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狗的眼睛》馬奎斯|試讀

《藍狗的眼睛》馬奎斯|試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時候當我們看到一本經典,會期許能讀懂它。

卻發現每一個解釋似乎都能成立,每一個解讀又像調皮的小孩,吸引你前往一探後,又縮躲著不見人影。

你以為自己找到了線索入口,企圖走出故事迷宮,卻發現裡頭還有無限迷宮,後來發現,只要你願意,任何一處其實都能自成天地。


-

「藍狗的眼睛」是「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的早期作品,裡頭共收錄十四篇短篇小說。


他寫活死人、死活人、夢中的人、另一個維度的人。

寫徘徊在生與死意識漩流的心靈,寫迷惘在生命的輪迴圈中逐漸遺忘時間的枯朽人性。

看不到盡頭,只有一片無常。


他講他們的故事、腦中的故事、記憶中的故事、不存在現實的故事。

這些故事在他的想像世界裡無限放大、延伸、甚至帶點詭譎的誇大。似夢非夢,分不出現實或虛幻。何者為真,我想,心靈感受為真,應是千真萬確。


有時候我會覺得讀這些故事,像是在窺視他人的私密,他人腦中的奇思幻想,在企圖分辨真實與否的過程中,或許才是閱讀馬奎斯最迷人之處。


-

若熟知馬奎斯成長背景的人就知道,從小他便是在外婆的鬼故事中餵養長大的。


楊照曾寫過一段關於馬奎斯的小事件:


大學時,他借了卡夫卡的《變形記》,讀完第一句,自言自語地說:「見鬼了,我外婆就是這麼說話的。」隔天,他寫了一篇故事,以「屍體」作為主角,最後幻化成樹。


外婆說故事的方式,讓他相信,萬物皆有靈,是故事的開始,也是世界的形成。


即便如此,我卻也在如此迷離抽幻的文字,隱隱感到一股巨大的悲痛襲來。

在「死神的另一根肋骨」中,失去孿生弟弟的痛,讓他不得不藉由躲進夢中或想像中的抽離,讓痛不那麼深。

在「那波,讓天使等待的黑人」中,因被馬踢而神智受損的馬童,在生命停滯的十五年間,靠著對往日回憶的迴放,讓被主人關在密室的殘存時光不會太難受。

「三個夢遊者的苦悶」裡神經錯亂的可憐老婦,沒人知道她究竟遭遇過何種苦難。她總是坐在屋中牆邊ㄧ角,拖著一條總是編到一半的辮子,對著人說:「我要一直坐在這裡」。直到她終於離世那天,會有人記得她曾經也是個「完整的人」嗎?

「藍狗的眼睛」裡不斷出現夢中的女人,愛人,他們在夢中曾信誓旦旦的約定,如此堅定,卻總在夢醒時船過水無痕。


-


文末,我想以林正盛導演說過的話做個總結:「把你記得的東西重新去剪輯、重新去思考,而變成另一種力量;已經不是真或假,而是創作者的心理真實。」


事實一直都在,你可以選擇相信或不相信。

avatar-img
一間心靈雜貨店
4會員
37內容數
喜藝術、生活、電影、音樂、美學設計和一切有人味的故事。 這裡會放一些詳盡的書影評、藝文展及文化觀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間心靈雜貨店 的其他內容
#媽媽書單最愛三本育兒散文圖文書 ━━━━━━━━ 前一陣子在圖書館翻到日本插畫家窪彩子的作品《育兒百景》,以插圖方式畫下女兒從出生到兩歲的成長點滴,我幾乎是以笑中含淚的節奏看完。 紀錄從滿月出關開始,小生命在人生第二個家繼續運作。新手媽媽深知遺忘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孩子的成長,所以將孩子的一舉一
━━━━━━━━ 曾聽過一個有趣的說法: “你的音樂品味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結論指出「流行音樂愛好者通常喜歡社交又誠實坦率」、「喜歡饒舌音樂?你可能相當活潑外向!」、「鄉村音樂的粉絲也許較為勤奮保守」、「金屬搖滾樂迷通常較不擅或不喜歡社交」⋯ 那麼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呢? 如果你聽到答案是「
❍❍ ❍❍ ❍❍ 喜歡圖文插畫的人應該都對《來喝下午茶的老虎》這本經典故事不陌生。 老虎來家裡下午茶的情節讀來有些不可思議,令人錯愕莫名,看到最後又不免讓人會心一笑。 也許繪本帶點童稚古樸的柔和畫風,多少淡化了老虎闖入家中的恐懼。從看著牠進門,坐在餐桌前,吃光桌上的點心、冰箱及廚櫃的零食,連水
#媽媽書單最愛三本育兒散文圖文書 ━━━━━━━━ 前一陣子在圖書館翻到日本插畫家窪彩子的作品《育兒百景》,以插圖方式畫下女兒從出生到兩歲的成長點滴,我幾乎是以笑中含淚的節奏看完。 紀錄從滿月出關開始,小生命在人生第二個家繼續運作。新手媽媽深知遺忘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孩子的成長,所以將孩子的一舉一
━━━━━━━━ 曾聽過一個有趣的說法: “你的音樂品味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 結論指出「流行音樂愛好者通常喜歡社交又誠實坦率」、「喜歡饒舌音樂?你可能相當活潑外向!」、「鄉村音樂的粉絲也許較為勤奮保守」、「金屬搖滾樂迷通常較不擅或不喜歡社交」⋯ 那麼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呢? 如果你聽到答案是「
❍❍ ❍❍ ❍❍ 喜歡圖文插畫的人應該都對《來喝下午茶的老虎》這本經典故事不陌生。 老虎來家裡下午茶的情節讀來有些不可思議,令人錯愕莫名,看到最後又不免讓人會心一笑。 也許繪本帶點童稚古樸的柔和畫風,多少淡化了老虎闖入家中的恐懼。從看著牠進門,坐在餐桌前,吃光桌上的點心、冰箱及廚櫃的零食,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