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多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李曉明的電影院無差別殺人案,毀了九個家庭,也毀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妹妹抬不起頭,過著被人唾棄、自我放逐的生活。
在新聞台工作的宋喬安自此封鎖心房,每晚以酒精麻醉自己,婚姻關係降至冰點,與女兒天晴的關係也每況愈下。

法扶律師王赦不饒不棄地為李曉明奔走,希望能找出李曉明殺人的動機、轉變的原因。
卻因此忽略了身邊親密家人的心境轉折,置家人與恐懼之中。
李曉明父母說,沒有一個父母想生養出殺人犯,但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卻沒有人知道。

raw-image
也許,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比想像中更近。也許在無意間,我們都是惡的推手。

匿名於網路後,那些自以爲正義的言論。打著言論自由、追求真相的新聞快播,是傳遞了真相,又或是扭曲了眾人看法?
每一個人的話語都有其份量,這樣的重量也許在無意間扭轉了他人的人生。
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刻板印象,在集體意識下,或多或少,我們都成就了社會裡隱性的惡。
又或者像應爸爸對應思聰的態度,用批評的口吻,對應著自己不理解的孩子,讓孩子感受不到被同理的關懷與連結。

也許,人之所以這麼多痛苦,就是因為太多不理解也不被理解的地方。對自己、對他人,多點理解,也許才能消弭無謂的痛苦。

王赦是幸福也是幸運的。
幸運地錯過通往不歸路的車,所以擁有重新為自己人生努力的機會。
他很幸福,縱使他對法扶案件的執著可能會帶來夫妻間的爭執、縱始他無法開口對太太承認他的堅持,其實是為了治療心裡的傷痛,那個他比幼時夥伴幸運的虧欠感愧疚感,但美媚看懂了他。
她看懂王赦接黑道訴訟案其實是為了自我懲罰,她看懂他對李曉明父母的冷漠拒絕是壓抑自己的心、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所以她擁抱他,呼喚他,希望他做回那原本溫暖正義的王赦。

我喜歡這樣的結尾。
思聰學習與自己的病和平共存、宋喬安修復了與家人間的關係、李曉明的父母盡己之力,彌補受害者家屬的傷痛。

如果說悲劇的結尾是為了提昇心靈的層次,與惡的喜劇結尾卻避免了情感傷痛的沉溺。
每個人都不完美、每個人都曾受傷,要不我們沉溺於不完美與傷痛中,繼續撕爛自己的傷口,以這樣的心情,拉扯自己與他人間的關係,創造出新的傷痛;又或者我們放下這樣的執著,翻轉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人是群居的生物,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緊密相依,尤其是親人。
親人的扶持、與家人間的緊密關係,是拉你一把的力量,帶你回正途,令人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與自己產生不了連結,這樣心靈層次的空虛,似乎做什麼都無所謂了,又何況只是殺幾個人。

回歸最初,家庭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根本。
我想,當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後,父母會在哪裡呢?父母會即時接收到孩子傳遞出的訊號嗎?父母是否被外在的掌聲與所謂的成就感所迷惑,反而忘記家中那雙視父母為天地的純真雙眼。父母的不以為意或自以為是,也許是孩子世界崩壞的開始。

