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從此以後》書評:愛情、婚姻的矛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文學」這個詞,往往讓人聯想到深奧、晦澀的事物,認為被稱為文學的,大概都是一般人難以下嚥、閱讀的作品。雖然不否認的確在文學界上存在著很多那樣的作品,但這不代表易讀卻又具備深度的作品在文學作品裡不多。

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的文豪——夏目漱石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他的文筆不但不詰屈聱牙,唸起來還十分通順,表現出流暢、清新的文風。每個句子的意思都很清楚,很少有讓人覺得隱晦的字句,所以大部分一翻開都很容易進入夏目漱石書寫的世界、情境裡。且值得注意的是,夏目漱石的文筆雖然淺白好懂,但並沒有因此讓人覺得俗套或是過於膚淺。相反地,是讓人覺得細緻、充滿文字的層次感。這是很不容易的。加上他所書寫的題材都十分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愛情、事業、親情等等。所以不愧被譽為日本的「國民作家」。

今天要來介紹的就是他的其中一本小說——《從此以後》。這本小說發表於1909年。主題圍繞在當時時代變遷下,人們對愛情價值觀的探討。

raw-image

《從此以後》描述的是一個名為長井代助,三十歲男子發生的事。這名男子是個很熱愛讀書的人,因此他算是個擁有豐富學識的知識份子。然而,他並不喜歡做自己沒興趣的工作,也很討厭密密麻麻的規矩,這使他到了三十歲都是無業的。不過這對他並不是一個很大的生活問題,因為他的家境十分優渥,父親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每個月都會給他寄來不錯的生活費。因此代助仍舊過著悠悠哉哉的生活,每天就看看書、喝喝茶、賞賞戲,從事著各種休閒活動,活像隻逍遙的小肥貓。

三十歲的代助一直沒有娶妻,父親給他安排了許多相親的好對象,都被代助一一婉拒。他之所以不肯結婚,事實上並非因為他很嚮往現在的單身生活,而是因為他早已有個喜歡的對象。那是他過去學生時代結識的一名名為三千代的標緻女子。他們對彼此互有好感,在那時也有著頻繁而深的交流。然而,令人納悶的是:代助在後來,竟然主動地放棄了他們之間的情意!當時的他,後來沒有勇氣向三千代告白並求婚,反而將自己深愛的三千代讓給了他的朋友平岡,甚至遊說他們倆結成連理。

打從心底來說,代助應是不願如此的,但或許是因為承擔愛情的責任令他畏懼,使得他想要逃避自己心中的意願。他才充當一個媒人,幫忙締結了這場平岡和三千代的婚姻。他原本的想法是:只要三千代嫁為其他人的妻子,他就可以因為木已成舟的現實而不用面對他自己對三千代的愛情,並且隨者時間慢慢的流逝,他內心的情意也可能會漸漸消退。換句話說,他應該是想透過這場婚約的締結來壓制自己的情感,透過現實的處境來使自己放棄。然而,事情並沒有這樣發展,他對三千代的愛情並沒有削弱下去,倒是在他得內心繼續深陷,成了心中一處無法被填滿的空洞。因為他並沒有因為三千代的婚姻,他就不再眷戀三千代這名女子。因此這份被壓抑的眷戀形成了他和其他女子締結婚約的阻礙,瀰漫成他和其他女子戀情間的霧靄。

平岡在娶了三千代後便離開了東京,轉往某間不錯的企業工作,身為其妻的三千代亦伴隨而去,所以後來有一陣子代助都沒再看過他們。直到後來平岡事業失敗回來東京另謀他職,他們三人才又再次相聚,而那股長期一直壓抑在兩人間的感情因而像是受到酵素的催化一般,又再次悄悄地活化……

