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ction 企業社會責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非營利組織成立-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

raw-image

我們的理念

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致力於激起台灣的社會創新能量,為社會創造正向影響力。

協會是由一群在非營利共同工作空間 University Café 進駐、關心社會問題與社會創新發展的夥伴,共同發起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期待能創造國內外獨一無二的深度社會創新體驗,
我們推廣每個努力為社會付出的社會創新故事,
我們鼓勵每個人嘗試為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法,
我們支持並協助所有對社會有正面意義的實作專案。
我們堅持提倡利他精神、分享共好、社會關懷。

我們相信,不論你是在哪一個世代,永遠都能為當前的社會問題努力、為下個世代做出貢獻。

2019年春天,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與提供青年生涯探索服務的組織 AndAction,共同發起了社會創新體驗品牌「Xplore」。至今,Xplore的系列活動共完成了串連三個國家、超過十個城市的社會創新體驗專案,連結超過百名關心社會創新的青年,與許多正在為社會打拼、具有發展潛力的組織,共同投入的社會創新領域,為台灣提供更多的社會創新能量。

2020年,我們更進一步推出了「Xplore 創刊號」,將Xplore系列活動中所創造的社會創新故事與啟發彙編成雜誌,期待藉由文字的力量,激起更多人對於社會的關懷與社會創新的投入。

未來,我們將會持續創造更多有社會影響力的專案,期待藉由大家的努力,讓台灣不但成為富含社會創新能量的國家,也能成為其他國家、城市在社會創新發展上的借鏡、甚至給予實際的幫助,讓全世界知道 Taiwan can help !

在此邀請您,跟我們一起投入社會創新領域、一起共創充滿社會創新能量的世代。

raw-image
raw-image

— — — — —
AndAction 我們挺你,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結合個人教練引導與青年社群支持,找到最適合你的生活步調慢慢前進
官方網站:https://andaction.cc/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ndaction.cc/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ndaction.cc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2C6EIz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dAction的沙龍
14會員
47內容數
【框架束縛】社會環境氛圍
AndActi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25
我覺得就像是摘要所說的,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在於新增新事物,而是透過新的目光來重新定義我們原本擁有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因為工作繁忙等因素而忽略掉許多事情其實是可以給予我們不只是表面上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生活上的動力,進而提升及找尋到更好的自己。 你會如何設計自己專屬的暫離日?
Thumbnail
2022/07/25
我覺得就像是摘要所說的,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在於新增新事物,而是透過新的目光來重新定義我們原本擁有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因為工作繁忙等因素而忽略掉許多事情其實是可以給予我們不只是表面上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生活上的動力,進而提升及找尋到更好的自己。 你會如何設計自己專屬的暫離日?
Thumbnail
2022/07/25
我很認同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出去的世界會截然不同這一點,現在社會有太多琳瑯滿目、讓人快速獲得新鮮感的東西。 其實因為現在的社會擷取資訊的速度太快,一個不小心就會流連於這個無底洞裡面,所有東西都太快被取代,即使擁有很多物質的人,對他而言,到手了的價值感也很快會消逝。 你會如何設計自己專屬的暫離日?
Thumbnail
2022/07/25
我很認同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出去的世界會截然不同這一點,現在社會有太多琳瑯滿目、讓人快速獲得新鮮感的東西。 其實因為現在的社會擷取資訊的速度太快,一個不小心就會流連於這個無底洞裡面,所有東西都太快被取代,即使擁有很多物質的人,對他而言,到手了的價值感也很快會消逝。 你會如何設計自己專屬的暫離日?
Thumbnail
2022/07/25
小時候住在三合院,還在用大灶煮熱水,以為大家都是這樣生活,沒想到詢問同年紀的朋友他們都說小時候就有熱水器了,讓我很是驚訝! 轉眼間,現在已經是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了,但還是一樣,大家還是跟我小時候一樣會比較用的手機是不是最新的或是蘋果的。 你會如何設計自己專屬的暫離日? 暫離日想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2022/07/25
小時候住在三合院,還在用大灶煮熱水,以為大家都是這樣生活,沒想到詢問同年紀的朋友他們都說小時候就有熱水器了,讓我很是驚訝! 轉眼間,現在已經是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了,但還是一樣,大家還是跟我小時候一樣會比較用的手機是不是最新的或是蘋果的。 你會如何設計自己專屬的暫離日? 暫離日想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自1964年成立至今的台灣世界展望會,在60週年啟動記者會中,首度發表社會影響力調查報告,顯示展望會每透過「兒童資助計畫」方案服務投入一塊錢,能為孩子及其家庭創造13.4元的社會影響力效益;研究還指出,七成家庭和八成的資助童因展望會的幫助而感恩,並期待未來也能透過一己之力幫助他人。
Thumbnail
自1964年成立至今的台灣世界展望會,在60週年啟動記者會中,首度發表社會影響力調查報告,顯示展望會每透過「兒童資助計畫」方案服務投入一塊錢,能為孩子及其家庭創造13.4元的社會影響力效益;研究還指出,七成家庭和八成的資助童因展望會的幫助而感恩,並期待未來也能透過一己之力幫助他人。
Thumbnail
TAISE作為目前十分活躍的基金會,可以感受到年輕、積極的氛圍,相信以推動台灣永續為目標和使命的他們,也是期盼如此更貼近生活且富有創意的形象,能讓大眾藉此認識「永續」不是陳腔濫調,也不只是國際議題,更是每個人都能實行和推廣的一種生活態度。
Thumbnail
TAISE作為目前十分活躍的基金會,可以感受到年輕、積極的氛圍,相信以推動台灣永續為目標和使命的他們,也是期盼如此更貼近生活且富有創意的形象,能讓大眾藉此認識「永續」不是陳腔濫調,也不只是國際議題,更是每個人都能實行和推廣的一種生活態度。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圖說:中華開發資本舉辦「2023地方創生論壇」,公私協力建構地方創生永續發展生態系。右起開發金控發言人潘玲嬌、環境友善種子執行長王書貞、小草書屋創辦人林峻丞、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國發會國土處處長黃文彥、農業部司長蔡巧蓮。 【李婉如/ 報導】中華開
Thumbnail
圖說:中華開發資本舉辦「2023地方創生論壇」,公私協力建構地方創生永續發展生態系。右起開發金控發言人潘玲嬌、環境友善種子執行長王書貞、小草書屋創辦人林峻丞、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國發會國土處處長黃文彥、農業部司長蔡巧蓮。 【李婉如/ 報導】中華開
Thumbnail
「在東京的中生代台灣人,需要一個更好的社群。」 辦這個工作坊前,我跟東京某個社群創辦人這麼說過,當時他不以為意,反問「東京很多社群辦得很不錯,什麼叫“更好”?」我一時說不上來,因為當時本意倒也不是想說別人辦得不好,而是想建立一個超越目的、地緣、血緣等傳統社群要素,能共享價值觀的社群。
Thumbnail
「在東京的中生代台灣人,需要一個更好的社群。」 辦這個工作坊前,我跟東京某個社群創辦人這麼說過,當時他不以為意,反問「東京很多社群辦得很不錯,什麼叫“更好”?」我一時說不上來,因為當時本意倒也不是想說別人辦得不好,而是想建立一個超越目的、地緣、血緣等傳統社群要素,能共享價值觀的社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