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絕地營救》美國人的幻境

【短評】《絕地營救》美國人的幻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一位英雄是美軍大兵約翰(傑克葛倫霍飾),撤退到美國後,他忘不了口譯員阿邁德(達爾薩利姆飾)的恩情,決定重返阿富汗,救出在塔利班威脅下朝不保夕的阿邁德。

彷彿為了讓救援行動更加正當,被拯救的阿邁德也是位英雄。在之前,是他先憑藉聖人般的大愛精神,不顧自己性命安危,將命在旦夕的約翰硬是救回來。

英雄的故事必須圓滿,約翰果然成功營救阿邁德回美國,順道炸死一票塔利班。

簡直值得慶祝。

在電影美化的故事中,美軍不再倉皇。而拯救了一位口譯員,竟也足以讓人遺忘不是英雄的那數百名亡魂。

唉!美國人,要面對愧疚感,耽溺在自己製造的幻境中實在不是什麼好辦法......

《絕地營救》劇照

《絕地營救》劇照

avatar-img
蔡翔宇的沙龍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電影經由呈現截然不同的2名角色,帶領我們潛入巴勒斯坦人民的心靈圖像。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電影經由呈現截然不同的2名角色,帶領我們潛入巴勒斯坦人民的心靈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