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女性主義—淺談中國女權浪潮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女權主義常被與「仇男」畫上等號,實質上女權主義追求政治和社經地位上的性別平等,對由父權建構的社會體系進行批判。他們嘗試結束性別歧視、性剝削和壓迫等不平等的本質,以及建構女性自主的身分認同,並覺察性別角色並非天生,而是文化建構的結果。例如中國傳統社會用「三從四德」規範女性行為,女性只能作為附屬於父親的女兒、丈夫的妻子和兒子的母親存在,皆反映了婦女的從屬階級。

當中國女性遇到媒體

1978年鄧小平經濟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同時「婦女」的社會概念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婦女的形象和身體被放入商品、商品廣告和買賣過程。亮麗的外型與凹凸有致的曲線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促銷廚房用品和家用商品,無形間強化著「女主內」的傳統觀念。當塑身廣告和減肥藥品充斥社會,性感的標凖被媒體單一標準化為特定的曲線或尺碼時, 媒體提供的公共訊息看似表面上解放了女性的身體,實際上卻壓迫了更多女性的身體,無法讓女性對身體有進一步的自我認知。
另外,近年來中國女性單身「問題」備受關注。隨著現代人傾向個人主義與女性經濟獨立、教育程度提高、就業能力上升,單身女性反而嚮往自由獨立的生活,形成「不婚不生」的風氣,然而傳統媒體仍時常以「剩女」這不甚友善的偏見稱呼不婚女性。2007年中國官方將27歲還沒嫁出去的女性汙名化,稱作「剩女」,意味著失敗、不幸而孤獨的人生。《中國剩女》一書曾節錄官媒新華網上〈『剩女』真的值得同情嗎?〉的專文,「許多女孩成為『剩女』的主因在於,她們對伴侶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女孩別太挑剔,要找個伴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媒體口中,剩女之所以單身,就是因為她們在學業和事業「太成功」,導致男人不敢靠近,透過貼上「剩女」的負面標籤,施加她們結婚的壓力,剩女的其他成就不僅沒有給她們帶來正面評價,反而因為單身而被媒體拿來諷刺,持續了一個世紀的女權運動瞬間被打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原型。

同性戀者與酷兒的發展

基本女權不受重視,對於女性同性戀者或酷兒的處境就更艱難。中國政府對於同志議題的態度保守(不支持、不鼓勵、不反對),而同性戀題材的戲劇通常會被廣電局禁播或因媒體的自我審查而刪減。今年11月中,中國網路小說家,筆名「狗娃子天一」因銷售耽美小說,因製作和販賣淫穢物品等罪,被重判十年半。另外,四月新浪微博公告將對涉黃、暴力和同性戀題材的內容進行清查,同志媒體「同志之聲」也被波及,隨後官媒人民日報為同性戀發聲,微博又態度急轉彎表示不再針對同性戀內容清理;北京國際電影節也因正值敏感時機,臨時撤下了奧斯卡得獎同志片《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微觀看出可能中共內部意見產生分歧,才會讓微博在短短數天態度驟然否變;巨觀來看,中國對LGBTQ族群仍不甚接納,對不涉及政治,關乎個人戀愛傾向的言論權都得進行自我審查,基本人權更加緊縮。
相較之下,跨性別者在中國的處境往往比同性戀者更為艱難,因為跨性別者並沒有去病理化,中國仍然使用「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Dysphoria)來診斷跨性別者,甚至也有跨性別者與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扭轉治療」的情況,包含電擊、非意願禁閉與強迫餵食藥物等非人道行為,如同美國恐怖故事(American Horror Story)第二季瘋人院(Asylum)裡被折磨欲死的女同性戀者拉娜·溫特斯(Lana Winters)。LGBTQ群體常遭到警察騷擾與任意扣押且容易面臨外界惡意揭露其同志身份的威脅,然而中國政府遲遲未訂定實際方針來禁止這類轉變療法,也沒有法律保障個人免於性傾向或性別認同歧視,非常不利於治療受害者尋求司法正義。

