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手之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漢字用來表示人體手部的文字主要有「手」和「又」。從早期的象形字來看,「手」字象徵手掌,「又」字則抽象的描繪出包含手掌在內的整個手臂的形象。

【附圖:「手、又、扌」字形演化】

【附圖:「手、又、扌」字形演化】

此外,「又」這個符號在造字的應用上比「手」更為廣泛,它和其它的符號組合在一起,象徵並演化出許多不同 的意思,例如:左、右、有、友、支、寸、尹、聿、父、共、受、殳、反‧‧‧等等 (P.S. 其中符號「𠂇」、「彐」、「㐅」等都是從「又」的初文演變而來)。

進一步看,從「又」演化出來、形似「才」的偏旁部首「扌」,也和其它符號構成許多不同的文字,例如:推、拉、挺、拔、拒、抑、搭、接、揭、揚、掀、擔、扣、抖、扶、攙、捧、挾、攔、撫、抒、擲、搗、擣、摻、撓、打、 攪、挑、揀、撿、拾、握、把、拍、擠、拴、揉、撮、捲、搓、提、抽、摜、批、披、掏、抵、抱、抬、捧、攬、挨、擾、掏、拄‧‧‧‧‧‧等等。這也顯示出, 古人可能對類似「才料力學」或「材料力學」的相關領域有一定程度的思考和研究。

不過,既然「又」也代表「人體的手部」,那為什麼「又」只描繪出三根指頭而不是五根指頭呢?難道,「又」不是人類的手,而是外星人的手?

其實,只要從「力」字早期的象形字來看,大致就可以明白,在遠古可能以人力作為各種產業勞動的主要動力來源的情況下,可以靈活操作的「手臂」和「力」幾乎有相同的意義。也因此,描繪著整個手臂的「又」字纔會和 「力」字如此相近,都是三指的形狀。

【附圖:力字演化】

【附圖:力字演化】

由此可見,這個「三指手」的符號「又」及其衍生的部首符號「扌」和其它符號的組合,在遠古時期可能與「力」衍生出來的各種文字構成一套龐大的力學觀念。

此外,除了「又」字以外,代表人體腳掌部份的「止」字和代表鳥類足爪部份的「爪」字在早期的象形文中也都是「三指」的形式。這更讓人懷疑, 創造漢字的原始古人會不會是一種「鳥人」,或是和「飛龍」有關,甚至是擅玩有三個抓球孔眼的「保齡球」(bowling) 的高手。

【附圖:「止、爪」字形演化】

【附圖:「止、爪」字形演化】

實際上,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 的資料顯示,考古家曾經在古埃及 (Ancient Egypt) 的墓穴中發現一套原始的保齡球球具,包括 9 個球瓶和 1 個球,都是用石頭製作的。如果考慮遠古曾經有東西方的商貿文化交流,不能排除漢字文化早期的古人也玩過這種球。

但是,即便如此,仍然不能解釋為何「力」要用類似「三指手」的符號來表現。那麼,「三指手」究竟是什麼含意呢? 「三指手」中的「三根指頭」或「三支指頭」各自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依近代物理學中的「電磁力學」來看,「電流」、「磁線」和「力道」這三種東西可以自然形成方向彼此垂直的互動作用。巧的是,歷史上就曾經有研究電磁物理學的科學家把這種「電場、磁場和力場交互作用的的現象」以「食指、中指、拇指」這三根指頭互相垂直的圖像」來比喻。這種「三指手」與上述「三種場」的關係,也很有可能是漢字的「又」會畫成「三指手」的由來。

【附圖:「三指手」與「電場、磁場和力場交互作用的的現象」可能有點關聯】

【附圖:「三指手」與「電場、磁場和力場交互作用的的現象」可能有點關聯】

實際上,「拇指」在人體手部的五根指頭中雖然比較粗短,卻是在手指施力時力道最強的一根指頭,也是當手部在抓取或夾取東西時最難以或缺的部份。可以說,可以和其他指頭形成「反力作用」來抓取物品,而且在形式上可以大幅度的向外翻、操作上又最靈活的「拇指」也可能是「反」 字的來源,也就是以符號「厂」強調手掌上的拇指部份 (P.S. 另有ㄧ說認為「反」是「扳」的本字)。這一點,只要是使用過「手機」或「行動電話」(mobile phone),尤其是使用過有 QWERTY 鍵盤的「智慧型手機」(smart mobile phone) 或「黑莓機」(BlackBerry) 的人,應該會有很深刻的體會。

此外,一般有吮指頭習慣的幼齡小孩,通常吮的那根指頭也是拇指,這可以解釋,為何「拇指」的「拇」字會是 「又」和「母」的組合。因為,「母」字在古代和「女」字的差別,就是多了象徵「明顯的乳房或乳頭」的「兩個點點」。這說明了,古人可能觀察到,對於懵懂幼兒心理上的直覺來說,給予保育及哺育的「母」幾乎就是「力」、甚至是「生命的活力」的同義詞。

