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他們會做令國家重創、但自己得到權力和利益的事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中國會不會不計後果地,對臺灣發動戰爭?這是不少臺灣鄉民關心討論的問題,有些人主張不會,理由是對中國而言不值得。
舉個例子,慈禧太后會引發八國聯軍之役,清朝輸得一敗塗地,還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怎麼看,清王朝也不該發動這樣的戰爭。但為何會有這場戰爭?

慈禧太后與義和團

首先,雖然有「扶清滅洋」的口號,義和團當初並不是幫助清朝的,他們不時滋擾殺害外國人的行為,本來是清朝的困擾。袁世凱在山東時,對於義和團的態度絕對是鎮壓。而張之洞的主張就很明顯,他認為清朝任由義和團攻擊洋人,早晚會引來洋人以保護僑民為理由進行軍事介入,所以清廷必須把義和團徹底鎮壓。
上面鎮壓義和團的說法,是以清朝國家利益,與國際外交為出發點。而且完全正確,放任義和團引發了八國聯軍之役,而且清朝也蒙受巨大損失,張之洞他們的想法完全沒錯。
那是否因為慈禧太后特別愚蠢、不懂,或者真的信了義和團像超級賽亞人一樣可以擋洋槍?其實順天府尹趙舒翹早就考證過,我們身處的世界不是《七龍珠》的地球,所以靠武功擋不住洋槍。
1900年,西方作家筆下當時的北京清軍
只是對於慈禧太后而言,她知道事情並不那麼簡單:號稱百萬的拳民,既然早就在北京附近聚集,她要鎮壓下去的話,不知道會引起多大的反彈,這也不見得是清朝能夠承受得起的。
而且,當年慈禧太后想要廢掉光緒,便安排了一個繼任者當他的乾兒子,稱之為「己亥立儲」,這位儲君在課本比較少提及。可是他的存在,使他的爸爸端親王極力想鬥倒光緒以及他的政治勢力,便大力提倡反洋人的思想,結果令朝廷裡有一大堆人根本就認同義和團,甚至一堆官兵自己也加入。
在這樣的情況下,慈禧太后堅持要鎮壓義和團,後果可以十分危險,要是這些數量龐大的拳民瘋起來,加上同情者又多,裡應外合你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隨時會丟掉性命。反之,何不順應他們意思,收編他們作為籌碼去威脅洋人?

戰爭也只是政治的延伸

這樣想的話,她放任義和團、引發八國聯軍就很合理了。要不就是義和團打贏了八國聯軍那麼神奇,那她就是勝利者,而八國聯軍打爆了義和團呢?那就是我們知道的史實,義和團以及仇洋的朝臣,對她的威脅得到解決。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清朝冒一個不值得的險去大打一場,有甚麼問題?況且從結果看,八國聯軍後義和團被壓平,連剛才說的儲君也被發配去新疆,而慈禧卻沒有失去權力,你很難說她是錯。她令國家軍事失敗,也可以令自己政治受益。
這正正是所謂的,戰爭僅是政治伴以另一個手段的延伸。
這是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的主張,他認為,一切軍事行動也就是戰爭,是政治的進一步行為,戰爭要達成的是政治上的意圖。因此,戰爭的本質就是在政治上使用暴力,跟議會打架、政治暗殺,是完全同類的事情。故此,只要那些戰爭對於有權引發戰爭的人與政治群體有利,戰爭就會被引發。只要對「當權者」自己或派系有利,或能削弱敵對派系,戰爭就會發生。
所以,說中國打臺灣,不值得,不理性,都是建基於把中國當成一個理性的整體去看待利害。可是對於當權者而言,他看的不是國家的利益,而是自身的利益與權力,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做不利國家整體的事情,發動一場會輸的戰爭並不奇怪。
比方說,中國的憤青去到某一個程度,變得民氣可用,而中國的軍隊又有意想要利用軍事力贏取政治籌碼,結合了憤青對政權構成一個威脅,抱怨他們只說不做無心統一臺灣。而變成當權者要不就是同意他們,要不就是被同一群人逼宮,影響政策,甚至政變或推翻?道理跟義和團是相近的。
這樣,他們對臺發動戰爭,根本不需要在意中國損失了多少,因為只是想要「發動它的政治效果」,甚至根本就不需要贏,輸了也許還能清理一下政敵,將太囂張想要干政的解放軍,教訓到乖一點,這樣雖然賠錢,又何樂而不為?畢竟輸的東西是大家的,贏的東西是自家的,如果賭本都別人出,但利潤都是屬於你自己,自然就是胡亂下注亂賭一通。
Willlee710@維基百科 CC BY SA 4.0
因此,中國攻擊臺灣,和對他國家有沒有利沒甚麼關係,打臺灣可以打到中國焦頭爛額,這也是全國平民的事情,打到傷殘死人,也只是軍人的事情。
對於當權者而言,只要攻擊臺灣這行為,能有助穩固他的權力,他們就會去做,輸贏也不那麼重要,甚至故意去打一場一看就知道會輸的仗。就像八國聯軍一樣。

