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完了台南人劇團《水中之屋》,這部作品是由編劇許正平撰寫,導演呂柏伸與其主創團隊共同產出,先說結論,以後只要有曹瑜的作品,我一定到現場支持,不得不說曹瑜飾演的母親實在太打動人了,而這部舞台劇其實牽扯到的議題非常廣,從生態環境、社區營造、人文關懷、自我認同甚至到自我救贖,每個議題其實都值得非常深入討論,然而今天我想從三姐妹各自「回家」的故事來談一個人的自我認同與原生家庭的關聯。

故事講述三位童年玩伴麗蚵、卡螺與蜆達,在他們村莊遭受颱風肆虐、洪水侵襲後各自離散的生命故事,二十年後,麗蚵帶著祖父母的遺願回到村莊,打算將老家打造成一間生態咖啡館;混血兒卡螺則帶著母親的骨灰重新踏上這個睽違多年的家鄉;未曾離鄉的蜆達自責當年颱風夜造成父親癱瘓,一邊守護著成為植物人的父親,一邊成為父親在村莊廟裡乩身的代理人,二十年後,因緣際會,他們又會有什麼相遇呢?
(以下有雷)麗柯:回家是為了修補曾經的遺憾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秘密基地,在那個位在嘉義東石偏遠小村裡,麗柯每每放學後都會帶著蜆達到秘密基地休息玩耍,在那裡時間彷彿停止,而秘密基地的存在象徵著孩童在現實生活中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烏托邦」。
因此當20年前的大雨帶走了她的秘密基地之後,她與阿公阿嬤被爸媽接到城市裡住進更高的樓,然而就像羅大佑唱的〈鹿港小鎮〉: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她仍然懷念家鄉的木麻黃與白鷺鷥,因此她選擇重建老屋,希望可以透過社區營造重新找回這個家鄉的美好,以及那些曾經想要找回卻遺忘的「純真自己」。

來自台南人FB
卡螺:回家是為了找回家庭的完整
一個加拿大的父親與東石鄉的母親結合成混血兒,卻因為金髮碧眼被當地人罵雜種,父親的溫柔以及母親的強悍注定造就卡螺從小往家外跑的個性,幸好有著麗柯的秘密基地,讓個性膽怯的卡螺找到童年的棲身之地。
然而20年前的大雨帶走了父親,也帶往卡螺前往父親的家鄉,儘管母親多麼不喜歡那邊的氣候,仍然選擇努力拉拔卡螺長大,因為她知道丈夫就是因為太溫柔而離開這個世上,於是她把自己變成冰雪皇后,努力撐起這個不適合的家。
20年後卡螺帶著母親的骨灰回到家鄉,回到那個母親曾經抗拒的地方,她知道那裡是父親用盡一身的溫柔都想要守護的地方,於是在這條名為回家的路上,卡螺也彷彿找回小時候那個「最完整的家」。

來自台南人FB
蜆達:離家是為了成全真正的自己
蜆達,是那個從未離開,卻最像幽靈的人,然而那個未離開不是不想離開而是不允許自己離開,因為20年前的大雨讓老爸成為植物人,自此之後,他就告訴自己此生這副身體都將借給神明,來完成父親的期待。
這種過度的渴望被父親看見也源自於從小被父親的羞辱,那句:
『幹你祖母,你不要再給我穿裙子,你每次穿裙子都會讓我想到你媽媽。』
於是為了贖罪,他放棄成為自己,選擇留在家鄉成為神的代理人,可笑的是他的靈魂早已遠離這裡了。
直到20年後,某一天醫生突然對他說爸爸醒來了,此時的蜆達才願意重新看見自己的人生,他選擇離家,離開這個曾經的傷心之地,因為他知道這次的離家是為了準備「下次的回家」。

來自台南人FB
結語:最痛的地方,藏著最深的家
走在輔導諮商這條路上,看著許多學生拼命地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的魔爪,然而好笑的是逃離原生家庭哪裡是嘴巴說說那麼簡單,我始終都覺得原生家庭就像是影子般的束縛當事人生活著。
為了被他人看見,許多人選擇跑到燈紅酒綠的鎂光下,然而為了找到自我,又有多少人願意付出覺悟,願意觸碰內在那最深的傷痛,然而有趣的是命運似乎很會捉弄人,往往在那個最不想面對的地方,卻存在著人們最渴望的答案,或許就像尼采說的:
『當我們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凝視著我們。』
也許人們從來都很平等,無論出生何處,最痛的地方,都藏著最想要找回的自己,回家從來都沒有目的性,回家對我而言就只是一趟誠實的自我對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