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一週的週記(學期間第12週)

拖了一週的週記(學期間第12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9週那篇來進行反思,總共有下列幾個問題:

  • 矯正機關一定要在都市外?
  • 建築要怎麼解決惡性循環?
  • 矯正機關一定要是封閉的?
  • 未來對刑罰會有什麼看法?
  • 選址上真的是要談權力嗎?
  • 要做什麼?
  • 要選在哪裡?

矯正機關一定要在都市外?

我認為矯正機關或類似的鄰避設施並不一定要設置在都市外,而是需要找到一套與都市共處的模式(商業?文化園區?),反過來說,若是找不到這個模式為何,那設置在都市近郊會是適當的選擇,那麼我要放在都市內嗎?到最後一題再來回答。

建築要怎麼解決惡性循環?

惡性循環是因矯正建築收容環境惡劣→受刑人出獄後無法適應社會→再犯率高→矯正機關嚴重超收→收容環境惡劣,要解決這樣的一個Loop,現有的矯正建築肯定是不夠的,收容空間至少要符合法定的0.7坪/人甚至是人權要求的1.8坪/人,所以選址上需要夠大的腹地,不然就是要走向高層化,而良好的收容環境我認為那是在建築設計與管理上才需要談論的。

未來對刑罰會有什麼看法?

目前美國和日本都是朝兩極化刑事政策發展,臺灣也正在努力,輕刑方面代表的是應報與修復,重刑則是應報與隔離。

選址上真的是要談權力嗎?

檢視評圖時的論述,權力是突然跳出來的一個觀點,所以會讓人覺得突兀,回歸初衷的話,其實是以在都市內能夠穩定運作為前提,與都市共存才是我主要要談的,而權力、人權相關的討論則屬於附加價值,所以選址上還是先以都市共融為標準。

要做什麼?

原本是想要做在極權政權下合理運作但不人道的監獄,同時作為政權威嚇的工具,還想了偏實質的矯正園區和偏紀念的轉型正義紀念塔(?),不過極權和轉型正義都不是我要談的,被信穎說會模糊焦點,也如同我上一題說的應該先以都市共融來進行,所以我目前是先以矯正園區的方向來做。

要選在哪裡?

一開始以商業結合為前提選了信義計畫區和大彎北區,在之後突然來個仁愛圓環來談權力,而現在回到與都市共融又出現了多個選項,以第1題來分為純粹機能與複合機能。

  • 純粹機能(位於不再受都市化影響的近郊)──中興沙洲
  • 複合機能(位於都市內)──信義計畫區、大彎北區、仁愛圓環、中正紀念堂

11/19的設計課時,我正在中正紀念堂和中興沙洲猶豫不決,有點想將中正紀念堂拆掉,但是選擇基地的理由不夠強烈,連我自己都能夠反駁,更不用說是老師們了,所以最後決定是在單純一點的中興沙洲,好好的來談矯正空間。

評圖前準備

  • 1/1000基地模
  • 計劃書(基地、空間需求、操作重點)
  • 版面(3張橫式全開?)
零進度的感覺...

零進度的感覺...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3會員
692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記錄我與建築的那時此刻】 11/23明天早上將揭開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參訪的序幕 參訪過程中,一定有很多心動的時刻 這兒提供一個平台,當你想記錄任何感受時,我們都與你同在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tBZ6jYx5o4g-SNMGrBoY4WZqvsbMxuyJ
在撞牆期了所以回顧一下議題發展,紀錄了兩次上課的一些討論,再說一下自己對主軸的思考,交代一下program,memo一下之後要做的事情。
你可以什麼活動、組織都不參加就畢業。(當然畢設還是要做,哀傷。) 也可以在參加之後,跟戰友邊造口業邊做事,然後畢業後相聚再一起憶當年。 可以問問自己,在這五年的最後,想要留給自己什麼。
  又收到系刊主編大大的邀請,不過因為各種忙碌把它給忘記了,這次來聊聊之前辦的活動以及最近在忙什麼。   在我們這屆畢籌會裡除了總副召之外,還分了設計組、公關組、記錄組、財務組、場器組,我所在的設計組負責的是這一年裡所有跟畢籌會有關的東東(?)的籌備工作
又是個久違的週記,在之前的的慘烈評題下,到底發生了什麼慘況,除了為釐清的議題外,還有悲劇的表達能力,至於報告順序,就要重新整理過一次了! 以下為講議題的順序參考 破題-將設計核心先講出來給大家知道,不要一來霹靂啪啦的說起自己的設計過程,別人會抓不到你要說的重點 鋪陳(過程)-這時才是要講為
什麼!啤酒杯設計題目出題比賽全球組已經開始收件了(゚д⊙)? 你不知道嗎(不屑)? 哼哼哼,你看,我已經準備好這麼多惹~~~~(鄙視)
【記錄我與建築的那時此刻】 11/23明天早上將揭開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參訪的序幕 參訪過程中,一定有很多心動的時刻 這兒提供一個平台,當你想記錄任何感受時,我們都與你同在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tBZ6jYx5o4g-SNMGrBoY4WZqvsbMxuyJ
在撞牆期了所以回顧一下議題發展,紀錄了兩次上課的一些討論,再說一下自己對主軸的思考,交代一下program,memo一下之後要做的事情。
你可以什麼活動、組織都不參加就畢業。(當然畢設還是要做,哀傷。) 也可以在參加之後,跟戰友邊造口業邊做事,然後畢業後相聚再一起憶當年。 可以問問自己,在這五年的最後,想要留給自己什麼。
  又收到系刊主編大大的邀請,不過因為各種忙碌把它給忘記了,這次來聊聊之前辦的活動以及最近在忙什麼。   在我們這屆畢籌會裡除了總副召之外,還分了設計組、公關組、記錄組、財務組、場器組,我所在的設計組負責的是這一年裡所有跟畢籌會有關的東東(?)的籌備工作
又是個久違的週記,在之前的的慘烈評題下,到底發生了什麼慘況,除了為釐清的議題外,還有悲劇的表達能力,至於報告順序,就要重新整理過一次了! 以下為講議題的順序參考 破題-將設計核心先講出來給大家知道,不要一來霹靂啪啦的說起自己的設計過程,別人會抓不到你要說的重點 鋪陳(過程)-這時才是要講為
什麼!啤酒杯設計題目出題比賽全球組已經開始收件了(゚д⊙)? 你不知道嗎(不屑)? 哼哼哼,你看,我已經準備好這麼多惹~~~~(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