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上下游副刊】苔蘚。閱讀的野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旅行中對於喧鬧越來越不耐煩,我急急穿越觀光客高舉的自拍棒叢林,繞進人潮稀微的另外一條巷子。望見一間小小的門面,門口掛著一張木牌子:「古本」。

蟲文庫,倉敷。 by Yiling Liu

蟲文庫,倉敷。 by Yiling Liu

雖然不懂日文,但是呼吸一口書店的味道是不需要語言翻譯的,我小心翼翼地擠進書櫃之間,用眼睛愛撫著那些陳舊的書背,從漢字辨認出我認識的作品,頓時平靜下來,心滿意足。在結帳櫃台前面的平台上放著幾疊新書,有一本鑲著微微閃光的褐色書封吸引我的目光,書名「胞子文學名作選」。原來是將與「胞子」有關的文章選輯成冊,有太宰治的「魚服記」、川上弘美的「惜夜記」、井伏鱒二的「山椒魚」、尾崎翠的「第七官界徬徨」等共十六篇,特別的是在同一本書裡,每一篇的字體大小、排版設計、甚至紙質顏色全都不一樣,頁碼也標註在不同的地方,像是觀賞一個乘載書與文字的展演。即使看不懂內容,光是用手指頭翻撥摩娑著每一頁,就生出一種閱讀的豐盛感。大部分的文章我沒有聽過,但是其中一篇摘自小川洋子的「文稿零頁日記」倒是讀過的,因此我意會到這裡的「胞子」指的是「孢子」。

raw-image

中學時的生物課裡上過,孢子是一種植物的生殖細胞,脱離母體後,在濕度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長成植物,例如菌類、藻類、地衣類、苔蘚和蕨類,這些就稱做孢子植物。書中收錄的篇章或以苔蘚海藻為題,或是文中有著與孢子植物相關的描寫。

「文稿零頁日記」是小川洋子藉由「我」來記錄生活裡的諸多體驗,因為這些經歷過於奇特,我甚至懷疑它名為日記的真實性,文中處處充滿野放的靈光,在異次元空間裡閃爍,似幻如真,讀著讀著會忘記自己在哪裡。收錄在「胞子文學名作選」的這一篇尤其精采,作家自述在收集小說材料的途中,住進一家溫泉旅館,在旅館的庭院散步時,誤闖入一間「苔料理專門店」,享用了以苔蘚為材料製成的餐點。年紀很大的女將除了上菜時簡潔說明苔蘚入菜的作法,還提供放在培養皿裡的各種苔蘚以及放大鏡,讓客人觀察苔蘚的生態。這些餐點匪夷所思,有水苔搾出來的汁做成的開胃酒、煙燻夾蘚、醋味增拌銀葉針蘚、朱蘚湯…讀到這裡,我不禁有點疑惑,真的假的?苔蘚可以吃喔?

最後一道菜是在燒熱的石盤上滋滋作響的料理,石燒並齒蘚。走路像苔蘚般無聲無息的老婦人表示,這種苔蘚長在比較特殊的地方。

什麼地方?作家問。我也好奇。

山豬的屍體上。

嗯。作家從容地拿起放大鏡觀察並齒蘚長在屍體上面的樣子。

閱讀的當下我好像感覺哪裡斷掉了。

魔幻與現實的界線變得模糊,我放下書,決定作一些研究。

其實苔蘚一直是雲南傣族傳統的料理食材,傍水而居的傣族人,在春季撈取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撕成薄片,調味,曬乾。用油煎或火烤的方式,燒得酥脆後即可食用,或是掰碎,倒上滾油拌上鹽巴,用來當肉或米糰的蘸醬。寮國也是用差不多的方式食用河苔,雖然沒有吃過,感覺上似乎可以跟海苔相比擬。

分布在台灣中部埔里盆地的平埔族葛哈巫族,至今仍會採集溪谷中蔓生在岩石上的青苔為食,研究民族誌的朋友說,阿美族也會食用涼拌青苔。不過採集食用的青苔最好要在無汙染的環境,近年來確實越來越少人食用自然採集的青苔了。

這樣看來,苔蘚是屬於少數民族在野地採摘充飢的傳統食物嗎?位於哥本哈根具有米其林二星光環的Noma 餐廳,招牌菜之一便是油炸苔蘚佐牛肝菌。極圈平原上常見的苔蘚類是石蕊,長久以來為北歐餐桌上的食材,味苦,Noma餐廳的作法是將石蕊油炸,放在鋪滿清脆生菜的盤上,撒上牛肝菌碎屑,端上桌的視覺效果宛如盆栽。
遍布苔原的冰島,還有愛爾蘭,都可以找到用苔蘚做成布丁的食譜。

