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的社區型集資經驗(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January 09, 2017
文|張琬珮


※ 歐美以外的社區集資經驗

歐美社會有相對成熟的社區意識及公民社會基礎,在該脈絡中所發展出來的社區型集資平台,經常有非常鮮明的社區意識、完整的經營理念,與明確的行動方針。但其他地區,如印度、中國和印尼等,亦有可觀之處。且此諸地區為當前世界人口、產業的急劇發展之地,大多數區域缺乏民生基礎建設、健全的地方產業,和公民自治經驗;農業社會直接鏈結至互聯網智能社會;原先豐饒自足的地方文化和經濟體系,被跨國企業急速侵蝕。諸多挑戰下,我們能否期待線上的社區型集資平台,成為為當地社會帶來支持與資源、公平正義、社會參與的豐沛管線?或者僅是慰藉貧窮的杯水車薪?

​● 中國

​中國在共產政權統治下,缺乏民主、民治觀念,但除此之外的各類公益項目倒是都廣受支持並發展蓬勃,其中也包含了少數的社區發展項目。中國有少數專注公益領域的眾籌網站如「創意鼓」、「積善之家」、「新公益」等,但因其網站規模小,能見度低,集資成功率亦極低。

​根據《2014中國公益眾籌研究報告》,在該年度299個成功的公益類別集資案中,專業的公益眾籌平台加總占比還不到2%,倒是綜合類眾籌平台「眾籌網」占53.18%,另一家綜合平台「追夢網」占20.07%。2015年,共有873个公益項目集資成功,籌資金額達3432萬人民幣,總共近60萬人次支持,集資專案仍集中於綜合性大平台。

​因為目前網絡公益募捐項目缺乏相應的監管措施和應有的法律依據,中國的「公益眾籌」仍是蹣跚起步的階段。但也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公益組織透過群眾集資所籌集的資金,很可能遠低於企業捐助的資金,且所費的心力也遠大於傳統的直接捐助。但群眾集資卻為社會建立了「信任感」,而這正是中國公益長期發展以來的缺失。「但行好事,莫問回報」的捐助已成為過去,需要看到「價值」,獲得反饋的捐贈模式逐漸成為主流,這是公益環境、公眾公益理念逐漸成熟的表現。」(參考文章:公益眾籌—別讓公益的心冷掉

​● 印度

印度的社區型集資和中國一樣,也是被整化在公益項目裡;在缺乏民生基礎設施、環境空氣嚴重污染、鄉村人口普遍貧窮的條件下,急難救助式的集資案仍是當務之急。另外,或許因為印度鄉村貧弱的印象深植人心,或者印度靈修宗教的影響普及世界,又或印度裔的富裕知識份子遍佈全球,總之印度所獲得的贊助款是世界性的。和中國經驗不同的是,印度的幾個主要大型平台之中,就不乏以社會公益為經營目的者,印度集資產業的最大玩家─Milaap就是一例。

Milaap在2010年上線,平台提供捐助和小額貸款兩種支持方式,目前已經為近5萬個,多數來自印度鄉村地區的公益提案,募集超過1億5000萬美金,贊助者分別來自全球120個國家。

和其他迫切需要國際挹注資源的地區相比,印度有一項明顯的優勢—語言。幾乎所有的集資網站,和其中每一則集資案,都是以英文書寫!「英文」拉近了印度鄉村和歐美都會的距離,比起中國、東南亞更容易獲得國際贊助。

雖然印度群眾集資市場目前還困難重重,包括一般民眾不具線上集資概念、小型募資計劃缺少投資者青睞、透明度較低等,但是隨著各大平台的發展,人們的想法也逐漸改變,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也正在計劃制定相關法規。

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就樂觀預期,縱然印度只在全球2015年眾籌產業3400億美元的產值中佔了極微小的部分,但是印度作為現今全球第二大網路市場,有34億人口手持行動裝置,印度的群眾集資的未來令人大為期待。

​● 印尼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和印度、中國一樣深具發展潛力。印尼文化裡有廣為人知的 “gotong royong” 教則,意即「與他人如同社區鄰人般相互合作」,但gotong royong精神似乎還沒能在數位合作的時代裡找到出路。印尼的群眾集資產業步伐坎坷,雖然群眾集資在2011年就在印尼落地發芽,但當時的先行者很多都已不再活躍,甚至關站大吉。

​● KitaBisa

2013年上線的KitaBisa專注在社會公益領域,同時也兼營科技、新創和商業提案。有趣的是,該平台會審查每一個想在其站上線的專案,包括具體的財務和進度報告。目前KitaBisa自覺最成功、自豪的專案是”Momentum Pergerakan SaveMaster“,一項將校園建物從被拆除的命運裡搶留下來的行動,這個計畫募到了USD10,600$。


※ 最難的一哩路

​「社區型群眾集資」裡最困難的,往往不是線上聚眾,也不是線上集資,而是陪伴缺乏資源和經驗的社區形成提案。不像商業型集資團隊總是目標明確、自信積極,成員年輕且聰明;相反的,社區型集資團隊的成員經常處在鬆散的、自我懷疑的,年長而缺乏線上推廣經驗,推一步走一步的狀態,而且這是多數社區的常態。

