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下的巡田手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常常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自己這個社交舒適圈極小的人,慢慢的喜歡上走進田野?
一週又一週地逼近割稻日,仍然不見三級警戒解封的日子。疫情爆發後,學校那門還沒上完的土地課,還沒收割的稻田,為了防疫的考量,暫時無法帶上學校的孩子前往,只得每週隻身前往。
氣象預報說著即將迎接新的一波鋒面,平日幫我們上課的農夫爸爸也忙得不可開交,跟其他農夫一樣,開始搶收田裡的稻子,就怕被雨淋了,割稻機無法將稻穀和葉子妥善分離,甚至造成割稻機運作上的困難,稻穀也連帶變得較難烘乾。一邊忖度著如何跟農夫爸爸相約我們稻田的割稻日,因為下週不穩定的氣候,也成為了一個學問啊,完全不是拿出行事曆找到彼此都有空的日子就可以了。
後來,我到了田裡,遇到了難得見著的鄰居(隔壁田的阿嬤)。
我在遠方看著她坐在板凳上,彎著腰,緩慢的割著田邊的雜草。起初,我還以為她只是在做田邊的整理作業。後來,看到在烈日底下她辛苦彎著腰的背影,我還是忍不住上前找她聊上幾句,想知道為什麼要挑這樣的時間進行除草作業?
我用著破破的台語跟阿嬤說著我們的實驗稻田的故事,「妳看過去,長得最不平的那一片,就是我們帶小孩種的啦。」阿嬤點點頭,「ㄏㄧㄡˇ~安內喔。」阿嬤也說,有機會帶小孩來田裡看看很好,他說自己的孫子都沒在來稻田幫忙,「沒來種田,也應嘸頭路啦(找不到工作),唉。」
阿嬤說,眼前這些雜草,是前陣子下雨前才發的,「你看,幾天而已,都這麼長了。」想到下週還要再下一波,那豈不是更難清理了?所以趕快趁著好天,辛勤地上工了。
我把阿嬤的鐮刀接過來,幫她清理著田邊的雜草,沒想到看似簡單的工作,卻困難重重。她請我割旁邊一點的地方,「前面那裡留給我清就好,那裡有種蔥,我怕你看不出來,結果連蔥都割掉了。」這才發現阿嬤不只是單純來除草,她也拿了一袋蔥的幼苗,把蔥苗輕巧的放進剛清乾淨的土裡,等待蔥的成長。
總覺得在田邊遇見的阿嬤有種溫柔,她接納你所有對土地的不理解,接受連蔥跟雜草都分不清楚還想幫忙的我,一邊看我操作,一邊給予我技術指導。
「嫁了嗎?」阿嬤問我,聽到二十好幾還沒有打算的我,嘆了一口氣,「我幫妳介紹好不好?我幫你找有正當頭路的,我們村子裡就有。這樣日子也會過得比較好啦。」
她說她是洗腎的病人,一週要洗腎三次。早上才剛剛打完疫苗而已,下午就頂著烈日繼續在田邊工作,「也不知道(生命)還有多久啦,就加減做。」
日劇年輕人們講到的,「勞動是活著的證明」這樣的一句話,好像就這樣應證在阿嬤身上了。
開著車駛離稻田,遁入日常裡,在自己又將埋首工作之時,還能提筆寫下這個相遇的故事,我想也是這一趟的田野歷程裡,阿嬤留下的溫柔提醒。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作者以及我的專題《安妮的田野攝影日誌》,也歡迎拍打(綠色按鈕)餵食(愛心),給予創作者一些支持,讓我有更多的動力把日常的觀察落地成文字,跟更多的人分享喔,謝謝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6會員
36內容數
2017年,因著NGO計畫來到雲林,任教於一所田間小學。設計土地課程的過程跌跌撞撞,才發現許多土地的事情,跟著相機Zoom in 走進去,才能夠讓眼前所見,在心底產生漣漪。在專題中,我期待用底片的色溫、異鄉人的思考,跟著妳/你一同走進鄉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nie Ch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喜歡上走路是來雲林之後的事了。 每到假日總會走路到咖啡館備課,路上會經過一間座落在水族館旁的小小民宅,因為它的地基比旁邊的房子矮上許多,所以格外的顯目,經過的時候總會多看它兩眼。不過,矮矮的地基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 故事存在腳下的每一吋土地上,一起走進有故事的風景裡吧。
108年,是台灣所謂的地方創生元年。其實我也搞不太懂這件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只知道從那年之後,地方創生這個詞出現得十分頻繁。 前陣子,跟一群不同領域的雲林朋友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讀書會,一起共讀《鄉下創業學》這本書,讀到瀨戶內藝術祭的案例時,突然領略當時這本書被夥伴推薦的原因了。
