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細說史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從沒想過要讀史記,直到在聽了呂世浩老師的演講《學歷史的大用》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意思,學生時代學歷史的方式原來是錯誤的。

古代為了培養帝王精英,以思辯方式學歷史;現代要培養各行工匠,以背誦方式學歷史。現代教育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與素養,那麼理應採用古人方式好好學習歷史,可是,該怎麼學呢?呂老師說「接近有智慧的人或讀有智慧的書,以別人的智慧啟發自己的智慧。」有智慧的人難接近,書就不同了,所以,我的第一本歷史書選了細說史記。

細說史記有六章,第二章如何培養孩子與第三章什麼是責任是我優先閱讀的篇章,想要兒女成龍成鳳,光是望是沒有用的,而是教,教子成龍教女成鳳,教育的首要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跟孩子用講的叫做望,能夠具體例行的才是教,光是這段話就打翻了一大船父母,要孩子讀書自己不讀書,要孩子努力自己不努力,倘若自己教不來,就得給孩子找個好老師,期盼能藉由良師的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一生,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老師孔安國與董仲舒,正是影響司馬遷一生的良父與良師。那麼什麼是責任?責任就是做了沒好處,純粹是付出,但又非做不可,那就是責任,我們今天的安樂富有,是建立在無數前人付出的結果之上,因為他們願意盡他們的責任。我想到革命先烈林覺民,想到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雄,沒有他們的付出,那有後來的民主,他們覺得那是他們的責任。

呂老師讓我明白讀書人跟知識份子是不同的,讀書人有風骨、盡責任,知識份子只是知道很多知識而已,也就是說,這些念了很多書的你我他,不過是知識份子而已,如此,便說通了為什麼書念越多,社會家國並沒有更好,人心並沒有更知禮守法,因為知識份子遠遠大於讀書人。

