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共舞的日子(上)

Dana-avatar-img
發佈於murmu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的人生平凡無奇,沒有什麼值得拿出來說嘴的成就,唯一不同於常人之處,大概就是得到癌症,而且拖延到一腳踏在死亡的懸崖邊緣才去就醫,而幸得老天爺垂憐,如今我還能坐在這裡打字,所以我想說說這場疾病給我的體悟,如果在看文章的你也有類似的遭遇,希望我的經歷能給你一些鼓勵,安定你惶惑不安的心情。

我的父親罹患肺腺癌,從發現癌症到他過世大約十多年的時間,他是一位極度配合的病人,醫生說開刀他便開刀,說化療就化療,醫生說要放鬆心情,他便辦理退休四處遊山玩水,但仍然無法阻止癌症一再復發,甚至轉移到全身,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現代醫學對癌症的無能為力,每一次的治療讓他更加虛弱,更加無法阻擋癌細胞的侵襲,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骨瘦如柴,吃的藥比吃的飯還多,每天一睜眼就是面對病痛的折磨,他曾說,如果可以他真想騎摩托車去撞牆算了,可是他連下床的力氣都沒有,更別說騎摩托車了,所以當我出現癌症狀時,我驚恐的無以復加,父親所經歷的一切就是我的未來嗎?

我的症狀一開始的時候是右邊的乳頭奇癢無比,然後長出一顆像濕疹的水泡,我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幾個月後傷口總是反覆破皮結疤沒有痊癒,我上網查到柏哲氏症(Paget's Disease)和我的症狀相符,而它是乳癌的一種。我太害怕了,害怕到不知該如何是好,「不會的,沒那麼衰吧!」我鴕鳥似地自欺欺人,我想裝作沒這回事,但反覆潰爛的傷口時時在提醒我,生命加速倒數中。

我後來還是去看醫生了-看中醫,嘗試許多非主流的療法,就是沒有踏進醫院,這樣經過許多年,病程進展的很緩慢,但無論如何緩慢,我的傷口還是從一顆小水泡的大小進展成50元硬幣的大小,潰爛的傷口會流出組織液黏住衣服,稍一牽扯就疼痛,影響我的日常生活,我的心理狀況也極不健康,暴躁易怒,倒楣的總是掃到颱風尾的家人,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最終我辭去工作,專心調理身心靈的健康。

之後,除了繼續嘗試非主流療法,我還不斷地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我問自己,為什麼是我得癌症?我注重食物營養,我生活規律不熬夜,沒有重大壓力,為什麼呢?癌細胞是在自己身體內產生的,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但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清除這些癌細胞,我是做錯了什麼?我是怎麼錯誤地對待我的身體,所以才讓癌細胞一發不可收拾?我像剝洋蔥似地一層層向內探索,慢慢地梳理自己的「心結」,放下不必要的執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的情緒愈來愈平和,在此同時,我的身體也給予我回饋,多年來反覆潰爛的傷口竟然癒合了,我欣喜若狂,彷彿漫長的黑夜將盡,迎來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可惜,這樣的欣喜並未持續很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黛娜的儲思盆
0會員
4內容數
黛娜的儲思盆的其他內容
2024/04/14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車在我眼前,卻無法開啟,哪兒都不能去
2024/04/14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車在我眼前,卻無法開啟,哪兒都不能去
2024/04/13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2024/04/13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2024/04/13
傷口癒合後,我無意中摸到一顆豆子大小的硬塊,一開始在皮膚底層硬如石頭,後來慢慢變大但同時變得鬆軟,也更接近皮膚表層,我以為它會像一顆埋在皮膚裡的青春痘,就等著膿包慢慢浮出表面,然後噗地擠掉它就沒事了,可是當然不可能如此簡單,那顆腫塊是真的長到皮膚表面,時不時就破個口噴血,弄得我狼狽不堪好似發生兇案,
2024/04/13
傷口癒合後,我無意中摸到一顆豆子大小的硬塊,一開始在皮膚底層硬如石頭,後來慢慢變大但同時變得鬆軟,也更接近皮膚表層,我以為它會像一顆埋在皮膚裡的青春痘,就等著膿包慢慢浮出表面,然後噗地擠掉它就沒事了,可是當然不可能如此簡單,那顆腫塊是真的長到皮膚表面,時不時就破個口噴血,弄得我狼狽不堪好似發生兇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療癒師的家屬,如何從療癒師的觀點覺察癌症。作者分享了家屬在發現癌症後的覺察、療癒過程和治療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療癒師的家屬,如何從療癒師的觀點覺察癌症。作者分享了家屬在發現癌症後的覺察、療癒過程和治療的轉變。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Thumbnail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Thumbnail
多年前自己曾經罹癌,開刀前腫瘤科醫師評估還不太樂觀,後來靠著主的醫治大能、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細心照顧、家人朋友溫暖的親情支援,恢復健康後就開始關注醫學資訊與研究發展。記得當時在病房中,因為上帝阿爸父的聖靈陪伴,過程中經常笑聲連連。看護和醫護也說,到癌症病房時壓力都很沉重,但到了我的病房卻充滿喜樂,
Thumbnail
多年前自己曾經罹癌,開刀前腫瘤科醫師評估還不太樂觀,後來靠著主的醫治大能、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細心照顧、家人朋友溫暖的親情支援,恢復健康後就開始關注醫學資訊與研究發展。記得當時在病房中,因為上帝阿爸父的聖靈陪伴,過程中經常笑聲連連。看護和醫護也說,到癌症病房時壓力都很沉重,但到了我的病房卻充滿喜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