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回程列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黃邦銓的影像記憶(技藝)法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黃邦銓在《回程列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2部片中,使用照片的方法,有相當大的差異。要比較這種差異,我們先從照相術一個相當重要,但是原始的功能談起。拍照首先是為了「留念」,人們會在重要的場合拍照,會為了重要的事情拍照,所以我們會有婚紗照、全家福等等。相片封存「時光」,以待人們日後觀看,這是拍照時就會預期的事情,沒有人是為了不再看一張相片而把它拍下來的。而封存「時光」這個特性,造就了觀看相片(影像也是)必然有的時間差距,我們所觀看的總已是「過去」的時間(不論1秒、1小時、10年)。一張相片因此不只是一張相片,它納含了觀看者(拍攝者、被攝者)的過去,隨著時間流逝,一張相片會引發、牽動觀者不同的情感記憶。觀者會自主賦予相片情感價值,前提是,這張相片納含了對觀者來說有意義的過去。

在這個前提下,成為黃邦銓《回程列車》創作源頭的,是70年前祖父年輕時的一張相片。這張相片讓黃邦銓開始思考祖父當年的生存狀態,他的情感與鄉愁。這樣的思考啟動了一段旅程(從法國一路搭乘鐵路向東到廈門),以及在旅途中拍攝下來的照片與影像。運用這些照片與影像構成的《回程列車》,某種程度還原了祖父當時的狀態。電影中黃邦銓以帶有口音的法文旁白講述祖父「他」(Lui)的經歷,與自己「我」(Moi)旅途中遭遇的事。選擇運用法文來述說祖父(從大陸渡海來台)的故事是怪異的,這畢竟不是他們家族熟悉的語言;另一方面,對拍攝時在法國讀書的黃邦銓來說,帶有口音的法文(而且只有熟識法文者聽得出差異)標誌出他的異鄉身分,黃邦銓利用了這2層的不搭調,試圖還原(或重構)出祖父當年來到台灣的陌異感。或者電影結尾那顆黃邦銓在廈門海岸望向台灣方向的主觀鏡頭,也疊合了祖父的鄉愁,儘管他們的鄉愁地是不同的。可以這麼說,《回程列車》這整部片,就是黃邦銓賦予70年前的祖父相片情感價值的衍生物,或者正是那情感價值本身。

raw-image

相較之下,為了創作《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所拍攝的照片,對黃邦銓本人並無多大意義,那些照片並未參與黃邦銓情感上的過去,而僅是一些陌生人的居所。對被攝者(房屋及居住其中的人)而言,他們也不知道有這張相片的存在。因此,若是黃邦銓沒有在拍下照片一年後再度拜訪該處,並訪問屋主的話,這些照片其實並無「價值」。在這一年中,這些相片一直處於意義「真空」的狀態。

這部片最大膽的構思也在這裡,他設定了為期一年的限制,不能多也不能少。必須在拍下照片一年後拜訪屋主,試圖重新賦予這些相片「價值」。而這個價值的可能面貌,是在導演黃邦銓完成此舉之前,並無可能想像的,因為那基本上根基在一位陌生人的一年可能變化上。「去年,火車經過你家時我拍了這張照片,那時的你在做什麼呢?」這個問題必然引發了被訪者對於過往的回溯,而很少人能夠真的記得去年此刻自己在做什麼。這種不確定感將被訪者對過往的回溯帶往更「日常」的面向,去年的這段時間,我處在什麼樣的生活中;或者,另一種,這一年來,我發生了什麼事情,是值得訴說的。黃邦銓其實透過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變相誘發了更多元的答案,一個無法直面回答的問題也是能用更多方式去回答的問題。而伴隨著答案的成形,相片的價值也慢慢被生成。

