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潮汐】站在停止營業的書店台階上/吳鈞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古典」正在消失。這是時間的魔術,只是變換時,發覺那不是戲法。
 一九九九年五月,我擔任《幼獅文藝》主編,正式與重慶南路「住」一塊兒,它留置我的時間,只比居家略短,卻深刻影響我;我常說,「擔任《幼獅文藝》主編跟寫作,讓我真正長大。」擔任主編,讓我懂得職責,寫作則帶我探討一個又一個困難;都是正面交鋒,沒有退縮的餘地。肉身原來也是魔術,它如果只是衰疲、只見疲憊,就辜負了時間。
當打字聲不再時,他們用哪一種聲音,
跟生活說、跟世界說,他們都在?
 公司規模近百人,電腦沒有幾部,只在角落擺置了一個長桌,讓有需要的人使用。進入二十一世紀,資訊化速度加快,所謂的「X倍速」時代。公司迎上浪潮,從一個作業組別配備一台電腦,不消幾年,電腦成為每個人的辦公基本配備。作家專欄多數都用打字的,投稿也是,打字行的英俊外務員漸漸少來公司了,甚至坊間還存有多少打字行,都讓人疑惑。
 就算是「打字」一行,也激烈變化。台灣屬於義務役,除了過胖過瘦、視力不良、右手食指殘缺,以及某些權貴動用不當手段,免除子弟服役之外,每一個男丁都需要服役。我擔任文書兵,平常得謄寫,代發公文。重要的公文以手工抄錄,顯得不夠慎重,於是我學會「打字」。九○年代的「打字」,真正像在「打」字,在一個大滾筒上放置公文,滾筒下,是一大排倒放的鉛字。它們安放的方式多數根據部首,最大的困難是每一個都是倒立,我學著認識每一個倒放的字。這像把世界橫放、像把窗當作了門,乍看這些倒放的字,會感到暈眩,仍必須克服不適,移動檢字的扣盤到正確位置,按一下,一個鉛字被舉了上來,「喀啦」一聲,留下字痕。
 我打字速度漸漸快了,意味悲劇來了,常被領導交辦不屬於我的業務,他們常常安慰我,「打字要多練,以後退伍了,還可以開間打字行。」我當然沒有成為專業打字員,打字一途趕著經濟起飛,火紅了幾年,很快被電腦打字取代。用鉛字打字的、用鍵盤打字的,通常都是高職生,當打字聲不再時,他們用哪一種聲音,跟生活說、跟世界說,他們都在?
 稿件數位化也有進階。我手邊留有幾位專欄作者的「磁碟片」,他們或寄或親送。有一回午休,我趴在桌上睡熟了,忽然感到不安,懵懵起身,見一個彪形大漢站我旁邊,「看你睡著,不忍喊你。」相聲名家馮翊綱來交稿子。午休期間燈光都熄,他站在黑暗中,一個更深的輪廓浮了出來,我悄聲說,「暗嗦嗦的,很嚇人哪。」他遞給我存有文章跟圖檔的磁碟片。沒過幾年,磁碟片都發霉,新推出的電腦已拔除磁碟機,就算是數位,也會被數位追過來、趕上去,且不再回頭。
 辦公桌不再堆積厚厚的投稿信箋,無論來稿多或少,它們都輕薄、甚至談不上輕或薄,都壓縮在收件夾裡,十萬字稿件或者三十行的新詩,都只占一個行列。卡片也慢慢失蹤了。聖誕卡、春節賀卡,零星的幾張,彷彿是幾個錯別字,儘管它們都來對了時候,算準郵遞的時間,在過節前寄到我的地址。

