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很大機率,會推掉案子、或不接部分工作。
開放關係有兩個層面:
1、對象
2、工作(事情)本身
留白,是為了給合適的鏈接啟動。
—
緣分會為我帶來客戶,部分緣起緣落而結束,留下來的是最合適的量、帶來合適的工作體驗,也可能是我人生需要的體驗。
我用「課題」來分辨
當經營者選擇開啟公司時,有些課題就會展開:理念方向、營運取捨、帶人協作等...所以有些「
#需求」其實屬於假議題。
#接案 能用第三方協作者的身份,看清課題分離的切線斷點。但實務上,我卻經常會幫忙「暫時」承擔非我課題。因為出於愛,像家人一樣,我願幫忙承擔部分,讓一切盡快回歸正軌。
#課題,就像自己的心跳呼吸。但在特定時刻,我會像支援的
#呼吸器,給予能力範圍的支持。但最終,會認知到這是暫時輔助,不能為了偷懶不自己呼吸啊!
當我們充分認知到自己的課題、不能偷懶、別人無法協助的課題,願意正面拾起、用勇氣去面對,放下驕傲、自卑、疑惑,專注在突破,才能真正撕開下個章節、新的進展!
-
公司前驅的方向,並非握方向盤的執事,而是來自後座那位貴賓的意圖。
很多人視角純真地認為,誰握著方向盤,誰就能決定方向,如果是,那個叫劫機 壞人啦⋯ 好人多半是個在意確保安全的駕駛。
不過多年沈澱下來,發現滿多經營者,可能都有些SM傾向...期望遇到劫機犯,直接抵達想去的彼岸,還有戀上暴徒的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我們很難遇到,騙人的好人
收起錯誤期待,至少不會被騙
至於好人,路走多了總會遇到的,再走更遠,還會遇到更多好人
_
一部分的我,做著明確的工作任務,確定性的協作者。
另一部分的我,仍在移動,移往進化的不確定性,與未知一起開啟人生的意義之旅。
蘇格拉底說:
「未經反思自省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他的心念與能力,讓他憑空創造出兩間500強的公司、帶領日航起死回生、轉虧為盈。
如果同行的對象是賈伯斯,那我最多、最大也只是成為身旁的禪師而已,無法自力創辦改變世界的產品。
想明白後,我就知道我能做的,僅僅是做好自己手上的事,其他不在我能力圈內的,抱持錯誤期待,都會是執著和妄念。
_
後記,
身旁有專屬禪師的賈伯斯,他做到「
#道向內求」了嗎?
我覺得沒有!
賈伯斯晚年曾說:
「我願用一生的成就與財富,換取同蘇格拉底共處一個下午。」
離題一下,這在未來可能有解!
當FB搜集了大量我們此生的用詞、情緒、語氣,在
#元宇宙 的未來範疇中,或許能留個虛擬實體在異世界 +AI智能問答,那麼我們的
#意識,將在某種意義上
#實現永生。還可能匯入數據,輸入古聖先賢的文字,輸出成智能問答,那麼賈伯斯的願望就算實現了。
回到 求道蘇格拉底,這顯然還是「
#道向外求」。仍期待著讓他人為自己釋疑,且執著深重,與稻盛和夫的境界不可相提並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都在提醒五蘊皆空。本來就沒有的,疑問也是、一切都是,既有,就是自願選擇開啟的課題和體驗。
-
我視角解讀的心經
心經在講彼岸有智慧,要去到彼岸圓滿智慧,就要意識到「本來」就什麼都沒有,一但意識到,就知道到既然沒失去、又何來獲得,過程本來就是自己想要的體驗。
其實智慧也不在彼岸,就在自己的心念和腦袋,一但放下,就能立即成佛,轉瞬間的事情。
因為本來就沒有的啊!都是多的、都是想要的體驗。我們不願意放,就是還想要、有意願參與其中。
心經文末留著一句「咒語」: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唐玄奘時期的語言,傳到今日隨便都像經典或咒語,就像古文之於現在的難讀。其本質就是文字紀錄,(或許還參雜著音譯)。
這句咒語,用台語就很好理解:
gate-gate para-gate parasan-gate bodhi svāhā
(台語)
過去 過去 普羅過去 普羅總過去 菩提什麼好
我個人解讀:
你們覺得智慧在彼岸是吧,那就在彼岸吧... (反正我跟你說在心念、放下即得你也不信)那我教你怎麼過去吧
過去!過去!普羅大眾過去,隆總過去吧!耶太棒了~這樣就能獲得智慧了!ohya!(svāhā是歡呼的詞)
圖:別人接案或許特好賺?但之於我⋯ 我問心無愧,我豐盛在思考的時間、思維上的自由
但神奇的是,我的世界沒有虧待我!遠比受僱好的多很多,只是養不起助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