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雜種》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雜種,是作者童年是被暗戀的男生的罵名,然作為書名也剛好呈現本書的其中一個結構—標準區分:雜種相對於純種,異常相對於正常,疾病相較於健康,他者相較於自我。標準除有評價基線的意義之外,同時也能表示通過該平價基線的事物。或許可如此質問這個社會:「如何的區分才是標準的?」

全書以大量短篇組成,前半以作者的成長為軸線,後半則是與虛實交錯的「燄」之交流為中心,而與燄的相識也是在虛擬世界—網路—中。惟無論如何,整體而言皆仍為一自我對話之過程。

先說書中難以忽略的一個人體器官:「鼻子」。靈魂之窗對於周芬伶來說不是雙眼,是臉,而鼻子又處在正中央,這中心卻又象徵著宰制的關係,高鼻子女王相對於塌鼻狗,一個是公主,一個是女婢,公主則對女婢呼來喚去,女婢則服服貼貼當個小跟班。而是高鼻子或塌鼻子,取決於情境下是自我還是他者,

「鼻子是自我的象徵,太高太低太大太小都不好。」

換言之,鼻子的高低挺扁都不一定,要看情況。

寫作,是自我對話的過程,在與自己的對話過程讓真我浮現,然此亦代表著自身除了自我之外,也有異己—或說他者—的存在,我們已是異化的存在,寫作則是找回真我的一個途徑,是救贖,是自由。

「書寫與祈禱並無二致,都是對神聖的呼求。」

社會中的框縛如婚姻、性別等等讓人不自由,無論如何形成的體系所形塑出的「角色」,成為社會中的個體持以審視每個個體—包括自身—的標準區分:女性的賢妻良母形象奴役了女性(其實也奴役了男性)、典型的小家庭形象奴役了所有婚姻中的男男女女及尚未(或不)婚姻的男男女女,嚮往著幸福小家庭卻讓現實變得更加不堪與不幸、又或是在談及背德的師生戀時,作者說:「老實說,我也不贊成師生戀,凡是不平等的愛都不贊成,但異性戀有比較平等嗎?」這就好像盧梭說過的:「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

燄則是在瀏覽部落格時所剛好瞧見的,他們的相識是因為父母,不是相親,而是都是入了病榻。燄,「他是個高鼻子男人。」離去婚姻與家庭的作者到了山上掘地種花,單身十數年,而燄則是戀母情結的邊陲性格者,這個意思是說,他拋棄了這個世界,文筆奇好,然而不想賺錢與不願賺錢,鄙視資本主義社會的左傾思想,連有代課老師老師的工作機會也拒絕,只當個專職的看護照護其母,寫寫部落格這般。

久無戀愛,然而在交流的過程,在燄的身上作者看到了自己,「...這幻覺往往通向戀情的起點...」,或許說是作者想在燄的身上看到自己,或是說燄本來就是她自己,畢竟寫作上所涉及的他人也不過是「...變形的心靈圖像,是他者的他者。」

這個時代如作者所說:「我們進入一個混沌年代,後現代主張的模糊、多樣、紛亂,正與混沌的精髓相符合...」而充斥著無數的標準區分,產生了無數的怪胎,但同時我們也強調正常與健康,產生一個「位置」來拘束所有人的生命。疾病、死亡、畸形等差異,我們所認為的異常特質,以及具備這些異常特質而被稱為怪胎的個體,其實所有這些都不過是生命的常態,就如死亡並非相對於生命(活著),而是死亡本身就是生命,「這世界沒有兩邊,只有一組,生老病死組。...生老病死都是常態,四者一律平等。」事實上,每個人都是怪胎,病灶反在這個時代,

「怪胎反應這時代的病態,病態地追求正常與健康。」

健康是假象,自稱健康是說謊,我們必須接受差異,我們也沒有健康過,從小到大各種疾病如感冒、發燒、麻疹或精神病等等,縱或絲毫不染,「還有『假想的觀看者』困擾你,常覺得有人在看你,而做出種種脫軌脫序怪誕的行為,穿舌環、刺青不過是其中較輕微的。」

作者怕看老病的父母,是因為怕變成怪胎組,想待在正常組,雖然知道這是逃避與自欺欺人,「...但我討厭生病,也排斥有病的人,因為正常與健康仍是我追求的目標,看到病人讓我害怕,怕永遠回不去正常健康那邊。」即或在字裡行間感到些許悲觀與虛無,但我卻以這書寫作為對解放、自由的踏尋。相對於社會,把所有人都怪胎化、雜種化,進而使我們都成為異己,在異己中創造出自我的整體,在這個過程中也能看見自我在這社會中的真實存在。