【附圖:「女、母」字形演化】

【附圖:「女、母」字形演化】

也因此,「反」這個字在早期很可能就代表著「力」的本質。巧的是,華語「反」的發音 ㄈㄢˇ 或 fǎn, 和英文 force (力)、finger (手指) 正好有相近的子音 f (ㄈ)。有文字學家認為,「反」字早期也帶有「攀」的意思,更讓人聯想到,「反」最初也可能帶有「攀爬帶有堅壁高牆的『堡壘』(fort) 的力量」的「跨出某種人為高築的範圍或界線」的「反僵化的力」的含義。

【附圖:「反、攀」字形演化】

【附圖:「反、攀」字形演化】

此外,據說古代在文字大幅度系統化發展之時,也是母權社會逐漸式微、父權社會開始萌牙之際。這顯示了,帶有「又」這個符號而且華語發音為 ㄈㄨˋ或 fù 的「父」字在造字的當時可能象徵了一種新社會的主導力量。從「父」字由「又」和「攢木取火的桿子」或「火蕊」或「打火石」形象的符號組合來看,這個新社會的主導力量可能就是一種理性的光芒逐漸燃起而冉冉上昇的文明力量。

【附圖:父字演化】

【附圖:父字演化】

換句話說,當人類建立農耕畜牧社會而大幅開啟理性文明的力量之時,同時也伴隨著一種「反」的作用力,一種想要跨出不合理構築或過度僵化的人為界線的、反封閉的力量。而具有穿透圍牆阻隔能力的、帶有「三指手特性」的「電磁波」或「電磁力」,正是這種反封閉力量最貼切、 實用與柔性的象徵。這讓人懷疑,古人是否早就知道運用電磁現象的原理來進行各種資訊的連繫或傳遞。

從「無」字來看,由於「無」字 的本意是「一溜煙般的快到像沒有」(P.S.),是極快的運動狀態,所以比較沒有重力感、比較虛無化、火熱性、氣化性。可以說,「電磁波」就具有「無」的性質。

「有」中帶「又」,「有」的 本意是「有力」、作用在三度空間中的物體的力,而且還可能是帶有彈性的力,也就是可以和三度空間的重力相抗衡的力。「有」比「無」慢,所以「有」比較有重力感、比較物質化、水冷性、固化性。「有」和「無」很可能是一體的兩面。

【附圖:「有、無」字形演化】

【附圖:「有、無」字形演化】

除了基本的「無」和「有」之外,其它與「力」有關的文字還有:



:支力,以十支指頭象徵由一力分支出去的力。

:向左的力;連結力、作功之力。引申為輔佐之力。其中符號「𠂇」也是演化自手形符號。

:向右的力;聚合力、作合之力。引申為弼佑之力。

: 受到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向心力。其中符號「㐅」也是演化自手形符號。

:受到力的作用而產生的離心力。

:受到力的作用而產生的交互作用之力。

:反作用力。

: 與浮力或浮現有關的力。象形來自小孩子或粒子重量輕、可以一把就抓起來,所以象徵浮力。

:從投之力,接近驅動力的意思。象形來自投擲某物而引起他者注意或行動之意。

:拱起之力。

:捧起之力。

:散佈之力。

:開發之力。

:抬起之力,近似浮力,也有往上的意思。

:維持之力、穩定之力,也有拿著的意思。

:扶持之力。

:夾持之力。

:柱持之力。

:撐持之力。

:推力,也有使物推進的意思。

:拉力,也有使物直立的意思。

:拔力。

:挺力。

:緩力、耐久性的緩衝力。

:似有似無,實際上卻有作用的力。

:大跨距的連繫力。

:增加力量,尤指對內填充的增加。

:類似加,是「而且」和「力」的組合會意。也有助燃、興旺的意思。

:眾多的力或力的集合。

:別有一番耐人尋味的感覺的力,似乎是一種會讓人發呆的力。

:形似「另」,可能也是一種帶有「另」的性質的力,會使人為之發愣。

:一種帶有番性或搧性、翻性或幻想性 (fantasy) 的力。

‧‧‧‧‧‧


話說回來,雖然一個原始的「又」字可以聯想出這麼多的力學概念,還觸及不同語言之間極為巧合的關聯,但是回到「又」字「三指手」的形狀,由於古人造字通常以 「三個」代表「多數」,因而這個「三指手」也可能只是單純的代表「多根指頭的手」的意思而已呢!


