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玻璃心碎滿地之後,政治正確真的正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你有沒有在網路上發文不小心漏了幾個字就被網友罵到玻璃心碎滿地?或是不小心發了「不太適當」、「沒有足夠教育」的推特就被某個國家瘋狂譴責的經驗呢?怎麼感覺只要稍微有點政治不正確,就會在網路上被判死刑,那倒底政治正確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近年來「政治正確」這個概念已經廣為人知,但是許多在政治領域中掀起波瀾的人,他們所發表的言論卻不一定都在政治上正確,像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及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甚至是總統候選人「韓國瑜」都是具代表性的例子,如此的現象是不是代表著「政治正確」已經不正確了呢?名為正確的名詞又是怎麼沾染上負面意義的呢?

想要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就必須從了解何謂「政治正確」開始。政治正確的英文為Politic Correctness,簡稱「PC」,這個名詞起源自80年代美國的語言使用正統化的運動,目的在於去除語言中因傳統或約定俗成所產生的偏見,希望創造出一個中性、無歧視的溝通環境並且將爭議性降低,而這個運動主要改革對象有三種:約定俗成但含有偏見的用語、含有刻板印象的用詞(如指稱女性較男性沒有工作能力)、歧視性的嘲諷(如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亞洲人玩笑)。如今美國新聞界與學界深受這個運動影響,自此之後「黑鬼(Nigger)」便不曾在公開場合上直接使用,只有黑人彼此互稱才可使用。

raw-image

也就是說,原本的政治正確運動,是打算從語言的基礎上消彌各種源自於種族、宗教、階級等等的歧視。或許沒辦法讓歧視從社會中消失,至少可以透過言語讓社會上的所有人知道「歧視的界線」到底在哪裡。

政治正確的語言使用正統化運動的理論是根據Edward Sapir和Benjamin Whorf的科學研究,他們認為人們所使用語言的方式會間接影響到人的思維,也就是說太常使用歧視性用語的話,對他人的歧視也會越來越嚴重;反之,如果減少不平等用語的使用,是有助於社會弭平不公的發展。雖然這個結論仍有些爭議,但是他們的支持者們認為,「政治正確」的發言確實有助於改善社會爭議,像是將美國黑人的官方稱呼改成「非裔美國人」、台灣與中國關係的官方稱呼為「兩岸關係」,都是可以讓雙方接受且盡量不挑起爭端的中性用法。


一言以蔽之,「政治正確」可以說是一種使用中性語詞彙以避免爭端的行為。


然而現在「政治正確」這個詞彙已經帶有一些嘲諷意味,但正如前面所說他卻是立意良善,這又是為什麼?答案是因為「政治正確」已經被過度濫用,從言語的中性化逐漸上綱到意識形態與道德的審視。如George Carlin所說:「政治正確是種偽裝成禮貌的法西斯主義。」或許如此說法有些過激,但是正義魔人 (PC crowd) 的形成確實讓人感到恐懼,對他們而言不論原因為何,任何違反最高道德標準或自身價值觀的言論與行為都是錯誤的,且會利用公眾權力以及網路力量將其公審,如此行為無疑是一種控制言論、箝制自由思想的「現代白色恐怖」。

其實到了近年,也已經有很多電影在探討相關的議題,像是為人所熟知的「BBS鄉民的正義」、「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等等,還有族繁不及備載的社會事件,真的要說講一整個月都舉不完。

raw-image

在此概念下,「政治正確」無疑是一個來自人民的暴力,而且也因為正義魔人們用高道德標準審視他人價值觀,使人們難以辯解自己的行為,難以推翻正義魔人對他們的指控,因此逐漸讓人們在發表言論時過分小心翼翼,無法自由地闡述自己的思想,使得輿論逐漸分化成不同的小圈圈,這正是我們說的「同溫層」。

而那些能夠突破言論箝制枷鎖又具有群眾魅力的人,自然而然變成一種新自由的象徵而被長期受壓迫的大眾歡迎,且那些「政治正確」的語言攻擊越用力,「政治不正確」的人基本上會越受到歡迎,同時讓他們的支持者向心力更強,群體凝聚力更高,像是現在「鋼鐵韓粉」超乎各界想像的凝聚力,從這面向解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但這樣的狀況其實就是直接的激化社會對立,也可以算是讓原本被「政治正確」壓抑住的歧視苗頭重新路出水面。這麼看來,似乎從語言改變歧視心理的理論是不是治標不治本呢?

