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中充斥著大量宣揚孝的訓誡。《論語》中說:「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孝經》中說,「孝莫大于嚴(敬重)父」;《弟子規》中說,「父母責,須順承」。儒家的「孝」要求子女絕對服從父親,這形成了父親支配子女,子女服從父親的家長制,父親是一家之長。儒家家長制是支配和服從的對應關係。家庭和宗族作為傳統社會皇權郡縣制下的基本組織單元,其中家長或族長擁有相對于子女或宗族很大的支配權。
雖然儒家宣導「不患寡而患不均」,但家長制遵循尊者先和長者先的利益分配原則,按等級和年齡大小享有優先權。等級最高或最年長者先取先食先用,剩下的物資,再依次重複。而不是按貢獻分配。《論語》記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要求子女或弟子要先讓父母或先生享用酒食,而且還要做到臉色愉悅。《弟子規》說得更明確,「物雖小,勿私藏;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廣為流傳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遵行和弘揚儒家「長者先」的利益分配原則。
儒家家長制家長對子女的權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是家長對成年子女日常行為的管教權。子女成年婚娶生子後,在日常行為上仍然要聽從家長的安排和指令,不得違抗;其二是家長擁有財產的支配權和利益的分配權。家庭財產和利益分配,包括家庭其他成員的所得收益,完全由家長獨自支配和分配。在家長的允許下,子女才能析產分戶;其三,家長擁有子女的婚配權;其四,家長對子女,族長對族人擁有基本的裁判權和一般懲罰權,甚至可處以死刑。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法」。
而由於「家國同構」,儒家將「孝」推及「忠」,要求臣民像服從父母那樣服從君主。《孝經》中說,「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通過由“孝”衍生的悌、忠、義、貞等價值,在整個社會,從家到國都形成一種支配和服從的關係。家庭關係,社會關係和政治秩序是支配與服從。可以說,任何兩個人之間,都可以分出男女、長幼和尊卑關係,從而形成廣泛地無所不在的支配與服從的關係。
這就是中國皇權統治會週期性崩潰和重建的深層原因。原有的系統隨著腐敗和冗餘的增長而最終崩潰後,又會以最基本的支配服從關係而重新複製疊加而搭建一個具有相同規則和結構的系統。只有改寫最基本的規則,才能避免「大一統」的週期性覆滅與重建。
「大一統」還具有不可遏制的擴張性。一旦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導致與同邊地區的聯繫比較密切後,中央權力便會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周邊地區納入到「大一統」的結構中。因為「大一統」中央權力無法與周邊地區平等相處,這是其最基本的家長制支配與服從關係所決定的。要麼征服周邊地區,要麼被周邊地區所征服,就是不能平等相處。
與家長制的支配與服從相對的是交易型關係。在交易型關係中,交易主體均有獨立做出決定的權利。它們之間可能是平等的,也可能是不平等,但交易主體之間不是支配和服從的關係。交易必須在雙方同意並能同時增加雙方的利益下才可以達成,是自主決定和雙贏的。個人,組織和地區間都可能存在交易關係。中國的「大一統」下,中央權力與地區間是支配和服從關係,全國所有的資源和利益都歸中央權力支配,各地區之間則通過中央權力來分配利益。各地區內部也是如此。而美國的聯邦制下,各地區則是交易型關係。顯然,「大一統」的利益分配模式無法公平公正而且損耗巨大,會付出巨大的管理成本;而交易型關係則能實現公平公正和只用付出比管理成本低得多的交易成本。
而且「大一統」對周邊地區的征服是以權力為導向的,而不是以利益為導向的。戰爭是掠奪性的,肯定是負博弈,無法雙贏。一般而言,是一方獲利一方受損。獲利小於損失。戰勝方獲利,而戰敗方受到損失。扣出戰爭成本,戰勝方的所得減少但尚有盈餘;戰敗方加上戰爭成本損失更大。但中國「大一統」的對外擴張,即使戰勝了,也會導致損失,是雙輸。因為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掠奪和獲得財富,而是為了權力,就是要對方稱臣服從。像羅馬和英國的對外征服,都是越打越富,羅馬和英國的士兵都能在戰勝後變得富有,唯獨中國的對外戰爭,打贏了士兵也仍然是窮光蛋,只有少數的將領可以通過升官來發財。如果周邊地區主動臣服,反而可以得到大量賞賜,超過它們貢品的價值。
羅馬和英國征服一個地區後,只要當地原有較發達的統治秩序,它們就仍然維持其統治,真的是「以夷制夷」。只要求被征服的地區納稅就行了。其它事務,一概仍舊留給原有的統治者。這樣當然成本低得多。如果佔領成本高於獲得,就會理智地放棄佔領。而中國的「大一統」征服一個地區後,就一定會直接管理,「以華變夷」,以滿足行使權力的需要,這樣當然成本就高得多;會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其統治,直到「大一統」耗盡能量而崩潰才不得不罷手。
中國的企業兼併也是同樣的情形。上下游一體化和同業兼併主要並不是從經濟收益方面考慮,而主要是從權力與控制方面考慮。為了做行業老大,為了虛名和控制力,儘管維持這種控制力會損耗資源,是虧本的,那些具有「家長」情結的企業家也願意這樣做。
這就是為什麼中共和許多中國人一定要統治西藏和新疆,一定要同化香港,一定要統一臺灣的原因。統治西藏和新疆,同化香港和統一臺灣在經濟上都是虧損的,無論從整個國家而言,還是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當然這些地區的人民會遭受到更大的損失。中共統治西藏和新疆,同化香港和統一臺灣只是為了滿足支配欲,為了保護內地的政治制度不受內地人民的質疑,因而它需要將其支配和服從的政治結構擴展到與其密切聯繫的周邊地區,擴展到同文同種實現了民主制度的臺灣。
2019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