政客的利益,可以跟國家利益相反

萬一中國的經濟出現大問題,國家面對很大的經濟危機,甚至接近崩解的時候,國民們對於政府會產生不滿。那時候中國發動一場臺海戰爭,讓所有注意力從經濟和未來,轉往解放臺灣的虛幻,不也是非常合理?
到時很可能就打一打,然後美軍來介入,他們就隨便打一些不傷筋骨的戰鬥,最後用美軍介入為原因,說教訓了美國人和臺灣人,再「光榮徹退」。順便拿這場戰爭令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把所有不滿政府的人指控為叛徒,好好再教育他們,利用媒體令全國在仇美的義憤下,把經濟問題放下。至於臺灣打不下來,也只是美日帝國主義干涉,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各位同志咬緊牙關未來一定可以再解放臺灣,這樣拗一拗,權力又穩固了。
只要你看中共的戰史,他們建國以來打那麼多場仗,有得到多少領土嗎?可說是接近沒有,甚至可說每次宣稱勝利之後,領土較可能有減無增。
很多戰爭都代價巨大而且沒有明確的利益,可是中國還是打下去,全都是因為政治的需要。國家的整體利益,在中國而言,都是次要的,維持自己的權力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國家再強大再富有也不關你事。一場戰爭可以導致很多人事變動,令一些人被提拔,一些人被除掉,一些人被送上戰場送死或者被俘。
能夠引致這些,已足夠一個國家去發動一場戰爭,利益和性價比根本毫不重要,即使全國受害,但令自己增加權力的事,為何不做?對於全國人民的民生經濟安全來說,可說是不值得的,但對於個別當權者和政客的政治利益來說,卻是值得有餘。
政客的利益,可以跟國家利益相反的,對於政客而言,若有令國家重創但自己得到權力和利益的事情,他們都絕對會推動。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天柯文哲批評蔡英文「親美抗中」的戰略,說自己讀了《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打到攻城野戰,是最low的」。柯文哲到底有沒有真的想過,甚麼叫「上兵伐謀」?
有人覺得因為經濟因素,臺灣會被統一,但我認為不太可能發生。不過若你因為經濟因素,說臺灣有更多人從事有利中國的行為,而變成了一個中美角力的場地,這卻是可能發生的事情。
提倡武統的中國籍學者李毅訪臺,被驅逐出境,引起一波關於「言論自由」的討論。言論自由的權利,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權利」,那是公民才有的。既然李毅不是、也不想成為臺灣的公民,公民權利跟他無關。
這個問題很多人會講到不同的答案,不如簡單看一下日本的例子。一開始手塚治虫畫漫畫時,他是在醫院工作的,漫畫只是興趣和兼職。他畫了好幾年漫畫,都是兼職的。當時產業鏈很簡單,就是報刊那些吃不活人的稿費。戰後日本的處境,比現在的臺灣更惡劣。
赤燭遊戲製作的遊戲《還願》因為被發現「習近平小熊維尼」的素材,引起廣泛討論和媒體關注。在相關報導中,有不具名的業者說赤燭「辜負了合作對象的信任」。說起「辜負了合作對象的信任」?我是挺有經驗的。
PTT上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後躍升到世界前茅,但中國人卻有不少沒水準的行為,甚至比一些發展中國家還低俗?其實經濟發展和國民素質並不是同步的,而且相反,經濟發展最繁榮的時代,行為上失序的情況更烈。
這幾天柯文哲批評蔡英文「親美抗中」的戰略,說自己讀了《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打到攻城野戰,是最low的」。柯文哲到底有沒有真的想過,甚麼叫「上兵伐謀」?
有人覺得因為經濟因素,臺灣會被統一,但我認為不太可能發生。不過若你因為經濟因素,說臺灣有更多人從事有利中國的行為,而變成了一個中美角力的場地,這卻是可能發生的事情。
提倡武統的中國籍學者李毅訪臺,被驅逐出境,引起一波關於「言論自由」的討論。言論自由的權利,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權利」,那是公民才有的。既然李毅不是、也不想成為臺灣的公民,公民權利跟他無關。
