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完全沒有感受到新聞裡描述的狼性或是高競爭力,看到的反而如新聞報導的台灣大學亂象發生在這些大陸學生身上
如果你有在關注台灣有關教育的新聞,你一定對於大陸學生競爭力高,台灣學生過於安逸的新聞不陌生,尤其是討論到高等教育,新聞媒體總不厭其煩的拿兩邊的學生互相對比,試圖要製造出一些危機意識給台灣的教育,更不用說近年愈來愈多學生西進大陸的大學。這樣的氛圍下,多數台灣大眾總是對於大陸學生的「狼性」帶著佩服,同時也對眼下的台灣學子嘆息,我自己就曾是其中之一。
搭上了最近台灣相當興盛的高中生出走潮,我在台灣高中二年級念完後就休學,並來到英國留學。因為高中社團的關係常常有和大陸高中生交流的機會,當時在與他們互動時,就能感受到如同新聞媒體描述「積極向上的態度」「競爭壓力大」這些事情,加上自己念的高中是以「自由」的學風著稱,身邊的同儕大部分對課業的態度是比較隨便的,所以來英國唸書前其實很期待能與大陸的學生互相交流,學習他們積極的態度等等,但是從第一天上課開始,事實是和自己所想像的天差地遠。
記得第一堂課老師就給了我們20分鐘對剛剛上課的議題分組討論,稍早自我介紹時就發現旁邊的三位同學都是來自中國,所以開始分組討論時就開口用英文說了很多針對議題的看法,並相當期待另外三位同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意見可以討論,沒想到卻是得到三個人鴉雀無聲,當再追問他們什麼想法想分享時,得到了一句中文的反應「我們不想跟中國人說英文」。自己一時還不懂他們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原本以為可能是遇到自尊心較高或是很崇尚中華文化的同學,一堂又一堂課過去,漸漸發現並不是自尊心,而是多數人的英文都還不到可以跟老師應答如流的程度,更不用說當他們知道是台灣人的時候還會願意說英文。
儘管如此,英文畢盡不是能拿來評斷學習態度的工具。真正使自己驚訝的,是在這所看到的大陸學生完全顛覆台灣新聞所描述的:新聞總是說台灣的大學生上課滑手機不認真聽講,在這裡上課滑微信或是購物的大陸同學也不計其數,還有人曾經因為老師怎麼勸都不聽就被趕出教室,離開時還用中文大聲的說「你的薪水是老子付的跩什麼呀!」;也不見新聞所說早到半小時或一小時佔位,反而是如多數台灣大學生,不是翹課遲到,就是從後排坐起;對於作業和考試許多同學也僅是考前抱佛腳求過而已。兩個學期過去,自己完全沒有感受到新聞裡描述的狼性或是高競爭力,看到的反而如新聞報導的台灣大學亂象發生在這些大陸學生身上。我的心中滿是疑惑,不解為什麽新聞報導的跟自己所看到的現實全然不同。
後來透過自己透過網路上以及與不同大陸同學聊天詢問後,才逐漸地理解。高中畢業就出國唸書的大陸學生,多數都是在大陸成績較為不好的。中國大陸先前實施一胎化,這個世代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家裡所有的資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投注在他們的身上。有些人在高二時類似模擬考的「小高考」時,成績被認為之後的高考進入985, 211的一本大學的機率不高所以選擇出國,有些則是本來對讀書就不感興趣所以被送進國際學校準備出國留學,但是在大陸國際學校成千上萬所,辦學品質參差不齊,學生的素質也就不一。
有趣的是,近年在台灣掀起的高中生出走潮裡,出走的台灣學生多半都是成績優異,為了追求更好的未來才選擇出國,然而高中畢業後即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卻大多是因為考不上大陸本地的好大學,也是這樣的文化差異讓我所見到大陸學生與新聞描述的會差距之大。當媒體去大陸做教育專題時都是挑像是北京清華這類頂尖或是其他一本的大學,會採訪到的學生都是留在大陸千錘百鍊後學霸中的學霸,而這些在國外的留學生很多是在學業上無法與他們國內相比的學生,呈現出來的學習態度自然會有差距。當我轉述這件事給一位朋友聽時,那位朋友這樣評論:「這個國家真是厲害,好看的學生就留在國內給人家看,有損門面的就丟出去」此話雖然說得是有點過份,仔細想想或許也是如此,大陸這樣教育生態確實會讓鄰近的台灣對於自己的學生有自慚形穢的感覺。其實,中國的高教資源豐盛,人才多競爭力高這些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也沒有必要先滅自己的威風,台灣有好的學生,大陸也有差的學生,倒也不需要過度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