時代的替換,沉默而巨大。

 我站在重慶南路一段六十三號,建宏書局前,看到書局的拍賣廣宣,即日起開始,直到幾個月後,停止營業。儘管書局對外宣稱,「不是停止營業,是內部整修」。據說,書局將增添文創成分,加賣文具是基本的,很可能套用「複合式」經營,增加餐飲、桌遊等元素,但當它關上鐵門,再打開時,不知何年何月?若真有那一天,它也會跟現在不同。現在的書局,入口處左邊斜放商管、旅遊、養生跟文學等雜誌,居中一排陳列新書、暢銷書等,再往裡頭,書籍按照歷史、學術、醫藥、教科書等性質分序。長久以來,建宏書局以及多數書店,都這樣打扮。原來這麼快啊,十年、二十年,已經構成某一種「古典」。書架是它的骨骸、斑駁的梁柱是它的軀幹、流動的書目是它的衣裳……
 建宏書局停止營業,以及書籍拍賣,成為受矚目的藝文新聞,書局不只述說書局,述說了重慶南路從「書店街」,走到了另一個世界。它將變成「旅館街」、「飲料街」或者「雜貨街」?時代的替換,沉默而巨大,但在這一天,建宏書局因為拍賣,「拍咑、拍咑」地,它的台階傳來更多聲響。它們輕也不是、薄也談不上,聽起來都是一種熱鬧,搭配著櫃台不時傳來的「噹噹」結帳聲,竟有點節慶的味道了。
 我加入隊伍,走進我習慣的書的裝扮中,很明白,這是我與它的告別。這一天,以及其後的一段小時光,會是它最後的戲法。我期待它的再度現身。因為一場完美的魔術,都得有關心它的觀眾。雖然十多年過去,我老了、疲憊了,但這一條街會是我的留戀,尤其當一條街,愈來愈像一條河的時候。

‧ 點潮汐

打字,以前是一個技能,現在依舊是,只是需求少,不像八○年代,成為一個有規模的產業。書店也是一個產業,雖然它一家一家地倒;我更關心的是,閱讀如果是一種產業,會有衰竭的一天嗎?
開書店跟打字一樣,有潮汐、有型態的變異,它們在匆匆數年間發生大變動,讓許多人失去備戰能力;還好文字沒有崩壞,用鉛字與用鍵盤打出來的,都一模一樣。

