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 Foucault《規訓與懲罰》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

傅柯(Michel Foucault)

1975

酒駕肇事的議題最近一直浮上檯面。過去「葉少爺」酒駕撞人致死,最重只能判七年,不禁讓人質疑,這種如同蓄意謀殺的行為會不會刑罰的過輕?這也讓我反思以前總是認為刑罰制度越嚴厲犯罪率就會下降,是不是要效法他國的「鞭刑」制度,讓犯罪者心生恐懼而不敢去犯,但是在經過Michel Foucault的歷史資料和論述之後,讓我的思維拓展了不少。

在法國,懲罰制度由肉體上的痛苦(包含砍頭,鞭刑,等等酷刑)至靈魂上的囚禁(限制自由),由公開處決(表演與象徵)至私密空間的處決。這段轉變主要是希望罪犯能改過向善,重新為社會盡一份力。

Foucault將懲罰制度分成三段時期

(1) 古典時期 ─ 酷刑

(2) 法國大革命之後 ─ 近代監獄誕生

(3) 現代 ─ 監獄的改良


前兩個階段是上段所述,在工業革命之後,資本家對於勞工的勞動力更加精算,資本家不容許勞動者為了各種快感而減損勞動力,Foucault認為只有肉體既具有生產能力又被馴服(docile)時它才能變成一種有用的力量。第三階段因為被管理人數更多,勞工分工細密,監視就變得更加困難,於是發展出更精緻化、普遍化、科技化、規範化、論述化規訓權力技術的體現,Foucault在此指出Jeremy Bentham和他弟弟設計的全景敞視監獄(Panopticon)見圖:

全景敞視監獄(Panopticon)

全景敞視監獄(Panopticon)

其構造是一個環形建築,中心是個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戶,對著環形建築。環形建築被分成許多小囚室每個囚室都貫穿建築物的橫切面。中心有監督者,囚犯居住在外圍各個房間。通過逆光效果,監督者可以從中心看到四周,但是被監視的囚犯卻看不到監督者。通過這種可見與不可見,囚犯看不到監視者,但是卻知道監視者隨時可以看著他們,因為不可預知的監視而被規訓。有效的管理與監視機制同樣應用在學校、軍營、醫院、瘋人院等地方,以學校為例,根據考試成績將學生分成許多等級,不同等級的學生接受不同的教材和課程,除了空間的管理以外,學員在固定的時間需要學習固定的課程,一所學校有上百名上千名學生,卻只有少數的老師與管理秩序的人員,如果平均分配一個學生只能分到半分鐘的時間學習,但是通過集體的學習與管理,就能把資源運用的更大。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機器。

這些體制運作的背後,始終存在著「權力」(Power),Foucault指出古典時期公開處決制度,用意並不只有維護正義或是讓旁觀者警惕,而是和統治者的權力有關,法律代表一個國家的規章,而這些規章代表了政權的合法性,它們述說著統治者的權力,Max Weber認為國家的定義在於,在它的疆域內可以正當的使用暴力,乍看之下跟Foucault的權力和統治者的關係好像相同,但是Foucault到了全景敞視主義那一章,重新定義了「權力」,他認為權力不是普通的下至上的連結,權力是循環的,它經由一個網狀組織被配置和行使,大家都被捲入其中,在這些環節之中,主體已經被拋卻,角色可以互換,同時是壓迫者或是被迫者。權力關係滲入社會存在的各個層次,在社會生活的每個地方都在運作,它是「生產性」的,不作為一種否定性的力量壓制著我們,它還審查生產各種事物,它帶來愉悅,形成知識,產生話語(discourse),它應被看作一具通過整個社會機體運作的生產網。

知識考古學裡面所述,我們可以把社會當成是一種話語(discourse),它像一種不可抗拒的規則在左右當中的個體,而權力則介入其中。話語又產生知識(knowledge),知識和權力彼此相互影響。後面我想綜合凝視的概念來看看日常生活的例證。

