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玩在荒野裡:造一個「無塑親子團」的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荒野親子團中會有幾個固定且重要的集會行程:迎新、入團儀典、淨灘、共識營、工作營、送舊。上一回寫文分享了有關淨灘的文章後,這一次則想分享與記錄共識營在做什麼。

今年共識營主軸

首先,每年共識營都會依著當年度團會長重心有所不同,不同團的共識營也不一樣,這裡分享是關於北四團的部分。時光倒回到七月底八月初,三團一會《註》為了十月共識營要做什麼而首次開會,當時,我們心理想的幾個主要重點有:
  1. 讓剛入團的新家庭成員能對於親子團共學的教育理念、親子團談的三生教育以及北四有進一步的認識,而不等到參與基訓時才能認識。
  2. 因應鹿團以及送籌備的鷹團孩子都可能會有的行動方案(詳見荒野行動論壇),身為成人的我們也要有所瞭解,以身作則,才能給予孩子協助而非干擾。
  3. 新家庭、升蜂、升鹿孩子的入團儀典
原本,共識營我們打算回到四團基地(淡水正德國中),讓其顯得出意義,卻沒料到當天場地已被外借,情急下,辛苦的工作人員想到向隔壁聖約翰大學借場地,也意外讓我們享受了另一種校園風格(過往我們若向校園借場地多為國中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是,像這樣的情況,有限經費下還是只能偶而為之便是。
校園一隅

幾個感動的畫面

對於二天一夜團集會,我一直都有障礙。最主要是一家三口的交通工具僅有機車,實在很難周全地準備好晚上在校園內過夜的裝備,能簡單處理就盡可能地簡單,因此,我們常常是1個充氣睡墊、2個睡袋要睡3個人,時常最委屈的是咱家室友,讓人不捨。而今年,接任工作團隊,團集會結束的夜晚,則又獻給了工作會議。
對於深夜討論會務,一方面,很喜歡這樣的畫面:「一群人聚在一起為了某件事討論著、或笑或鬧但都認真對待。」,另一方面,自從孩子誕生後,除非工作因素,我已甚少超過11點入睡,所以,會議上基本上已呈現半當機狀態,剩下感官在感受著微涼的風、笑聲耳語、消夜的香氣,以及其他未參與會議但幫忙招呼著一切的夥伴們的關懷之情。
我感動的,或許是那一份陪伴,那些即便無需與會,卻留下來張羅著大大小小,照顧著工作團隊的夥伴。
而另一個讓我更感動的,則是孩子入團儀典。
平時,因為分屬不同團隊,很少有機會看到蜂蟻團孩子們如何進行活動,也看不到他們與導引員間的互動情況,入團儀典,算是一個很小的片刻可以觀察。
這一天,孩子脫下鞋子、矇上雙眼,一隻小手牽著導引員,跟著走過一段美麗的小徑。小徑上會讓孩子先感受滿地的落葉,然後觸摸沙、踩踩水,最後由團長說說話,進行入團的儀式。因為信任,孩子過程中會一邊感受,一邊跟導引員聊著許多感想以及好奇的地方,那個當下,我也說不上什麼觸動了自己,卻對眼前導引員與孩子彼此間流動的情感而充滿感動的心情。
準備入團,由導引員帶領
用身體感受大自然
團長說說話
試著回想孩子當年在小蟻的入團儀典,或許因為自己還在狀況外?也或許對於親子團仍陌生,一直經過三年相處後,看著孩子成長到蜂,從萌萌小蟻變成小屁孩,對於升蜂入團儀典的感動,似乎更甚。
謝謝那些曾經照顧孩子的每一位。

另一隅,手作的溫度

在孩子進行入團儀典的同時,部分今年度無需入團的家長則共同製作卡片中。這些卡片是接下來要送給每個月工作團隊、感恩分享的講者而使用的。
設計卡片的夥伴是個手很巧同時也很有想法的人,他說,他要用一棵大樹象徵我們四團,樹根就是育成,然後有這個根才能長出蟻蜂育鹿的果實來,卡片內裡則用紅色愛心,表示感恩的意思,我很喜歡這樣的概念,也很喜歡一群人分工完成這一張又一張用心做出來的卡片,很屬於"北四團"啊!

