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生活日常:MOCA《少年當代》與天麩羅和冰淇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相信大家都看出我是在補進度了(……),出遊時間點是上週週日,上午出發和太太一起去了台北當代藝術館,而且這次有記得帶相機哈哈哈哈。(已想不起來為何不是週六出門,爬推特紀錄也只有我覺得FGO四週年公開的泳裝角都不好看……)

  展覽的全名是《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英文名稱《Once Upon A Time-Unfinished Progressive Past》,展覽期間為2019 / 07 / 20 Sat.-2019 / 10 / 13 Sun.,開放時間是10:00 - 18:00。

展覽主視覺,圖片取自MOCA官網

展覽主視覺,圖片取自MOCA官網

  走出當代逐新思維,「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重返一個人文命題-究竟是什麼生命故事、日常事件、生長生態與面世態度,產生了當代藝術的面貌與其精神原型?
  從「冷社會」到「冷記憶」,彷彿在邊界泛光的藝術視界背後,都有其難解的歷史黑洞。臺灣現當代藝術發展,受到原民、移民、殖民與國族主義的糾結,因文化論點而出現定義、轉譯、誤譯與踰越的過程,導致臺灣當代藝術始終處在一個無法定錨的焦慮狀態。以「台北當代藝術館」這個場域為臨時載體,「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藉當代創作者的記憶與想像追溯,重新檢視少年當代發生的精神根源、歷史現場與藝術語言轉換,重新叩問了「誰的當代?誰的藝術?誰的歷史?」這個未終結的議題。
        ──引自活動網站展覽介紹,策展人高千惠

  我自己很喜歡這個展,也推薦對藝術和設計甚或是關注臺灣政治和社會議題的人去看,策展人的策展理念講得很清楚,概念也迷人,承先而啟後。

門票長這樣

門票長這樣

  MOCA的規定似乎比以前嚴格,以前帶包包,只要沒超過A4大小就能攜入展場,但現在一律都要放進置物櫃,想去的人要稍微注意這點。

  入場前會先看到Resistance is Beautiful Series「抵抗就是美」系列。

raw-image

  然後我和太太一入場就停在資料室,資料室非常值得仔細地慢慢看,我們在那邊至少受困超過一小時,從冊子到年代表、影片,內容非常精實

資料室陳設

資料室陳設

年代表一角

年代表一角

  再來是MOCA歷來展覽的牆面,與過往的舊照片連結,形成獨特的歷史延伸。

raw-image

  然後因為部分作品我看不懂或拍得不好,會直接略過,也算是讓大家保有一點神祕感,並藏起我的無知。(´_ゝ`)

Nine Dreams-Hopscotch《九個夢-跳格子》一部分

Nine Dreams-Hopscotch《九個夢-跳格子》一部分

  上面這件是與奇想有關的作品,屬於作者理想世界的一部分,或可以說是少年的夢,整體很有系統,將生態平衡與萬物連結以具體的規則來展現。

  展出Youthful Taiwan《少年台灣》這個作品的展間非常懷舊,是藝術家個人的收藏品,很適合讓長輩回味一下(?),也讓年輕世代得以一窺當時的民俗風情黨國陰影

糊掉是怎樣

糊掉是怎樣

ㄌㄟˋ庫!

ㄌㄟˋ庫!

raw-image
反觀現在的香港真嘲諷R

反觀現在的香港真嘲諷R

raw-image
raw-image
兒子

兒子

Roma!(不對)

Roma!(不對)

raw-image
爹

爹書(難笑)

爹書(難笑)

  其實是阿文的書啦抱歉。

好想知道這有沒有科學根據==

好想知道這有沒有科學根據==

  由於謎之熟悉感,所以在展間裡狂拍,這些還不是全部但我覺得夠了,應該能懂為什麼我會說很適合長輩回味吧……(´・ω・`)

  接著是The House She Wants to Build《她想蓋的房子》。
  我其實不是很懂,即使看了簡介也還是不太懂,但作品的呈現方式很有趣,它有展間可以進去看正面和背面,但出來也有一扇窗,可以讓裡面的作品像是一幅畫一樣被觀賞。

