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幾年級生?
「十八歲,到了台北。」黃山料的生活就此開始,這也是《漂流青年》的起點。過去二十幾年來,臺灣部分的大學新鮮人的共同回憶是:
「抓著一只行李箱、離鄉背井到大城市、也許第一步就在臺北車站迷路。」
租屋似乎是人生有史以來最大考驗,黃山料說:「一坪半的小房間,木板隔間,……室內壁癌斑駁,瀰漫著潮濕霉味,……我將要在這裡生活。」曾經,我也跟著朋友在羅斯福路奔馳,從景美到公館,沿路撕著紅紙條,一間一間打電話,迎面而來的不是頂樓加蓋、就是陽光樓,其中更不乏是隔音極差的「斗室」,同樣租金卻可以在家鄉租大一倍的套房。
但人潮依舊往首善之都聚集,許多人寧願忍受無法伸展的空間,眼望可預期的未來。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臺灣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水果名」,舉凡草莓、水蜜桃、柳丁等標籤貼在不同族群身上,認定年輕人就是無法承受高壓的失敗者。黃山料的書籍便以「1990後出生的我們」做為副標,讓讀者明瞭他是屬於哪個世代。但他所經歷過的人生卻打破刻板印象,甚至超出一般人所想像,於是這本書要提醒讀者的是:「幾年級生」的名詞只能當作參考,人生不能隨波逐流。
複製創業文化
2017年的牛津字典代表字是「Youthquake」(意指青年震盪),顯示千禧年世代已經逐漸崛起,也開始在社會各層面發揮影響力。社會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容納各式各樣的人,若是一條街從頭到尾都賣相同的產品,就不吸引人了。工作也是如此,大家站在不同崗位,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員工、也不會每個人都是大企業家。
只是,臺灣的街頭固定一個時段會流行新的事物,從最早的葡式蛋塔、黃金比例翡翠檸檬、到現在抓娃娃機,就像不斷噴出影印機的複製品,但期限越來越短。而說到創業,年輕族群也許會想起「文青咖啡館」:隱蔽巷弄的工業風、磚牆被藤蔓植物纏繞、店裡流瀉黑膠唱片的音符、手工烘豆等,彷彿迎來不會衰退的未來。
知名作家吳若權曾經說過:
「編織夢想可以不計成本,執行夢想一定要精打細算。」
然根據統計,臺灣人的平均創業年限僅4.1年,現代年輕人瘋狂的咖啡或飲料平均創業天數卻連一個月都不到。創業者決定拋棄過去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卻沒料到結束來得那麼快,為何落差會如此大?追根究柢就是人們在創業前沒有經過縝密思考與規劃,只想著「門打得開,人就進得來。」而忘記中間所需負擔的成本與風險。
你的理想生活長什麼樣子?
在成立《一件襯衫》之前,黃山料也曾經是朝九晚五上班族,雖然大學畢業前得到世界冠軍,仍擺脫不了規律生活的宿命。設計出身的他無法從工作得到熱情與進步,起初左躲右閃著上班打卡的時間,只求一份溫飽。但後來的他體悟到生活不能被工作綁住,於是他利用下班與放假時間努力追求夢想,「只要醒著的時間,都願意奉獻給工作。」慢慢累積名氣,等著「天時地利人和」。
當人們嘴上掛著成功與理想的口號時,你願意付出多少、犧牲什麼東西來交換?這其實無關「幾年級生」,而是「何時跨出第一步」。
黃山料在24歲創立《一件襯衫》,依靠的不是人脈與經驗,而是憑著熱情與實力。一位90後的年輕人,從金門漂流到臺北,經過八年的跌跌撞撞,才實現心中的理想。創業這條路從來就不是容易走的,也許十位創業家有十種不同的路,但我想這份精神其實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