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大學的糾葛 體制中的反叛者

更新於 2020/07/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現在回頭看,我的大學及高中生活與多數人截然不同,大學該做的我在高中體驗過,高中沒做的我反而在大學做,但這反而幫助我許多。
我就讀新莊某老牌私校,非頂尖,就是前三分之一能讀的大學,即使如此,四年間我沒有一刻是不懷疑自己的,不僅是在課業,也有職涯選擇,我以為能從同儕、教授得到解答,卻發現我不如Google還比較快,當然還是有好的教授,但真的就一根手指頭數得出來。
六月畢業,沒參加畢業典禮,原因無他,因為這不是我所選擇的大學,所以牽掛很少,但我想用文字來做一個總結。看看四年間原本的幻想、現實是如何破滅,以及我認為教授可以怎麼做,最後則是一些自我的抒發。

泡沫即將搓破 幻想多美好 現實就多殘酷

我是用指考的成績上大學的,八月初放榜後隨即跟一位補習班幫我解題的大哥哥(以下稱K)說,他是中部中字輩大學的大四生,他一知道馬上跟我分享大學的一切,不誇張他幾乎把大一到大四的玩法都說透,像是大一就是翹課、社團、和宿舍的人玩,大二當幹部、辦活動、辦宿營,大三開始準備研究所,大四考研。那時我跟他說我想等我知道我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時,在考研究所,他說,那你各科成績就「過」就好。
我以為的大學是整天翹課、系上活動參加到爆和社團玩到爽,當我在八月拿到入學通知書的時候,非常興奮,上面有選課公告,我馬上登入查看我可以選什麼課,只要有興趣的課我都會點進去看課程內容。
八月也是我整個學生時期,最期待開學的時刻,等不及參加熱舞社、宿營、夜唱和夜衝,即使社團在高中就體驗過,畢竟年輕人還是喜歡嚐鮮嘛,當時的我真的每天都在期待開學。
很青春、很熱血,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覺得很空虛?
基本上,我所認為的幻想和K所陳述的事情,兩相幾乎無背離之處,但在大學聽得越多、看得越多,現在回頭看才發現這是一件多麽不對勁的事,「直線型」模式好像一直擺脫不了台灣的學生。
當你每個學期初都在認真選課、看課程內容的時候,身旁的朋友都在討論哪堂課最輕鬆、分數最好拿,在大三這個轉折點,多數朋友會考研究所,但只有兩成知道為什麼要讀,當我問他們為什麼要讀的時候,八成的答案都是因為如果不讀,現在出去工作的薪水很低,不然就是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所以考的領域很廣。
沒有打算要考研的朋友,則是努力找實習和準備未來,其中又有一部份明明對本科系沒興趣,卻硬要找跟本科系有關的工作。
體制很怪,在高中之前壓抑大家探尋自我的可能性,卻要在考完學測、指考後的一到兩個月,去決定未來幾十年的職業,在大學,引導學生追尋自我的教授很少,多數還是推崇「直線型」人生,我的四年沒有一刻不困惑,難道教授給的人生答案就像課本答案一樣固定嗎?

是啊!台灣教育教你趨吉避凶

三上的一堂選修課中,教授在某一堂課上分享本科系學生未來可能的出路,我聽的當下其實很不認同,為什麼某科系就一定只能去做某些事?為什麼什麼事都一定要用錢衡量?
我知道錢很重要,但在台灣真的很難餓死,我也知道現在早已不是某個科系才能去做相對應的工作,但我很困惑,為什麼在多數大學生迷惘的時期,教授你給學生的建議會這麼的明確,這不是引導,這是潛意識要求你該怎麼做。
你發現真正能「勇敢」的人不多,大家都在選輕鬆的課,你是那個唯一會看課程大綱的人,你正視自己心聲,選擇先踏入社會,再進修,你的同學卻是害怕不知道做什麼工作,再繼續進修時,你有種我很怪的感覺。
我相信一定有教授是會指引學生,因為我自己就有碰到,但多數教授不會,所以除非學生剛好幸運碰到,不然整個四年就會跟當初選擇大學時一樣,同樣的困惑四年後還存在,有些則會繼續逃避兩年,等到真的要出社會時,你才會真的面對,到此時,你肯在放手一博的勇氣已經少之又少,因為伴隨而來的是高成本。
我真的覺得我很幸運,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的心聲,又碰到肯指引我心聲的教授,所以我很早把我的重心放在實習,大四上甚至跑到台大旁聽三堂課,但我發現在台大其實並沒有什麼差別,最大的差別在於多數教授更為開放、同儕間因為有學長姐加上自身的眼界,所以相對有「勇氣」的人多了些。
我近期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很棒的話,它說「老老實實並不會讓你起眼」,這是一句完全與現行體制對抗的一句話,我看了其實感觸很深。因為獨特並不是台灣普遍大學會看到的現象,工業教育思維並不會因為大學的自由體制而瓦解。