「昨夜夢到他,隔著一張簾子,他走不過來,我也走不過去。
但我知道他會記得我,一如我會記得他,因為他就是我,我也是他。
觀看自己同時觀看他人,我們是自我的他人,他人的自我。
我不是我,自我存在也不存在,我們的一生只做了一個自我存在的夢,真正的自我不在此方也不在彼方,而在他方。
每晚不是我的我擁抱著另一個我一起睡著,一起進入夢中,這個世界彷彿寒冷,卻充滿愛意,每個人彷彿孤獨,事實上都是海洋中的孤立波,以碎形記憶著整體,我們在同一個整體中。」
80會員
378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雜讀】文明的未來需要在紙張和螢幕間找到平衡點前言:分享文章的內容之前,先讓我來閒話家常。話說,前陣子台灣一名書店訪問員(已被停職)自述近年來「只借書、不買書」的文章,引起許多討論…之前讀了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一篇關於閱讀的專訪,個人非常喜歡。受訪者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名教授:米哈‧科瓦奇(Miha Kovač)…
Thumbnail
avatar
西班牙譯鄉人
2024-04-11
【問問Ernest:職涯疑難雜症百百問 #016】30歲想轉換跑道讀心理諮商會太晚嗎?要付出的成本有點高接近30歲的職場人,在考慮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諮商時,難以決定。這篇文章提供了給予的建議和反省,藉此來解答這個疑問。
Thumbnail
avatar
專案管理的江湖人生
2024-04-07
中觀|好讀雜阿含經|迦旃延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Thumbnail
avatar
子非魚
2024-03-28
【知識雜學類】評《牧羊人讀書筆記》──現代知識份子的另一種想像  我覺得朱敬一院士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貢獻是展現現代知識份子的可能。   在現代這個追求快速的時代,我們很輕易,或者說不自覺地讓短影片侵入我們的大腦,或者利用網路搜尋引擎來找尋我們的疑問,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讓自己的知識破碎化。這情況不能說不好,更準確地說,是這世代的「快」讓知識不得不如此傳播。因此,我
Thumbnail
avatar
奇狐文化
2023-09-08
- 讀冊雜糧 05 -《餐桌上的世界史》宮崎正勝《餐桌上的世界史》宮崎正勝 「在狩獵及採集時代,所謂的飲食文化,就是取自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大自然。親身體驗且理解到大自然恩惠的人們,以自然界的互酬(施與受)關係為行動之原則,一切生活的根基是懷著敬仰自然之心。」
Thumbnail
avatar
The Omnivore 雜糧人口
2023-09-08
雜讀║外行練習看門道 —《地景Landscape》:地景的張力這是一本彙整了地景 — 作為人文地理學的核心,在二十世紀的英美等西方國家,幾個影響力較為深遠的流派論述,及晚近三十多年來各方後輩學者對這些論述的研究、延伸、競爭、質疑或挑戰。
Thumbnail
avatar
王琇賢
2023-02-15
共同閱讀《解憂雜貨店》我們固定至圖書館借書。以往大多由家人挑書書,這回他表示不知該借什麽。沒問題,我找就是了。選定《解憂雜貨店》、《閃閃發光的人生》,留一本給家人。 我不大喜歡東野圭吾,花錢買書就免了。然而既然圖書館有書,倒是不妨借閱。《解憂雜貨店》橫掃東亞,在多國改編爲電視劇,顯然魅力非凡,我好奇到底有多精彩。 家人先
Thumbnail
avatar
YI Ping Chen
2022-12-26
閱讀筆記《清理你的心理雜訊》★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1-14
雜記《拿戈瑪第經集》中譯本的閱讀心得《拿戈瑪第經集》有許多驚世之作,驚世的程度可以讓一些信仰虔誠的基督徒、猶太教徒跳腳!有一篇我印象非常深刻,名為〈約翰密傳〉,不僅是塞特派的代表文章,也是愛任紐這些護教作家大力批判的對象。作者不但以迥異於主流教會與猶太教界的方式,詮釋希伯來聖經……
avatar
爬格子的雀榕
2022-10-27
初二雜談|讀《巴黎評論》再來斷章取義大年初二,甜點店營業到晚上六點,其實在外來人口居多的竹北市,今天大概不會有太多客人,只是有些熟客預計在過年期間購買禮盒,希望能帶去拜訪親戚,我們才決定開門做生意。
Thumbnail
avatar
Chin
202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