日子如潮、時間似汐,它們一丁點一丁點吃掉我,
而我,一丁點一丁點吐回去,用我的文字紀錄十七年——
上樓、下樓,東向、西拐,都是我與重慶南路。
吳鈞堯因工作地點關係(1999~2016主編幼獅文藝雜誌)在重慶南路盤桓十七年,散文集《重慶潮汐》描繪他看盡盛衰流變,從書店街到商旅林立,一條路的街景變化交織演映著一個男人的心影錄像。
出版業的人情事故、台灣產業的變遷、台北重慶書街的地誌書寫,盡在《重慶潮汐》(預計於2019年9月下旬出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手機滑膩了偶爾也想看看書,但不知道選什麼好? 讓現在的大學生推薦給你~這個月的精選書~~
夜裡風聲越來越大,颱風轉向似是和風速無關,感覺上比上次登陸那個還兇。雨停了,吹乾風比狂風暴雨更令人不適,有了雨,打在玻璃窗上還有一種不單調和潤滑的感覺。乾風卻是澀糙而淒厲的,在兩陣風之間的平靜令人期待著一種莫測和恐懼,下一波的摧毀力量在這種期待中總像是要強過上一波......
定居北部的姊姊偶然在春節前夕接到警方通知,告知妹妹的屍體在家鄉一處海濱被發現,現場沒有打鬥痕跡,也沒有財物損失等明顯外傷,初步研判沒有他殺疑慮。姊姊當日趕到現場確認妹妹身分......
三十三歲的唐姓女藝人以往情路坎坷,近日因為主演一檔驚悚片爆紅。她透過朋友介紹交了一位圈外男友,一個月後經紀人接到狗仔來電,表示拍到一系列她與男人車震以及公開舌吻的不雅照片......
一名遭到國際通緝的巴西籍女性Vitoria,她在那個震驚全球的黑色星期一抵達臺北,當天領取網購的一支自動步槍與彈藥後,於信義區的夢想廣場發動襲擊,許多年輕人原以為只是cosplay 的外國美女手拿玩具槍的業配活動,因此站在原地任由對方掃射......
成為運將從來不是人打從出生的職業首選, 他們多是幾經失業,才選擇開小黃── 在車行裡,大家都曾失敗過。 失敗過,但沒人服輸,大家努力地在大時代存活下來,活著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當運將就算張貼上失敗者的標籤也無所謂,因為成功絕不是在這一代,是要準備留給下一代。
手機滑膩了偶爾也想看看書,但不知道選什麼好? 讓現在的大學生推薦給你~這個月的精選書~~
夜裡風聲越來越大,颱風轉向似是和風速無關,感覺上比上次登陸那個還兇。雨停了,吹乾風比狂風暴雨更令人不適,有了雨,打在玻璃窗上還有一種不單調和潤滑的感覺。乾風卻是澀糙而淒厲的,在兩陣風之間的平靜令人期待著一種莫測和恐懼,下一波的摧毀力量在這種期待中總像是要強過上一波......
定居北部的姊姊偶然在春節前夕接到警方通知,告知妹妹的屍體在家鄉一處海濱被發現,現場沒有打鬥痕跡,也沒有財物損失等明顯外傷,初步研判沒有他殺疑慮。姊姊當日趕到現場確認妹妹身分......
三十三歲的唐姓女藝人以往情路坎坷,近日因為主演一檔驚悚片爆紅。她透過朋友介紹交了一位圈外男友,一個月後經紀人接到狗仔來電,表示拍到一系列她與男人車震以及公開舌吻的不雅照片......
一名遭到國際通緝的巴西籍女性Vitoria,她在那個震驚全球的黑色星期一抵達臺北,當天領取網購的一支自動步槍與彈藥後,於信義區的夢想廣場發動襲擊,許多年輕人原以為只是cosplay 的外國美女手拿玩具槍的業配活動,因此站在原地任由對方掃射......
成為運將從來不是人打從出生的職業首選, 他們多是幾經失業,才選擇開小黃── 在車行裡,大家都曾失敗過。 失敗過,但沒人服輸,大家努力地在大時代存活下來,活著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當運將就算張貼上失敗者的標籤也無所謂,因為成功絕不是在這一代,是要準備留給下一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就算四、五支電話的鈴聲此起彼落,我的筆依舊不為所動,下筆有如神助。現在卻連聽到蒼蠅拍打翅膀的聲音都會停下腳步。昔日筆動個不停的時候,我根本離不開桌子,別說是一天三餐,連廁所都去不了。原本對於自己一小時能寫就五張稿紙引以為傲,眼下卻衰退到一天平均只能寫二到五張。 ——《死線已是十天前》
Thumbnail
常去的小說店老闆娘說她要退休了!!!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鄰近又一間101文具天堂要熄燈,近年書店書局相關的藝文場所一一關閉,新聞也剛寫獨立書店永樂座宣布即將停業。藝文產業支撐得很辛苦,但身為貧窮小資族又不想跟荷包過不去,消費也大多透過網拍,想支持又是兩難的選擇。 101熄燈前商品全面六折,記得老媽之前說過對寫書法有點興趣,就去買了一些筆、墨、手抄本當作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隨著跟我同年齡的「鳳山大書城」即將熄燈,在這個全台人稱文化沙漠的高雄,無疑是一個重傷,難道高雄要成為台積電的炒地都市,在地人所要討論的就是『房子、房價、台積電』嗎?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就算四、五支電話的鈴聲此起彼落,我的筆依舊不為所動,下筆有如神助。現在卻連聽到蒼蠅拍打翅膀的聲音都會停下腳步。昔日筆動個不停的時候,我根本離不開桌子,別說是一天三餐,連廁所都去不了。原本對於自己一小時能寫就五張稿紙引以為傲,眼下卻衰退到一天平均只能寫二到五張。 ——《死線已是十天前》
Thumbnail
常去的小說店老闆娘說她要退休了!!!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鄰近又一間101文具天堂要熄燈,近年書店書局相關的藝文場所一一關閉,新聞也剛寫獨立書店永樂座宣布即將停業。藝文產業支撐得很辛苦,但身為貧窮小資族又不想跟荷包過不去,消費也大多透過網拍,想支持又是兩難的選擇。 101熄燈前商品全面六折,記得老媽之前說過對寫書法有點興趣,就去買了一些筆、墨、手抄本當作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隨著跟我同年齡的「鳳山大書城」即將熄燈,在這個全台人稱文化沙漠的高雄,無疑是一個重傷,難道高雄要成為台積電的炒地都市,在地人所要討論的就是『房子、房價、台積電』嗎?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