大學端看過來 或許你們可以參考看看這樣做

四年的一切體驗,以下是我認為教授以及大學端可以參考改進的地方,雖說不是專業教育從業人員,但作為「白老鼠」,回饋想必會是實驗者們最珍貴的寶物。
  • 引導學生,非給予常態性建議
所謂的引導,應該是就每個學生不同的特性,給予相關的方向,譬如當學生想走研究的方向時,給予他自身做研究的經驗,推薦機會讓他進入實驗室「實際體驗」,台灣學生對某些事物「有興趣」。但當你問他為什麼有興趣時?他是說不出來的,很大一部分只是因為名字新穎,學生其實根本不了解真相。
像是「新創」,很多學生都想進去「新創」公司工作,認為「新創」有吃不完的零食,有健身房等,但學生們知道多數「新創」公司根本活不過創立第一年,多數根本「缺錢」,再來,進去馬上就是「即戰力」,這些「現實」都被掩蓋,教授就需要去引導。
  • 授課內容要生活化
大學作為學術殿堂,理論重於實務是可理解的,但在台灣,大學之前的填鴨式教育早已消滅學生的好奇心,當學生進入大學後,又發現只不過就是高中的延續,不過多了報告或其他形式授課,其實本質也跟填鴨差不多,教授應該實際跟現實結合,以經濟學原理這堂課為例,理論就點到為止,教授可以利用不同國家的公開資料做課堂結合,實際運用模型分析,讓學生對於理論有更深刻的感受。
  • 喚醒學生的「好奇心」
多數學生早已被教條是學習抹煞好奇心,但是四年的知識早已沒辦法應付往後四十年的工作,唯有對一件事的好奇心,才會讓學生自發去挖掘更多新知,這才是獨立思考的一個重要過程,因為有好奇心,進而去思考,去找尋答案,這才是終身受用的技能。
以上種種是我的自身體驗,並不是說有人想走直線型人生就是錯的,我想表達的是一些我在體制下看到的歧異現象,對那些曾處在體制,並且也曾跳脫體制的人卻沒有給予相對好的建議的現象,我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大學教的都是早已確定的知識,也就是說這些知道並不會出錯,而Google甚至可以找到更口語化的解釋,但最重要的獨立思考,並非有固定答案,這卻沒教,甚至引領,這才是我覺得最困惑的。
筆者介紹:
九零後出生,總是非常幸運在每個轉折點遇到指路者,所以才更有勇氣拒絕「直線型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人性正是整體防疫過程中最無法被掌握的一個環節
Thumbnail
2020確實發生了很多事,由澳洲野火作開路先鋒、由 Coronavirus 當領銜主演、由美國大選造成的各處混亂政治角力作結。我們悲傷、我們失望,我們在看不見底的黑暗中摸索著未來的模樣,但誰也不曉得絕地重生之後的際遇會如何、甚至遠比按原定計畫行事來的意想不到的好。
Thumbnail
「每一個開口的女性,都是在成全另外一名女性。」 普立茲獎得獎記者羅南.法羅 揭發好萊塢最大規模性暴力事件 點燃 Metoo運動的第一手實錄
Thumbnail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Thumbnail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人性正是整體防疫過程中最無法被掌握的一個環節
Thumbnail
2020確實發生了很多事,由澳洲野火作開路先鋒、由 Coronavirus 當領銜主演、由美國大選造成的各處混亂政治角力作結。我們悲傷、我們失望,我們在看不見底的黑暗中摸索著未來的模樣,但誰也不曉得絕地重生之後的際遇會如何、甚至遠比按原定計畫行事來的意想不到的好。
Thumbnail
「每一個開口的女性,都是在成全另外一名女性。」 普立茲獎得獎記者羅南.法羅 揭發好萊塢最大規模性暴力事件 點燃 Metoo運動的第一手實錄
Thumbnail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Thumbnail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