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間逝月 🎧

幸福|人間逝月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逝去的歲月輾轉而去,花時間分析一段關係的好壞對錯,不如轉移注意力,踏實享受在一起時的開心,如果相信生來即有該走的路與需要遇的人,要更懂得學習與珍惜每一場遇見。

因為在意才會償付時間,而我們所做、所說的每一句話,影響身邊人至深,還會影響他們身邊的另一群人。踏入一段感情不該只是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那樣簡單,當中的匱乏、貪戀、滿足與不得不捨的情感複雜難辨,許多時候我們甚至麻痺自己在一段不適合關係中看不到未來,多麼淺見!但我也看過一段關係裡的單方多持一些相愛的信念,逐步提攜與影響彼此成長的恬淡模樣,看幸福可以不辛酸辣,不那麼速食…。

什麼是幸福?教書時,手腦與口偶爾脫線的我,寫在黑板上的medicine拼錯了,很窘。那一天後來,課堂上學生不知怎地都笑開了,我知道開心會刺激學習動力,彼此都在那個時刻完成我們各自積極的扮演。不知哪裡聽來的格言說「開心會互相碰撞」,為了培養開心的習慣,自然也會跟周圍的開心互相吸引連結。

月光下騎車回家,完成一封不知該如何回覆友人的來信,看友人分享情感上的冒險故事,體悟任何一段關係的尾聲,能留祝福在心中已是莫大福報。走進一段感情與學習一樣是體驗,能一起走到終點,在每一層生活階段轉化,累積重複的喜悅;無法一起走到彼此期待的終點也是。

圖 YHCC@watercolorFading Lotus, 38x26 cm

圖 YHCC@watercolorFading Lotus, 38x26 cm


不得不敬畏宇宙修復一切的力量,從過往至此,看沉澱後的清澈本質,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所選的路,也能喚一段無邊的愛,不畏懼付出與接受,擁有享受的安定幸福。走在蓮花的每一瓣上,步步險地移位,不同角度看出去每一種幸福光譜,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呢?


月光窗下,寫給即將遠行的老友,慣性是可怕的鬼魅,分開時想念是一定的~。


🎞️ 聽《Un grand amour》- Carla Bruni (2020)



avatar-img
:希浠 刹那之間:
144會員
356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與學習,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與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謝謝您來訪與關注支持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由慣性生活中位移,在另一個領域裡安全著地歸零自己,爬梳領域不同的脈絡,打破慣性...
這天一位中年長者牽著一隻狗,悠閒在步道上行走,經過我時,禮貌打了招呼,見他走沒多遠,又朝我這頭呼喚。原來還有另一隻狗停在我身旁不遠,我暗示狗狗主人在喚牠,牠開心奔馳幾步,經過我時又停下來呆望,甚至還坐了下來(就是不走了的意思)。這位長者只好走回來帶狗,「牠是累了嗎?」我問,但狗狗樣子看來從容不像累
參加一場四天三夜教師生命成長營,像一場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的大拜拜,同時結合寺廟作息,每日行程講題多元,一方面讓我們瞭解生命教育各相關領域的先進知識,也有緣聆聽法師談佛教的空性。在這樣巧妙組合的安排下,我的心思卻也像單擺上的球,在「取」與「不取」之間來回晃盪。
從未這麼安靜聽「嚼蘋果」的聲音,雖然也只有兩片,卻是我嚐過最鮮的一種體驗
攤開三本理論的核心書籍,三本原典,兩份相關論文,這樣八份文件同時當參考應該夠了吧?我快速瀏覽翻譯書,找到需要的片段,準備下筆時又躊躇再三,怕有遺漏,便是一回閱讀的循環。雖然動作慢得像蝸牛,這樣的「知識管理」訓練其實挺有意思,或許自別人的觀點比較原典的內容後,找到什麼新發現。
在道與藝講座中,伴著壇香聆聽大師們領以不同觀點看藝術與生命,每每在講座結束後,腦海中檢視與建構過往的經驗與價值觀,重新調適生活,尋找更適切的平衡點。
由慣性生活中位移,在另一個領域裡安全著地歸零自己,爬梳領域不同的脈絡,打破慣性...
這天一位中年長者牽著一隻狗,悠閒在步道上行走,經過我時,禮貌打了招呼,見他走沒多遠,又朝我這頭呼喚。原來還有另一隻狗停在我身旁不遠,我暗示狗狗主人在喚牠,牠開心奔馳幾步,經過我時又停下來呆望,甚至還坐了下來(就是不走了的意思)。這位長者只好走回來帶狗,「牠是累了嗎?」我問,但狗狗樣子看來從容不像累
參加一場四天三夜教師生命成長營,像一場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的大拜拜,同時結合寺廟作息,每日行程講題多元,一方面讓我們瞭解生命教育各相關領域的先進知識,也有緣聆聽法師談佛教的空性。在這樣巧妙組合的安排下,我的心思卻也像單擺上的球,在「取」與「不取」之間來回晃盪。
從未這麼安靜聽「嚼蘋果」的聲音,雖然也只有兩片,卻是我嚐過最鮮的一種體驗
攤開三本理論的核心書籍,三本原典,兩份相關論文,這樣八份文件同時當參考應該夠了吧?我快速瀏覽翻譯書,找到需要的片段,準備下筆時又躊躇再三,怕有遺漏,便是一回閱讀的循環。雖然動作慢得像蝸牛,這樣的「知識管理」訓練其實挺有意思,或許自別人的觀點比較原典的內容後,找到什麼新發現。
在道與藝講座中,伴著壇香聆聽大師們領以不同觀點看藝術與生命,每每在講座結束後,腦海中檢視與建構過往的經驗與價值觀,重新調適生活,尋找更適切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