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消除旅行後的疲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多人常常有這個疑問:為什麼期待的旅行之後,反而覺得更累更提不起精神呢?


回到原本緊湊的現實生活,想到積累的待辦事項,又要處理忙不完的日常事務,也許會產生焦慮、恐慌、悲傷感,甚至全身痠痛、吃不下東西,甚至更厭世。放鬆狀態回到正常生活時,必定會經歷一定程度的壓力,甚至低落的情緒已超越休假時的愉快,這是正常的現象。最佳解決辦法不是改變想法,或許從做法稍作改變,就是「迅速回歸現實」收心撇步。
你打包好了嗎?

不僅旅行前要打包行李,旅行後更要打包心情

努力工作去爭取旅行的自由,過著簡單的生活是為了習慣旅途種種不便。

首部曲:休假前的準備

在旅行的前幾天或前一週要先完成手上的任務,無論是給老闆客戶的提案,或是回覆之後可能事項的電子郵件,甚至是給代理人的交接清單,在休假前這樣趕工雖然會有些辛苦,但期待休假的愉悅心情一定可戰勝壓力,至少不用一邊度假一邊被干擾。另一個關鍵的準備步驟是,要讓工作相關的人知道休假排程 ,可以寫一封電子郵件告知你的同事和客戶,讓他們知道你的旅行期間,以及有急事時該如何找代理人,這樣可以心無旁鶩地休息,免於還被手機追殺。

二部曲:投入旅行的心情

要充分享受旅行的樂趣,就要盡量脫離工作、家庭和生活的瑣事,別緊盯盯著手機 ,不是每件事都非自己不可,至少暫時關閉提醒通知,把焦點放在參與當地活動或到處逛逛,彷彿進入另一種時空。如果無法完全放下工作,可安排度假時的一段工作時間,這樣既保持聯繫,盡到對工作上應有的責任,又不讓工作影響全部旅程。

三部曲:度假後的打包收拾

如果可以的話, 提早一兩天結束旅行返家 ,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調整時差、整理行李、洗衣服,更重要的是, 整理自己 。如果覺得有些慌張,可以列出待辦事項清單或擔憂事項,這是一種確認,反而可以讓腦袋適時放鬆。如果還是感到焦慮,可以拿出照片或回憶這次旅行的開心,適度的喚起旅行時的愉悅,會有部分的替代效應。

謝哲青《走在夢想的路上》書中寫過一段文字:「那是我花了一年多,才感受到、才看清楚的東西。在那段無所事事的歲月裡,我發現自己是多麼地百無聊賴,我要為自己做一點事。我想要與眾不同,但我不想和世界格格不入。我渴望人群,渴望與他人的溫暖交流,渴望視線心領神會的交鋒,我想要融入人群。所以我回來之後,開始努力工作存錢去念書。是那一次的旅行,讓我變成你眼前所看到的,就是從漂流中捏出了現在的形狀。在那之前,我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只知道不是這裡、不是那裡;但自此以後,我愈來愈清楚自己可以變成什麼樣的人,對自己的期望,慢慢成形。」
前年陪著快八十歲的母親到日本環球影城,可想而知我們買了昂貴的門票,但老人家坐了地鐵走到門口後不久就喊累了,我又不能放下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聽力不佳的她,所以就陪著她坐在廣場的椅子上,因為天氣很冷,我們喝著熱飲,看著人來人往,什麼遊樂器材都沒玩到,但那天享受了在日本很休閒寧靜的時刻,身心都很舒爽。
旅行時常常睡到自然醒,看看窗外的天氣、感受當下的心情,才開始想今天要去哪裡,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不緊不慢地在巷道巷弄閒晃,沿途會路過一些小店,有時候隨手亂拍,也可能遇見某個有趣的人,累了就坐下來吃東西看街景建築,至於有沒有到達目的地倒不是重點,所以通常這樣的行程並不勞累,旅行時也因為沒有經歷大喜大樂,反而讓心可以較快回到常軌。