全景敞視監獄同時演伸出凝視(gaze)的問題,傳統上總認為凝視者比被凝視的對象更有權力,但是當代的影像卻不見得如此。凝視的觀念和精神分析研究應用在當代電影當中,Sigmund Freud 認為人性的本能是追求幸福,但幸福往往難以達到。在文明的兩端分別有愛慾和攻擊,在電影的主題和內容裡面,我們常常看到愛、性、血腥、暴力和死亡等等母題充斥其中,在觀看電影的同時,我們即扮演一種監視者,我們看到電影的人物、場景,他們卻看不到我們,這種模式可以滿足內心裡面的某種慾望,但並不代表我們高人一等。其實,我們成為機器當中的齒輪,觀看者也被侷限在固定的空間(電影院)當中,並且被強迫接受某些感官衝擊,Alfred Hitchcock在1954年拍的Rear Window即能說明這種矛盾,拋開當中的性別議題,James Stewart窺視對面公寓發現一件謀殺事件,最後謀殺犯發現他的目光過去殺他,也讓Stewart陷入的困境。電視流行的時代,觀者可以利用手中的遙控器隨意轉台,看自己喜歡的內容,但是是否如此自由?觀者只有有限的百台頻道可以選擇,喜歡的節目總是有固定的播出時間,也只能在可觀螢幕的空間上活動,同時還要接受裡面的價值觀、美學。觀者因為觀看而讓自己成為被控制者。

另外Foucault也提出了有關倫理學的議題。隨著時代的不同,「罪犯」的定義也會有所變化,古典時代認為窮人即罪犯,因為他們懶惰而變窮,希望能通過良好的習慣來克服他們惡劣的情慾。近代的「罪犯」是違反法律的人,為了避免他們不勞而獲得食物,監獄會找一些安全性高的手工業來讓罪犯工作,通過生產而獲取食物,工作是有限的,許多良民因為監獄內的工作而減少了工作機會,他們被迫去從事危險的工作或是更為艱辛的工作,這是否符合了社會上公平正義的原則?

從Foucault的著作可以讓我們看到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存在的必要,人不可獨群所居,人的思維、價值觀是組成社會條件之一。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歷史都是相互影響的,一個群體的組成和運作有賴於一些機制,我們皆會受到這些機制影響,如果個體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健全的,那麼應該會讓這個社會更完美。



參考書目:

Foucault, Michel(1979), Discipline and Punish , Harmondsworth : Penfuin.

Foucault, Michel(1981),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 Harmondsworth : Penfuin.

Foucault, Michel(1989),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 Routledge.

Foucault, Michel(2005)。古典時代瘋狂史。林志明譯,北京:三聯書局。

Foucault, Michel(2010)。性經驗史。余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Foucault, Michel(2010)。知識考古學。謝強、馬月譯,北京:三聯書局。

Foucault, Michel(2010)。規訓與懲罰。劉北城、楊遠嬰譯,北京:三聯書局。

Freud, Sigmund(2006)。文明及其不滿。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

Hall, Stuart(1997), Introduction, in Representation, edited by Stuart Hall, London : Sage.

