http://sumaiinteriorhosue.seesaa.net/article/435314442.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金六一-avatar-img
2019/01/20
京都車站的確是個值得好好地在三地品味的作品。清楚的態度,而不是曖昧不明的「融入環境」。 自己的網站有最完整的內容,但文字內容兩邊一樣的作法也很好。繼續繼續。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來到日本東京,絕對不能錯過那座矗立於天際的著名地標──東京鐵塔。 東京鐵塔高聳於東京的天際線,其獨特的外觀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完美融合,自1958年竣工以來,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作為見證東京從古老文化根源轉變為現代化大都市的標誌性建築,東京鐵塔擁有無與倫比的歷史意義。
Thumbnail
來到日本東京,絕對不能錯過那座矗立於天際的著名地標──東京鐵塔。 東京鐵塔高聳於東京的天際線,其獨特的外觀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完美融合,自1958年竣工以來,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作為見證東京從古老文化根源轉變為現代化大都市的標誌性建築,東京鐵塔擁有無與倫比的歷史意義。
Thumbnail
東京鐵塔拍攝景點之一 赤羽橋地鐵出口 這是一個相當熱門的景點 可以看到許多遊客在這邊拍攝美照 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後面就是令人驚豔的東京鐵塔~ 交通方式也相當簡單地鐵赤羽橋站一出來 過一個路口就到了~
Thumbnail
東京鐵塔拍攝景點之一 赤羽橋地鐵出口 這是一個相當熱門的景點 可以看到許多遊客在這邊拍攝美照 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後面就是令人驚豔的東京鐵塔~ 交通方式也相當簡單地鐵赤羽橋站一出來 過一個路口就到了~
Thumbnail
綠洲21是座多元化設計的建築,擁有商品街、公車總站站、綠色大地的公園與頂樓空中散步的「水之宇宙船」,這整座建築設計理念新穎,適合夕陽西下,悠遊於空中散步道,可仰望「中部電力 MIRAI TOWE」,兩者的燈光互相輝映,美麗極了。
Thumbnail
綠洲21是座多元化設計的建築,擁有商品街、公車總站站、綠色大地的公園與頂樓空中散步的「水之宇宙船」,這整座建築設計理念新穎,適合夕陽西下,悠遊於空中散步道,可仰望「中部電力 MIRAI TOWE」,兩者的燈光互相輝映,美麗極了。
Thumbnail
我不知道其他國家,但我發現京都車站有「零」號月台時,我就一直積極查詢可以在這月台搭到哪個點,金澤! 而且是很有趣的列車名: 雷鳥號。 它的車廂有一人獨享位~ 金澤最有名就是這個門~鼓門。 當然金澤最不能錯過的就是21世絕美術館! 它的「游泳池」更是最經典的打卡點。(在池內每人每次只能待五分鐘) 大部
Thumbnail
我不知道其他國家,但我發現京都車站有「零」號月台時,我就一直積極查詢可以在這月台搭到哪個點,金澤! 而且是很有趣的列車名: 雷鳥號。 它的車廂有一人獨享位~ 金澤最有名就是這個門~鼓門。 當然金澤最不能錯過的就是21世絕美術館! 它的「游泳池」更是最經典的打卡點。(在池內每人每次只能待五分鐘) 大部
Thumbnail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 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Thumbnail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 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Thumbnail
某天搭乘捷運,急匆匆的趕去辦事情,辦完後緩步走進捷運站回程,想搭的車正好關上車門啟動離開,「沒事,下一班吧。」反正事情辦完,心情已經不再趕緊,放鬆的逛著候車月台,才注意到連候車月台都有著繪畫展覽,一般可能展示的區域大多是在未進到搭乘區域的廊道,真的第一次注意到候車月台區有畫作展出。 這些混著
Thumbnail
某天搭乘捷運,急匆匆的趕去辦事情,辦完後緩步走進捷運站回程,想搭的車正好關上車門啟動離開,「沒事,下一班吧。」反正事情辦完,心情已經不再趕緊,放鬆的逛著候車月台,才注意到連候車月台都有著繪畫展覽,一般可能展示的區域大多是在未進到搭乘區域的廊道,真的第一次注意到候車月台區有畫作展出。 這些混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