旅行不是為了打卡,網路的遊記、攻略、指南,都是別人的,只有走的每一步才是自己的,保有自由開放的心態才有更多流動,但我們常對旅行效益懷抱過多的期待,以為在路途上,會想通些什麼道理、得到智慧;回來以後,以為可以擁抱全新的人生,可以海闊天空、自由自在;所有離開前難解的問題,都會自然消除,迎刃而解,這是癡人說夢。旅行的意義在於更能面對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蛻化成長。旅行是暫時,但有一些方法及心態,可以讓生活像繼續在旅途上。


保有在旅行中的熱情,對人生懷著無限可能

多給自己勇氣去追求理想吧!對工作重新喚起感覺,去過一直都想過的生活,或對不必要的眷戀斷捨離。旅行中的成長是增廣見聞、拓展視野,雖然對生活沒有直接幫助,但能夠給予充足的能量,讓我們願意去面對生活的問題。就像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他方》所說,我們想像美好的生活在遠方,實際上,真正的生活就在當下,是平凡而瑣碎的人生。但也因為這樣,平凡瑣碎成就了我們。

旅行時怎麼過日子,日常也可以試著這麼過

旅行時願意去探索未知的小店、走沒走過的路、找機會去認識陌生人、花時間與內心的自我對話、喜歡採購食材為自己烹調美食、上咖啡廳享受美好氛圍,但開始工作過家庭生活後,仍然可以是微型的旅行,或許聽著爵士樂、一邊準備晚餐;假日時找間喜歡的小店,帶本書就去待一整天;為自己買份甜點,在家悠閒卻讓心靈充實;提起精神去看展覽、參與活動,度過開心的時光。那些在旅行時會做的事,回到現實生活還是可以繼續。

接受自己「回家」,不要把一部分還留在那些地方

每一次的旅行結束後,都無法真正回去了,即使真的重遊舊地,物換星移後也不一定會有相同的感受,讓心回到當下,而不是一直眷戀過去,旅行是為了不讓生活從我們身邊流逝。

️永遠都記得自己比想像得堅強

比起旅行時每天都在前進不必多想什麼,生活當然相對不容易,平凡的日子更需要付出心力去創造美好、堅持往前走。因為旅行放大了生命的極限,記得當初眼神發亮、遇見什麼阻礙都願意找辦法克服的自己,這樣的信念,會讓自己在在生活旅途中鍛煉強韌的心,帶著因為旅行而改變的自己不斷成長。

