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那些新聞裡沒說,來自大陸的小留學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自己完全沒有感受到新聞裡描述的狼性或是高競爭力,看到的反而如新聞報導的台灣大學亂象發生在這些大陸學生身上

  如果你有在關注台灣有關教育的新聞,你一定對於大陸學生競爭力高,台灣學生過於安逸的新聞不陌生,尤其是討論到高等教育,新聞媒體總不厭其煩的拿兩邊的學生互相對比,試圖要製造出一些危機意識給台灣的教育,更不用說近年愈來愈多學生西進大陸的大學。這樣的氛圍下,多數台灣大眾總是對於大陸學生的「狼性」帶著佩服,同時也對眼下的台灣學子嘆息,我自己就曾是其中之一。

  搭上了最近台灣相當興盛的高中生出走潮,我在台灣高中二年級念完後就休學,並來到英國留學。因為高中社團的關係常常有和大陸高中生交流的機會,當時在與他們互動時,就能感受到如同新聞媒體描述「積極向上的態度」「競爭壓力大」這些事情,加上自己念的高中是以「自由」的學風著稱,身邊的同儕大部分對課業的態度是比較隨便的,所以來英國唸書前其實很期待能與大陸的學生互相交流,學習他們積極的態度等等,但是從第一天上課開始,事實是和自己所想像的天差地遠。

  記得第一堂課老師就給了我們20分鐘對剛剛上課的議題分組討論,稍早自我介紹時就發現旁邊的三位同學都是來自中國,所以開始分組討論時就開口用英文說了很多針對議題的看法,並相當期待另外三位同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意見可以討論,沒想到卻是得到三個人鴉雀無聲,當再追問他們什麼想法想分享時,得到了一句中文的反應「我們不想跟中國人說英文」。自己一時還不懂他們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原本以為可能是遇到自尊心較高或是很崇尚中華文化的同學,一堂又一堂課過去,漸漸發現並不是自尊心,而是多數人的英文都還不到可以跟老師應答如流的程度,更不用說當他們知道是台灣人的時候還會願意說英文。

  儘管如此,英文畢盡不是能拿來評斷學習態度的工具。真正使自己驚訝的,是在這所看到的大陸學生完全顛覆台灣新聞所描述的:新聞總是說台灣的大學生上課滑手機不認真聽講,在這裡上課滑微信或是購物的大陸同學也不計其數,還有人曾經因為老師怎麼勸都不聽就被趕出教室,離開時還用中文大聲的說「你的薪水是老子付的跩什麼呀!」;也不見新聞所說早到半小時或一小時佔位,反而是如多數台灣大學生,不是翹課遲到,就是從後排坐起;對於作業和考試許多同學也僅是考前抱佛腳求過而已。兩個學期過去,自己完全沒有感受到新聞裡描述的狼性或是高競爭力,看到的反而如新聞報導的台灣大學亂象發生在這些大陸學生身上。我的心中滿是疑惑,不解為什麽新聞報導的跟自己所看到的現實全然不同。

  後來透過自己透過網路上以及與不同大陸同學聊天詢問後,才逐漸地理解。高中畢業就出國唸書的大陸學生,多數都是在大陸成績較為不好的。中國大陸先前實施一胎化,這個世代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家裡所有的資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投注在他們的身上。有些人在高二時類似模擬考的「小高考」時,成績被認為之後的高考進入985, 211的一本大學的機率不高所以選擇出國,有些則是本來對讀書就不感興趣所以被送進國際學校準備出國留學,但是在大陸國際學校成千上萬所,辦學品質參差不齊,學生的素質也就不一。

