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音裡面,竟然又看到長得像平假名,但是右上方有加點點,或畫圈圈的假名。這下可好了,又多了幾個字要記……咦?等等,「じ」和「ぢ」的羅馬拼音都寫[ji],「づ」「ず」的都寫[zu],所以發音一樣囉?
我們一般所看到的日文50音圖,指的是日文中「清音」的發音,利用清音中的假名為底,子音為無聲音的假名,都可以在左上角加上點點,變成有聲子音的「濁音」。
所以,先找出無聲子音的「清音」有,「かきくけこ(子音為[k])」「さしすせそ(子音為[s])」「たちつてと(子音為[t])」「はひふへほ(子音為[h])」。在這4組假名的左上角,加上「゛」(濁點),就是濁音了。原來的無聲子音,全部改變成有聲的子音。
がぎぐげご → 子音為[g]
ざじずぜぞ → 子音為[z] →但是「じ」=[ji];「ず」=[zu]
だぢづでど → 子音為[d] →但是「ぢ」=[ji];「づ」=[zu]
ばびぶべぼ → 子音為[b]
先說明一下,「じ」的羅馬拼音標示使用[ji]的原因是,用羅馬拼音標示日文發音的時候,為了使外國人利用羅馬拼音來唸日文時,能夠發出最接近日文原來的音,所以,有時候同一組假名的子音,並不相同。就像中文的英文拼音,台北拼成「Taipei」,北投拼成「Beitou」,同樣是「北」卻有[p]和[b]的不同用法。
在說明50音實際上只剩下46個音的單元裡,提到現代日文將發音相同的假名合併為一。但濁音中雖然也有兩組相同發音的假名「じ」和「ぢ」,以及「ず」和「づ」,卻不合併,兩者都保留在基礎發音裡。不過,一般需要使用[ji]和[zu]的發音時,還是以「じ」和「ず」為優先,而保留「ぢ」「づ」的用意是,當單字與單字連接,變成「複合詞」時,可能產生「連濁」的問題。所謂「連濁」,是指兩個字合成一個複合詞時,第二個單字的第一個發音如果是清音,有時候會改變成濁音。如,「はな(花)」+「ひ(火)」變成「はなび(煙火)」;或是「こども(小孩)」+「へや(房間)」變成「こどもべや(小孩房)」。
當「連濁」發生在「ち」或「つ」這兩個假名時,寫成濁音的「ぢ」和「づ」,發音雖然和「じ」「ず」一樣,但為了保留原來複合之前的假名,便不將「ぢ」「づ」從基礎發音表中剔除了。
【包裹】
こ(小)
つつみ(包裝)
こづつみ=こ+つつみ(小包=小+包み)
【鼻血】
はな(鼻子)
ち(血)
はなぢ=はな+ち(鼻血=鼻+血)
此外,在一個單字中連續出現「ち」和「つ」時,也會變成「ぢ」和「づ」的發音。比如「ちぢむ(縮小)」「つづく(連續)」等。
蔡佩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