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一週的週記(學期間第12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9週那篇來進行反思,總共有下列幾個問題:

  • 矯正機關一定要在都市外?
  • 建築要怎麼解決惡性循環?
  • 矯正機關一定要是封閉的?
  • 未來對刑罰會有什麼看法?
  • 選址上真的是要談權力嗎?
  • 要做什麼?
  • 要選在哪裡?

矯正機關一定要在都市外?

我認為矯正機關或類似的鄰避設施並不一定要設置在都市外,而是需要找到一套與都市共處的模式(商業?文化園區?),反過來說,若是找不到這個模式為何,那設置在都市近郊會是適當的選擇,那麼我要放在都市內嗎?到最後一題再來回答。

建築要怎麼解決惡性循環?

惡性循環是因矯正建築收容環境惡劣→受刑人出獄後無法適應社會→再犯率高→矯正機關嚴重超收→收容環境惡劣,要解決這樣的一個Loop,現有的矯正建築肯定是不夠的,收容空間至少要符合法定的0.7坪/人甚至是人權要求的1.8坪/人,所以選址上需要夠大的腹地,不然就是要走向高層化,而良好的收容環境我認為那是在建築設計與管理上才需要談論的。

未來對刑罰會有什麼看法?

目前美國和日本都是朝兩極化刑事政策發展,臺灣也正在努力,輕刑方面代表的是應報與修復,重刑則是應報與隔離。

選址上真的是要談權力嗎?

檢視評圖時的論述,權力是突然跳出來的一個觀點,所以會讓人覺得突兀,回歸初衷的話,其實是以在都市內能夠穩定運作為前提,與都市共存才是我主要要談的,而權力、人權相關的討論則屬於附加價值,所以選址上還是先以都市共融為標準。

要做什麼?

原本是想要做在極權政權下合理運作但不人道的監獄,同時作為政權威嚇的工具,還想了偏實質的矯正園區和偏紀念的轉型正義紀念塔(?),不過極權和轉型正義都不是我要談的,被信穎說會模糊焦點,也如同我上一題說的應該先以都市共融來進行,所以我目前是先以矯正園區的方向來做。

要選在哪裡?

一開始以商業結合為前提選了信義計畫區和大彎北區,在之後突然來個仁愛圓環來談權力,而現在回到與都市共融又出現了多個選項,以第1題來分為純粹機能與複合機能。

  • 純粹機能(位於不再受都市化影響的近郊)──中興沙洲
  • 複合機能(位於都市內)──信義計畫區、大彎北區、仁愛圓環、中正紀念堂

11/19的設計課時,我正在中正紀念堂和中興沙洲猶豫不決,有點想將中正紀念堂拆掉,但是選擇基地的理由不夠強烈,連我自己都能夠反駁,更不用說是老師們了,所以最後決定是在單純一點的中興沙洲,好好的來談矯正空間。

