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書店的起落:閱讀演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個月政大書城傳出歇業的消息,引發驚嘆惋惜,數日後宣布繼續營業。事實上,成立30年的政大書城,已經走過高峰,跟其他書店一樣,勉力支撐。

書店的衰落,牽涉到網路購物的競爭,還有閱讀本身的轉型,是時代的軌跡。

首先,網路購物打倒眾多實體商店,不只書店,這已是不可逆的事實。書友去書店購買幾本書,是一種情懷,無法支持實體書店長期的營運,書店必須面對現實,而非由政府編列高額預算,為學校採購紙本書籍。

另外,紙本書籍的市場,已逐漸被電子書取代。出版業最大宗的出版品之一是教科書,如今的發展是轉為數位學習環境,基本上至少有文書檔的電子教材,政府尚且推行"生生有平板"政策,補助每個學校至少數十個平板,供學生共用,有國台英各語言發音檔,有理化生物等各領域影音紀錄,學習網站還提供智慧的互動情境,輔助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與紙本教科書的使用模式完全不同。

節省空間、攜帶方便的電子文件,也是一個不可逆的閱讀趨勢。高房價時代,沒空間存放只讀一次的書。捷運上,人們不再捧讀沉甸甸的紙本書。現在去聽音樂會,許多音樂家只帶一個平板,自動翻頁,不需攜帶厚重的紙本樂譜,不怕紙張飛落,也不怕忘了帶哪一份樂譜。

許多人堅持,紙本實體書的感覺不一樣,逛書店的悠閒,也帶著一種文青式的心情。

其實回頭想想,誰還讀竹簡呢?誰還讀羊皮紙卷呢? 誰還打繩結呢?! 甚至印刷不精美、字體太小、紙質太差...... 可能都難以接受了,紙本書的閱讀者,也拋棄了許多傳統。

懷舊是一種情懷。讓行有餘力的人們,感受一種淒美,一種無奈。我們每個人的存在也是一樣,只有流逝在時代的轉變中。懷舊,就是對這種失落的投射和抒發,多愁善感一下下就好。