不妨把「旅行」這件事看得更輕鬆些,捨棄熱門景點和拍照打卡,找間獨具風味的民宿,想像自己是「換個地方住幾天」,融入當地生活步調,這樣除了體驗不同人文風情,也能真正達到放鬆充電的目的,過著不留疲憊的生活。
旅行的意義在於暫時抽離常規生活,離開幾天、一個禮拜、一個月,甚至是一年,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體驗這個世界,只要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隨時都能出發旅行,在生活也可以有幾小時的小旅遊,不至於讓生活疲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118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般所謂貴人,大多指能給自己幫助的人,尤其是在危難或需要的時候能夠拉一把的人,有的人似乎命中貴人多,一生風平浪靜、扶搖直上,有的人似乎老是遇「小人」,總在後面扯後腿、給小鞋穿,但真的是這樣嗎? 貴人在哪裡?或許需要發現的眼睛 看過作家莫言的一些語錄,覺得很精彩,關於人世間的種種人,莫言說:「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傳聲筒的遊戲,或許在團康遊戲中也玩過,在綜藝節目中也會找藝人來玩類似的遊戲,玩法是每個人都要帶著耳機,所以彼此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只能看著對方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還有依據嘴型來判斷對方到底在說什麼,常常會爆出許多笑點,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不同,把自己揣摩的意思傳達給下一位的時候,就
有朋友問到:「我總是會迎合另一半或者是家人的要求,但是我心裏卻不想這樣,該怎麼辦才好呢?」有這樣的狀況,得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在,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真心看待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愛與關係的關鍵是自我價值,而自我認知又影響自我價值,取決於內在信念。 通常自我價值低落,或者對於自我認知不完整的人,言行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有全新的自己,每天早晨,我就抱著這種心情起床。 經歷過喜怒哀樂,是無法也無需抹滅的痕跡,但是卻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改造和轉變,就像在每天又「塗上」一些些的小快樂,生活就像油畫般更有層次,只要這樣的狀況持續著,人生就有幸福滿足感了。或許這可以稱之為自我改造的小計畫,就算是同一件事情,用
 該斷捨離的不只是物品,還有關係。
 一般所謂貴人,大多指能給自己幫助的人,尤其是在危難或需要的時候能夠拉一把的人,有的人似乎命中貴人多,一生風平浪靜、扶搖直上,有的人似乎老是遇「小人」,總在後面扯後腿、給小鞋穿,但真的是這樣嗎? 貴人在哪裡?或許需要發現的眼睛 看過作家莫言的一些語錄,覺得很精彩,關於人世間的種種人,莫言說:「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傳聲筒的遊戲,或許在團康遊戲中也玩過,在綜藝節目中也會找藝人來玩類似的遊戲,玩法是每個人都要帶著耳機,所以彼此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只能看著對方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還有依據嘴型來判斷對方到底在說什麼,常常會爆出許多笑點,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不同,把自己揣摩的意思傳達給下一位的時候,就
有朋友問到:「我總是會迎合另一半或者是家人的要求,但是我心裏卻不想這樣,該怎麼辦才好呢?」有這樣的狀況,得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在,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真心看待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愛與關係的關鍵是自我價值,而自我認知又影響自我價值,取決於內在信念。 通常自我價值低落,或者對於自我認知不完整的人,言行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有全新的自己,每天早晨,我就抱著這種心情起床。 經歷過喜怒哀樂,是無法也無需抹滅的痕跡,但是卻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改造和轉變,就像在每天又「塗上」一些些的小快樂,生活就像油畫般更有層次,只要這樣的狀況持續著,人生就有幸福滿足感了。或許這可以稱之為自我改造的小計畫,就算是同一件事情,用
 該斷捨離的不只是物品,還有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想要去一個地方 興奮又期待 然後要先打包 行李箱要帶什麼 不選擇什麼 抱著什麼樣的心情 那個目的地的願景 通往未來也是旅程 我要帶什麼 又好多要放下了 行李箱不夠裝 很多人事物也不會再出現在未來 未來的那個自己是什麼樣子 就是現在決心斷捨離 就是現在決心新開啟 走 現在向未來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來到半自助旅行的第三週,說一點都不累是騙人,尤其是在美術館裡連續走看五個小時沒有坐下來後⋯。但因視覺饗宴帶來了心靈滿足,那真是累得愉悅啊!
