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教育最好的入門指南

2019/09/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中產階級之歌FB 粉絲專頁按讚,所有最新訊息和文章不漏接。
不知不覺從【中產階級是如何被剝奪的】一文,延伸成了中產階級三部曲。第一部曲中,提到了只關注薪水和升遷的中產階級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被剝削的,而中產階級真正被剝削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中產階級是拿時間,甚至是預支未來的時間(好比說貸款)來交換一份保障或是安全感。
第二部曲提到,要解決真正的問題,不是要與之對抗(實際上也無法對抗),而是要從被剝削者的角色走出來,利用財務教育掌握正確的規則以及語言,作成為一個時間的交易者或投資者。所謂的投資者不只是狹義的買賣房產或股票而已,投資者的工作真正的工作是分配,追求利益的極大化,不只金錢也包括時間。有人說:「人的一生其實就是所有選擇的總和。」而投資就是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前面兩篇文章強調的是,獨立思考、時間以及財商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人把投資和財務智商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尋找絕佳的投資機會或是發掘飆股,充其量只是應用程式或App的層面而已,而財務智商是底層的基石,或是你可以想成是一個作業系統(O/S)。如果你的作業系統有問題,那麼再多應用程式也沒有用,因為不相容。
這個世界有兩套遊戲規則,好比iOS和Android是兩套不同的作業系統。一套是中產階級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遵循規則,努力讀書找份好工作,賺更多的薪水,盡可能的清償負債,安定的過這一生。另外一套遊戲規則,則是需要有一定的財務智商才能理解的。如果想要脫離目前的處境,我們就必須要好好的學習財務的語言。道理聽起來都很淺,但是要領悟並不容易。我在金融圈的時候,以為這些都是基本常識,所以當我很晚才發現這些道理之時,感到羞愧。而離開金融圈以後,發現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並不太了解財務的語言,即便是在金融圈的人,雖然賺錢能力都很強,但是對於財務教育也不見得有很深的了解。
財務教育要如何開始呢?首先,先借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個句型,致富最大的秘密就是賺更多的錢,繳更少的稅。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會認為這是正確的廢話。如果你實際去想,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賺更多的錢,但是繳更多的稅,所以道理聽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我認為要提升財務智商的最好導師就是稅法。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絕口不提理財,但是每個國家的稅法卻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政府鼓勵你做以及不希望你做的事。如果把稅負看作是一種懲罰,那麼當你做錯了,具體的就表現在你繳的稅會變多。你繳的稅越多,你就離財富的道路更遠。
受薪階級的稅率絕對是所有稅率裡面最高的,各個國家都一樣。這代表的政府其實不鼓勵你去當一個上班族。一個中產階級領到薪水,只有花掉、投資就是存在銀行三種去向,既沒有創造就業機會,對政府的貢獻也有限,可以想見稅率一定是最高的。相對的,政府對企業主就相對友善。首先,企業會創造就業機會有助於降低失業率。其次,企業主提供政治獻金幫助政治人物參選。最後,如果企業有成長,不管對於股市和政府稅收都是有正面幫助的。企業的稅賦遠低於個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投資的稅率也是遠遠低於個人所得稅。以台灣和紐西蘭為例,都沒有資本利得稅的,所以政府是鼓勵投資的。美國雖然也有資本利得稅,但是採取分離課稅,資本利得稅率遠低於個人所得稅。澳洲就不同,資本利得是要合併進所得一起報稅的,適用相同的稅率。因此相對於其他國家,澳洲的稅率是比較高的但是對於中產階級相對公平。再回到台灣,台灣雖然沒有資本利得稅,但是有證券交易稅。雖然證交稅只有千分之三,但是對於周轉率高的朋友,這稅率是相當高的。單就台灣的稅法,我們可以有一個簡單的結論,相對於打工受薪階級,政府更鼓勵投資和創業,而且政府也鼓勵長期的持有股票,懲罰短進短出的交易者。誠實的報稅是當然是每個人的義務。不過在抱怨的同時,仔細想想稅制的結構,就會明白很多財務的運作原理。也因此,我認為仔細的思考稅法其實是理財的第一步驟。
這只是開始,而不是完結。從稅率可以延伸出第二層的思考。財務的原理以及金錢的去向,具體的表現不外乎就是財務三表。這三表的相關的概念都在之前的文章之中提及我就不再贅述。財務三表不只是運用在公司,也是適用於個人,而且也就是加減乘除而已,沒有甚麼複雜的數學,連國中的三角函數都用不上。
舉例來說,資產負債表的精髓就是資產=負債+權益這個公式而已。負債就是借來的,權益就是股東的錢。如果應用在個人身上,權益就是自己的錢。以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設你有一棟1000萬的不動產,自備款兩成,貸款八成,放在公式中就是資產1000萬=負債800萬+權益200萬。那麼這和我們有甚麼關係?