成為努力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父母、讓家成為更令人安心的場域、讓家人間的連結更緊緊相伴,也許更是這個世代的我們,該學習的集體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青懶媽的沙龍
33會員
35內容數
媽媽這個角色,總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在背後支持全家實踐夢想,卻忘記自己也曾經擁有滿腔熱血與抱負。 也許是沉重的家務壓垮了媽媽的雄心壯志,也許是打理家務太累讓媽媽忘記如何展開笑顏。 但,媽媽開心,全家才會歡欣。 讓文青懶媽帶你一起輕減家務、無痛整理,媽媽更有me time。
文青懶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9/16
感謝讀者推薦,懶媽在圖書館的等待清單上排隊許久,總算與複利效應相遇。 看完後不禁覺得,複利效應是一本趨吉避兇的生活指南。 趨吉避兇,其實穿說了就是一種選擇的過程。 複利效應,利用各種事例,說明人生中的改變從微小的事物開始調整。 作者行雲如水的文筆,讓你驚嘆原來生活真的可以不一樣。
Thumbnail
2020/09/16
感謝讀者推薦,懶媽在圖書館的等待清單上排隊許久,總算與複利效應相遇。 看完後不禁覺得,複利效應是一本趨吉避兇的生活指南。 趨吉避兇,其實穿說了就是一種選擇的過程。 複利效應,利用各種事例,說明人生中的改變從微小的事物開始調整。 作者行雲如水的文筆,讓你驚嘆原來生活真的可以不一樣。
Thumbnail
2020/05/24
《恩珠的房間》這一部男帥女美的劇集,裡面也沒有富可敵國的家族對決。 辭職宅居在家的日子,恩珠靠著兼職過活。 她的房間,跟她的人同時昏沉著。看著ins上朋友們的照片,彷彿大家都隨著時間在成長前進,只有她一個人跟房間一起被世界遺忘。 這樣的日子,卻在打翻紅酒的那天起了變化。
Thumbnail
2020/05/24
《恩珠的房間》這一部男帥女美的劇集,裡面也沒有富可敵國的家族對決。 辭職宅居在家的日子,恩珠靠著兼職過活。 她的房間,跟她的人同時昏沉著。看著ins上朋友們的照片,彷彿大家都隨著時間在成長前進,只有她一個人跟房間一起被世界遺忘。 這樣的日子,卻在打翻紅酒的那天起了變化。
Thumbnail
2020/02/21
《想見你》,無疑是2020年最不可錯過的台劇之一。 劇裡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曾被劃下一道深深的傷口。 當我們變成堅強的大人後,卻忘記了曾經的我們有多脆弱; 我們忘卻了一路走來流過的眼淚,忘記了那些磕磕碰碰造成的傷疤。 「有些人很幸運,他們可以自己想開,或是會有朋友適時的拉他們一把,讓他們度過這些難關,
Thumbnail
2020/02/21
《想見你》,無疑是2020年最不可錯過的台劇之一。 劇裡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曾被劃下一道深深的傷口。 當我們變成堅強的大人後,卻忘記了曾經的我們有多脆弱; 我們忘卻了一路走來流過的眼淚,忘記了那些磕磕碰碰造成的傷疤。 「有些人很幸運,他們可以自己想開,或是會有朋友適時的拉他們一把,讓他們度過這些難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以一起戲院槍擊案為主軸,透過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人權律師、記者、醫生、社會大眾等角色,來看待這事件的後續效應。接露每個角色背後善與惡的一面。
Thumbnail
以一起戲院槍擊案為主軸,透過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人權律師、記者、醫生、社會大眾等角色,來看待這事件的後續效應。接露每個角色背後善與惡的一面。
Thumbnail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為背景,描述加害者、被害人家屬的心理狀態,涉獵的範圍還包括媒體間接殺人、精神病患者康復問題等等,議題龐大卻沒有失焦,每部份都有條不紊地既牽動觀眾的心,又留有思考空間,的確是近年「不可不看」的台劇。
Thumbnail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為背景,描述加害者、被害人家屬的心理狀態,涉獵的範圍還包括媒體間接殺人、精神病患者康復問題等等,議題龐大卻沒有失焦,每部份都有條不紊地既牽動觀眾的心,又留有思考空間,的確是近年「不可不看」的台劇。
Thumbnail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為人們口中的佳作。
Thumbnail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為人們口中的佳作。
Thumbnail
「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相信不管聽過或看過流星花園這部偶像劇的你,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 讓我想到近年來,許多校園或職場霸凌事件逐漸浮上檯面,不論是受害者或加害者還有第三方媒體,儘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事件過後,又該如何去面對並避免下一個悲劇呢?
Thumbnail
「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相信不管聽過或看過流星花園這部偶像劇的你,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 讓我想到近年來,許多校園或職場霸凌事件逐漸浮上檯面,不論是受害者或加害者還有第三方媒體,儘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事件過後,又該如何去面對並避免下一個悲劇呢?
Thumbnail
曾經為理想而奮鬥,對自己充滿自信,即便面對困難也不輕易低頭, 因為,你知道只要全心全意地努力, 即便過程不順心,你很清楚,至少朝理想更近一步了! 不過,卻換來社會大眾以及身邊親友的不諒解;後期則是因為現實考量,只好選擇了妥協,換來的就是不被自己諒解。 這情節是否覺得非常熟悉呢?
Thumbnail
曾經為理想而奮鬥,對自己充滿自信,即便面對困難也不輕易低頭, 因為,你知道只要全心全意地努力, 即便過程不順心,你很清楚,至少朝理想更近一步了! 不過,卻換來社會大眾以及身邊親友的不諒解;後期則是因為現實考量,只好選擇了妥協,換來的就是不被自己諒解。 這情節是否覺得非常熟悉呢?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 去年讓全台都為之瘋狂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夾帶著高人氣,在金鐘獎中橫掃6獎。 為什麼這齣台劇能如此扣人心弦,追根究柢就是這本劇本的細膩,成為這齣劇最能打動人的主因。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 去年讓全台都為之瘋狂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夾帶著高人氣,在金鐘獎中橫掃6獎。 為什麼這齣台劇能如此扣人心弦,追根究柢就是這本劇本的細膩,成為這齣劇最能打動人的主因。
Thumbnail
李曉明的電影院無差別殺人案,毀了九個家庭,也毀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妹妹抬不起頭,過著被人唾棄、自我放逐的生活。 在新聞台工作的宋喬安自此封鎖心房,每晚以酒精麻醉自己,婚姻關係降至冰點,與女兒天晴的關係也每況愈下。 法扶律師王赦不饒不棄地為李曉明奔走,希望能找出李曉明殺人的動機、轉變的原因。
Thumbnail
李曉明的電影院無差別殺人案,毀了九個家庭,也毀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妹妹抬不起頭,過著被人唾棄、自我放逐的生活。 在新聞台工作的宋喬安自此封鎖心房,每晚以酒精麻醉自己,婚姻關係降至冰點,與女兒天晴的關係也每況愈下。 法扶律師王赦不饒不棄地為李曉明奔走,希望能找出李曉明殺人的動機、轉變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