這個問題很多人會講到不同的答案,不如簡單看一下日本的例子。一開始手塚治虫畫漫畫時,他是在醫院工作的,漫畫只是興趣和兼職。他畫了好幾年漫畫,都是兼職的。當時產業鏈很簡單,就是報刊那些吃不活人的稿費。戰後日本的處境,比現在的臺灣更惡劣。
赤燭遊戲製作的遊戲《還願》因為被發現「習近平小熊維尼」的素材,引起廣泛討論和媒體關注。在相關報導中,有不具名的業者說赤燭「辜負了合作對象的信任」。說起「辜負了合作對象的信任」?我是挺有經驗的。
PTT上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後躍升到世界前茅,但中國人卻有不少沒水準的行為,甚至比一些發展中國家還低俗?其實經濟發展和國民素質並不是同步的,而且相反,經濟發展最繁榮的時代,行為上失序的情況更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近日,鄭文燦涉貪遭調查,即有人用前朝蔡英文的“大阿哥”中箭落馬諷喻,或四王爺胤禛奪得寶座,成為雍正帝後,整肅掉最大威脅八王爺。可否換一種另類歷史的思維,即顛覆已發生的歷史,慈禧太后當年退休頤和園若如今日的卸任元首,無“回朝”之可能,那麼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是否能一掃前朝的稗政?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高喊自由的口號,興正義之師,招良善之名。......這一切的一切,無非只是人類為滿足私慾而美其名的藉口!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臺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和必然趨勢。然而,一些人在臺灣卻堅持以武抗統的立場,認爲這是捍衛臺灣的唯一選擇。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臺灣以武抗統最後只能是死路一條。
Thumbnail
一、關於法軍攻打台灣的理由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必須要理解法軍攻打台灣的理由,才能正確的解讀法軍的行動方針。事情發生在1884年,法國在普法戰爭戰敗之後背負了大量的戰爭賠償(50億法郎,約等於今天1.15兆新台幣,大概是把現代台灣一年的財政收入全部噴光。根據俾斯麥的計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近日,鄭文燦涉貪遭調查,即有人用前朝蔡英文的“大阿哥”中箭落馬諷喻,或四王爺胤禛奪得寶座,成為雍正帝後,整肅掉最大威脅八王爺。可否換一種另類歷史的思維,即顛覆已發生的歷史,慈禧太后當年退休頤和園若如今日的卸任元首,無“回朝”之可能,那麼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是否能一掃前朝的稗政?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高喊自由的口號,興正義之師,招良善之名。......這一切的一切,無非只是人類為滿足私慾而美其名的藉口!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臺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和必然趨勢。然而,一些人在臺灣卻堅持以武抗統的立場,認爲這是捍衛臺灣的唯一選擇。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臺灣以武抗統最後只能是死路一條。
Thumbnail
一、關於法軍攻打台灣的理由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必須要理解法軍攻打台灣的理由,才能正確的解讀法軍的行動方針。事情發生在1884年,法國在普法戰爭戰敗之後背負了大量的戰爭賠償(50億法郎,約等於今天1.15兆新台幣,大概是把現代台灣一年的財政收入全部噴光。根據俾斯麥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