「政治正確」原先只是一種避免爭議的手段,但「什麼是正確?」的定義大多數時候卻非常模糊,像是核四議題、長照問題、移工問題等等,這些需要高度專業的社會問題究竟什麼是政治上最正確的,不管是普羅大眾、學者還是政府館員都很難給一個定論。

但我並不是說「政治正確」不重要,讓歧視從社會中消失是實踐平等權的並經之路。然而,我們一直拿著尺去丈量他人的言行,不斷用激烈的言語或手段去攻擊,或是用揶揄嘲諷的方式羞辱說錯話的人,那「政治正確」最終也只會淪於對教條主義的嘲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視覺廢物的沙龍
51會員
17內容數
視覺廢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1/07
從2018年底開始,整個台灣社會最熱門的話題大概就是兩個字「韓粉」。這些人生已經經歷約一半其中也不乏知識水平(至少學歷)甚高的人,經常在公開場合說出超越一般大眾常識,外人看似荒誕但說者本人卻堅信不移的口號與理念,有時候還會產生較為脫離一般秩序範疇的行為,而且情緒過度激動與亢奮。 這些症狀所謂何來?
Thumbnail
2019/11/07
從2018年底開始,整個台灣社會最熱門的話題大概就是兩個字「韓粉」。這些人生已經經歷約一半其中也不乏知識水平(至少學歷)甚高的人,經常在公開場合說出超越一般大眾常識,外人看似荒誕但說者本人卻堅信不移的口號與理念,有時候還會產生較為脫離一般秩序範疇的行為,而且情緒過度激動與亢奮。 這些症狀所謂何來?
Thumbnail
2019/05/20
由「死侍」萊恩.雷諾斯配音的皮卡丘可說是全片靈魂,與萌系外表有巨大反差,咖啡成癮的碎嘴大叔性格讓人印象深刻,連解釋性的台詞都能說得十分生動,要說他是拯救整部電影的存在也絲毫不為過。 然而,男主角與皮卡丘之間的化學反應接近於零,完全就是隨著劇情推動生硬的變化,整體劇本賦予的角色曲線太過平淡...
Thumbnail
2019/05/20
由「死侍」萊恩.雷諾斯配音的皮卡丘可說是全片靈魂,與萌系外表有巨大反差,咖啡成癮的碎嘴大叔性格讓人印象深刻,連解釋性的台詞都能說得十分生動,要說他是拯救整部電影的存在也絲毫不為過。 然而,男主角與皮卡丘之間的化學反應接近於零,完全就是隨著劇情推動生硬的變化,整體劇本賦予的角色曲線太過平淡...
Thumbnail
2019/05/01
你上一次認認真真看一張臉是什麼時候?不管是自己的臉、最愛的父母的臉甚至是朋友的臉,你可曾真正把這些對自己的人生來說至關重要人們的臉,毫無保留的凝視過呢? 這部電影不說故事、沒有表演、毫無計畫,卻質樸的拍出生命與生活之重,13張臉近距離的特寫,在說與不說之間的凝視,原來電影還能這樣拍!
Thumbnail
2019/05/01
你上一次認認真真看一張臉是什麼時候?不管是自己的臉、最愛的父母的臉甚至是朋友的臉,你可曾真正把這些對自己的人生來說至關重要人們的臉,毫無保留的凝視過呢? 這部電影不說故事、沒有表演、毫無計畫,卻質樸的拍出生命與生活之重,13張臉近距離的特寫,在說與不說之間的凝視,原來電影還能這樣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雖然從小生長在逐步民主化的台灣,九零年代出生成長的我,也經歷過台灣很多歷史性的時刻,但我在這一兩年逐漸有種新的體悟,或許獨裁不見得一定是一件壞事。 別!先別急著批評,先聽聽我講。 距離我們下一次大選差不多兩個月,這些天某位資深的媒體人已經殺紅了眼各種亂槍掃射,真的叫亂槍掃射,讓人看了直搖頭。 我們進
Thumbnail
雖然從小生長在逐步民主化的台灣,九零年代出生成長的我,也經歷過台灣很多歷史性的時刻,但我在這一兩年逐漸有種新的體悟,或許獨裁不見得一定是一件壞事。 別!先別急著批評,先聽聽我講。 距離我們下一次大選差不多兩個月,這些天某位資深的媒體人已經殺紅了眼各種亂槍掃射,真的叫亂槍掃射,讓人看了直搖頭。 我們進
Thumbnail
當台灣社會發生重大治安事件時,我們可以預期正常的民選政治人物應該會對著麥克風,義正辭嚴、激動憤慨地宣示對犯罪零忍容,要用盡所有手段對抗犯罪,全力打造一個無犯罪,保障所有民眾安全的社會... 但如果麥克風是交由謹守學術研究訓練的學者來回答呢,他可能會謹慎地說社會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犯罪率,完全零犯罪的社會
Thumbnail
當台灣社會發生重大治安事件時,我們可以預期正常的民選政治人物應該會對著麥克風,義正辭嚴、激動憤慨地宣示對犯罪零忍容,要用盡所有手段對抗犯罪,全力打造一個無犯罪,保障所有民眾安全的社會... 但如果麥克風是交由謹守學術研究訓練的學者來回答呢,他可能會謹慎地說社會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犯罪率,完全零犯罪的社會
Thumbnail
你的認知不是他人的認知便讓他人認同你的認知。 韓粉 總統大選
Thumbnail
你的認知不是他人的認知便讓他人認同你的認知。 韓粉 總統大選
Thumbnail
在一個什麼都能依相對觀點各說各話的時代,依正反方說詞各自劃重點查證是形成個人意見、信念或立場的基本知性過程,但如果⋯⋯