評圖前準備

  • 1/1000基地模
  • 計劃書(基地、空間需求、操作重點)
  • 版面(3張橫式全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金六一-avatar-img
2019/11/29
說到基地模,總覺得,嗯,還是指北對準邊框(所以兩座橋會有點歪掉)來得.....嗯,好像可以談更多點?說到這,我們後來是決定1/500嗎?
Wei-avatar-img
發文者
2019/12/02
為什麼這麼說? 我覺得指北斜的看得比較多 後來是決定1/1000然後2張a0的範圍
Akuang楊-avatar-img
2019/11/25
我是不是該開始收費了(別
IAN SHU-avatar-img
2019/11/25
你也開始用梗圖了...
Wei-avatar-img
發文者
2019/11/25
壓力很大需要點娛樂XD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發現建築不能解決所有事情,它無法解決從事性工作者、八大行業來自深層的貧窮和社會的污名,那建築它在這之中能做到什麼?
Thumbnail
我發現建築不能解決所有事情,它無法解決從事性工作者、八大行業來自深層的貧窮和社會的污名,那建築它在這之中能做到什麼?
Thumbnail
《Cage》 這篇是我初來報到的試水溫之作,之後再看往後如何發展,希望能夠繼續捍衛屬於自己的淨土......
Thumbnail
《Cage》 這篇是我初來報到的試水溫之作,之後再看往後如何發展,希望能夠繼續捍衛屬於自己的淨土......
Thumbnail
  前言:延續上一篇【畢設週記02】我想做什麼?(二) 提到我曾想過的畢業設計題目,接下來介紹我想到的第三個畢設題目:金門E033寒舍花癈營區再利用,同時也是我想做的畢設題目(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內文闡述我為何選這個議題。
Thumbnail
  前言:延續上一篇【畢設週記02】我想做什麼?(二) 提到我曾想過的畢業設計題目,接下來介紹我想到的第三個畢設題目:金門E033寒舍花癈營區再利用,同時也是我想做的畢設題目(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內文闡述我為何選這個議題。
Thumbnail
收圖時間:29日晚上16點至18點,地點系圖書室。收圖結束後,18點點名並決定隔天第一輪發表名單。 收圖地點: 因應這學期各年級多在30日評圖,收圖場所改為534-1碩班研討室。
Thumbnail
收圖時間:29日晚上16點至18點,地點系圖書室。收圖結束後,18點點名並決定隔天第一輪發表名單。 收圖地點: 因應這學期各年級多在30日評圖,收圖場所改為534-1碩班研討室。
Thumbnail
以第9週那篇來進行反思,總共有下列幾個問題: 矯正機關一定要在都市外? 建築要怎麼解決惡性循環? 矯正機關一定要是封閉的? 未來對刑罰會有什麼看法? 選址上真的是要談權力嗎? 要做什麼? 要選在哪裡?
Thumbnail
以第9週那篇來進行反思,總共有下列幾個問題: 矯正機關一定要在都市外? 建築要怎麼解決惡性循環? 矯正機關一定要是封閉的? 未來對刑罰會有什麼看法? 選址上真的是要談權力嗎? 要做什麼? 要選在哪裡?
Thumbnail
  第一次的評圖結束囉~來打個小小的心得,在那之前先說明一下「評題」的意義。評題,也可以說是開題,是第一次將你的議題丟出來給大家看,而在這場評圖中的回饋則是接下來議題發展的重要意見,所以評題時的重點是要清楚地傳達訊息。
Thumbnail
  第一次的評圖結束囉~來打個小小的心得,在那之前先說明一下「評題」的意義。評題,也可以說是開題,是第一次將你的議題丟出來給大家看,而在這場評圖中的回饋則是接下來議題發展的重要意見,所以評題時的重點是要清楚地傳達訊息。
Thumbnail
開學前6週 大量且快速地翻閱各種書籍文章,在現階段除了彌補那些躊躇不前的空虛感,同時能透過樹狀圖,慢慢找到可行的主題。而這的確也有所幫助,我開始投入兩件事情的調查。
Thumbnail
開學前6週 大量且快速地翻閱各種書籍文章,在現階段除了彌補那些躊躇不前的空虛感,同時能透過樹狀圖,慢慢找到可行的主題。而這的確也有所幫助,我開始投入兩件事情的調查。
Thumbnail
有一種關於權力如何在知識中實踐的說法:Knowledge is Power。這並非「知識就是力量」般的老套話,而是指裁定「甚麼是正常、正確」的能力就是權力的實踐。而種權力是可以令人內化行事標準,並且令自己馴服、規範於這種定義下。「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法最高境界
Thumbnail
有一種關於權力如何在知識中實踐的說法:Knowledge is Power。這並非「知識就是力量」般的老套話,而是指裁定「甚麼是正常、正確」的能力就是權力的實踐。而種權力是可以令人內化行事標準,並且令自己馴服、規範於這種定義下。「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法最高境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