圖為公立圖書館樓梯間一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邊緣人阿頓的沙龍
13會員
198內容數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2025/04/29
看到這個新聞真是非常無言,雙語政策搞了好幾年,雖然去年賴總統承諾暫緩實施雙語教學,原來還沒死心啊!! 推動英語學習不是不好,可是突然宣布一個月後要考150分鐘(國三生150分鐘,小六生60分鐘)的英語測驗!! 這是什麼神奇的推動法? 聯合新聞網:英檢抽測太突然 中籤學校有難色2025-04-29
2025/04/29
看到這個新聞真是非常無言,雙語政策搞了好幾年,雖然去年賴總統承諾暫緩實施雙語教學,原來還沒死心啊!! 推動英語學習不是不好,可是突然宣布一個月後要考150分鐘(國三生150分鐘,小六生60分鐘)的英語測驗!! 這是什麼神奇的推動法? 聯合新聞網:英檢抽測太突然 中籤學校有難色2025-04-29
2025/04/29
全市竟然有63%學校原採自由入學,被突然取消! 明星學校依舊爆滿,備取人數仍高達數百人。教育局卻說班級數只是略有消長,其實這已經表示有多少孩子不能依照意願入學,這會給全家人帶來多少困擾? 一個社會的文明,就呈現在如何對待弱勢。弱勢永遠只是數據上可以被捨去的少數,但每個政策影響的是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9
全市竟然有63%學校原採自由入學,被突然取消! 明星學校依舊爆滿,備取人數仍高達數百人。教育局卻說班級數只是略有消長,其實這已經表示有多少孩子不能依照意願入學,這會給全家人帶來多少困擾? 一個社會的文明,就呈現在如何對待弱勢。弱勢永遠只是數據上可以被捨去的少數,但每個政策影響的是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6
期中考、期末考請假出國玩,回來再補考就好,但竟然會影響其他學生考後無法拿到考卷,每科老師還必須多命題一份AB卷。 如果學生生病,為了避免傳染,不能到校參加考試,上述措施是可以接受的配合。 如今學生以出國玩為優先,考試當天不來考是,導致其他師生要付出一些代價。無論代價大小,都沒有道理,不公平。
2025/04/26
期中考、期末考請假出國玩,回來再補考就好,但竟然會影響其他學生考後無法拿到考卷,每科老師還必須多命題一份AB卷。 如果學生生病,為了避免傳染,不能到校參加考試,上述措施是可以接受的配合。 如今學生以出國玩為優先,考試當天不來考是,導致其他師生要付出一些代價。無論代價大小,都沒有道理,不公平。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
Thumbnail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
Thumbnail
上個月政大書城傳出關閉歇業的訊息,引發書友和文化人的驚嘆惋惜,數日後宣布繼續營業。事實上,成立30年的政大書城,已經走過高峰,關閉數家分店,跟其他書店一樣,勉力支撐。 書店的衰落,牽涉到網路購物的競爭,還有閱讀本身的轉型,是時代的軌跡。 網路購物打趴眾多實體商店,不只書店,主要是龐大的店面成本,
Thumbnail
上個月政大書城傳出關閉歇業的訊息,引發書友和文化人的驚嘆惋惜,數日後宣布繼續營業。事實上,成立30年的政大書城,已經走過高峰,關閉數家分店,跟其他書店一樣,勉力支撐。 書店的衰落,牽涉到網路購物的競爭,還有閱讀本身的轉型,是時代的軌跡。 網路購物打趴眾多實體商店,不只書店,主要是龐大的店面成本,
Thumbnail
當數位音源取代了CD,線上串流音源網站的竄起逐漸讓實體唱片行走向夕陽,不知尚須多少年,我們會看到電子書完全取代了紙本書籍,電子書平台取代了實體書局?
Thumbnail
當數位音源取代了CD,線上串流音源網站的竄起逐漸讓實體唱片行走向夕陽,不知尚須多少年,我們會看到電子書完全取代了紙本書籍,電子書平台取代了實體書局?
Thumbnail
小編前言:又到歲末年終了,許多出版業者、書店陸續發表了年終報告。書店溫度也來跟風一下,來發表一下年終觀察報告好了。(笑) 筆者最近剛好有參與一些商業的論壇,發現商場上今年的一些發展趨勢,其實也很適合和書店業做一個參照。所以撰寫此文,提供一些參考。
Thumbnail
小編前言:又到歲末年終了,許多出版業者、書店陸續發表了年終報告。書店溫度也來跟風一下,來發表一下年終觀察報告好了。(笑) 筆者最近剛好有參與一些商業的論壇,發現商場上今年的一些發展趨勢,其實也很適合和書店業做一個參照。所以撰寫此文,提供一些參考。
Thumbnail
電商書本折扣戰並未隨著雙十一特惠折扣結束,那天看著逾二十家獨立書店以歇業一天回擊,痛訴惡性競爭,其實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打折雖是誘因,但就我而言,不會是主要考量,還記得學生時期書本的價錢是一本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元,當時的我靠少許零用錢支持喜愛的作家,而過於昂貴的書籍則先至讀書館借閱,待工作後購買補齊
Thumbnail
電商書本折扣戰並未隨著雙十一特惠折扣結束,那天看著逾二十家獨立書店以歇業一天回擊,痛訴惡性競爭,其實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打折雖是誘因,但就我而言,不會是主要考量,還記得學生時期書本的價錢是一本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元,當時的我靠少許零用錢支持喜愛的作家,而過於昂貴的書籍則先至讀書館借閱,待工作後購買補齊
Thumbnail
獨立書店做為藝術匯流的節點,以此吸引認同獨立價值的文人雅士前來探訪,藉此形塑出一種特有的風格,對立於奢華的專櫃或連鎖書店,不打價格與資本戰,而是運用自身的文化底蘊,創建社區認同。不過,水往低處流,人向便宜走,面對人性與資本巨獸的吞噬,即使不消失,終有一天也可能要從書店轉型成文史古厝,供人遠觀的展品。
Thumbnail
獨立書店做為藝術匯流的節點,以此吸引認同獨立價值的文人雅士前來探訪,藉此形塑出一種特有的風格,對立於奢華的專櫃或連鎖書店,不打價格與資本戰,而是運用自身的文化底蘊,創建社區認同。不過,水往低處流,人向便宜走,面對人性與資本巨獸的吞噬,即使不消失,終有一天也可能要從書店轉型成文史古厝,供人遠觀的展品。
Thumbnail
這兩天因為某大電商平台因為雙11折扣季,將新書商品價格在原有基礎下再度下殺,引起書店與出版通路的反彈,以致超過30家書店聯合發起「本店將於11/11歇業」停業一天以示抗議的活動。 但是以我的觀點來看,覺得總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讓產業、產品、消費者都能共同獲得好處。 知識焦慮消費暴增,書卻成為夕陽產品
Thumbnail
這兩天因為某大電商平台因為雙11折扣季,將新書商品價格在原有基礎下再度下殺,引起書店與出版通路的反彈,以致超過30家書店聯合發起「本店將於11/11歇業」停業一天以示抗議的活動。 但是以我的觀點來看,覺得總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讓產業、產品、消費者都能共同獲得好處。 知識焦慮消費暴增,書卻成為夕陽產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