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代每段自我動態的公佈背後心態】在自媒體時代個人品牌的最佳保護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為媒體學校畢業的學生,有過就讀”媒體素養”的經驗,臉書的早期使用者(那時臉書尚未在台灣熱紅起來,大部分的使用者是拿來做語言交換或是外國筆友的年代),也不乏會有想展現或分享時時刻刻的心態,不免俗的有段時期也相當依賴臉書,特別是在身處異鄉、外在環境轉換與內心空虛時)
人人皆有社交媒體使用的習慣

科技是把雙面刃。


然而,書本上的知識,知之為知之,但是實際上運用起來卻又是另一種經驗。

在過往的一段戀情經驗中,與對方分開,心中卻仍放不下對方,而不時犯賤地瀏覽對方社交媒體的最新動態,無意之間知曉了對方開始PO認識新約會對象且雙方互動熱烈的照片與言語之間互相調情。誇耀宣示擁有交往對象的高調也讓當時的我看得憤恨不平且刺眼。

那時因為遠距離而旁觀的自己,雖然一開始很痛苦的吃醋,卻發現當對方的狀態從一開始的熱戀轉而為痛苦的結束之後,接下來的臉書與IG才是提醒痛苦的開始
大概是為了逃避痛苦與結局吧,某方把互動熱烈的照片與PO全數刪除並另起爐灶,(不用說這有多耗費時間和麻煩,各大社群媒體的互動痕跡都要刪得蛛絲馬跡不留)

網路的不可磨滅性,往往同時是把雙面刃。
在上面做過什麼就會留下紀錄。




這是一句提醒老話,是那種以往在教育書上看到時都感覺虛無的警世良言,譬如臉書的動態回顧功能,在網路上就曾引起眾人的討論,去年的自己正在與某某某熱戀中,今年感情狀態不如以往或分手了往往得面對眾人的詢問或是,對比去年的熱鬧今年伊人不在的落寞等等


然而令我好奇的是:
以社交媒體向眾人交代:「我現在是幸福的!」、「我過得很好!」、「我現在是有價值的!」背後的心態到底是什麼呢?


直到接觸心理方面的書籍,以及那時為了紓解痛苦的自己而開始採用自由書寫的療癒方式,隔了一段時間的省視,才了解到或許是源自於對自己的過度要求與不接受缺失

執著完美的態度,大概是撫養者在撫養的過程中,對沒有達到完美的結果懲罰過或是言語奚落的不愉快經驗,為了避免不愉快的經驗產生妨礙內心自我的形象建立,因此對不如預期的不完美狀態產生無法接受的自我保護與防衛態度。

對比感情新聞,我觀察特別這種現象好發於有高學歷、因為家庭氛圍不接受失敗者的存在或是自己內心對自己要求甚高的族群(但通常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有這種隱性高標,反而認為趨近完美是應該且正常的),甚至台灣傳統文化中認為的那種外表與行為看起皆木訥、保守、老實的好好先生與好好太太,實則可能都隱性埋伏了許多內心批判自己與規範自己遵守的關卡障礙。

為了時時向眾人交代我美好的形象與存在,為了彰顯自己,最為方便的就是以社群媒體向大家交代我的隱私。自認性感的身體、我的交際、我的交往對象、我的美好旅遊、我吃美食的種種;以大量展露身體,蒐首弄姿的照片來掩飾內心不知道要的空虛,獲取讚數與存在感;以過度旅遊來欺騙自己正在流浪找尋自我的路上,以輪番打卡、美食貼圖、眾友聚餐來強調自己是受歡迎且不孤單的,以跟交往對象的熱烈示愛、肢體親密、犧牲奉獻來展示有人愛自己,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人。
敢放屁股照就有人會敢用
沒有意識的使用科技,沒有自我隱私權的保護概念,只會讓自己的資料淪為俎上魚肉。(就像分享自己孩子洗澡或如廁的照片,自己覺得好可愛,卻忽略了有戀童癖的人同時也正在網路上搜尋獵物的可能性)

