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幸福路上:你相信什麼,你的人生就是 什麼!

2019/04/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感受?
小時候的你總是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在海邊騎著還沒拆掉小輪子的腳踏車,拼命地追逐夕陽跑,在田野中的小溪追逐著隨風落下的小葉,然而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長大,你慢慢了解到這個社會和他人喜歡的模樣是長什麼樣子,你開始期望自己可以符合那樣的標準,你認為只要擁有那些標準,你也可以擁有幸福,於是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賺錢。在這個消費資本主義的社會下,總是會有人告訴你,只要你擁有了什麼,你就不必再煩惱了,然而當你開始擁有了些什麼後,你才發現你永遠都滿足不了,你拼命追,然而幸福卻離你越來越遠…
上個禮拜心情剛好有點低落,因此特別空了一段時間讓自己看了一直想看卻沒時間看的電影《幸福路上》,看完後在配上蔡依林的歌真的很有感觸,雖然今天我沒有想要解析這部電影XD,但我卻很想和大家談談小時候的幸福為什麼長大後一切都變了樣了?
以為幸福不在這在別處
總是滿足別人要的滿足
一路追逐原來是我怕和自己獨處
我又是誰我卻說不清楚
成為了你理想的人了嗎
那故事後來有什麼留下
但每次太陽落下依然往上爬
新的枝椏來自舊的傷疤
—蔡依林 Jolin Tsai,《幸福路上 On Happiness Road》
(以下有雷)
在電影《幸福路上》女主小琪一路上都很努力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她看到她原生家庭的受限也渴望可以離開她熟悉的土地,去美國呼吸那自由奔放的空氣,然而正當她以為她遇到人生中的白馬王子時,卻發現原來幸福跟她想像的不太一樣,趁著奶奶去世的這段期間,她決定回到她最熟悉的土地去尋找當初的自己…

為什麼你常常感受不到幸福?

首先,要問的是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嗎?電視、廣告、網路媒體和消費者文化一直在告訴你追逐金錢和地位你才會快樂,因此你也就這麼做了,但是當你擁有金錢和地位時又發現自己不快樂,於是你開始看了許多哲學家、心理學家和宗教領袖的書,他們告訴你不應該追求金錢和地位,你徬徨了,你開始還懷疑自己,為什麼自己那麼那努力的去做功課,還是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我想原因可能在於大部分的人都受一種出人頭地的願望所牽引,媒體鼓吹各式各樣的成功人士,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看清楚自己的價值,世代不停地往前走,每個人被期待該走的路,還是未變。
再來,就是大腦中的快樂和悲傷其實都是不易長存的,從人類面對正面和負面事件反應的研究顯示,我們是適應力很高的生物[1]。人類是有辦法去面對周遭環境的改變,這種適應力可以幫助我們度過創傷和苦難,然而如果從幸福的角度來看,你會發現假如你今天中樂透頭獎時,當天晚上你一定會很快樂,或許這個快樂可以讓你持續一個禮拜、甚至一個月,然而一定無法持續到永遠,因為我們的大腦會使我們的情緒漸漸回到一定的標準狀態,這也是人類的適應力會造成快樂邊際效應遞減(註1)的原因之一。因此即使你擁有了一定的物質後,你仍不覺得富裕,然後你會不斷貪求更多,但這顯然不是個好方法。