除了股票我不建議大家借錢以外,其他投資不管是房地產或是創業,所有人靠自身的力量都會面臨到一個瓶頸「籌碼有限」,而突破這個瓶頸關鍵就是槓桿,也就是投資界常說的OPM(Other people’s money 別人的錢)。很多人不喜歡負債,一有錢就想趕快還債,而事實上債務也有分好債和壞債,這個我們之前有討論過了。關鍵是,當你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經營,在同時考慮稅負以及資產負債表兩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債務的奧妙。以現在的利率水平來說,債務基本上是沒有資金成本的,當然多少還是有,但是比起古早的15-20%,現在發債的資金成本簡直可以忽略不記。水平的來看,現今利率水平幾乎和通膨一致,甚至略低。
不單是負債資金成本很低,更重要的是你的資金來源如果是借貸,那麼基本上是零稅賦。相反的,你的權益來源則絕大多數來自於稅後收入,如果是公司所得就已經被扣了10-25%,個人所得則是6-40%不等。就稅賦的角度,發債比自己賺錢後再投入划算的多太多。很多人覺得信用卡的循環利率15-20%很驚人,但是沒有人覺得30-40%的所得稅率不合理的高。當然,我不鼓勵大家去承擔超越自身能力的債務,不過傳統觀念上的少債優於多債,並不是全然是正確的理財觀念。
希望能夠有進一步的認識,我建議大家可以再次閱讀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和窮爸爸一書,以及他最新的一兩本著作也很不錯。我對於財務教育有我自己的理解,不過我不否認認羅伯特清崎對我在財商的啟蒙影響很大。真正的財商教育,其實精髓只有一個就是要與時俱進。讀者不需要強記某些做法或法則,時代和觀念是會改變和演化的。今天不論是我還是某個大師講的甚麼觀念,在未來都不一定是正確的。在利率15-20%的時代,努力存錢,找份好工作,節省開支,做好投資的確是一個中產家庭過上好日子的途徑。然而,以現在幾乎是零利率的水平,如果還死抓著這些觀念不放,那麼通膨將摧毀我們所僅有的一切。唯一只有跟上時代的改變以及獨立思考是我們在財務智商上面必須共同付出努力的。
歡迎寫下你的心得或提出問題,我們一起交流。支持請訂閱或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認同請分享,做一個有影響力的讀者。
本專欄創作大多數為本人原創之創作或內化投資知識後的見解,當然某些概念本身可能受無數的投資大師和其他的作家所啟發。我會盡力的標明出處和來源,如有不及的地方還請見諒。同樣的,本人之創作歡迎轉載分享,但是請註明出處,謝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菲力克斯
菲力克斯
中產階級之歌為投資初學者以及中產階級服務的知識分享平台。 專注投資,持續寫作,閱讀思考,起身踐行。 關注科技、投資、旅行和閱讀.重度閱讀者,現為專業投資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