不太懂,但好哦

不太懂,但好哦

  樓梯間時常被MOCA做為影片呈現的一角,02-06《洞兩洞六》這一影片作品也在此放映,其獲第20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短片獎,並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

拍得很有報告班長感,可怕軍旅片

拍得很有報告班長感,可怕軍旅片

  我覺得名符其實,看了差不多幾分鐘,內心的焦慮一爬起來就逃走了,我實在很反感任何教條式、過分強調長幼倫理的權力控制場域,就算是演的也受不了。

  進入二樓展間前,先看到的是老派的KTV反光用球燈。

raw-image

  展間內放的是Absolute Loneliness Installation《絕對空虛》這組作品,同時配有影片,影片內容非常廢但超好笑,配合音樂簡直一絕,發自內心希望大家可以看完它!XDDDDD(對,超討厭看影片的我有看完)

raw-image
裝置之一

裝置之一

  隨後,我們走進空間明亮,有數個屏幕的展間內,作品名稱是This Is Very Simple So I Can Do It《這很簡單我也會》,超級嘲諷。XDDDD

中間有隻貓

中間有隻貓

  它講的是一件作品在技術上或許簡單、人人可上手,但作品本身的意義性卻獨屬於那位藝術家本身,人們說的「簡單」,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易。

  下一件是Chora—Endless Interpretation《陰性空間-未能終結篇》,駑鈍的我不太看得懂,但很喜歡呈現的形式和模樣。

raw-image
拍得異常好的一張

拍得異常好的一張

  後面的幾件作品更深入台灣社會議題,如果是知道、瞭解那些歷史新聞的人來看,不知道會怎麼解讀,又如何評價這些作品,想想還滿好奇的,也是藝術之所以有趣的地方吧。

  這個展間有數件展品,占用大部分空間的是Ideal House《理想房屋》。

raw-image
遠看超像紙紮屋

遠看超像紙紮屋

內裝(部分)

內裝(部分)

raw-image

  穿過那個樣品屋,會看到腳下是一開始那件《抵抗就是美》的空間,再來是和Where Do You Come From?─1981《你是哪裡人-1981》呈對角、以《理想房屋》相隔的《1989》。

raw-image
《1989》

《1989》

  基於不愛影片的原則(?),我繞去另一邊想說看點別的,沒料到竟然看見有點驚人的畫面。@@

《戰鬥之城-SNG特別節目》

《戰鬥之城-SNG特別節目》

  不知為何這個角落色調和氛圍異常恐怖,現場很有港片《人肉叉燒包》的感覺,裡面這位小姐的位置讓敘事性大爆發變得超陰森der。(´c_`)
  後來那位觀眾離座後,我有去看節目播的是什麼……嗯,並沒有比較好。

Single Copy《副本人》

Single Copy《副本人》

  《副本人》指涉的是張忠仁、張忠義這對進行過連體嬰分割手術的兄弟,雖然新聞的時間點早於我出生的年份,但因為極有話題性而為人所知,就連我也有一些稀薄的印象。

  順帶一提,哥哥張忠仁在今年2月1日病逝。

  在後半樓梯間看完策展人的影片(←必看!)後,還有兩個展,一個是《台灣!我來了》,另一個是《遠方的書間》,前者我興趣不大,所以沒有細看,後者則是在外頭的貨櫃屋,那個……很熱。

  總體來說,我認為《少年當代》是一個很台灣、很熱血(?),具有驚人理想性的展覽,由史觀出發,以(個人的)生命展現,去探究當代藝術的樣貌,不僅呈現藝術家們各自的生活及思考,也盛滿了豐沛的活力和動能。


  離開MOCA,飢腸轆轆的兩人造訪了京站的天吉屋,剛好坐到靠窗的位置。

  我點的是All Star 雙品($380),有丼飯和烏龍麵的組合,太太點的是天吉小食光($270),丼飯和味噌湯,但量比一般的丼飯要少1/3。

我的飯

我的飯

貓的飯

貓的飯

  個人感想是「好少!?(´゚д゚`)」,看似很多的丼飯其實底很淺,米飯極少,應該是因為跟烏龍麵一起搭配吧?撇開量不提,炸物的分量很實在,炸蝦麵衣很薄,蝦肉大塊,豬肉和魚肉吃起來也鮮嫩,是吃得出品質的好,但以個人偏好來說,如果要做選擇我會去吃山海