心理學小補帖-兩個方法讓你找回屬於自己的幸福

當小琪再度踏上這片土地時,她開始去感受那些年她曾經懷疑和排斥的一切,她選擇把自己的生活步調放慢,去聆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後來小琪遇到了一連串奇妙的事(我當然不會在這邊說啦,就是要你們去看電影XD),她慢慢看見那些曾經排斥和討厭的事件中,原來也有她所重視的意義,因此在這邊我想要介紹兩個方法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透過練習,找回當初那個你所熱愛和重視的自己。
  • 表達性的自由書寫
    表達性的自由書寫一直以來都是我非常喜歡也很推薦的方法之一,因為當我們覺得情緒很糟糕時,其實這個時候我們的腦袋是很混亂的,因此我們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下是無法看見事實的真相。透過書寫的過程中,你會迫使自己將腦中的想法和影像做組織的整合,變成比較有結構的句子,變成句子後的文字也有利於你做事件分析,這個過程會幫助你看見你原本沒有注意到的事件意義[2]。透過這樣的書寫,可以將你的情緒、想法和記憶記錄下來,不只有達到情緒的宣洩,更會發現每一次的書寫都會帶給你全新的看法,這也表示你又看見自己不一樣的一面了,最終你會找到一個屬於你的方式,走出那個曾經令你不幸的事件中。
運用MPS法則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一個人最好的運氣和最大的福分,就是有人付錢請他從事他衷心喜愛的工作。」一般人在選擇工作上都會先問自己:「我『能』做什麼?」,這當然沒有錯,因為現實問題在於你想溫飽,希望有個穩定的工作,不過同樣的你可以想一想,為什麼你會那麼急於想要找到一份你「能」做的工作,會不會是某些程度上,你只是希望在他人眼中,你至少是個有工作能力的人,或者也因為有著眼前的這份工作讓你不用去面對心中的另一個聲音,就是你也不曉得自己喜歡做怎麼樣的工作。因此當你開始問自己:「我『想』做什麼?」,你的選擇動機便是來自追求自己生命中的意義以及快樂的渴望。這裡我要介紹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他的著作中《更快樂》所提到的MPS法則[3]。這裡的M代表著「意義」(meaning)、P代表著「樂趣」(Pleasure)和S代表著「專長」(Strengths),以下我會舉我的例子讓大家清楚如何操作這個法則。首先,先畫出三個圓,分別是意義、樂趣和專長,並且依照自己的特質分別寫下自己的意義、樂趣和專長,如下圖:
接下來,依照第一張圖找出自己重複的答案,交集最多的項目也就是你最渴望的工作,對我來說就是成為一名推廣心理學的講師,如下圖:
透過這個方法不見得可以讓你找到高薪的工作,但絕對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渴望的幸福工作。

你要的是別人的羨慕,還是自己的幸福?

這一生我們都很努力也很用力的去追求心目中的那份幸福,你對於幸福的想像總是很執著也很明確,在感情上,你可能渴望有一個可以用你期待的方式來照顧你的另一半,在事業上,你犧牲了許多東西,就是希望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職位,在家庭裡,你不停的妥協就是希望可以維護那表面上最後的看似完整。然而最諷刺的是,所有的努力都因為在沒能實現心目中的那份幸福而破滅。
我很喜歡電影《幸福路上》女主角小琪的奶奶說的一句話:「你相信什麼,你的人生就是什麼!」,或許我們恐懼的不是沒辦法得到幸福,而是不願意相信自己就算沒能達成社會中的期許,也是有資格可以幸福的。人們不僅有追求幸福的能力,也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不但如此,你我都應該都有義務讓自己變得更幸福[4]。
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絕對不會因為單次的勝負就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在成為幸福英雄的路上,你我都將歷經顛沛流離的世界,過程中會迷惘也會沮喪,但願你我都能在煉獄中找回最真實的自己,就像當年的蘇軾寫下:「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這般瀟灑吧。

註解

(註1) 邊際效用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在一定時間內,其他條件不變下,當開始增加消費量時,邊際效用會增加,也就是總效用增加幅度會變大,但累積到相當消費量後,隨消費量增加而邊際效用會逐漸減少。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RICHARD O’CONNOR(2010)。終於快樂:資深心理醫師的快樂配方(林雨蒨譯)。台北市:財經傳訊。
[2] Sonja Lyubomirsky(2014)。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快樂也可以被管理,正向心理學權威讓你生活更快樂的十二個提案(謝明宗譯)。台北市:久石文化。
[3] Tal Ben-Shahar(2012)。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譚家瑜譯)。台北市:天下雜誌。
[4]法蘭斯瓦 . 萊洛(2007)。艾克托的幸福筆記:23種快樂的理由(趙英譯)。台北市:商周文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帕嗑控
帕嗑控
在動畫與影劇的世界裡,住著一位長不大的男孩。目前擔任高中輔導教師。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