《從此以後》並不是採用順序法的方式來鋪展這個故事。而是藉著三人再次相聚後發生的事件慢慢倒敘他們以前的回憶,並漸漸深入代助和三千代的愛情。

有別於一些作家描寫熾烈愛情的方式,夏目漱石並不透過強烈的情緒動作或是熱烈表白戀情的話語來描寫他們之間的愛情,而是透過代助對平岡家殷殷的關照還有頻繁的問候等舉止流露代助內心隱隱壓抑的感情,還有藉由一些兩人間含情脈脈的舉止來傳達。像是有時,他們會在某個時刻裡對望良久卻不去做任何其他的舉止,這使得在這小說裡,漫溢著一種愛情上的纏綿感。另外,由於一些現實的困境,他倆的愛情在這世上的主流道德裡是不被承認的,使這小說裡的愛情也流露著某種徒然的感覺。不過這種徒然的氣氛和川端康成的小說中帶有沉淪氣質的徒然氣氛並不相同,因為川端康成所想去描寫的愛情,主要是建立在肉慾的滿足(如果我們撇開《伊豆的舞孃》的話),但夏目漱石所描寫的愛情卻是建立在內在心意的嚮往、思想上互相的好感,以及兩者在人內心中交織成的徬徨與疑惑,使得書中的人物給人的感覺是極為含蓄而內斂的,而這股內斂和當時在知識份子提倡的西方思想和愛情觀形成了強烈的矛盾。因為就西方的價值觀來說,一個人應去坦誠地表達自己內在的想法和感覺,並直接地追求而不受現實制度的束縛。這樣的思潮在當時進行西化的日本裡引起廣大知識份子的迴響與認同,代助當然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夏目漱石裡的愛情儘管皆是我們口中所謂的「純情」,但事實上這「純情」卻是夾雜著兩種價值觀和思想的衝突,使其變得帶有思想和情感的複雜性,而不像一般台灣國片所描述的「純純的愛情」。這或許也是一個為什麼我喜歡夏目漱石作品的原因,在他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見愛情背後各種複雜的層次,而不是聚焦在感情的純粹性。因為事實上,我認為任何的愛情關係和當地與個人的文化思想脫不了關係,而夏目漱石的作品使我們看見社會文化對陷入愛情的人們的影響,使我們對愛情這主題的思考得以有所複雜地提升與詳細的檢視。

雖然在前面我們有提到小說愛情裡的徒然性,但和川端康成的小說相比,夏目漱石中的人物顯然是呈現積極的態度在面對這種徒然性。他們會不停地去進行各種反思,而在這種反思裡將會牽涉到各種價值觀的衝突,還有種種生活抉擇的困惑。但川端康成裡的人物,在這種特性上並不明顯,他們反而比較像是日漸陷入某種難以自拔的麻痺性裡。這種麻痺性也比較像是川端想去陳述的主題之一;夏目則是想透過愛情這個主題來書寫內心的矛盾與生活的困惑。

在後續的發展裡,夏目所處理的議題並不只代助和三千代的愛情,更跳脫到了第二個重要的議題,也就是婚姻的意義。

其實說跳脫並不準確,因為婚姻的議題應和兩人間愛情的議題是連貫的關係,因此可以說是一種議題的擴大。三千代和平岡的夫妻生活事實上過地並不和睦,很大的原因是在於婚姻阻礙到了平岡的仕途,在很多時候他必須考量到自己的家室,而不能自由自在地去發展事業,擁有家庭也使他的支出變大,日子無法過地順遂安逸,使平岡有時十分憤懣,覺得婚姻是個麻煩。這樣的現象讓代助為三千代感到不滿,畢竟他的心底仍是深愛著三千代,不忍心看到她被冷落。但同時,他也因而對婚姻感到迷惑:愛情對人的確有著正面的意涵,但婚姻對人是否真的值得?家庭究竟又是為了什麼?如果相愛的兩人為了在一起而成婚,但卻為了謀生和得意的仕途而經常分別,那又為何要成婚?為何不像以前的愛侶就好?

故事的最後,代助下定決心面對他對三千代的情意,因為他深知他們倆為了壓抑彼此之間的情意,嘗了不少痛苦,特別是嫁為他妻的三千代,在和三千代說完自己的心意後(也得到她的同意),決定和平岡談判,將三千代轉為自己的家室,但從此以後,兩人將不再是朋友,而老家當然也不會認同這樣的婚姻。在得知這樣的事情後,憤怒的父親決定不只不再寄生活費給他,甚至宣布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不准他再次登門拜訪,而原本和代助相處不錯的兄長誠吾也不再關照他的弟弟,甚至說不想再看到他。最後,代助只得逃開自己過去安逸的人生,去做些奮鬥……於是,小說的末尾懸在代助走在街道上尋找工作的場景,以及他當時心中的景象:

整個世界都變成了鮮紅色,萬物吐著火舌,圍著代助的腦袋一圈又一圈不斷地迴旋。代助決定乘車一直向前,直到自己的腦袋被燒成灰燼為止。

就愛情自由的觀點來看,這樣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或許是正面的,然而如果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處境,這樣的結局卻是有些悲涼的,因為代助往後將會面臨到眾多現實的困難和艱辛。在《從此以後》這本小說裡,夏目並沒有回答各種婚姻與愛情的問題,但透過筆下的人物,我們可以窺見愛情以及婚姻對人產生的改變。因為在文末,代助意識到自己對人生的態度轉趨積極,「他實在無法否認,今天親口對嫂嫂說了真話,已經毀掉他的半個人生,然而即將來臨的打擊也會帶給代助另一種力量,並讓他強烈地想為三千代大膽一搏。」,這股力量的產生,是因為他的行為是為了回應某種他嚮往的價值,也就是對三千代的愛與照顧的承諾,而並不是純然為了較高的仕途與權位,所以代助走出自己安逸的環境,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獨立,甚至不惜與整個社會的思想價值體制對抗:

父親這邊的問題解決之後……還有兄嫂要對付……還要對付平岡。等這些人全部應付完畢,還有龐大的社會在等著他。整個社會就像一具不顧個人自由與情面的機器。在代助的眼裡看來,眼前這個社會簡直是一片漆黑。他已做好跟整個社會奮鬥的準備。

從以前到現在,愛情、婚姻等關於兩性關係上的議題,一直都是許多藝術作品中很重要的探討對象,不論是在畫作還是小說散文裡(另外還有歌、詩),更不用說現在台灣一些很夯的國片中。

這兩個主題之所以那麼普遍於周遭的藝術形式裡,是在於他們對於人類的生命而言,具有莫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除了因為生物天生具有繁殖求偶的欲求外,在這日漸發達而複雜的現代社會裡,一個人透過一場愛情和婚姻的發展會在他的人格和生活上,帶來洶湧的波濤。這一股股洶湧的波濤從生理學上來看是因為大量的荷爾蒙所致,但同時也來源於對於外界的心理適應。因為戀愛上的適應若得到正向完整的發展,將有助於人們培養足夠的自信和積極來面對自己的未來,也進而使人能夠承擔和負責。

人們究竟是否真的一定需要愛情與婚姻來使他們有所成長?這對我而言,是不清楚也不敢斷言的。但在這本《從此以後》中,作者的焦點並非在於愛情與婚姻本身的存在,而是人們如何與之互動的關係,還有他們對人的意義。換句話說,作者透過所謂的愛情和婚姻的抉擇試著去探討一種生活的態度,並且認為只有在面臨生命的掙扎之後,人們才能真正地走在不受壓抑的道路上,熱切而積極地為自我的價值存活。

(本文章同步發佈於Medium平台,歡迎關注!)