Thumbnail
在一個什麼都能依相對觀點各說各話的時代,依正反方說詞各自劃重點查證是形成個人意見、信念或立場的基本知性過程,但如果⋯⋯
Thumbnail
 人心隔肚皮,你根本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昨天晚上ptt的一場大戰,是該讓更多人省思了。到底自己是不是被利用了?可能從頭到尾都是某些人的自導自演。該好好想想你過往接收到的訊息,是不是都來自同類型的管道?他們告訴你的都是些什麼? 我們太習慣在故事開始的時候就先找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可是政治沒有,
Thumbnail
 人心隔肚皮,你根本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昨天晚上ptt的一場大戰,是該讓更多人省思了。到底自己是不是被利用了?可能從頭到尾都是某些人的自導自演。該好好想想你過往接收到的訊息,是不是都來自同類型的管道?他們告訴你的都是些什麼? 我們太習慣在故事開始的時候就先找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可是政治沒有,
Thumbnail
●語言與信任--摘自《#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 語言與信任--《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 請把公眾當成年人看,跟你希望能投票給你的選民,分享你確實的想法,包括痛苦卻經過仔細算計的利益交換。千萬不要瞧不起他們而言不及義:絕大多數受你服務的選民,的
Thumbnail
●語言與信任--摘自《#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 語言與信任--《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 請把公眾當成年人看,跟你希望能投票給你的選民,分享你確實的想法,包括痛苦卻經過仔細算計的利益交換。千萬不要瞧不起他們而言不及義:絕大多數受你服務的選民,的
Thumbnail
十幾年前唸書時政治正確這字眼好像沒有特別的流行,關注度也不是非常高,但這幾年我們開始以政治正確來簡單帶過很多事情。最近在台灣常常聽到,很多時候也有點貶義的感覺。今天不談太多的定義,存粹談談個人的想法: 政治正確一開始的本質是好意的,主要面對的也是左派上議題,像是種族、性別、文化等...希望以一些實質
Thumbnail
十幾年前唸書時政治正確這字眼好像沒有特別的流行,關注度也不是非常高,但這幾年我們開始以政治正確來簡單帶過很多事情。最近在台灣常常聽到,很多時候也有點貶義的感覺。今天不談太多的定義,存粹談談個人的想法: 政治正確一開始的本質是好意的,主要面對的也是左派上議題,像是種族、性別、文化等...希望以一些實質
Thumbnail
來到2020年了,民主不再是簡單民主,財閥收買了各個大黨,極權也培育假無色的政治素人來騙中間選票。民主不只是單純的政見競爭,更是權勢之間的代理人戰爭,而現代民主的最大鬥爭就是群眾如何以政見競爭鬥贏代理人戰爭,令民主返璞歸真,這才是最困難的。
Thumbnail
來到2020年了,民主不再是簡單民主,財閥收買了各個大黨,極權也培育假無色的政治素人來騙中間選票。民主不只是單純的政見競爭,更是權勢之間的代理人戰爭,而現代民主的最大鬥爭就是群眾如何以政見競爭鬥贏代理人戰爭,令民主返璞歸真,這才是最困難的。
Thumbnail
你有沒有在網路上發文不小心漏了幾個字就被網友罵到玻璃心碎滿地?或是不小心發了「不太適當」、「沒有足夠教育」的推特就被某個國家瘋狂譴責的經驗呢?怎麼感覺只要稍微有點政治不正確,就會在網路上被判死刑,那倒底政治正確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Thumbnail
你有沒有在網路上發文不小心漏了幾個字就被網友罵到玻璃心碎滿地?或是不小心發了「不太適當」、「沒有足夠教育」的推特就被某個國家瘋狂譴責的經驗呢?怎麼感覺只要稍微有點政治不正確,就會在網路上被判死刑,那倒底政治正確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Thumbnail
「藍綠一樣爛」聽起來很中立客觀、很理想主義,因而很鼓動人心。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這種論述是一種騙人的話術。而「超越藍綠」這個口號聽起來很令人嚮往,但它本身也存在很多可能性,是我們不能不去警惕的。
Thumbnail
「藍綠一樣爛」聽起來很中立客觀、很理想主義,因而很鼓動人心。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這種論述是一種騙人的話術。而「超越藍綠」這個口號聽起來很令人嚮往,但它本身也存在很多可能性,是我們不能不去警惕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