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番外篇#1

2019/09/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學第三週

選組完後,畢業設計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才知道暑假的我們只是在小打小鬧,看似還有將近一學年的時間,仔細計算工作分配之後才發現,一切都是那麼的緊繃和未知....,那麼抱怨結束,這次配合系刊大五專題,來聊點輕鬆的,關於作品集和畢設選組事宜。
首先就結論而言,我的想法是計畫書比作品集重要,當然這並不代表作品集可以隨便,說得直接一點,兩樣東西不外乎就是讓教授或老師了解「你過去做了些什麼?」,「你之後想做些什麼?」,然而多數的時候,或許是因為經驗的落差和實質要求,我們通常會趨向於把作品集做的更完整,至於計畫書索性就以兩張A4呈現甚至完全忽略,但實際上,老師們更想知道的或許是,你究竟為了這次畢業設計做了哪些功課,打算如何發展,同時參考作品集去判斷你是否具備完成此題目的能力。
我的最終版封面長這樣 (這張圖真的用了好多次)
若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開學前好好的將所有資料彙整擬定計劃書起草,是絕對有利的,越早開始越能快速渡過尋找題目的迷惘時期;回到作品集,記得我大四尋找實習的期間,洋洋灑灑搞了將近80頁,說是浪費時間嗎,其實也算是了結了一項自我成就,或許畢業之後,作品集的紀念意義也會大於實際意義,但倘若我們以輔助畢業設計面向思考,彙整作品資料時能讓我們了解自己擅長什麼,以及其中的缺陷,因此重要的可能是製作作品集的過程,如同我們再一次思考當年自己做該設計時的脈絡。
至於選組嘛,說得誇張一點,想與哪位老是討論,和想讓那位老師打分數,可以是兩回事,曾經聽幾位教授說過,畢業設計中,老師與學生之間其實是合作關係,所以除了指導老師之外,在合理的範圍內,當然能夠尋找其他教授進行討論,就如同我們與自己的同學討論設計一樣;因此也不難發現,對於畢設,最有影響力的其實還是設計者本身呢。
不過這些總總,其實就好像國高中參加畢業旅行一樣,學長姐們都會說很無聊,還不如請假自己揪團出遊,但我們總是不信邪,抱著各種幻想,一股腦衝進去之後,才會了解事件的全貌,當然,這同時也是畢設有趣的地方,那麼 enjo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