上週參與了有關於個人品牌的思考講座,打破了很多過往的迷思,相結合去年學習到自媒體品牌的有意識建構 (天那終於在這裡切到正題),得出了下列思考引導:
●為何要打造→帶來影響力(非與他人競爭,而是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時釐清個人信念、價值觀(因為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須透過清楚的使命宣言來幫助自己不脫離本心)
●彰顯個人文化獨特重點:本人個性!(重新省視、發展與專注自己)
●創造改變、有意義的幫助與更好地影響他人
●創造自覺、共感體驗,帶來個人品牌的影響力與形象建構的個人敏銳度(或許是KOL必備?)

那麼,個人在網路上到底可以放什麼呢?我的建議是不妨試著想想下列這些主題
☆心動的經典事物,例如自己的作品或寫作心得演化紀錄,或曾經影響自己的好書或電影心得感想等,可長期存在且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事物,永遠都設想著明年的自己看到做何感想,最好是以演化性的成長角度來設想看待自己,例如書籍或電影、與會的分享心得等等(雖然有時可能看到難看的書或電影)

☆永遠不在網路上放讓人做錯誤解讀聯想的肉體照或角度遐想照,如果自己是大便,也真的就只會吸引來蒼蠅而不是蝴蝶。
因為不知道在同一樓層的有心人士是如何使用你的照片,那不妨就乾脆不要讓旁人有機會使用到你的照片,我們連挖鼻孔的照片都羞於在網路上公布了,更何況是讓科技媒體紀錄你的身體隱私。(GOOGLE相簿的雲端自動存取也是一個他人的空間,因此我近年來也很少自拍)
放這些照片雖然無助於本文內容卻有助於提振你此時的閱讀精神