在時間中來回梭巡,相片成為觀者的記憶觸發點。而相片所具備的長程特性,使它不急需於任何一種已被確立的「價值」。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翔宇的沙龍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蔡翔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4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Thumbnail
2023/05/14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Thumbnail
2023/05/04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Thumbnail
2023/05/04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Thumbnail
2023/04/24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Thumbnail
2023/04/24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很希望有機會能參與紀錄片的拍攝,不論是以什麼樣的角色身在其中。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很希望有機會能參與紀錄片的拍攝,不論是以什麼樣的角色身在其中。
Thumbnail
《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1985) 《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1986)
Thumbnail
《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1985) 《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1986)
Thumbnail
往事己成空,還如一夢中 《人與土地》第184頁,標題是:<走回童年之路>。在《人與土地》展覽前阮義忠特別返回家鄉,想再去看看童年時工作的那片菜園,當時使盡吃奶力氣推拉著板車的鏡頭是他念茲在茲無時或忘的場景吧?當時他心中應該充滿憤恨和不滿吧?他之所以離開家鄉不再回頭,這是原因之一吧?也因此菜園的不間斷
Thumbnail
往事己成空,還如一夢中 《人與土地》第184頁,標題是:<走回童年之路>。在《人與土地》展覽前阮義忠特別返回家鄉,想再去看看童年時工作的那片菜園,當時使盡吃奶力氣推拉著板車的鏡頭是他念茲在茲無時或忘的場景吧?當時他心中應該充滿憤恨和不滿吧?他之所以離開家鄉不再回頭,這是原因之一吧?也因此菜園的不間斷
Thumbnail
~之一~ 搭夜班的火車,是許多在外旅人的共同回憶。一如以往,搭車南下,伴隨著蒼茫的夜色,午夜的嘉南平原,吞吐著曠野的寂寥。側著身倚著車窗,侷促在車廂的一隅,此時沈睡大地與相呼應入眠的旅客,如湖水鏡面般的寧靜,唯有雙重靈魂的夜色,假扮成嬉鬧精靈,不時撩撥近鄉情怯的心靈,讓我久久無法成眠,
Thumbnail
~之一~ 搭夜班的火車,是許多在外旅人的共同回憶。一如以往,搭車南下,伴隨著蒼茫的夜色,午夜的嘉南平原,吞吐著曠野的寂寥。側著身倚著車窗,侷促在車廂的一隅,此時沈睡大地與相呼應入眠的旅客,如湖水鏡面般的寧靜,唯有雙重靈魂的夜色,假扮成嬉鬧精靈,不時撩撥近鄉情怯的心靈,讓我久久無法成眠,
Thumbnail
年初疫情尚未嚴峻的時候,和老爸來了趟九份的兩天一夜小旅行;也是我剛開始使用底片相機的時刻。 這趟兩天一夜的旅程是和老爸一起去的,當時他從宜蘭過去,而我則從台北出發。這些年和父親的關係似乎慢慢地在修復了,這是何等的幸福呢。
Thumbnail
年初疫情尚未嚴峻的時候,和老爸來了趟九份的兩天一夜小旅行;也是我剛開始使用底片相機的時刻。 這趟兩天一夜的旅程是和老爸一起去的,當時他從宜蘭過去,而我則從台北出發。這些年和父親的關係似乎慢慢地在修復了,這是何等的幸福呢。
Thumbnail
意外過目到系友會邀約,讓我在相隔七年後,決定踏上「返嘉」往中正大學的歸途。在成行之前,先從整理自己這屆的照片開始做起,也展開與那段時間點的對話。
Thumbnail
意外過目到系友會邀約,讓我在相隔七年後,決定踏上「返嘉」往中正大學的歸途。在成行之前,先從整理自己這屆的照片開始做起,也展開與那段時間點的對話。
Thumbnail
我想關於攝影,其實跟出遊沒有關係,它應該就在生活裡,相機應該就像手機一樣不離身,隨手拍下自己的日常。
Thumbnail
我想關於攝影,其實跟出遊沒有關係,它應該就在生活裡,相機應該就像手機一樣不離身,隨手拍下自己的日常。
Thumbnail
「古著」是近幾年青少年間的復古潮流,有別於主流市場的UQ、H&M以複製貼上的方式,統一眾人的樣貌;古著不僅在色彩、布料、剪裁等設計上與當代服飾不同,古著與快時尚最大的差異在於,幾乎不可能找到兩件一模一樣的古著,不只因為那些款式已停產,更因為每一件古著都經歷過不同的故事,留下不一樣的歲月痕跡。
Thumbnail
「古著」是近幾年青少年間的復古潮流,有別於主流市場的UQ、H&M以複製貼上的方式,統一眾人的樣貌;古著不僅在色彩、布料、剪裁等設計上與當代服飾不同,古著與快時尚最大的差異在於,幾乎不可能找到兩件一模一樣的古著,不只因為那些款式已停產,更因為每一件古著都經歷過不同的故事,留下不一樣的歲月痕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