粉絲專頁:https://pse.is/S4Y9E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藍玉雍的沙龍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藍玉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
Thumbnail
2023/02/1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
Thumbnail
2022/12/31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都能踏上新的旅途,擁有充實、新的收穫。在此,感謝新雨出版社編輯的賞識,邀請本實驗室幫今年一月新書——《夏日送葬》書寫推薦序推給大家。這也是本實驗室第一次為新書書寫實體推薦序,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更能享受這本小說的閱讀,並對文學感到興趣。
Thumbnail
2022/12/31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都能踏上新的旅途,擁有充實、新的收穫。在此,感謝新雨出版社編輯的賞識,邀請本實驗室幫今年一月新書——《夏日送葬》書寫推薦序推給大家。這也是本實驗室第一次為新書書寫實體推薦序,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更能享受這本小說的閱讀,並對文學感到興趣。
Thumbnail
2022/06/13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2022/06/13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自由與道德形成對立、衝突,令代助陷入困惑的窘境,當最後已無法再逃避時,不得不面臨抉擇的痛苦,的確令人同情。 (一)悖德的社會悲劇 《從此以後》(1909年)前承《三四郎》(1908年)後啟《門》(1910-1911年),是夏目漱石(Natsume Sōseki,1867-1916)前期三部曲中
Thumbnail
#自由與道德形成對立、衝突,令代助陷入困惑的窘境,當最後已無法再逃避時,不得不面臨抉擇的痛苦,的確令人同情。 (一)悖德的社會悲劇 《從此以後》(1909年)前承《三四郎》(1908年)後啟《門》(1910-1911年),是夏目漱石(Natsume Sōseki,1867-1916)前期三部曲中
Thumbnail
該書內容緊扣著人性與孤獨。夏目漱石先生藉由刻畫「老師」,描繪出人性中善與惡之間的拉扯——當親情、友情、愛情與利益、慾望交織,人性的卑鄙與醜陋便猖狂地展現原貌,進而侵蝕掉良知。而透過「我」與老師間的連繫,讀者可從而認識老師,並過渡到整個思想,特別的是、讀者必需同「我」一起咀嚼老師的經歷,才能理解人性…
Thumbnail
該書內容緊扣著人性與孤獨。夏目漱石先生藉由刻畫「老師」,描繪出人性中善與惡之間的拉扯——當親情、友情、愛情與利益、慾望交織,人性的卑鄙與醜陋便猖狂地展現原貌,進而侵蝕掉良知。而透過「我」與老師間的連繫,讀者可從而認識老師,並過渡到整個思想,特別的是、讀者必需同「我」一起咀嚼老師的經歷,才能理解人性…
Thumbnail
跟一般主流愛情小說不太一樣,三浦紫苑從現實裡很多枝微末節的角度去勾畫出各種彷彿愛情的細節;故事少了很多粉紅泡泡,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片段、微妙的情感、潛藏在鬧劇底下令人動容的覺悟——讀著讀著就會令人非常感動。
Thumbnail
跟一般主流愛情小說不太一樣,三浦紫苑從現實裡很多枝微末節的角度去勾畫出各種彷彿愛情的細節;故事少了很多粉紅泡泡,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片段、微妙的情感、潛藏在鬧劇底下令人動容的覺悟——讀著讀著就會令人非常感動。
Thumbnail
今年就快要結束了 不知道大家閱讀了哪些書 是否有哪幾本 深深地影響了你 或是讓你走過今年的低潮 若可以 請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Thumbnail
今年就快要結束了 不知道大家閱讀了哪些書 是否有哪幾本 深深地影響了你 或是讓你走過今年的低潮 若可以 請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Thumbnail
看完我是貓和少爺,決定要挑戰另外一種面向的夏目漱石。   心這部小說,共有三大章節,老師與我、父母與我、老師與遺書,非以情節推進的小說,比較像是在聊某件事,某件發生在心裡面的事情。看一名知識份子如果用最高標準來審視自己,一步一步走向道德的懸崖。如果你也喜歡日本文學這種極致絢爛的生命美學,推薦你讀這本
Thumbnail
看完我是貓和少爺,決定要挑戰另外一種面向的夏目漱石。   心這部小說,共有三大章節,老師與我、父母與我、老師與遺書,非以情節推進的小說,比較像是在聊某件事,某件發生在心裡面的事情。看一名知識份子如果用最高標準來審視自己,一步一步走向道德的懸崖。如果你也喜歡日本文學這種極致絢爛的生命美學,推薦你讀這本
Thumbnail
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生活看起來又愜意的文豪們,在生涯中一定有某一塊是缺乏的、有缺陷的、有痛苦的、也有不堪的,畢竟一個一輩子都沒經歷過痛苦、也完全沒有缺憾的人,是很難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的。這一次,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看看,夏目漱石在年輕的時候,到底還經歷過哪些事情呢?
Thumbnail
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生活看起來又愜意的文豪們,在生涯中一定有某一塊是缺乏的、有缺陷的、有痛苦的、也有不堪的,畢竟一個一輩子都沒經歷過痛苦、也完全沒有缺憾的人,是很難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的。這一次,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看看,夏目漱石在年輕的時候,到底還經歷過哪些事情呢?
Thumbnail
三四郎就像我們共有的、成長的縮影,讓讀者益加珍惜稍縱即逝的青春,此著確為夏目漱石的青春文學傑作,也是他脫離閒遊的境地,轉而認真探求人生的開端。
Thumbnail
三四郎就像我們共有的、成長的縮影,讓讀者益加珍惜稍縱即逝的青春,此著確為夏目漱石的青春文學傑作,也是他脫離閒遊的境地,轉而認真探求人生的開端。
Thumbnail
十除以三等於多少? 三點三三三三……無窮無盡。怎樣才能除盡?換個除數二或五就結束了。如果煩惱像「十除以三」永遠無窮無盡,要換什麼?換一個情緒的出口,找到合拍的舞台。在劇院高歌會被人當明星,在馬路高歌會被人當神經!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十除以三等於多少? 三點三三三三……無窮無盡。怎樣才能除盡?換個除數二或五就結束了。如果煩惱像「十除以三」永遠無窮無盡,要換什麼?換一個情緒的出口,找到合拍的舞台。在劇院高歌會被人當明星,在馬路高歌會被人當神經!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創作於《挪威的森林》(1987)之後、《發條鳥年代記》(1994-1995)之前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1992年),還是充滿現代感,但內容寫實,並不荒誕,唯摻有些微曖昧幻想的色彩。簡單說,這只是一部敘述已婚中年男子和初戀情人重逢熱戀而又分開的外遇故事;不過,小說勾勒出現代社會中產階級的精神面貌。
Thumbnail
創作於《挪威的森林》(1987)之後、《發條鳥年代記》(1994-1995)之前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1992年),還是充滿現代感,但內容寫實,並不荒誕,唯摻有些微曖昧幻想的色彩。簡單說,這只是一部敘述已婚中年男子和初戀情人重逢熱戀而又分開的外遇故事;不過,小說勾勒出現代社會中產階級的精神面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