朝著「北四無塑親子團」前進

在這一次共識營後,我莫名地感受到發酵的後續效應。這大概是從群組裡夥伴訊息來往而得出的想法。
今年,我們在共識營中先是請夥伴分享他自己如何做行動方案的歷程,接著則分組進行討論,各組決定想做的行動方案,同時企圖銜接明年五月的成果發表,畢竟,要孩子成果發表,身為大人的我們怎能只出一張嘴?然而,當天討論過程中,我們卻不預期地喊出了「北四無塑親子團」的夢,哇!好美!
能作夢是美好的,但要實現那個夢,則需要務實的行動來支撐浪漫的心。否則,再多再美的夢,最後也會因為行動力不足 ,而產生不敢再喊出來的壓力與憂心。
在親子團,每個人都有美好的圖像,在四團,也都一直有平台支持著每個夢。對我來說,孩子能在這裡找到一生相伴的好兄弟們,一路在自然中成長之外,身為成人的我們,若能在這裡一起慢慢變老變更好,或許過程中難免有衝突或不愉快的時候(完全沒有衝突的和諧是假的、表面的和諧),但都彼此都能成熟且真心地面對,那樣的友誼才能夠熱切、真實而長久,也才可以被稱之為「家人」,這是我的渴望,我在四團的夢。
註:三團一會指:
蟻團:招收幼兒園大班~國小二年級孩子;
蜂團:招收國小三年級~國小五年級孩子;
鹿團:招收國小六年級~國中二年級孩子;
鹿團:招收國中三年級~高中二年級孩子;(北四團2019年10月送鷹籌備團)
育成:跟孩子參與團體的家長們
《想要與你談心說愛》專題即日起增加付費訂閱機制,歡迎訂閱(方案說明看這裡),或者也可以隨喜贊助、收藏、轉分享。你的實際行動將帶給我莫大的鼓舞~~謝謝 ❤
思嘉女郎的粉絲頁,也歡迎按讚追蹤哦 :)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六人行一片,據搜尋到的資料指出,即便停播15年至今仍然相當受歡迎,或許,簡單的場景與人物中,因為刻畫了這麼多動人時刻,所以就顯得有深度吧!一間公寓、一間咖啡廳,上演著每位角色的人生百態,也見證著其間的友情、愛情、工作與人生。
從孩子的反應反思對照成人現場的狀況:長大後的我們,有很多人開始覺得不認識自己,或者認識的程度有限,至於談到喜歡自己的人更是廖廖可數。好像長越大,我們反而變得更難以接受與喜歡自己。這一點從公益催眠服務可見,很多都提到內在的不安定,像是:沒有安全感、難以肯定自己、找不到自己渴望的路、對未來茫然⋯⋯
在網路、新聞中聽聞的塑膠微粒,正真實地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然而,更讓人感到傷心的是,過程中聽聞部分辦理淨灘的單位,雖然帶著團體做了有意義的行動,可是卻在淨灘完成後,叫了一箱又一箱的保特瓶裝水、又或者將淨灘的手套用過即丟⋯⋯,那麼,淨灘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但它是刺激人們以健全態度、努力向上發展的力量。什麼時候自卑感才會變成自卑情結呢?唯有當自卑感變成壓垮某個人的最後那根稻草,無法激勵他從事有益的活動,還讓他終日憂鬱不樂、難以發展時,自卑感才是一種病。而優越情結⋯⋯
阿德勒心理學,稱勇氣心理學,或者生活的科學,為什麼有這樣的稱呼呢?他的心理學又關懷哪些面向?這幾篇文章的書寫,主要想為自己做讀書的摘要與整理,至於讀完就能立即應用層面也得承認仍不足,如果閱讀本篇文章的你期待是後者,那麼這篇文章或可略過不讀。
用一段又一段的重要事件串起生命裡的資源與禮物,並且像是一本故事書一樣為它做故事簡介、封面設計及命名,都在過程中看到每個人的渴望或獨特之處,即便一個人看似對一切感到失望,但是,我們的身體和情緒不會騙人的,那些靈魂為之震動之處,都會用它的話語訴說,只是,我們聽見了沒有?
六人行一片,據搜尋到的資料指出,即便停播15年至今仍然相當受歡迎,或許,簡單的場景與人物中,因為刻畫了這麼多動人時刻,所以就顯得有深度吧!一間公寓、一間咖啡廳,上演著每位角色的人生百態,也見證著其間的友情、愛情、工作與人生。
從孩子的反應反思對照成人現場的狀況:長大後的我們,有很多人開始覺得不認識自己,或者認識的程度有限,至於談到喜歡自己的人更是廖廖可數。好像長越大,我們反而變得更難以接受與喜歡自己。這一點從公益催眠服務可見,很多都提到內在的不安定,像是:沒有安全感、難以肯定自己、找不到自己渴望的路、對未來茫然⋯⋯
在網路、新聞中聽聞的塑膠微粒,正真實地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然而,更讓人感到傷心的是,過程中聽聞部分辦理淨灘的單位,雖然帶著團體做了有意義的行動,可是卻在淨灘完成後,叫了一箱又一箱的保特瓶裝水、又或者將淨灘的手套用過即丟⋯⋯,那麼,淨灘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但它是刺激人們以健全態度、努力向上發展的力量。什麼時候自卑感才會變成自卑情結呢?唯有當自卑感變成壓垮某個人的最後那根稻草,無法激勵他從事有益的活動,還讓他終日憂鬱不樂、難以發展時,自卑感才是一種病。而優越情結⋯⋯