懷著理想的社區組織者或集資平台員工,經常得面臨社區夥伴出爾反爾、行事拖延或後繼無力的窘況。這最難的一哩路,Ioby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條路。

Ioby最深切的期待是為那些面對龐雜問題卻無能為力的社區,帶進新的社區決策機制。利用小規模的社區型集資專案,讓居民有機會坐進決策圈中心,為社區帶來真實、快速且有效的改變,過程中也使社區逐步具備改變自身環境的能力與信心。

在進入每個城市前,平台都會先進行他們所謂的”phase zero“研究,他們進到社區,聆聽社區頭人的想法,以更理解社區的真正需求。Ioby培力那些能為社區提出好主意的人,成為具有影響力,能規劃、集資、為地方帶來正面影響的公民領袖。

在一些長久以來被忽視、資源缺乏的地區,或在使用數位資源的能力上有落差的社區,平台會派任駐地專員和社區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逐步建立雙方的信任關係。Ioby不僅僅把自己視為一個提供社區資金和資源的角色,它更重要的任務在於扮演一位召集人,將社區裡不同的成員串聯起來,建立起強韌的網絡。

從凝聚社區、提案到執行的過程裡,Ioby盡其所能的提供所有支持和協助:確保所有合作的群體都能順利接觸Ioby夥伴、提供容易上手的集資培訓給有需求的社區領袖、媒介專家和實務工作者、連結公部門和法律顧問等。目前,除了紐約總部,Ioby也在底特律、克里福蘭、匹茲堡和華盛頓成立駐點工作室,想方設法讓改變在地方發生。


※ 非營利的社區型集資平台,如何永續經營?

專注社區和公益項目的集資平台,經常將自己定義為非營利性質。但實務上,就算經營一般商業性的集資平台都極富挑戰,何況需要對專案投入更多心力、行銷不易、又不求營利的社區型集資平台? 平台如何善用自身的網絡和資源,使之發揮最大效用?

● IOBY

Ioby透由價值理念的實踐,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贊助者,和贊助者形成互相成就的合作關係,Ioby的社會實踐就是其贊助人的心願。Ioby的贊助者包含 Overbrook Foundation, Ford Foundation, 和the Knight Foundation,都是極具聲望與影響力的基金會。

● Ulule:倚賴網路社群做成效推廣

Ulule認為群眾集資和資訊開放是一體兩面的。網頁上的各種統計數據每分鐘隨時更新,網友也可以透過開放API共享資料與分析協作。Ulule鼓勵它的使用者透過資料共享和協作,讓平台發揮更大的價值與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也分攤了平台在數據處理和宣傳行銷上的責任與壓力。


※ 台灣可以做什麼?

國外的經驗打開我對社區型群眾集資的豐富想像,但當回頭細賞台灣,便能發現雖然台灣的社區型集資尚未成熟,但我們的條件絕不比歐美差。二十餘年的社區營造基礎,中壯世代也投身其中的社會運動能量,普及的行動裝置與科技使用習慣,都是我們發展社區型集資的沃壤。文末提出三點建議,供有意投入社區型集資的夥伴參考。​

● 以社大為基地,陪社區走最難的一哩路

社區大學匯聚了在地議題、知識和人才,在台灣各地孵育公民社會,像一朵朵在地的花蕊。台灣的社區型群眾集資,可以參考公民記者發展經驗,以社大為基地,發動議題討論和集資提案;以社大的資源與知識,支持、陪伴社區渡越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最難的那一哩路。

​● 用line連起有愛、有暇又有錢的長輩

誰說台灣的長輩沒有豐富的線上社群生活?line因其簡單易操作,深受台灣中老年人愛用,每天早上的問候貼圖,熱絡的中學老友群組,都顯示台灣長輩的強大社群連結力。同時,台灣的中壯世代也是掌握最多資源的一群人,是台灣各類社會團體、社福組織的重要支持力。如果我們能將社區型提案製作成精彩的line圖文,附上正確的網站連結,與簡明的贊助教學,是否可能帶出新一波的線上集資使用者呢?