英國北部也利用苔蘚烹調。野炊的時候,用苔蘚裹住魚,可以保濕,放在火堆的餘燼裡烘烤,約三十分鐘,除去苔蘚,剝下魚皮,鮮美的魚肉剛剛好烤熟,帶著濕潤的地氣。這也算是另類的煨土窯吧。

基隆和平島盛產海藻,開發許多以海藻入菜的美食,其中有一種是包了青苔和干貝的水餃,據說也很受歡迎。

看來苔蘚入菜,說穿了就是一種野味,我真是少見多怪。

觀察完屍體上的並齒蘚,女將輕聲催促著作家快趁熱吃了吧。

作家品味最後一道菜,同時理解著:
「在沒有人的密林深處,一頭離群索居的山豬死去。沒有人送終的死亡,只有苔蘚的陪伴。苔蘚為山豬的身體蓋上一條柔軟的深綠色毛毯。」

我拾起書讀著這一段文字,那條斷掉的線,從這裡連起來了。印象中在陰濕的樹林裡,攀爬在岩石上,常常濕滑的讓人跌上一跤的苔蘚,原來有這樣讓人覺得安慰的意義,腐敗的屍體不過是在生命盡頭提供孢子的著床,死亡於是變得如此柔軟。

小川洋子在文字中展現魔幻的野味,誘我深深探究,我幾乎要相信那間在苔蘚遍布的樹林裡的「苔料理專門店」確實存在。

在這間旅途中偶然遇到的小書店,我買下了這本書,結帳時那位女子輕柔地幫我把書包起來,夾進一組書籤和明信片。我要到後來才知道,她是這家位於倉敷的古本書店「蟲文庫」的店主田中美穗,熱愛苔蘚,也是這本「胞子文學名作選」的編者。意外地,「蟲文庫」牽成了我與苔蘚的巧遇,採擷書裡的野味,以字為食,細細品嘗。