Thumbnail
旅遊是一場安息 旅遊是一場重新開始也重新檢視 旅遊注入新的心力、也沉澱了內心, 旅遊帶來新視野, 旅遊,是遊玩也是關係的建立與重新的開始。 從去年12月開始, 哪來這麼多事情, 在工作上忙不停, 像個陀螺一樣不地打轉。 在心力耗竭的情況下真的很想離開職場。 難得完成一段落,為自己
Thumbnail
疫情過後幾次的出國旅遊,讓我開始思考旅行的意義。 以前當我還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每年一次的出國旅行是一件讓人期待的事情。因為可以短暫的脫離舊有的一切生活。儘管還是有可能在旅行途中掛念或是處理,但是可以短暫的脫離工作壓力、嘗試過一的短暫的、和平常不一樣的生活,是很不錯的體驗。有些人就算出國旅遊什麼
Thumbnail
自從去打工換宿,養成我常常到處亂跑的習慣後,我收行李也越來越極簡,只帶必要的東西,也因為常常住青旅和背包客棧,無意間挖到一些體積小,自己覺得很方便攜帶的東西。這篇就根據我自己打工度假來日至今,列出一些覺得「有帶太好了!」、「這個一定要帶!」的東西,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剛從東京旅行幾天回來,這不是我第一次去日本,但這次像是第一次去,我想應該是因為疫情後第一次出國,出發前稍感生疏,除了護照過期重新申辦,也完全忘記行李限重跟各種機場違禁品攜帶規定,但是心情卻是興奮又緊張,像小時候睡不著等著天亮期待隔天要去遠足一樣。 幾天的日本旅行體驗不用多說,我想說的是從日本回來後
Thumbnail
冬天去日本自助旅行,這趟「Gap Month」發現旅行中的自己更自在放鬆,透過接受陌生人的幫助,學著享受遺憾。深刻理解人生不必完美,只要活得像自己旅行時的態度,就能感受當下,得到繼續前進的勇氣。
Thumbnail
決定離開台灣的旅人浪人們總是有些理由 不論是推力或拉力,無疑的,都是充滿勇氣的力量! 對我而言呢,來日本 woking holiday 一直是顆放在心中的種子 安靜地躺在泥土最底層等待陽光等待水 等待著一股衝勁! 會說日文的自己不滿足只是帶著過客的心情來旅行 而是想要認真的在日本生活過
即將重返職場,立即安排下週來一個短途旅程,原本在太太上新工作前也想過有一次這樣的旅程,但左度右度還是計劃不到,當時的目標地點是日本東京,當時上網看看各類機票也貴得不合理,也許當時正值年尾旺季且在臨近出發日所以實在一位難求。這次決定起行,便把目標目的地改為日本的大阪⋯⋯
想要去一個地方 興奮又期待 然後要先打包 行李箱要帶什麼 不選擇什麼 抱著什麼樣的心情 那個目的地的願景 通往未來也是旅程 我要帶什麼 又好多要放下了 行李箱不夠裝 很多人事物也不會再出現在未來 未來的那個自己是什麼樣子 就是現在決心斷捨離 就是現在決心新開啟 走 現在向未來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來到半自助旅行的第三週,說一點都不累是騙人,尤其是在美術館裡連續走看五個小時沒有坐下來後⋯。但因視覺饗宴帶來了心靈滿足,那真是累得愉悅啊!
Thumbnail
旅遊是一場安息 旅遊是一場重新開始也重新檢視 旅遊注入新的心力、也沉澱了內心, 旅遊帶來新視野, 旅遊,是遊玩也是關係的建立與重新的開始。 從去年12月開始, 哪來這麼多事情, 在工作上忙不停, 像個陀螺一樣不地打轉。 在心力耗竭的情況下真的很想離開職場。 難得完成一段落,為自己
Thumbnail
疫情過後幾次的出國旅遊,讓我開始思考旅行的意義。 以前當我還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每年一次的出國旅行是一件讓人期待的事情。因為可以短暫的脫離舊有的一切生活。儘管還是有可能在旅行途中掛念或是處理,但是可以短暫的脫離工作壓力、嘗試過一的短暫的、和平常不一樣的生活,是很不錯的體驗。有些人就算出國旅遊什麼
Thumbnail
自從去打工換宿,養成我常常到處亂跑的習慣後,我收行李也越來越極簡,只帶必要的東西,也因為常常住青旅和背包客棧,無意間挖到一些體積小,自己覺得很方便攜帶的東西。這篇就根據我自己打工度假來日至今,列出一些覺得「有帶太好了!」、「這個一定要帶!」的東西,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剛從東京旅行幾天回來,這不是我第一次去日本,但這次像是第一次去,我想應該是因為疫情後第一次出國,出發前稍感生疏,除了護照過期重新申辦,也完全忘記行李限重跟各種機場違禁品攜帶規定,但是心情卻是興奮又緊張,像小時候睡不著等著天亮期待隔天要去遠足一樣。 幾天的日本旅行體驗不用多說,我想說的是從日本回來後
Thumbnail
冬天去日本自助旅行,這趟「Gap Month」發現旅行中的自己更自在放鬆,透過接受陌生人的幫助,學著享受遺憾。深刻理解人生不必完美,只要活得像自己旅行時的態度,就能感受當下,得到繼續前進的勇氣。
Thumbnail
決定離開台灣的旅人浪人們總是有些理由 不論是推力或拉力,無疑的,都是充滿勇氣的力量! 對我而言呢,來日本 woking holiday 一直是顆放在心中的種子 安靜地躺在泥土最底層等待陽光等待水 等待著一股衝勁! 會說日文的自己不滿足只是帶著過客的心情來旅行 而是想要認真的在日本生活過
即將重返職場,立即安排下週來一個短途旅程,原本在太太上新工作前也想過有一次這樣的旅程,但左度右度還是計劃不到,當時的目標地點是日本東京,當時上網看看各類機票也貴得不合理,也許當時正值年尾旺季且在臨近出發日所以實在一位難求。這次決定起行,便把目標目的地改為日本的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