阿德勒心理學,稱勇氣心理學,或者生活的科學,為什麼有這樣的稱呼呢?他的心理學又關懷哪些面向?這幾篇文章的書寫,主要想為自己做讀書的摘要與整理,至於讀完就能立即應用層面也得承認仍不足,如果閱讀本篇文章的你期待是後者,那麼這篇文章或可略過不讀。
用一段又一段的重要事件串起生命裡的資源與禮物,並且像是一本故事書一樣為它做故事簡介、封面設計及命名,都在過程中看到每個人的渴望或獨特之處,即便一個人看似對一切感到失望,但是,我們的身體和情緒不會騙人的,那些靈魂為之震動之處,都會用它的話語訴說,只是,我們聽見了沒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童軍團每年暑假寒假都會安排訓練,目的是:增強童軍技能,訓練自主能力,強化夥伴關係。   實際上是:出來玩!!!!!!!      有木國小位於三峽蟾蜍山下,大豹溪畔,是名副其實的山中小學,重點是有螢火蟲!!!!!!!!!!!!!!
Thumbnail
誰能預知原本只是在荒野親子團全國大露營(2015年在宜蘭武荖坑營地舉辦,共三千多人參加)裡一場「非正式」的分享發表會,後來竟發展成荒野保護協會裡一個很重要的年度盛事,以及提供給孩子及大人一個非常棒的舞台。
Thumbnail
剛過驚螫這個節氣,2023年第一個春雷初響,似乎在提醒青創們,這個禮拜是活動前的最後一周,大家開始像小蜜蜂一樣嗡嗡嗡地開始做入厝趴前的最後衝刺,每一位青創都非常期待與行善住戶見面,這是行善社宅第一場大型活動「行善方舟。啟航」。
Thumbnail
你也喜歡帶孩子到大學裡走走嗎? 周末選一間離你不遠的校園帶孩子走走!東海大學裡的東海小棧舉辦的活動都很有教育意義。攀樹、認識洛神花、蜂蠟、採蜜體驗等等祐懿都參與過也蠻喜歡的。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帶孩子參加!東海小棧的課程真的非常適合孩子們,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連我自己都學了很多。
Thumbnail
自從團露(3-6戶)的三個家庭中,同齡最大的孩子上國一,我們出過一次團後,就休團了。(團露:團體露營) 囡國一後,就少跟我們出門了。 不過,國三畢業會考結束,上次跟我們跑了基隆,上了基隆嶼。這次內人公司員工旅遊,我們選了去九族文化村,還跑來清境這裡露營,囡就邀請她同學C一起來。
Thumbnail
進入森林,大自然的溫柔撫慰您的心靈。參加我們的森林療癒活動,感受森林環境的豐沛生命力,透過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培育出的森林療癒師引導,提升專注度與幸福感。報名截止日期:5月10日,報名連結請見內文!
Thumbnail
今天到高雄參加荒野親子團高三團的團務研習,每次和各地的荒野伙伴碰面,肉體雖然會旅途勞頓,但是精神都很振奮,尤其看到親子團的孩子們,每個都那麼成熟而自信,真是開心。想到伙伴們二十多年的努力與付出,流下的淚水與汗水,如今已灌溉出盎然的花園。真是開心!
Thumbnail
 前幾天應荒野台南分會親子團第三團的複合團團長甜菜根之邀,參加聯團活動,並且跟親子團的家長演講。     之所以會有這個邀約,是因為疫情三年,打亂了他們的招生節奏,所以去年疫情結束,七月招生時一下子來了二十多個新家庭,為了讓數量眾多的新伙伴瞭解荒野也能融入荒野文化,所以拜託我來跟大家聊一聊。  
Thumbnail
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要準備去六天五夜的花蓮,但我並不是去玩的,而是去「工作」,做什麼呢?這要從4年前我還是四年級的時候說起....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國小辦了一個活動,叫做「城鄉共學」,顧名思義就是城市的小朋友跟鄉下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往往都會去有原住民文化的地方,讓我們認識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及傳統。
Thumbnail