​● 深耕有社群基礎的議題

社群之於社區型集資相當重要,與其從頭開始培養社群、宣導議題,不如從已有社群基礎的議題開始操作。「政問」搭著青年世代對政治的熱情、「鮮乳坊」切中人們對食安的渴望,這些群眾集資的成功案例都是搭載在已有的社群基礎上。社區提案若能接上都市農耕、性別平權、教育創新風潮,提出有創意的在地實作方案,將很容易獲得龐大的線上社群支持,收事半功倍之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眾力方程式的沙龍
3會員
7內容數
2019/10/22
我們在10月9號舉辦一場市場議題沙龍,邀請新富町文化市場、天母士東市場、宜蘭音樂米、市場處科長,討論近年市場學興起的熱旋風。
Thumbnail
2019/10/22
我們在10月9號舉辦一場市場議題沙龍,邀請新富町文化市場、天母士東市場、宜蘭音樂米、市場處科長,討論近年市場學興起的熱旋風。
Thumbnail
2019/10/01
在志彬、琬珮推動近一年的基礎上,有些社大願意嘗試這樣的新興型態,其中,彰化縣二林社區大學主任秘書謝日恆、秘書黃綉蕊有意願以他們長期在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的關懷行動為方案,嘗試看看跨出另一步─以網路為平台,募集另一股擴散的力量,募錢、募物資、也募人,讓這個協力的在地社群更加活絡、茁壯。
Thumbnail
2019/10/01
在志彬、琬珮推動近一年的基礎上,有些社大願意嘗試這樣的新興型態,其中,彰化縣二林社區大學主任秘書謝日恆、秘書黃綉蕊有意願以他們長期在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的關懷行動為方案,嘗試看看跨出另一步─以網路為平台,募集另一股擴散的力量,募錢、募物資、也募人,讓這個協力的在地社群更加活絡、茁壯。
Thumbnail
2019/10/01
國外群眾募資平台之整理與分析。
Thumbnail
2019/10/01
國外群眾募資平台之整理與分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新加坡地狹人稠、缺乏市場規模與土地,而透過發展各種數位科技解決國內資源不足的問題是相當適合的。該國同時善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成為東南亞前瞻技術研發中心,輔以國家投資體系:淡馬錫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在國內外深入佈局技術型新創,鼓勵被投公司前往東南亞建立營運據點,以新加坡作為拓展基地。
Thumbnail
新加坡地狹人稠、缺乏市場規模與土地,而透過發展各種數位科技解決國內資源不足的問題是相當適合的。該國同時善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成為東南亞前瞻技術研發中心,輔以國家投資體系:淡馬錫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在國內外深入佈局技術型新創,鼓勵被投公司前往東南亞建立營運據點,以新加坡作為拓展基地。
Thumbnail
發展金融科技因應金融民主的風潮更會強化金融民主與正義,也有助於全民團結於民主與正義,而因應的法治作法,也讓台灣能往創新經濟往下發展。新加坡傾國家力量結合了自己的主權基金、全球資本、VC等,並利用加速器協助新創與世界接軌,確實在亞洲產生明確的吸引效益。
Thumbnail
發展金融科技因應金融民主的風潮更會強化金融民主與正義,也有助於全民團結於民主與正義,而因應的法治作法,也讓台灣能往創新經濟往下發展。新加坡傾國家力量結合了自己的主權基金、全球資本、VC等,並利用加速器協助新創與世界接軌,確實在亞洲產生明確的吸引效益。
Thumbnail
今天接了一個活動,內容是兩個日本代表跟兩個台灣代表聊台日地方創生跟社區營造的現況。原本想做個圖解,結果一查下去不得了,日本從施政組織到法令都已經大改,原本地方創生進入第二期這件事我是知道,但沒想到一查才發現第二期是把第一期作為依據的法律廢止、組織解散,然後把任務發到各部會跟地方政府執行。
Thumbnail
今天接了一個活動,內容是兩個日本代表跟兩個台灣代表聊台日地方創生跟社區營造的現況。原本想做個圖解,結果一查下去不得了,日本從施政組織到法令都已經大改,原本地方創生進入第二期這件事我是知道,但沒想到一查才發現第二期是把第一期作為依據的法律廢止、組織解散,然後把任務發到各部會跟地方政府執行。
Thumbnail
(本文撰於2021台灣地方創生界某某大會當天) 今天一個朋友私訊說「啊你們日本地方創生搞得怎樣啊?」地方創生搞得怎樣喔...這題可有的講了。
Thumbnail
(本文撰於2021台灣地方創生界某某大會當天) 今天一個朋友私訊說「啊你們日本地方創生搞得怎樣啊?」地方創生搞得怎樣喔...這題可有的講了。
Thumbnail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致力於激起台灣的社會創新能量,為社會創造正向影響力。 協會是由一群在非營利共同工作空間 University Café 進駐、關心社會問題與社會創新發展的夥伴,共同發起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相信,不論你是在哪一個世代,永遠都能為當前的社會問題努力、為下個世代做出貢獻。
Thumbnail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致力於激起台灣的社會創新能量,為社會創造正向影響力。 協會是由一群在非營利共同工作空間 University Café 進駐、關心社會問題與社會創新發展的夥伴,共同發起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相信,不論你是在哪一個世代,永遠都能為當前的社會問題努力、為下個世代做出貢獻。
Thumbnail
希望藉著方格子平台,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已經有一個社團法人台灣物業管理聯盟,一開始我們碰到了不對的人,被騙了很多錢。我認為在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站起來。因此我們應該把社團重新組織起來,不需要另起爐灶。我不尋求短期的回報,只希望能夠看到物業管理聯盟這個社團,能發展到國際化。我會持續的發表文章,尋找朋友
Thumbnail
希望藉著方格子平台,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已經有一個社團法人台灣物業管理聯盟,一開始我們碰到了不對的人,被騙了很多錢。我認為在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站起來。因此我們應該把社團重新組織起來,不需要另起爐灶。我不尋求短期的回報,只希望能夠看到物業管理聯盟這個社團,能發展到國際化。我會持續的發表文章,尋找朋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