原刊載於上下游副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ling 的沙龍
20會員
57內容數
當我們閱讀,我們就是自己的房間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
Yiling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25
性暴力倖存者莎蒂絲主動與加害人湯姆聯絡,藉著重述十六年前的事發經過,不斷的對話,理解到此事對雙方在生活及人格上巨大的影響,一起尋求從性侵事件中解除心靈枷鎖的方法,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定位,共同寫下了《寬宥之南》這本書。
2021/10/25
性暴力倖存者莎蒂絲主動與加害人湯姆聯絡,藉著重述十六年前的事發經過,不斷的對話,理解到此事對雙方在生活及人格上巨大的影響,一起尋求從性侵事件中解除心靈枷鎖的方法,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定位,共同寫下了《寬宥之南》這本書。
2021/10/03
9月的選書是詩人作家柴的《集體心碎日記》,身為酷兒的主角Chai,從流連酒吧的失敗愛情試驗開始紀錄她在大學時代的生活,藉著情愛關係中的對話與探索,從而反思以白人女同志為主流的審美觀以及過度的個人主義。
2021/10/03
9月的選書是詩人作家柴的《集體心碎日記》,身為酷兒的主角Chai,從流連酒吧的失敗愛情試驗開始紀錄她在大學時代的生活,藉著情愛關係中的對話與探索,從而反思以白人女同志為主流的審美觀以及過度的個人主義。
2021/09/29
陳育萱的《南方從來不下雪》,是以南台灣為背景的六段故事。 這些虛構的人物,存活在真實的社會事件裡,她站在文史資料裡,看見這些流離、毀壞與憂傷。
2021/09/29
陳育萱的《南方從來不下雪》,是以南台灣為背景的六段故事。 這些虛構的人物,存活在真實的社會事件裡,她站在文史資料裡,看見這些流離、毀壞與憂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竹蟲,望文生義是長在竹子裡面的蟲蟲,形狀是紡錘型,胖嘟嘟的。一般食用竹蟲都是川燙後油炸後上桌,愛吃的人譽其有奶油味,不過我覺得比較像蝦味先,因為台灣的滇緬菜館讓椒鹽香氣較為凸顯,酥脆酥脆,如果下酒應該很棒。
Thumbnail
竹蟲,望文生義是長在竹子裡面的蟲蟲,形狀是紡錘型,胖嘟嘟的。一般食用竹蟲都是川燙後油炸後上桌,愛吃的人譽其有奶油味,不過我覺得比較像蝦味先,因為台灣的滇緬菜館讓椒鹽香氣較為凸顯,酥脆酥脆,如果下酒應該很棒。
Thumbnail
蟲蟲巴斯位在台北市松山區,是一間漂亮的昆蟲館,館內有許多昆蟲相關的書籍和商品、也有各種體驗活動和課程,平日入館參觀門票 100元/人,假日導覽活動 300元/人,聽說這裡之後也會提供昆蟲的寄養寄放服務。
Thumbnail
蟲蟲巴斯位在台北市松山區,是一間漂亮的昆蟲館,館內有許多昆蟲相關的書籍和商品、也有各種體驗活動和課程,平日入館參觀門票 100元/人,假日導覽活動 300元/人,聽說這裡之後也會提供昆蟲的寄養寄放服務。
Thumbnail
關於台灣特有種山椒魚的紀錄片, 描述台灣山椒魚的特殊之處, 也記錄了研究人員鍥而不捨的精神。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關於台灣特有種山椒魚的紀錄片, 描述台灣山椒魚的特殊之處, 也記錄了研究人員鍥而不捨的精神。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在人群聚落陽氣盛的地方鬼怪是消聲匿跡的,只有在深山老林人煙絕跡,妖魔鬼怪,牛鬼蛇神才會肆無忌憚的跑出來作怪,沒有『人言』的地方,就充滿『鬼話』!『只問目的,不擇手段』,『踐踏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默契』,『 自以為是正義化身的法西斯思想』, 文明社會賴以支撐的基本價值觀,一次糟蹋殆盡! 閩南語時間:
Thumbnail
在人群聚落陽氣盛的地方鬼怪是消聲匿跡的,只有在深山老林人煙絕跡,妖魔鬼怪,牛鬼蛇神才會肆無忌憚的跑出來作怪,沒有『人言』的地方,就充滿『鬼話』!『只問目的,不擇手段』,『踐踏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默契』,『 自以為是正義化身的法西斯思想』, 文明社會賴以支撐的基本價值觀,一次糟蹋殆盡! 閩南語時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在專題討論課上聽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演講,主題在說「會吃肉的真菌」。食蟲植物諸如捕蠅草、毛氈苔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為了在貧瘠的環境中補充所需養分,這些生物雖然不會動,卻會設下致命陷阱誘捕昆蟲,而包含香菇、金針菇、秀珍菇這些好吃食材的真菌家族,竟也存在這種狠角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在專題討論課上聽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演講,主題在說「會吃肉的真菌」。食蟲植物諸如捕蠅草、毛氈苔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為了在貧瘠的環境中補充所需養分,這些生物雖然不會動,卻會設下致命陷阱誘捕昆蟲,而包含香菇、金針菇、秀珍菇這些好吃食材的真菌家族,竟也存在這種狠角色?
Thumbnail
本次來聊聊不一樣的食物-昆蟲食。在台灣聽過吃蜂蛹等,筆者小時候也吃過炸蟋蟀,還有國中同學給的炒蟬。討論到日本吃昆蟲,以長野縣最有名。其中,蝗蟲(イナゴ)、幼蜂(蜜蜂幼蟲與蛹,はちのこ)、蠶蛹(カイコのサナギ)、ザザ蟲(ザザムシ)並稱四大珍味。食用昆蟲的習慣很大的可能來自於動物蛋白質獲得的困難,長野縣
Thumbnail
本次來聊聊不一樣的食物-昆蟲食。在台灣聽過吃蜂蛹等,筆者小時候也吃過炸蟋蟀,還有國中同學給的炒蟬。討論到日本吃昆蟲,以長野縣最有名。其中,蝗蟲(イナゴ)、幼蜂(蜜蜂幼蟲與蛹,はちのこ)、蠶蛹(カイコのサナギ)、ザザ蟲(ザザムシ)並稱四大珍味。食用昆蟲的習慣很大的可能來自於動物蛋白質獲得的困難,長野縣
Thumbnail
在那個世界裡,媽媽會多生非常多小孩,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大自然就是這樣互相分享,看似殘酷,但他們吃與被吃都是一體的。只有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地球上的他者。
Thumbnail
在那個世界裡,媽媽會多生非常多小孩,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大自然就是這樣互相分享,看似殘酷,但他們吃與被吃都是一體的。只有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地球上的他者。
Thumbnail
旅行中對於喧鬧越來越不耐煩,我急急穿越觀光客高舉的自拍棒叢林,繞進人潮稀微的另外一條巷子。望見一間小小的門面,門口掛著一張木牌子:「古本」。
Thumbnail
旅行中對於喧鬧越來越不耐煩,我急急穿越觀光客高舉的自拍棒叢林,繞進人潮稀微的另外一條巷子。望見一間小小的門面,門口掛著一張木牌子:「古本」。
Thumbnail
將蟑螂投入豬籠草內、看蚊子蒼蠅在毛氈苔上掙扎。這些家中的害蟲,都成為食蟲植物的養分,不覺得很有成就感嗎?
Thumbnail
將蟑螂投入豬籠草內、看蚊子蒼蠅在毛氈苔上掙扎。這些家中的害蟲,都成為食蟲植物的養分,不覺得很有成就感嗎?
Thumbnail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Thumbnail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