自己學會在內心接受自己,才是我們人生中最應該學會的課題。


外在媒體的形象包裝只是強化,不符合本質的美化,只藉由外力因素來博取眾人的羨慕與認同,遲早會讓人看破手腳的。如果自己真的看重自己的話,是否也不必藉由別人的認同來覺得自己好棒棒?
畢竟屁股人人都有,(再圓也大不過歐美),
不過彰顯個人獨特價值的腦袋與自我意識只有一個。
我有音頻頻道啦~想透過認識情商更好的了解自己,不做錯後悔抉擇就來聽聽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
我們常常誤以為把感受、感覺講出來的人相較而言是較不理性的人,但是我的經驗發現不然。 有一次,我前往家附近早已經預約好的牙醫診所進行三個月一次的牙齒檢查。 這是一家特別難約的診所,但是因為我跟我的主治
  今天讀到洪仲清心理師在臉書上的文章:  說實話,這些恐懼性地話語常見於我的日常觀察裡。 那些「你完蛋了」、「你死定了」,是不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自2016自國外返台之際,我當時面臨到一段感情的流逝與對方接下來分離的情緒焦慮,也因此我在此機緣之下接觸到了 艾倫‧狄波頓 不是學會解決問題,而是學到如何定義問題。其解決問題的角度自然會因此改變,因應而生。
2017年得到最大收穫 那就是我透過”情傷”順便鍛鍊了”情商”, 透過歷經這個經驗的產生,我開始了一連串自我心理剖析的治療過程。 當學會分辨情緒的產生感之後,我開始覺悟到自己的內在恐懼很大部分起因於原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
我們常常誤以為把感受、感覺講出來的人相較而言是較不理性的人,但是我的經驗發現不然。 有一次,我前往家附近早已經預約好的牙醫診所進行三個月一次的牙齒檢查。 這是一家特別難約的診所,但是因為我跟我的主治
  今天讀到洪仲清心理師在臉書上的文章:  說實話,這些恐懼性地話語常見於我的日常觀察裡。 那些「你完蛋了」、「你死定了」,是不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自2016自國外返台之際,我當時面臨到一段感情的流逝與對方接下來分離的情緒焦慮,也因此我在此機緣之下接觸到了 艾倫‧狄波頓 不是學會解決問題,而是學到如何定義問題。其解決問題的角度自然會因此改變,因應而生。
2017年得到最大收穫 那就是我透過”情傷”順便鍛鍊了”情商”, 透過歷經這個經驗的產生,我開始了一連串自我心理剖析的治療過程。 當學會分辨情緒的產生感之後,我開始覺悟到自己的內在恐懼很大部分起因於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化他人的評價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和數位平台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接觸到他人的意見和評價。我們的行為、選擇甚至想法,似乎都置於一個公開的舞台上,時刻面臨著眾人的審視。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對他人看法的過度在意中,逐漸失去自我。然而,要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們
在現代社會,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獲取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即使現實生活人際關係遇到重重困難與挑戰,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滿滿的視聽感,對方鮮活無比的憤怒,悲傷,委屈,痛恨表情,身材樣貌,慣常使用的語詞,講話神態,行為動作,衣著,透明公開的聯絡方式,將人的互動連結成為真實可感的情緒張力。即使與對方拼搏或爭戰,完全沒有消失或斷線的可能性。 只有一種可能,人與人之間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社群軟體,理由為:上面全都只是一些好的、開心的、明亮的事情而已。
Thumbnail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當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地改變了人們之間的互動方式,並對兩性關係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社交媒體對兩性關係的影響,從自我形象的塑造到兩性溝通的變化,以及社交媒體對兩性關係穩定性的影響。
網路已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坊間數落臉書不是的言論甚多。我倒覺得,臉書僅是工具,如何使用全看個人。再說,交到什麼樣的朋友,就會在臉書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在臉書交幾位有趣的朋友,除了閒聊之樂,亦頗能增廣見聞。 一位臉書友人雅好書籍、文物。他眼光獨到,蒐羅不少民用瓷器,乍看嗑嗑崩崩的碗碟湯匙,未必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社群媒體的興起帶給我們很大的便利,但也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在不斷的比較中,我們可能會忽視了自己的光彩,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不要用別人的閃光點來照自己不足的地方,記住你自己也有很棒的閃光點,只是你自己尚未發覺而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化他人的評價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和數位平台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接觸到他人的意見和評價。我們的行為、選擇甚至想法,似乎都置於一個公開的舞台上,時刻面臨著眾人的審視。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對他人看法的過度在意中,逐漸失去自我。然而,要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們
在現代社會,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獲取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即使現實生活人際關係遇到重重困難與挑戰,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滿滿的視聽感,對方鮮活無比的憤怒,悲傷,委屈,痛恨表情,身材樣貌,慣常使用的語詞,講話神態,行為動作,衣著,透明公開的聯絡方式,將人的互動連結成為真實可感的情緒張力。即使與對方拼搏或爭戰,完全沒有消失或斷線的可能性。 只有一種可能,人與人之間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社群軟體,理由為:上面全都只是一些好的、開心的、明亮的事情而已。
Thumbnail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當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地改變了人們之間的互動方式,並對兩性關係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社交媒體對兩性關係的影響,從自我形象的塑造到兩性溝通的變化,以及社交媒體對兩性關係穩定性的影響。
網路已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坊間數落臉書不是的言論甚多。我倒覺得,臉書僅是工具,如何使用全看個人。再說,交到什麼樣的朋友,就會在臉書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在臉書交幾位有趣的朋友,除了閒聊之樂,亦頗能增廣見聞。 一位臉書友人雅好書籍、文物。他眼光獨到,蒐羅不少民用瓷器,乍看嗑嗑崩崩的碗碟湯匙,未必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社群媒體的興起帶給我們很大的便利,但也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在不斷的比較中,我們可能會忽視了自己的光彩,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不要用別人的閃光點來照自己不足的地方,記住你自己也有很棒的閃光點,只是你自己尚未發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