  原因一是我比較喜歡脆脆的麵衣(天吉屋的偏濕軟),二是明太子配飯太香ㄌ不能沒有……(*´∀`)~♥

  吃飽後休息片刻,就搭捷運趕往西門,想在U12冠軍賽開打前速速回家準備好當一日球迷
  穿過西門地下街(我現在才知道有這東C),從五號出口到地面,再走一段路。

raw-image

  沒有綽啦,就是夙負盛名的雪王冰淇淋,在還沒遷到二樓時就耳聞過它的厲害,直到現在才有機會親身體驗這間在台北開了七十年的老冰店(日治時期就有囉)。
  雪王以口味無數、人人都能吃到喜歡的口味聞名,我則是因為近期看到他們做了蘋果口味(加肉桂)的冰淇淋而特地在這時候來訪。

樓梯很陡,上樓要小心

樓梯很陡,上樓要小心

raw-image

  拿了點餐單坐下後東看西看,店面一改過去的古早味,往小清新路線走,人沒有想像中的多,不過以地理位置來看,其實不算少,而且每一桌幾乎都會點超過座位上人數數量的冰淇淋。

為了迴避反光反而看起來拍得很隨便XD

為了迴避反光反而看起來拍得很隨便XD

  說實話,無論甜鹹幾乎都想點點看,只是做為初次嘗試的人,還是選擇了相對保守的策略──太太自選肉桂口味,我則是挑了蜂蜜。
  去選口味(兼付帳)時,櫃台告知冬天才有肉桂,所以我就直接改成原定的蘋果口味。

  不一會兒,冰就上來啦!(*゚∀゚*)
  服務人員還會教你先吃哪一個比較適合味蕾,覺得專業。

左蜂蜜右蘋果

左蜂蜜右蘋果

樸素的外型

樸素的外型

上面是肉桂粉

上面是肉桂粉

  不同於一般明顯吃得出奶味的冰淇淋,味道自不用說,非常的「純」,彷彿吃到的就是那個口味本身的實物,蘋果口味的冰淇淋裡還有些許碎果肉,一球約於百元上下的價格相當值得,而口感上則是極為綿密,可以品出用料上的紮實。

  簡單說就是很爽辣。(`・ω・´)


