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師」:逆反性偶像崇拜?

「流浪大師」:逆反性偶像崇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事很邪門!上海一個撿垃圾的流浪漢一不小心竟成了 「流浪大師」。近日,上海一位名叫沈巍的流浪漢走紅。他在街頭看《左傳》、《尚書》等古書,還向眾人講解。水準如何不得而知,但因此被追捧者稱為 「流浪大師」。

raw-image

據媒體核實,此人還是個公務員,曾任職上海某區審計局。因他有撿垃圾的癖好,單位在93年停了他的職,但一直按相關標準給他發放工資。他呢,從此就流浪街頭邊撿垃圾邊看書,至今已26年了。不曾想,時來運轉,竟成了社交媒體上的大 「網紅」,受到大波無聊之人的追捧,趨之若鶩前去他的蹲守地圍觀。人數之多,竟然驚動了員警,不得不出動前去維護秩序。真是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事怎麼看,都透著詭異。記得2009年,媒體也曾發現發掘過一個流浪漢,稱之為 「犀利哥」。紅了一陣,後來就不知下文了。過了十年,又來這麼一則,這裡面有什麼奧妙麼?

一般認為,偶像崇拜是缺乏超越精神所致。對於缺乏宗教信仰的中國人而言,更容易導致偶像崇拜。《聖經》中有 「十誡」,就明令信徒不得崇拜偶像。確實,從歷史和現實來看,中國人的偶像崇拜更普遍。過去就不說了,那現在呢,又有不少人居然崇拜起蔣介石來了。總之,舊的偶像破滅了,就得找個新的偶像來代替。政治偶像、榜樣和模範不可信了,就追捧起明星來了,追捧起成功人士來了。

但追捧流浪漢,著實令人費解。按常理,粉絲總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偶像一樣,有他或她那樣的容貌和才能,過上他們那樣的生活。但顯然,追捧沈巍的粉絲都不願意成為他那樣,過上他那樣的生活。

要不就是因為其它偶像太令芸芸眾生失望和反感了?人們自發崇拜的偶像,明星,明星吸毒偷稅;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坑蒙拐騙,打胡亂說,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不是自覺自願的呢,又盡是空話套話,令人反感。於是產生了逆反心理,出現強烈的反彈。所謂 「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猛然發現了獨立特行,又頭頭是道的流浪漢,便驚為天人,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闌珊處!」於是欣喜若狂,饑不擇食,奇貨可追。

龐勒對此現象有精闢的闡述。他在《烏合之眾》中寫道, 「昨天受群眾擁戴的英雄一旦失敗,今天就會受到侮辱。當然,名望越高,反應也會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群眾會把陌路英雄視為自己的同類,為自己曾向一個已不復存在的權威低頭哈腰而進行報復。」意思是,當群眾拋棄過去的偶像後,就會找一個與過去的偶像相反的偶像來崇拜,以此羞辱和報復過去的偶像。  

然而,對 「流浪大師」的偶像崇拜,雖然是自發的,是 「人民群眾」真正而真實的需求,但卻是盲目的。反過來說,對 「流浪大師」的偶像崇拜,雖然是盲目的,但卻是自發的。當然也有 「惟恐天下不亂」, 「看熱鬧不嫌事大」者,推波助瀾。但有 「剛需」,在 「剛需」基礎上,才可能推波助瀾,進一步引發從眾效應。

且看這事什麼時候消停吧!估計持續不了多久。在當今社會,要找到一個能滿足人們長久需求的偶像,非常困難。

2019年3月25日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4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地方自治為路徑,才能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分裂和重建「大一統」的迴圈中,進入憲政轉型的通道。地方自治以增加地方自主權力和個人權利為訴求,這相應地需要削弱中央集權的權力。同時,地方自治又致力於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當中央權力衰弱後,追求憲政民主的力量應當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行地方自治上。
儒家的「忠孝」價值與「大一統」還有相互加強的效應。兩者構成倚生關係。儒家價值為「家國同構」或「家國一體」的「大一統」集權專制提供支撐,「大一統」集權專制又成為儒家價值的堅固堡壘。
「大一統」還具有不可遏制的擴張性。一旦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導致與同邊地區的聯繫比較密切後,中央權力便會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周邊地區納入到「大一統」的結構中。因為「大一統」中央權力無法與周邊地區平等相處,這是其最基本的家長制支配與服從關係所決定的。要麼征服周邊地區,要麼被周邊地區所征服,就是不能平等相處。
「黨政一體」既可以看成是党的權力向政府延伸,也可以看成是党的權力向政府權力的轉移。現在靠各式委員會治國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不正常。將來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重新回歸到党淩駕於政府之上。如果重新走向孤立或領導人的作風不同都可能出現回歸;二是党的權力消融於政府的權力之中,國家主席一職擁有實際的權力。
今天經常提到的所謂「中國模式」,其基本內容大多是在朱鎔基主管經濟的時期,1993-1998年任國務院主管經濟的第一副總理和1998-2003年任國務院總理,在他的主導下完成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那中國模式這塊「大石頭」是朱鎔基摸著的。
總而言之,鄧是經濟上改革開放的啟動者和維護者,在政治體制改革上也有所建樹。但由於他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徹底,使得他所發起和主導的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已陷於停滯;而且也使得他的政治體制改革成果和遺產目前遭到嚴重破壞。
以地方自治為路徑,才能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分裂和重建「大一統」的迴圈中,進入憲政轉型的通道。地方自治以增加地方自主權力和個人權利為訴求,這相應地需要削弱中央集權的權力。同時,地方自治又致力於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當中央權力衰弱後,追求憲政民主的力量應當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行地方自治上。
儒家的「忠孝」價值與「大一統」還有相互加強的效應。兩者構成倚生關係。儒家價值為「家國同構」或「家國一體」的「大一統」集權專制提供支撐,「大一統」集權專制又成為儒家價值的堅固堡壘。
「大一統」還具有不可遏制的擴張性。一旦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導致與同邊地區的聯繫比較密切後,中央權力便會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周邊地區納入到「大一統」的結構中。因為「大一統」中央權力無法與周邊地區平等相處,這是其最基本的家長制支配與服從關係所決定的。要麼征服周邊地區,要麼被周邊地區所征服,就是不能平等相處。
「黨政一體」既可以看成是党的權力向政府延伸,也可以看成是党的權力向政府權力的轉移。現在靠各式委員會治國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不正常。將來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重新回歸到党淩駕於政府之上。如果重新走向孤立或領導人的作風不同都可能出現回歸;二是党的權力消融於政府的權力之中,國家主席一職擁有實際的權力。
今天經常提到的所謂「中國模式」,其基本內容大多是在朱鎔基主管經濟的時期,1993-1998年任國務院主管經濟的第一副總理和1998-2003年任國務院總理,在他的主導下完成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那中國模式這塊「大石頭」是朱鎔基摸著的。
總而言之,鄧是經濟上改革開放的啟動者和維護者,在政治體制改革上也有所建樹。但由於他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徹底,使得他所發起和主導的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已陷於停滯;而且也使得他的政治體制改革成果和遺產目前遭到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