生活啊,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的吧。 在屋子租約到期,即將遷徙到下一個地方寫下故事之前,用今年度的梅子,封藏住這一年在屋子裡的笑鬧聲與故事吧。
今天早上上市場買日常煮食的食材,看到了一抹讓人走過、路過,實在很難錯過的色彩,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是香蕉花。回想起記憶裡的香蕉樹,不記得看過紫色的花呀,才發現香蕉花總低調地藏在結實纍纍的香蕉裡面。關於市場,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總說自己任教的學校位處不山不市的地方,其實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大概也是不市不郊的,尷尬地夾在中間。以前總會學表哥說話,所以有好一陣子,都會學她們一起喚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奶奶做「我鳥松的奶奶」。後來到新竹求學,鄉愁泛濫之際,在南邊生活的奶奶和她的小菜園相遇了。更新奶奶和菜園的故事,成了當時的重點樂趣。
喜歡上走路是來雲林之後的事了。 每到假日總會走路到咖啡館備課,路上會經過一間座落在水族館旁的小小民宅,因為它的地基比旁邊的房子矮上許多,所以格外的顯目,經過的時候總會多看它兩眼。不過,矮矮的地基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 故事存在腳下的每一吋土地上,一起走進有故事的風景裡吧。
108年,是台灣所謂的地方創生元年。其實我也搞不太懂這件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只知道從那年之後,地方創生這個詞出現得十分頻繁。 前陣子,跟一群不同領域的雲林朋友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讀書會,一起共讀《鄉下創業學》這本書,讀到瀨戶內藝術祭的案例時,突然領略當時這本書被夥伴推薦的原因了。
生活啊,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的吧。 在屋子租約到期,即將遷徙到下一個地方寫下故事之前,用今年度的梅子,封藏住這一年在屋子裡的笑鬧聲與故事吧。
今天早上上市場買日常煮食的食材,看到了一抹讓人走過、路過,實在很難錯過的色彩,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是香蕉花。回想起記憶裡的香蕉樹,不記得看過紫色的花呀,才發現香蕉花總低調地藏在結實纍纍的香蕉裡面。關於市場,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總說自己任教的學校位處不山不市的地方,其實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大概也是不市不郊的,尷尬地夾在中間。以前總會學表哥說話,所以有好一陣子,都會學她們一起喚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奶奶做「我鳥松的奶奶」。後來到新竹求學,鄉愁泛濫之際,在南邊生活的奶奶和她的小菜園相遇了。更新奶奶和菜園的故事,成了當時的重點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從2021年疫情在五月中爆發,因為實習地點在台北,每日通勤,那時人心惶惶,捷運上隨手一碰就像會染疫一般,只能全身僵直盡量別觸碰到陌生人,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與人實際上的距離是那麼的遠,每個人像肉眼可見的病菌一般。
Thumbnail
來自東京埼玉縣的合點壽司,似乎是日本來台迴轉壽司中,唯一能看得到師傅現場手捏的吧檯區。也因為菜單常常依據季節時令的食材做變化,雖然單價稍微偏高,依上述這兩點來看,在疫情嚴峻時期,所開出來的外帶防疫便當,反而是業界中比較多選擇的一間。
Thumbnail
金澤美味壽司位於台北SOGO 忠孝館的11樓。疫情期間可於B1的美食街花車外帶餐盒,也可線上或電話預訂後直接上11樓取餐,以節省製作等待的時間。梅鉢不是地名,而是梅花紋圖案,類似日本武家的紋所或家紋的名字。而且梅鉢ウメバチ也不只有一種圖案,google會跳出好幾種圖片可參考。以梅鉢來命名外帶餐盒..