浪潮前端的中國女性

二十世紀催生了一代新女性,他們衝破了傳統女性的藩籬,如成立中國紅十字會的「辛亥戰醫」張竹君曾說道:「男子可以穿學士鞋,女子為甚麼不可以?」清末的新文化運動也不斷鼓勵女性擺脫家庭束縛,如創辦《新青年》雜誌的五四運動領袖陳獨秀曾道,「勿自居被征服地位,勿為他人之附屬品」,提倡女性脫離附屬地位,走向獨立自主。
2016年5月婦女節前夕,五位中國女權主義者發起「反公車性騷擾運動」,其中女權五姊妹之一李麥子在2012年曾參與「帶血的新娘」(反家暴)、「佔領男廁所」(要求提高女性廁所的比例)街頭運動,卻在行動前遭到警方拘留達37天,後來在接受BBC專訪時,她表示中國目前的女權運動留給行動派的空間越來越小,但不代表行動派就停止行動,他們尋求在有限空間裏最大化他們的行動,並以更溫和的形式表達他們的訴求。不只女權運動,近年來中國當局對草根團體、運動的整肅越來越積極,與公益活動相關的組織如愛思青年公益發展中心就因涉嫌勾結反華勢力受調查、立人鄉村圖書館被迫停止運作等…
我們現在的生活挺好的,我們不想再談這件事。
這是許多維權人士在遭受中國打壓後的狀態,
說溫和不如「溫順」來得貼切。
今年6月,話劇《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在上海復旦大學被禁演,過去2004在北京和上海也發生被停演的情況,是中國打壓女性主義的佐證。事實上,中國不只打壓女權,它一方面敞開世界的大門,一方面加強政權的控制,進行言論審查。前陣子剛落幕的金馬獎,中國藝人們前腳尚未離開台灣,後腳已開始轉傳「中國一個都不能少」。整體來說,人們在中國已經習慣了不敢想也不去思考這些危險的問題,活在思想恐怖和自我審查裡,人人自危。毛時代從來沒有真正過去,在高舉民主自由的旗幟下,中國現在真正害怕的是自己。
責任編輯 : 管之岑 核稿編輯 : 劉丹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3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尋龍傳說》在女性主義之外的幾種動向如果我們不去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就會有別人來講述我們的故事(我說的不是抄襲,“我們的故事”也不是指某個特定的、已經存在的故事,而是指“塑造我們身份的故事”);長久之後,我們將會反過來向別人所講述的“我們”確證自己的身份。
Thumbnail
avatar
沉舟
2021-03-17
釀選劇|《后翼棄兵》:前往女性主義的路上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Thumbnail
avatar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0-12-29
電影讀議題01 | 從Céline與她的女性主義,到Dcard上的仇女言論 看著Dcard上藍頭與粉紅頭們永無休止的戰爭,使我忍不住聯想到《愛在午夜希臘時》中,Céline與Jesse爭吵不休的一幕:到底現代女性對父權的反抗算是一種合理抗爭,還是她們都有被害妄想症?
Thumbnail
avatar
阿魂
2020-12-25
【最小阻力之路?】(中篇)──從阮玲玉、房思琪、與最近的墜樓案談女性的心靈囚牢 「她不怕黑影;唯一的念頭就是躲開人類──亦即所謂的『世俗』,他們總合起來那麼可怕,分開來卻如此軟弱、如此可憐。」 ──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黛絲姑娘》。 「愛欲」、「情慾」何者更為高尚? 時間快轉來到21世紀的台灣,中學少女的情竇初開。 她天馬行空的內心世界藏了很多小祕密,
Thumbnail
avatar
星月之謎.歆悅
2020-07-11
少了一個何老師之後,你家可能仍在《還願》: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家庭悲劇你說「何老師去死!」,但就算沒了蛇當藥引,故事難道就不會發生嗎?——「輕則一日、重則七日」,釀成女兒紅的家庭結構需要我們一起關心留意。
Thumbnail
avatar
家安老師
2019-03-21
娜歐蜜‧克萊恩的報導者之路──被喚醒的女性主義、政治精神<p>無論何時何地,Naomi堅持,媒體角色應該盡本分、負責任的將歷史事件各項相關聯的故事完整呈現、串聯,講出有意義的故事,即是指引群眾的力量。</p>
Thumbnail
avatar
十二道人情味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