曾經參加一個青少年營隊的評審,晚上住在大學的學生宿舍,與朋友們擠在小小房間聊天,忽然有人歎一口氣:「大自然缺失症的父母長大了!」     「咦?!」在我的狐疑眼中負責舉辦親子自然體驗的伙伴繼續說:「這批從小在缺乏自然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當父母了,他們帶著孩子參加活動,卻死也不敢赤腳踩在草地上!尖叫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童軍團每年暑假寒假都會安排訓練,目的是:增強童軍技能,訓練自主能力,強化夥伴關係。   實際上是:出來玩!!!!!!!      有木國小位於三峽蟾蜍山下,大豹溪畔,是名副其實的山中小學,重點是有螢火蟲!!!!!!!!!!!!!!
Thumbnail
誰能預知原本只是在荒野親子團全國大露營(2015年在宜蘭武荖坑營地舉辦,共三千多人參加)裡一場「非正式」的分享發表會,後來竟發展成荒野保護協會裡一個很重要的年度盛事,以及提供給孩子及大人一個非常棒的舞台。
Thumbnail
剛過驚螫這個節氣,2023年第一個春雷初響,似乎在提醒青創們,這個禮拜是活動前的最後一周,大家開始像小蜜蜂一樣嗡嗡嗡地開始做入厝趴前的最後衝刺,每一位青創都非常期待與行善住戶見面,這是行善社宅第一場大型活動「行善方舟。啟航」。
Thumbnail
你也喜歡帶孩子到大學裡走走嗎? 周末選一間離你不遠的校園帶孩子走走!東海大學裡的東海小棧舉辦的活動都很有教育意義。攀樹、認識洛神花、蜂蠟、採蜜體驗等等祐懿都參與過也蠻喜歡的。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帶孩子參加!東海小棧的課程真的非常適合孩子們,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連我自己都學了很多。
Thumbnail
自從團露(3-6戶)的三個家庭中,同齡最大的孩子上國一,我們出過一次團後,就休團了。(團露:團體露營) 囡國一後,就少跟我們出門了。 不過,國三畢業會考結束,上次跟我們跑了基隆,上了基隆嶼。這次內人公司員工旅遊,我們選了去九族文化村,還跑來清境這裡露營,囡就邀請她同學C一起來。
Thumbnail
進入森林,大自然的溫柔撫慰您的心靈。參加我們的森林療癒活動,感受森林環境的豐沛生命力,透過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培育出的森林療癒師引導,提升專注度與幸福感。報名截止日期:5月10日,報名連結請見內文!
Thumbnail
今天到高雄參加荒野親子團高三團的團務研習,每次和各地的荒野伙伴碰面,肉體雖然會旅途勞頓,但是精神都很振奮,尤其看到親子團的孩子們,每個都那麼成熟而自信,真是開心。想到伙伴們二十多年的努力與付出,流下的淚水與汗水,如今已灌溉出盎然的花園。真是開心!
Thumbnail
 前幾天應荒野台南分會親子團第三團的複合團團長甜菜根之邀,參加聯團活動,並且跟親子團的家長演講。     之所以會有這個邀約,是因為疫情三年,打亂了他們的招生節奏,所以去年疫情結束,七月招生時一下子來了二十多個新家庭,為了讓數量眾多的新伙伴瞭解荒野也能融入荒野文化,所以拜託我來跟大家聊一聊。  
Thumbnail
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要準備去六天五夜的花蓮,但我並不是去玩的,而是去「工作」,做什麼呢?這要從4年前我還是四年級的時候說起....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國小辦了一個活動,叫做「城鄉共學」,顧名思義就是城市的小朋友跟鄉下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往往都會去有原住民文化的地方,讓我們認識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及傳統。
Thumbnail
曾經參加一個青少年營隊的評審,晚上住在大學的學生宿舍,與朋友們擠在小小房間聊天,忽然有人歎一口氣:「大自然缺失症的父母長大了!」     「咦?!」在我的狐疑眼中負責舉辦親子自然體驗的伙伴繼續說:「這批從小在缺乏自然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當父母了,他們帶著孩子參加活動,卻死也不敢赤腳踩在草地上!尖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