  有趣的是,近年在台灣掀起的高中生出走潮裡,出走的台灣學生多半都是成績優異,為了追求更好的未來才選擇出國,然而高中畢業後即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卻大多是因為考不上大陸本地的好大學,也是這樣的文化差異讓我所見到大陸學生與新聞描述的會差距之大。當媒體去大陸做教育專題時都是挑像是北京清華這類頂尖或是其他一本的大學,會採訪到的學生都是留在大陸千錘百鍊後學霸中的學霸,而這些在國外的留學生很多是在學業上無法與他們國內相比的學生,呈現出來的學習態度自然會有差距。當我轉述這件事給一位朋友聽時,那位朋友這樣評論:「這個國家真是厲害,好看的學生就留在國內給人家看,有損門面的就丟出去」此話雖然說得是有點過份,仔細想想或許也是如此,大陸這樣教育生態確實會讓鄰近的台灣對於自己的學生有自慚形穢的感覺。其實,中國的高教資源豐盛,人才多競爭力高這些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也沒有必要先滅自己的威風,台灣有好的學生,大陸也有差的學生,倒也不需要過度神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待續/Future Loading的沙龍
2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他鄉遇故知本是一件樂事,但出了國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原來台灣人並不會善待台灣人。
Thumbnail
他鄉遇故知本是一件樂事,但出了國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原來台灣人並不會善待台灣人。
Thumbnail
我記得在我畢業後去日本工作 然後再幾年後回到台灣時,跟一位台大畢業的朋友見了面。 在他的既定印象裡,剛畢業去國外一定就是像澳洲農場那樣,做一些粗活,也學不到什麼技能,不過能賺到點錢,頂多是這樣的程度。 我都還沒開口分享我在日本做什麼工作,他就劈頭斷定日本一定也是差不了多少。 我心想,也許有幾個可能
Thumbnail
我記得在我畢業後去日本工作 然後再幾年後回到台灣時,跟一位台大畢業的朋友見了面。 在他的既定印象裡,剛畢業去國外一定就是像澳洲農場那樣,做一些粗活,也學不到什麼技能,不過能賺到點錢,頂多是這樣的程度。 我都還沒開口分享我在日本做什麼工作,他就劈頭斷定日本一定也是差不了多少。 我心想,也許有幾個可能
Thumbnail
「為什麼要出國讀書?」 「我覺得我不適合填鴨式教育。」 這真的是出國讀書的原因嗎? 透過在求學的經驗,作者從不同面向道出他真正想出國讀書的原因。若是有機會,你會想出國讀書嗎?
Thumbnail
「為什麼要出國讀書?」 「我覺得我不適合填鴨式教育。」 這真的是出國讀書的原因嗎? 透過在求學的經驗,作者從不同面向道出他真正想出國讀書的原因。若是有機會,你會想出國讀書嗎?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搬家,搬離開這個我已生活超過十年的北京。 說不出來的複雜情緒,讓我很想和大家聊聊我眼裡這二十幾年來的大陸。 我想提供自己的經歷給真正想瞭解的人參考,希望大家不要被某些素質極低的媒體和捏造事實的人給誤導。  我實名說話,為自己的言論負責,雖然所言不代表所有的台灣人,雖然因年代久遠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搬家,搬離開這個我已生活超過十年的北京。 說不出來的複雜情緒,讓我很想和大家聊聊我眼裡這二十幾年來的大陸。 我想提供自己的經歷給真正想瞭解的人參考,希望大家不要被某些素質極低的媒體和捏造事實的人給誤導。  我實名說話,為自己的言論負責,雖然所言不代表所有的台灣人,雖然因年代久遠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因緣際會去多倫多大學上了一期學術英文班,班上多數學生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孩子,八成來自東亞國家,也因此讓我見識了東亞的精英教育有多讓人失落。
Thumbnail
因緣際會去多倫多大學上了一期學術英文班,班上多數學生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孩子,八成來自東亞國家,也因此讓我見識了東亞的精英教育有多讓人失落。
Thumbnail
以前與大學朋友抱怨,現在中國經濟這麼好,為何當時的我們沒有把握去那邊發展?如果當時早去了,可能現在就不用在台灣為了幾塊錢發愁了 憶起自2008年開始,連續3年參加了學校的中國參訪交流團,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與”中國人”這個廣大的概念,那時匯率是在3.8~4之間,相比於現在絕對是進場布局
Thumbnail
以前與大學朋友抱怨,現在中國經濟這麼好,為何當時的我們沒有把握去那邊發展?如果當時早去了,可能現在就不用在台灣為了幾塊錢發愁了 憶起自2008年開始,連續3年參加了學校的中國參訪交流團,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與”中國人”這個廣大的概念,那時匯率是在3.8~4之間,相比於現在絕對是進場布局
Thumbnail
大概從2014至2019年間,我的策展工作開始需到強國出差,從香港、重慶、北京、雲南、遼寧、貴州到上海,時常和當地官商開會應酬,的確也讓我見了不少世面。但眼前其實是個很奇妙的光景。一群國高中生竟然面不改色地聊著,自己身處賄賂與關說的教育體制...
Thumbnail
大概從2014至2019年間,我的策展工作開始需到強國出差,從香港、重慶、北京、雲南、遼寧、貴州到上海,時常和當地官商開會應酬,的確也讓我見了不少世面。但眼前其實是個很奇妙的光景。一群國高中生竟然面不改色地聊著,自己身處賄賂與關說的教育體制...
Thumbnail
來國外唸書這些時間裡,不但沒有感受到新聞裡描寫的積極進取,反倒是看到那些所謂的台灣大學生亂象發生在大陸學生身上。自己是非常的疑惑,為什麼新聞描述得和現實差距如此大?
Thumbnail
來國外唸書這些時間裡,不但沒有感受到新聞裡描寫的積極進取,反倒是看到那些所謂的台灣大學生亂象發生在大陸學生身上。自己是非常的疑惑,為什麼新聞描述得和現實差距如此大?
Thumbnail
今年考上香港城市科技大學的林煜哲,拿得是全額獎學金,對於未來這條路,他在高二就已經做過研究、參與大學博覽會,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 他說當時和台大學生聊過天,覺得學長姊的能力沒有到達自己的期望,像他們
Thumbnail
今年考上香港城市科技大學的林煜哲,拿得是全額獎學金,對於未來這條路,他在高二就已經做過研究、參與大學博覽會,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 他說當時和台大學生聊過天,覺得學長姊的能力沒有到達自己的期望,像他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