Thumbnail
「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滋養了我們的身體,更是情感的表現。但你可曾想過,食物也存有我們每個人生命裡的獨特故事?同時,故事,不只是關於食物,更是關乎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一個又一個生命階段的見證,以及不同文化脈絡裡的飲食習慣。 你能想像這些食物裡的故事嗎?
Thumbnail
位在捷運國父紀念館站附近的鰻魚料理店-小倉屋,烹調鰻魚的技法是承襲於本店於日本九州的百年老店田舍庵,由於田舍庵的發跡地是小倉,台灣分店才取名為『小倉屋』。 光是鰻魚定食就有九種選擇,除了傳統的鰻重,還有鰻蒸與鰻櫃等區別。
Thumbnail
我躺在地球的心跳上,聽見太陽說了一句話.... 陳依文〈日出〉 遠從台東長濱而來的Sinasera 24宅配包裹,裡邊附上的卡片,以法語新詩寫著迷人的字句。從網路下單到安全抵達我手上,花了快一週的時間,是思念台東海邊的一種慰藉。
Thumbnail
  時值農曆端午,國曆六月中旬,全台三級警戒已達四個禮拜,也已宣布會再往後延到6/28(一)。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從2021年疫情在五月中爆發,因為實習地點在台北,每日通勤,那時人心惶惶,捷運上隨手一碰就像會染疫一般,只能全身僵直盡量別觸碰到陌生人,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與人實際上的距離是那麼的遠,每個人像肉眼可見的病菌一般。
Thumbnail
來自東京埼玉縣的合點壽司,似乎是日本來台迴轉壽司中,唯一能看得到師傅現場手捏的吧檯區。也因為菜單常常依據季節時令的食材做變化,雖然單價稍微偏高,依上述這兩點來看,在疫情嚴峻時期,所開出來的外帶防疫便當,反而是業界中比較多選擇的一間。
Thumbnail
金澤美味壽司位於台北SOGO 忠孝館的11樓。疫情期間可於B1的美食街花車外帶餐盒,也可線上或電話預訂後直接上11樓取餐,以節省製作等待的時間。梅鉢不是地名,而是梅花紋圖案,類似日本武家的紋所或家紋的名字。而且梅鉢ウメバチ也不只有一種圖案,google會跳出好幾種圖片可參考。以梅鉢來命名外帶餐盒..
Thumbnail
「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滋養了我們的身體,更是情感的表現。但你可曾想過,食物也存有我們每個人生命裡的獨特故事?同時,故事,不只是關於食物,更是關乎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一個又一個生命階段的見證,以及不同文化脈絡裡的飲食習慣。 你能想像這些食物裡的故事嗎?
Thumbnail
位在捷運國父紀念館站附近的鰻魚料理店-小倉屋,烹調鰻魚的技法是承襲於本店於日本九州的百年老店田舍庵,由於田舍庵的發跡地是小倉,台灣分店才取名為『小倉屋』。 光是鰻魚定食就有九種選擇,除了傳統的鰻重,還有鰻蒸與鰻櫃等區別。
Thumbnail
我躺在地球的心跳上,聽見太陽說了一句話.... 陳依文〈日出〉 遠從台東長濱而來的Sinasera 24宅配包裹,裡邊附上的卡片,以法語新詩寫著迷人的字句。從網路下單到安全抵達我手上,花了快一週的時間,是思念台東海邊的一種慰藉。
Thumbnail
  時值農曆端午,國曆六月中旬,全台三級警戒已達四個禮拜,也已宣布會再往後延到6/2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