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菜,開開胃 🌱
「柬埔寨語」,或者「高棉語」是有別於「中文」及西方歐美語言的另外全然不同的語言。
人類,是被「習慣」所支配的動物。如果能善用這個本能特性,可以漸漸培養出「好習慣」;假使不能好好運用,那麼便會養成「壞習性」。
我只是先讓自己長期持續逐漸熟悉對於自己來說好像另一個星球的語言「柬埔寨語」的語感,並保持之。這樣,維持慣性漸漸地熟習「柬埔寨語」。
✺✺✺
上古時代,西元14世紀以前,受到了印度文化的深遠影響,當地社會非正式地區分成掌握梵語的精英階層與只會高棉語的平民百姓。
在柬埔寨發現的最早有年份可考的高棉語碑文是在西元611年刻記的,梵語碑文則刻劃於兩年之後。梵語碑文皆採用詩歌形式,用來歌頌神靈、國王、統治階層或僧侶;高棉語碑文則使用散文形式,用以記錄寺廟建造過程、規定奴隸職責、制定徵稅制度,以及詛咒企圖破壞寺廟的人。
在13世紀,柬埔寨大多數的人改信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的地位因而逐漸提高。
在高棉王國後期,大量印度文化的學者和經典逐漸從吳哥(高棉語:អង្គរវត្ត;英語:Angkor)轉移到了泰國阿瑜陀耶(泰語: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英語:Ayutthaya)。從此到16世紀後吳哥時期最傑出的柬埔寨國王之一、金邊王國第4任國王昂占一世(高棉語:អង្គចន្ទទី១)時期,柬埔寨當地的語言產生了永久性的變化,高棉語的地位大為上升。
在19世紀中後期,柬埔寨成為法國的保護國,法語因而成為官方語言。而高棉語遭到排斥,在學校不可教授高棉語。
直至二戰後柬埔寨獨立,高棉語重新成為官方語言,被寫入憲法中。
這一時期,為了解決高棉語中缺乏現代政治、經濟、科技詞彙的問題,尊納(英語:Chnou Nath)僧王和柬埔寨佛學院從巴利語中大量借用詞彙,而創造出現代高棉語的詞彙,編著《高棉語大辭典》,從而有效地保護了高棉語和高棉文化,避免其被法語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