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搖搖晃晃的人間》:對於一個世代的掙扎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太久沒有進行文字的組織,因此在此先說結論,《搖搖晃晃的人間》這部紀錄片,不但是關於余秀華的個人的描繪,同時也是當代的個體在面對壓迫時尋求自由之路的掙扎縮影。


raw-image

以湖北省的橫店村為舞台,導演范儉以「婚姻」作為整部影片的敘事主軸,串接起了余秀華與其父母、其前夫、以及整個社會的關係。作為一個患有腦性麻痺的農婦,余秀華似乎備齊了大多數受壓迫者的元素,性別、階級、以及先天性的障礙,讓她在前半輩子中持續處於被支配的地位。但這樣的支配關係,隨著余秀華的成名而得以翻轉,詩歌不僅僅是她在搖晃前行時給予支持的拐杖,更是她尋求自由過程中披荊斬棘的利劍。

這是一種常見的壓迫/反抗敘事,然而除了這些可見的壓迫之外,在當代社會中,現代性的侵蝕對於個人的壓迫亦是另一股隱而未顯的力量。紀錄片中,余秀華往返於媒體及社會大眾的鎂光燈照耀之下,以及橫店村的日常生活之間,當代社會對於「新女性」的想像與強調,固然給予了受制於傳統農村社會中(也就是本片中的婚姻)的個體解放的契機,但是對於「做自己」的呼喊,同時也形成了另一層個人的枷鎖。

相較於《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中所呈現的狂放自得,片中的余秀華展現更多的是身而為人的恐懼、憤怒,以及困惑。面對母親的余秀華,既依戀卻又抗拒,她高聲怒斥母親對於維持完整婚姻的期待,卻也同時無法擺脫對於大眾蜚語的害怕。在此片的尾聲,終於擺脫婚姻的余秀華,似乎還是存在著困惑。活在新時代的枷鎖之下,遊戲規則只有一條「你要成為你自己」,余秀華亦是當代困境的縮影。

自由並不在於婚姻關係的裡或外,導演范儉在片尾給困惑的世界留了一把葉間灑落的陽光,余秀華的筆持續行走,而自由存在於詩歌流轉的當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solmai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或許一切的確可以從鄭佩佩在戲中的華人及母親角色說起。以此為出發點,可以看出導演以中西文化隔閡及母親視角來切入同性戀議題的意圖,成就一個「無家」、「無父」,並徹底向父權反撲的文本,所使用的手法卻不激烈,而是柔韌的母性。
Thumbnail
或許一切的確可以從鄭佩佩在戲中的華人及母親角色說起。以此為出發點,可以看出導演以中西文化隔閡及母親視角來切入同性戀議題的意圖,成就一個「無家」、「無父」,並徹底向父權反撲的文本,所使用的手法卻不激烈,而是柔韌的母性。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逃亡的女人》一改洪常秀過往男人大幅佔據影像的情況,男人化為虛無飄渺的空氣,女人總在談論男人,但觀眾看不見男人。電影轉變為在男性凝視下所撰寫的女性視角,而我好奇的是,這是否反射出男性在擁有自知之明的前提下,對於女性的猜忌?另,對作者來說,是否又是一種自首與贖罪?
Thumbnail
《逃亡的女人》一改洪常秀過往男人大幅佔據影像的情況,男人化為虛無飄渺的空氣,女人總在談論男人,但觀眾看不見男人。電影轉變為在男性凝視下所撰寫的女性視角,而我好奇的是,這是否反射出男性在擁有自知之明的前提下,對於女性的猜忌?另,對作者來說,是否又是一種自首與贖罪?
Thumbnail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流麻溝十五號》的背景設定在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電影中展現了綠島新生訓導處女性政治思想犯的群像,帶來有別以往多從男性政治受難者為主體看待白色恐怖的視角,女性不再是偉大的男性英雄敘事的陪襯,而是以女性凝視回首白色恐怖對女性帶來的迫害,讓觀眾得以看見女性如何在黨國的壓迫之中尋求生存的意志。
Thumbnail
《流麻溝十五號》的背景設定在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電影中展現了綠島新生訓導處女性政治思想犯的群像,帶來有別以往多從男性政治受難者為主體看待白色恐怖的視角,女性不再是偉大的男性英雄敘事的陪襯,而是以女性凝視回首白色恐怖對女性帶來的迫害,讓觀眾得以看見女性如何在黨國的壓迫之中尋求生存的意志。
Thumbnail
《野雛菊》的預告片段是兩位花樣年華的女子,片名看似美麗優雅。 實際上,電影本身存在著許多挑戰人們秩序、道德容忍度的橋段,巧妙地將各種美醜對比放在一起,有華麗也有野蠻,有充滿哲理也有無稽荒謬⋯⋯
Thumbnail
《野雛菊》的預告片段是兩位花樣年華的女子,片名看似美麗優雅。 實際上,電影本身存在著許多挑戰人們秩序、道德容忍度的橋段,巧妙地將各種美醜對比放在一起,有華麗也有野蠻,有充滿哲理也有無稽荒謬⋯⋯
Thumbnail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Thumbnail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Thumbnail
《搖搖晃晃的人間》之所以不存在著對余秀華的奇觀化或剝削,便是因為它並不是給社會性隱形之族群一個公共現身的傳統弱勢/底層影像,而是被攝者與拍攝者達成某種「協同」與「共謀」的雙向關係——如果說成名給了余秀華離婚的資本,那麼「製造自己的被觀看」便是她僅有的武器。
Thumbnail
《搖搖晃晃的人間》之所以不存在著對余秀華的奇觀化或剝削,便是因為它並不是給社會性隱形之族群一個公共現身的傳統弱勢/底層影像,而是被攝者與拍攝者達成某種「協同」與「共謀」的雙向關係——如果說成名給了余秀華離婚的資本,那麼「製造自己的被觀看」便是她僅有的武器。
Thumbnail
我覺得導演的生平故事更加震撼著我,放棄清大理工男的學歷跑去紐約學電影,在李安之後也很少聽到這樣的故事。一開始我以為會拍一窩子女性題材的,可能是位男同志導演,沒想到在戲院親眼看到導演太太是大美女,啊!原來直男也可以是很細膩。 最近很迷謝盈萱跟于子育的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看到這片
Thumbnail
我覺得導演的生平故事更加震撼著我,放棄清大理工男的學歷跑去紐約學電影,在李安之後也很少聽到這樣的故事。一開始我以為會拍一窩子女性題材的,可能是位男同志導演,沒想到在戲院親眼看到導演太太是大美女,啊!原來直男也可以是很細膩。 最近很迷謝盈萱跟于子育的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看到這片
Thumbnail
當我們聚在一起看蘇.弗迪胥的電影,或許可以問:所謂被主流隱形的共同經驗到底是什麼?還有哪些是未曾說、未曾見的?又有哪些是看了卻沒看清、說了卻仍可補述的?讓我們帶著問題意識走出電影院,到生活尋找答案吧。讓蘇.弗迪胥真切的呼聲持續飄蕩。用行動,讓自己成為迴響。
Thumbnail
當我們聚在一起看蘇.弗迪胥的電影,或許可以問:所謂被主流隱形的共同經驗到底是什麼?還有哪些是未曾說、未曾見的?又有哪些是看了卻沒看清、說了卻仍可補述的?讓我們帶著問題意識走出電影院,到生活尋找答案吧。讓蘇.弗迪胥真切的呼聲持續飄蕩。用行動,讓自己成為迴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