細說史記淺顯易讀,即便不讀其他章節,光是二三章對教育的闡述就值得父母師長仔細閱讀,絕對獲益良多,司馬遷父子的對談、李陵之禍的經過,司馬遷遭受宮刑的緣由,都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淺薄如我,因此書迷上歷史,想一窺究竟,期盼能脫愚才好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箏
62會員
361內容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曾箏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說起緬甸,不知別人會想到什麼,我的關鍵詞是軍政府、翁山蘇姬、貧困與詐騙集團等負面印象,自然也不會想多去了解。女兒班上有位僑生同學來自緬甸,聽到新鮮事女兒就會講給我們聽,我也開始對這個國家有了興趣。 三月二十八日,緬甸發生規模7.7級地震,連帶影響一千公里外的泰國曼谷,一棟未完工三十層樓建築瞬間夷為
Thumbnail
2025/04/21
說起緬甸,不知別人會想到什麼,我的關鍵詞是軍政府、翁山蘇姬、貧困與詐騙集團等負面印象,自然也不會想多去了解。女兒班上有位僑生同學來自緬甸,聽到新鮮事女兒就會講給我們聽,我也開始對這個國家有了興趣。 三月二十八日,緬甸發生規模7.7級地震,連帶影響一千公里外的泰國曼谷,一棟未完工三十層樓建築瞬間夷為
Thumbnail
2025/04/13
因為一則貼文,認識了蒔芳,聽說那則貼文,在不大的水池裡,激起了不小的漣漪,水面上的漣漪會隨著時間消逝,但心上的漣漪不會,它會慢慢消融,刻在骨子裡,化在血液裡,改變或重整未來的生活。那則貼文是這樣寫的: 「我見過一個溫和有禮的青年,陽光下的他,熠熠生輝。
Thumbnail
2025/04/13
因為一則貼文,認識了蒔芳,聽說那則貼文,在不大的水池裡,激起了不小的漣漪,水面上的漣漪會隨著時間消逝,但心上的漣漪不會,它會慢慢消融,刻在骨子裡,化在血液裡,改變或重整未來的生活。那則貼文是這樣寫的: 「我見過一個溫和有禮的青年,陽光下的他,熠熠生輝。
Thumbnail
2025/04/11
孩子小的時候,像小蝸牛般慢條斯理,對身邊事物漠不關心,那時,我希望她們學會熱情、堅持與勇氣,能有熱愛的興趣或專業,遇到困難能多堅持一下,有勇氣面對人生突來的困窘或難關,如此,我也能不擔心太多。上了大學的她們,讓我驚豔,比我想得還要好,能堅持自己所想,有勇氣一遍遍嘗試突破自身困境,讓身為母親的我,忍不
Thumbnail
2025/04/11
孩子小的時候,像小蝸牛般慢條斯理,對身邊事物漠不關心,那時,我希望她們學會熱情、堅持與勇氣,能有熱愛的興趣或專業,遇到困難能多堅持一下,有勇氣面對人生突來的困窘或難關,如此,我也能不擔心太多。上了大學的她們,讓我驚豔,比我想得還要好,能堅持自己所想,有勇氣一遍遍嘗試突破自身困境,讓身為母親的我,忍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歷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讀歷史?歷史人物,為我們人生轉折提供了哪些啟示?這些問題背後,是歷史所教導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價值。讓我們一同探索,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記憶,更可以認識自己、觀察時代脈動。
Thumbnail
歷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讀歷史?歷史人物,為我們人生轉折提供了哪些啟示?這些問題背後,是歷史所教導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價值。讓我們一同探索,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記憶,更可以認識自己、觀察時代脈動。
Thumbnail
  我國高中歷史科成績算不錯,因為國小就愛看民間歷史故事,輔欣書局的《孫叔叔講故事》叢書。然而出了社會,可不是把歷史當作故事聽聽就好,有句話說:「歷史會不斷重演」,因為大多數人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跟經驗。現代用歷史當作媒介的人也不少,從歷史談經商、從歷史談管理、從歷史看......。
Thumbnail
  我國高中歷史科成績算不錯,因為國小就愛看民間歷史故事,輔欣書局的《孫叔叔講故事》叢書。然而出了社會,可不是把歷史當作故事聽聽就好,有句話說:「歷史會不斷重演」,因為大多數人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跟經驗。現代用歷史當作媒介的人也不少,從歷史談經商、從歷史談管理、從歷史看......。
Thumbnail
※《禮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說:[建立、治理國家、領導人民百姓,教育人民學習聖賢之道為第一優先,才能有太平盛世。] 辦教育是政府之責, 那政府應當辦什麼樣的教育,使人民能夠有足夠的知識、能明辨是非善惡,進而提升國力呢? 看看古聖先賢如何說!!
Thumbnail
※《禮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說:[建立、治理國家、領導人民百姓,教育人民學習聖賢之道為第一優先,才能有太平盛世。] 辦教育是政府之責, 那政府應當辦什麼樣的教育,使人民能夠有足夠的知識、能明辨是非善惡,進而提升國力呢? 看看古聖先賢如何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活到老學到老,旅行時也不例外,在去回的機上,讀完了這本書-帝國崛起。 皇冠文化發行人平雲開宗明義提到「人生困局的解答,或許就在你早已遺忘的歷史裡」像一個棒槌敲醒了我的腦,我的困境決不是第一個,自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那麼,肯定不會無解,問東問西不如試著從歷史長河裡找線索,誠實的問問自己,答案或許就
Thumbnail
活到老學到老,旅行時也不例外,在去回的機上,讀完了這本書-帝國崛起。 皇冠文化發行人平雲開宗明義提到「人生困局的解答,或許就在你早已遺忘的歷史裡」像一個棒槌敲醒了我的腦,我的困境決不是第一個,自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那麼,肯定不會無解,問東問西不如試著從歷史長河裡找線索,誠實的問問自己,答案或許就
Thumbnail
為什麼國高中的科目要有歷史?歷史的寶貴價值在於經驗的傳遞,但我記得我國高中讀歷史的時候,幾乎把它當成獲取分數的手段,這樣實在太膚淺了,但沒辦法,考鴉片戰爭到底是西元幾年實在是一種荼毒,個人覺得,除非是想當歷史學者,否則重要的是那些發生的事件後的教訓跟領悟,值得讓人思考。 當然愛聽故事的人的天性的確
Thumbnail
為什麼國高中的科目要有歷史?歷史的寶貴價值在於經驗的傳遞,但我記得我國高中讀歷史的時候,幾乎把它當成獲取分數的手段,這樣實在太膚淺了,但沒辦法,考鴉片戰爭到底是西元幾年實在是一種荼毒,個人覺得,除非是想當歷史學者,否則重要的是那些發生的事件後的教訓跟領悟,值得讓人思考。 當然愛聽故事的人的天性的確
Thumbnail
從沒想過要讀史記,直到在聽了呂世浩老師的演講《學歷史的大用》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意思,學生時代學歷史的方式原來是錯誤的。 古代為了培養帝王精英,以思辯方式學歷史;現代要培養各行工匠,以背誦方式學歷史。現代教育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與素養,那麼理應採用古人方式好好學習歷史,可是,該怎麼學呢?
Thumbnail
從沒想過要讀史記,直到在聽了呂世浩老師的演講《學歷史的大用》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意思,學生時代學歷史的方式原來是錯誤的。 古代為了培養帝王精英,以思辯方式學歷史;現代要培養各行工匠,以背誦方式學歷史。現代教育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與素養,那麼理應採用古人方式好好學習歷史,可是,該怎麼學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