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很少會直接對裝幀本身贊不絕口。如果有人稱贊「裝幀得真好」,坦白地說,我不會對此欣喜不已。因為判斷裝幀好壞的根本之處還在於書的內容本身,沒有了內容,裝幀就甚麼都不是。//
替村上龍、岩井俊二、東野圭吾作封面裝幀設計的他,鈴木成一如是說。近來看完他的《設計書——鈴木成一裝幀手記》 ,喜歡他用心為設計想法解釋,在書裡分享設計時深刻的故事,為什麼要找某插畫家、如何選圖、怎樣構思,甚或記下過程的小事。設計一本書,替內容的氣質打扮,具體表現風格,又似以綾羅綢緞包皮囊。
//如果有人說:「因為裝幀很好,所以想看看,但是內容卻沒意思,讓裝幀給騙了!」這反而不是裝幀得好,而是裝幀得不好。(笑)最理想的是讀者根本沒有察覺這本書「裝幀真好」,就出手買下。那本書的原裝風貌好像本來就應該如此,這才是最好的吧。//
對著一本沒有認知的作品,設計先決此乎無可避免(有忠實粉絲的作者除外,讀者與作者已建立關係了。)總遇過設計與內容會有出入,會打扮的文青造型也不是文藝青年。總有買過裝幀很美但內容平平之書,但也知道那是難免的——設計者、書寫者、讀者,三者都有看待工作或是創作的角度,詮釋的方式有異,想像畫面不同。而鈴木成一對裝幀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自然、順眼,假定了與讀者的感覺一致、配合吧。
其實美觀與否因人而異,買書,甚至買其他東西,向來都是主觀——主觀的閱讀習慣、喜好,主觀的審美標準。曾有位朋友堅持美有客觀標準,我更相信想法相同的人,有相似審美準則。永遠不要以書的封面質疑書的內容,但我們不否認,設計會影響選書的感覺。我們總是說感覺好、不好、舒服,嘗試找理據合理化,說到底喜歡還是喜歡,感覺盡在不言中。
//我的作用最多只是給那些試圖表現自己某個方面的人搭把手。如果一個人正在踢球,我只不過是幫助他踢得更遠一些而已。那裡沒有球的話,我就無計可施了。我感到我一直在別人的事情而拼命努力。//
鈴木成一逐一解釋設計,總是想先理解作品,從文字轉化為圖像、概念。要是失去了內容,美是空泛的,很喜歡他對工作的執著,在這個位置替別人錦上添花。正如住喜美紀設計《稿勞自己》一書,內容圍繞解壓與鼓勵自己的物品,鈴木成一以當中一句「如果大家覺得不錯的話,可以試一試」,轉化封面為平面的禮物,花紙繫上絲帶。他提到當時正值二月,接近情人節,助手要到甜品店買禮物一同研究,設計者的心思令人微笑。
而作為解釋自己設計的著作,這本隨筆就只是簡單的白色設計,封面只有文字。向來幫人設計,現在為自己的設計而設計時,他如此簡單樸實,不難想像設計者的謙遜呢。
後記:
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大概離不開認真二字,認真看待自己,以及要處理的事情,常說能否過自己一關大概如此。這是K買給我的,實在太喜歡這本書了。少看簡體書,就算看也幾乎只看中信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