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要讀史記,直到在聽了呂世浩老師的演講《
學歷史的大用》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意思,學生時代學歷史的方式原來是錯誤的。
古代為了培養帝王精英,以思辯方式學歷史;現代要培養各行工匠,以背誦方式學歷史。現代教育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與素養,那麼理應採用古人方式好好學習歷史,可是,該怎麼學呢?呂老師說「接近有智慧的人或讀有智慧的書,以別人的智慧啟發自己的智慧。」有智慧的人難接近,書就不同了,所以,我的第一本歷史書選了細說史記。
細說史記有六章,第二章如何培養孩子與第三章什麼是責任是我優先閱讀的篇章,想要兒女成龍成鳳,光是望是沒有用的,而是教,教子成龍教女成鳳,教育的首要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跟孩子用講的叫做望,能夠具體例行的才是教,光是這段話就打翻了一大船父母,要孩子讀書自己不讀書,要孩子努力自己不努力,倘若自己教不來,就得給孩子找個好老師,期盼能藉由良師的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一生,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老師孔安國與董仲舒,正是影響司馬遷一生的良父與良師。那麼什麼是責任?責任就是做了沒好處,純粹是付出,但又非做不可,那就是責任,我們今天的安樂富有,是建立在無數前人付出的結果之上,因為他們願意盡他們的責任。我想到革命先烈林覺民,想到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雄,沒有他們的付出,那有後來的民主,他們覺得那是他們的責任。
呂老師讓我明白讀書人跟知識份子是不同的,讀書人有風骨、盡責任,知識份子只是知道很多知識而已,也就是說,這些念了很多書的你我他,不過是知識份子而已,如此,便說通了為什麼書念越多,社會家國並沒有更好,人心並沒有更知禮守法,因為知識份子遠遠大於讀書人。
細說史記淺顯易讀,即便不讀其他章節,光是二三章對教育的闡述就值得父母師長仔細閱讀,絕對獲益良多,司馬遷父子的對談、李陵之禍的經過,司馬遷遭受宮刑的緣由,都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淺薄如我,因此書迷上歷史,想一窺究竟,期盼能脫愚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