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音樂.人訪】樂團致敬抗癌長號手,以管弦樂推動社會關注

2019/07/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月在香港演藝中心的劇院,舉行了一場別具意義的音樂會,為腦腫瘤患者和家屬作慈善籌款。來自香港與澳門的音樂家,全部以義務性質參與是次音樂會,藉此向去年被診斷患有腦腫瘤,卻仍奮勇抗病的香港管弦樂團成員Pieter Vance Wyckoff致敬。
在音樂會演出的同時,以其命名的「PVW腦腫瘤基金會」亦正式成立。積極推動基金會成立的Pieter太太Jen Shark,雖然彼此演奏的樂器不同,但音樂卻讓他們在澳門樂團結緣,更成為彼此生命中的伴侶。籌辦基金會及慈善音樂會,也是為了加深大眾對腦腫瘤的認識。「Pieters所患的症狀為膠質母細胞瘤(GBM),是具有高度侵襲性的腫瘤,但由於香港大多數的癌症資金,只適用於患有較常見癌症的患者,故可供GBM患者選擇的標準治療方案範圍狹窄。能夠在兩個月內完成籌備,很感謝香港及澳門管弦樂團成員的支持,否則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表演場地和音樂指揮。」
雖然Pieter因病無法參與音樂會,不過當時臥病在床的他,其實也有份為選曲給予意見,而演出團隊為此亦落足心思,Jen說每首樂曲的背後,都蘊藏著跟Pieter有關的特別意義。
「演奏長號的Pieter,很喜歡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創作的優美旋律,所以在這次的慈善音樂會裡,我們也特定選了其中兩首,包括《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Op.30》以及他年輕時最常聽的樂曲《Symphony №3 in F Major, Op.90》。
另外一位Pieter喜歡的作曲家是Jean Sibelius。在他住院期間接受治療時,柔和悠揚的《Spring Song, O. 16》,總是讓他得到心靈上的治癒,所以我們將它放在兩首布拉姆斯的樂曲之間。」
在照顧Pieters的病情的同時,Jen也要兼顧在樂團的工作,經常兩邊走而分身不暇的她,卻重新發掘到音樂對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在情緒低落時發揮的作用。「丈夫反覆的病情,無時無刻都會牽動我的情緒,但音樂讓我從中得到釋放。以前我並非很感性的人,但當Pieter得了這個病後,卻讓我變得很容易就被音樂觸動。作為音樂人的我們,時刻都會講究每粒音符;然而在照料Pieter的過程裡,我漸漸學會在這方面放鬆,覺得無須太執著於微細的音色差別,因為生命中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既要照顧丈夫,又要抽時間練習和演出,Jen依然堅持要籌備這個音樂會,甚至為成立「PVW腦腫瘤基金會」而費神,最重要的原因是她覺得,GBM在香港以至亞洲,都未曾得到太多社會關注,令病患者和照料者只能孤軍作戰,就如當初的自己般無助。「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能籌集足夠的資源,讓身在香港的病人,在本地也能得到合適的治療。除了每年舉辦慈善音樂會外,我們也想將這個癌症的討論帶到社區,進行不同講座和教育工作,讓公眾對GBM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香港管弦樂團提供照片)
跟Jen訪談是在音樂會後的數天,一直從旁照料著丈夫的她,坦言亦因此改變對生命的看法。「很多憂慮的事情,也許到頭來會發覺,只是在浪費生命裡的時間。我很慶幸和感恩,在Pieter接受腦腫瘤的治療前,我們經常兩口子到處遊歷,這段共處的時光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遺憾的是,在訪談後的大半個月,Pieter不敵癌魔離世,不過正如他的太太所說,基金會將延續Pieter的精神,為更多腦瘤患者和家屬提供援助。
***
人訪系列#7:Jen Shark(Pieter Vance Wyckoff太太)
【【關於PVW腦腫瘤基金會】
【關於PVW腦腫瘤基金會】
在非牟利的專業醫學會-香港神經腫瘤學會(HKNOS)的協助下,基金會於2019年成立,以患有腦腫瘤的音樂家Pieter Vance Wyckoff命名,至今籌得超過70萬港元,並歡迎公眾於以下網頁捐款支持或了解更多:http://pvwbraintumorfoundation.org.hk/
FB:講樂.過路人
IG:cantokid1412
<相片由受訪者及香港管弦樂團提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32內容數
    <p>香港人,聽廣東歌,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在未來的寫作裡,我會挑選自己最愛以及影響自己最深的廣東歌曲,定期撰寫短篇散文,寫成「小小戀歌101」系列。</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