  雪王兼顧新奇和品質,沒有吃過可以擇日去嘗試看看,或是有外地朋友的話也能介紹給對方……嗯對我看起來有點像在業配但總之並沒有,只是想把很酷的東西跟大家分享。

  最後,2019年第五屆U12世界盃棒球賽,臺灣以4:0的比數贏日本,拿下了冠軍,這群小孩好厲害,小小年紀就能為國爭光,真希望哪一天我們成人組也可以完封獲勝啊嗚嗚嗚嗚嗚。。・゚・(つд`゚)・゚・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登入並按❤,或是簡單的註冊/登入likecoin後,按底下的拍手符號按鈕五下,就可以免費贊助我!(*´∀`)~♥
  感謝你,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極忘形
58會員
158內容數
寫小說也讀小說,鍾情於習練虛構的魔術。
樂極忘形的其他內容
2025/02/19
有一陣子淺淺地擱陷在憂鬱裡,有氣無力,做什麼都覺得缺乏趣味,像是有一層薄膜將我和情緒分開,感受傳遞過來時彷彿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2025/02/19
有一陣子淺淺地擱陷在憂鬱裡,有氣無力,做什麼都覺得缺乏趣味,像是有一層薄膜將我和情緒分開,感受傳遞過來時彷彿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2024/12/25
卻沒想過那是一段不可複製的相遇。
Thumbnail
2024/12/25
卻沒想過那是一段不可複製的相遇。
Thumbnail
2024/12/08
續生活日常:好景不常 重回台北工作,向主管說明下周的安排,打算在期限前將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
Thumbnail
2024/12/08
續生活日常:好景不常 重回台北工作,向主管說明下周的安排,打算在期限前將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閒來無事到北美館晃晃,一樓即是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根據網頁文案: 本展以作品、檔案、音像紀錄與訪談追索「跨領域」在臺灣八〇年代藝文發展史的脈絡——臺灣的「跨領域」不是現代性的進程,而是社群的存在狀態與出路。電視、劇團、藝術、電影、歷史等豐富的內容,讓我似乎回到年輕的時光。
Thumbnail
今天閒來無事到北美館晃晃,一樓即是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根據網頁文案: 本展以作品、檔案、音像紀錄與訪談追索「跨領域」在臺灣八〇年代藝文發展史的脈絡——臺灣的「跨領域」不是現代性的進程,而是社群的存在狀態與出路。電視、劇團、藝術、電影、歷史等豐富的內容,讓我似乎回到年輕的時光。
Thumbnail
高美書屋看到這一款,很美的顏石臘筆,小小一塊地讓人愛不釋手,試畫的時候會因為不同的角度方向帶出不同混和的色彩,有種很驚奇的奇幻感受。 常常在試畫或是試寫的時候更喜歡試畫紙,那是經由無數的過路客而彩繪的共同作品,沒有分年齡、你我、性別,甚至族群,無論是不是特地或者無意的去寫去畫,那更像是一種大家保有的
Thumbnail
高美書屋看到這一款,很美的顏石臘筆,小小一塊地讓人愛不釋手,試畫的時候會因為不同的角度方向帶出不同混和的色彩,有種很驚奇的奇幻感受。 常常在試畫或是試寫的時候更喜歡試畫紙,那是經由無數的過路客而彩繪的共同作品,沒有分年齡、你我、性別,甚至族群,無論是不是特地或者無意的去寫去畫,那更像是一種大家保有的
Thumbnail
與對於戶外活動的極度熱衷相同的,大約是進入國中前後,自己便栽進了二次元的世界。從18年的新海誠展後,自己便展開了美術設定的小小蒐集之旅。本次的mocha畫展以「廢墟」與「天空」為主題,呈現「即使現實變得支離破碎,仍充滿著許多美好事物值得欣賞」的意象。藉由本文,抒發看展後對於時間、廢墟、與意外的反思。
Thumbnail
與對於戶外活動的極度熱衷相同的,大約是進入國中前後,自己便栽進了二次元的世界。從18年的新海誠展後,自己便展開了美術設定的小小蒐集之旅。本次的mocha畫展以「廢墟」與「天空」為主題,呈現「即使現實變得支離破碎,仍充滿著許多美好事物值得欣賞」的意象。藉由本文,抒發看展後對於時間、廢墟、與意外的反思。
Thumbnail
我想其實有很多台灣的創作者也許正踏上「尋找自己的原創風格」的路上。他們只是需要多嘗試。就像小時候我寫作文或練習上台說故事比賽的時候,多試幾次,就會從中找到自己的特色。
Thumbnail
我想其實有很多台灣的創作者也許正踏上「尋找自己的原創風格」的路上。他們只是需要多嘗試。就像小時候我寫作文或練習上台說故事比賽的時候,多試幾次,就會從中找到自己的特色。
Thumbnail
【微精神・在潮流之內逆流而上】 10位五年級藝術家在新舊世代交界逆流而上。 此次特展覽共邀10位藝術家參展,藝術家為方偉文、林偉民、張惠蘭、莊連東、陳昱儒、黃文勇、楊上峰、蔡文汀、蔡獻友、謝其昌,分別以平面、立體創作與裝置藝術等創作形式,呈現1960世代的藝術獨立觀點與自主思維。
Thumbnail
【微精神・在潮流之內逆流而上】 10位五年級藝術家在新舊世代交界逆流而上。 此次特展覽共邀10位藝術家參展,藝術家為方偉文、林偉民、張惠蘭、莊連東、陳昱儒、黃文勇、楊上峰、蔡文汀、蔡獻友、謝其昌,分別以平面、立體創作與裝置藝術等創作形式,呈現1960世代的藝術獨立觀點與自主思維。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