O'neil, John(2010)。身體五態。李康譯,北京:北京大學。

Storey, John(2009)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 An Introduction , 5th edn, London: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Weber, Max(1998)。學術與政治。馮克利譯,北京:三聯書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康康的沙龍
46會員
42內容數
康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13
《La chambre Claire 》 Roland Barthes 1980 這裡的修女和士兵如果離開照片的脈絡,他們明顯有某種共有的屬性;但在照片中卻像是兩種不同的要素(屬於不同質)同時出現,巴特也認為就是這種二元性展現了吸引力。
Thumbnail
2022/07/13
《La chambre Claire 》 Roland Barthes 1980 這裡的修女和士兵如果離開照片的脈絡,他們明顯有某種共有的屬性;但在照片中卻像是兩種不同的要素(屬於不同質)同時出現,巴特也認為就是這種二元性展現了吸引力。
Thumbnail
2021/07/31
國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   國族寓言是指特定的歷史、政治和文化時機下,將個人經驗和國族寓言構連的意義生產形式。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Third-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Mul
Thumbnail
2021/07/31
國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   國族寓言是指特定的歷史、政治和文化時機下,將個人經驗和國族寓言構連的意義生產形式。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Third-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Mul
Thumbnail
2021/06/29
《The Most Good You Can Do: How Effective Altruism Is Changing Ideas About Living Ethically 》 Peter Singer 2016 如果生命只剩一個禮拜可以活,你會做什麼呢?   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花錢買喜
Thumbnail
2021/06/29
《The Most Good You Can Do: How Effective Altruism Is Changing Ideas About Living Ethically 》 Peter Singer 2016 如果生命只剩一個禮拜可以活,你會做什麼呢?   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花錢買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近看的書「路西法效應」所引發的一些想法。書中透過監獄模擬實驗探討了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提出了道德標準是否浮動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近看的書「路西法效應」所引發的一些想法。書中透過監獄模擬實驗探討了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提出了道德標準是否浮動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曾有一段時期,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自由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有政府高壓的統治。 這個時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色恐怖時期」。 而過去位在新店的軍事看守所,如今改為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保留了當時受難者的生活環境,可以從中了解到過去政府對人權的迫害。
Thumbnail
台灣曾有一段時期,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自由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有政府高壓的統治。 這個時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色恐怖時期」。 而過去位在新店的軍事看守所,如今改為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保留了當時受難者的生活環境,可以從中了解到過去政府對人權的迫害。
Thumbnail
台灣以前有很多冤獄的產生,大概是實質證據不足,而採用嫌疑犯的自白書,這些自白書或許會牽扯出不相干的人,而且自白書也有可能是在刑求或誘導之下所陳述。 至於以前幾乎很難抓到,警察也不太想抓的竊盜案,效果更是驚人,從2000年的三十多萬件,降到三萬多件,破案率從不到五成,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
Thumbnail
台灣以前有很多冤獄的產生,大概是實質證據不足,而採用嫌疑犯的自白書,這些自白書或許會牽扯出不相干的人,而且自白書也有可能是在刑求或誘導之下所陳述。 至於以前幾乎很難抓到,警察也不太想抓的竊盜案,效果更是驚人,從2000年的三十多萬件,降到三萬多件,破案率從不到五成,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
Thumbnail
從死刑犯執行死刑前七天,淺談我所認識的犯罪學,這會是一個系列,希望大家跟我一起Dive in!
Thumbnail
從死刑犯執行死刑前七天,淺談我所認識的犯罪學,這會是一個系列,希望大家跟我一起Dive in!
Thumbnail
透過頭戴式顯示器,監獄裡受刑人看見高牆外的自由世界,監獄外觀眾們一窺高牆內的監禁日常。
Thumbnail
透過頭戴式顯示器,監獄裡受刑人看見高牆外的自由世界,監獄外觀眾們一窺高牆內的監禁日常。
Thumbnail
如果觀察每一個國家的起源,往往會對國家和黑社會這兩種看似相反的力量產生充滿幻滅感的混淆。人類社會猶如那樣一類物理學方程,它只有兩個穩態解,要麼是一,要麼是正無窮——人們只是約定以一個流氓來取代無數個流氓,以國家來取代自然狀態。所以,《M就是兇手》借機向所有人拋出了一個問題:究竟誰有資格審判?
Thumbnail
如果觀察每一個國家的起源,往往會對國家和黑社會這兩種看似相反的力量產生充滿幻滅感的混淆。人類社會猶如那樣一類物理學方程,它只有兩個穩態解,要麼是一,要麼是正無窮——人們只是約定以一個流氓來取代無數個流氓,以國家來取代自然狀態。所以,《M就是兇手》借機向所有人拋出了一個問題:究竟誰有資格審判?
Thumbnail
有日本鬼才漫畫家之稱,擅長繪製獵奇和鬼魅作品的漫畫家花輪和一,將自己在1994年被逮捕入獄的實際經驗繪畫成漫畫作品《刑務所之中》,將寫實的日本監獄現代日常給搬到紙本書上來,讓大家知道監獄內每天的生活作息,而也因如此大膽作法獲得漫迷和漫畫評論者的諸多討論,在2002年搬上大螢幕。
Thumbnail
有日本鬼才漫畫家之稱,擅長繪製獵奇和鬼魅作品的漫畫家花輪和一,將自己在1994年被逮捕入獄的實際經驗繪畫成漫畫作品《刑務所之中》,將寫實的日本監獄現代日常給搬到紙本書上來,讓大家知道監獄內每天的生活作息,而也因如此大膽作法獲得漫迷和漫畫評論者的諸多討論,在2002年搬上大螢幕。
Thumbnail
我會說他是個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   看完了台灣本土優質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將我目前三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主題進行比較與深思,發現自己對於社會議題及弱勢群體較有興趣,也終於在議題選擇上有了決心
Thumbnail
我會說他是個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   看完了台灣本土優質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將我目前三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主題進行比較與深思,發現自己對於社會議題及弱勢群體較有興趣,也終於在議題選擇上有了決心
Thumbnail
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 1975     酒駕肇事的議題最近一直浮上檯面。過去「葉少爺」酒駕撞人致死,最重只能判七年,不禁讓人質疑,這種如同蓄意謀殺的行為會不會刑罰的過輕?這也讓我反思以前總是認為刑罰制度越嚴厲犯罪率就會下降,是不是
Thumbnail
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 1975     酒駕肇事的議題最近一直浮上檯面。過去「葉少爺」酒駕撞人致死,最重只能判七年,不禁讓人質疑,這種如同蓄意謀殺的行為會不會刑罰的過輕?這也讓我反思以前總是認為刑罰制度越嚴厲犯罪率就會下降,是不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