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品牌故事的雲端與地面-IPod為例

2019/05/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品牌故事塑造,簡直能把價值感高升至雲端,使得心裡某處飄飄然軟綿綿、也能摔回地面正臉朝地灰頭土臉、吐個沙。舉 IPod 為例。
在讀馬徐駿老師的文章時看到一段:『《連線》(WIRED)的雜誌特稿記者去蘋果新總部採訪時,蘋果告訴他們新公司的設計理念叫「平衡」,蘋果總部 Apple Park 裡頭的工作區塊就叫做 Pod 。這個詞的意思是豆莢,每個人都是豆莢,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開花結果,追求極致不過是他們通向平衡的手段。 』

腦補理念

在讀到這段時,我心深處升起一種景仰。通過腦補,我把 Pod 自動理解成追求「世界平衡」的理念。甚至自認罪惡深重的反思檢討,我在筆記中寫下:「我們身邊這麼多 Apple 商品,說不定都存著賈伯斯對這世界的善念與期盼。」他可不是為了給我們這種躺在新科技上頭的懶鬼,而是為了帶給世界更多希望、為了更多擁有潛能的開發者帶來優質工具。達到「平衡」世界的大夢想。
我望了一眼 Macbook、Iphone、Ipad...反思著「我真的對得起我手上的蘋果嗎?」
一瞬間,我甚至感覺到自己理解了賈伯斯在冥想時,占星問道的那種自我追尋。一定是透過冥想,尋找著要用哪根槓桿博弈出給世界巨大的上升力量。基於這種把價值感升至雲端,心裡某處飄飄然軟綿綿,真心誠意覺得好像沒學個編程、沒體驗「開發」角色,感覺就真的對不起手上的幾顆蘋果。
為追尋更深度的理念,找出哪些被我遺漏的資訊,繼續上網搜了資料⋯⋯

歡迎回來真實世界

「賈伯斯曾表示採用這名字 (IPod) 並無深意。」對於 iPod 這個名字,賈伯斯一開始是不認可的。哪怕他的策劃顧問和他解釋了「Pod」具有十分恰當的寓意。
據說 IPod 的名字其實是舊金山獨立文案策劃人 Vinnie Chieco 取的,當他第一眼看到 MP3 播放器,他聯想到的是《2001:太空漫游》中的對白:「哈爾,打開分離艙 (Pod) 門!」 Pod 原意是:豆莢,因為豆莢與豆的結構關係,後被引申為太空船的分離艙或發動機的吊艙。前面的「I」,則是互聯網。
從雲端摔到地面的我,感覺懵懵的。「啊,這才是真實。」看了看自己剛的筆記內容,怎麼顯得有點、何止有點簡直非常 傻 氣 。
我想,一個好的品牌故事,應該是能像雞湯一樣,光看、腦補就有力量了吧。
自己雞湯自己餵,品牌故事可找我 (招手) ,因為人間需要理念。

生活旅程,離不開的那些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