P.S.:有關「無」字的探討,請參考〈空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聖爾的沙龍 / LS. Salon / LSSL
76會員
1.3K內容數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2025/03/16
「婦人之仁」與一般的「仁」有不一樣的地方嗎?…… 這個問題縈繞在筆者腦海中有一段時間,不時又冒出來困擾著筆者的邏輯頭腦。現在網路資料的蒐集非常方便,於是筆者纔有此機會再度試著去探討一下,古書記載的「婦人之仁」究竟是什麼意思 …… 《新序·善謀下》記載「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飲
Thumbnail
2025/03/16
「婦人之仁」與一般的「仁」有不一樣的地方嗎?…… 這個問題縈繞在筆者腦海中有一段時間,不時又冒出來困擾著筆者的邏輯頭腦。現在網路資料的蒐集非常方便,於是筆者纔有此機會再度試著去探討一下,古書記載的「婦人之仁」究竟是什麼意思 …… 《新序·善謀下》記載「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飲
Thumbnail
2025/03/09
「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應是說「男人有份的事情,女人也擁有權利」纔對,因爲其中的「歸」字可能是約略形聲 democratism 或 democracy (Latin 寫爲 democratia) 中的 cra 這部份,和「權」、「權利」的概念相關。……
Thumbnail
2025/03/09
「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應是說「男人有份的事情,女人也擁有權利」纔對,因爲其中的「歸」字可能是約略形聲 democratism 或 democracy (Latin 寫爲 democratia) 中的 cra 這部份,和「權」、「權利」的概念相關。……
Thumbnail
2024/12/29
1、「奇」字有八個筆畫,但八是偶數不是奇數。 2、「偶」字有十一個筆畫,但十一是奇數不是偶數。
Thumbnail
2024/12/29
1、「奇」字有八個筆畫,但八是偶數不是奇數。 2、「偶」字有十一個筆畫,但十一是奇數不是偶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象形」是畫出具體物件,「指事」則是畫出抽象概念。古人怎樣把抽象概念畫出來講清楚?
Thumbnail
「象形」是畫出具體物件,「指事」則是畫出抽象概念。古人怎樣把抽象概念畫出來講清楚?
Thumbnail
《說文解字》篆文的考察(1/4) 《說文解字》篆文的考察(2/4) 第三節 《說文解字》小篆字形考察 一、「重複字」與「重文」 本節的小篆字形考察,討論範圍基本以「篆文」為主,而籀文與古文不在此範圍內。在字形考察之前,我們先介紹『說文解字』「重複字」與「重文」。「重複字」是說字頭重複,一樣的字編列放
Thumbnail
《說文解字》篆文的考察(1/4) 《說文解字》篆文的考察(2/4) 第三節 《說文解字》小篆字形考察 一、「重複字」與「重文」 本節的小篆字形考察,討論範圍基本以「篆文」為主,而籀文與古文不在此範圍內。在字形考察之前,我們先介紹『說文解字』「重複字」與「重文」。「重複字」是說字頭重複,一樣的字編列放
Thumbnail
較完整標題:power 與「力;力量;推拉關于位移之力量;加與力量;加與力;加力;施與力量;施與力;施力;力于權;力于武之人;力于武者;力武;跑往以力;奔往以力;跑往之力;奔往之力;奔(跑)往移者;爆發之力;噴發之力;噴發機;方闈之數 (冪乘數、次方數);方闈之律;power樣容;實力」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較完整標題:power 與「力;力量;推拉關于位移之力量;加與力量;加與力;加力;施與力量;施與力;施力;力于權;力于武之人;力于武者;力武;跑往以力;奔往以力;跑往之力;奔往之力;奔(跑)往移者;爆發之力;噴發之力;噴發機;方闈之數 (冪乘數、次方數);方闈之律;power樣容;實力」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unit 與「位單」(意通「單位」) 或「元單」(意通「單元」) 或「聯內一單 (个、丁、體)」或「聯內之單 (个、丁、體)」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unit 與「位單」(意通「單位」) 或「元單」(意通「單元」) 或「聯內一單 (个、丁、體)」或「聯內之單 (个、丁、體)」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warm 與「温」(溫)、「暖」(煖)、溫暖 (温暖、溫煖、温煖)、「溫熱」、「溫加」、「溫然」、「溫和然」、「為熱」、「為溫熱」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warm 與「温」(溫)、「暖」(煖)、溫暖 (温暖、溫煖、温煖)、「溫熱」、「溫加」、「溫然」、「溫和然」、「為熱」、「為溫熱」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form 與「形」或「形貌」或「形造」(形製、形作、形做) 或「塑」、「形塑」、「塑造」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form 與「形」或「形貌」或「形造」(形製、形作、形做) 或「塑」、「形塑」、「塑造」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to + oo + ll 省一個 ol = 工 + 目 (or 貝 or 鼎) + 廾 = 工具 = tool,直譯即「工具」或「工具類」、「工具列」。......
Thumbnail
to + oo + ll 省一個 ol = 工 + 目 (or 貝 or 鼎) + 廾 = 工具 = tool,直譯即「工具」或「工具類」、「工具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