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親屬的死亡教育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為背景,描述加害者、被害人家屬的心理狀態,涉獵的範圍還包括媒體間接殺人、精神病患者康復問題等等,議題龐大卻沒有失焦,每部份都有條不紊地既牽動觀眾的心,又留有思考空間,的確是近年「不可不看」的台劇。

坊間對《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宏觀省思有很多,不過個人對劇中的親人死亡議題更感興趣,畢竟雖然我們不像宋喬安或李大芝,要面對摯親被殺/殺人,但喪失摯親後經歷的心情變化,應該是共通的。

宋喬安:沉溺於可憐當中就會被討厭?

可謂全劇軸心的宋喬安(賈靜雯),一直讓觀眾覺得「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為什麼?雖然她痛失兒子很無辜,但喪親之痛明明不只她一個(劇中最少還有她丈夫劉昭國),然而她酗酒度日,個性亦變得尖酸、暴躁,在私未能處理好與丈夫及女兒的關係,在公亦變得不近人情,對同事及工作態度強硬霸道。

raw-image

當她知道下屬李大芝(陳妤)是殺死兒子兇手李曉明(王可元)的妹妹之後,甚至借新聞自由之名動用私刑,指派記者獨家跟拍李大芝處理哥哥後事,並曝光李家人的住處,令她一度成為觀眾的黑特對象,果然「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

不過透過劇情安排,觀眾知道宋喬安「可恨又可憐」的原因——她一直走不出兒子死亡的陰影,案發當天她因為嫌電影沉悶,借外出聽電話為理由把兒子留在戲院,還對他撒了一個小謊「媽媽當然會回來啦!」沒想到這樣的謊言卻成永訣…相比劉昭國,宋喬安的喪子之痛還包括內疚自責:

我怎麼可以把天彥自己留在戲院裡面?
我過不去,我過不去… 昭國,我過不去…
raw-image

【摯親過世,就算只是自然生老病死,對親人來說也猶如「被殺」,然後我們會把過去的一些小事找出來,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甚至是做錯了,當時不應該這樣做,如果我們沒有做錯就好了…這樣的「人生不可以重來」的後悔,在摯親過世會被彰顯出來,而且會形成一種傷口,處理不好就會像前期的宋喬安,一直靠防禦及抑制情緒來維持狀態。】

雖然劇中礙於篇幅,情節安排比較急促及理想化,但像宋喬安那樣,透過親人(丈夫)及情緒咨詢,直接面對傷口來源, 正視傷痛,學習與自己和解,就是治療因摯親離世帶來情緒創傷的最好辦法。

李大芝:可以跟親人的選擇切割嗎?

同樣面對喪親之痛的李大芝(李曉文),卻因為哥哥是「無差別殺人」案件中的兇手,結果背負著比一般喪親者更多痛楚,父親在案發後只能酗酒度日,母親亦因為家裡經營的麵攤被砸,無法生存之下選擇搬離原住處,戴起口罩販賣肉粽維生,甚至要女兒改名、跟自己(及殺人犯哥哥)斷絕關係。

raw-image

而李大芝亦陷入「哥哥真的害了人」的思維當中,回憶到哥哥犯案前跟自己閒聊,他說「明天他要去做一件大事」,自己卻因為沉浸於心儀的學長約自己看戲的喜悅,沒有多問兩句,事後她就一直自責:如果當時有追問下去的話,是否一切都不一樣呢?這樣也成為她心中永遠的傷痕。

縱使你未必會成為殺人犯的兇手,但死去的親人做的一些「不能理解」的決定,可能是自殺、死前選擇了某條「不歸路」,甚至可能只是聽了某個人的話選擇令他們死亡的交通工具、班次、道路…無論是自決或非自決的死亡,也會令在生的親人背負一輩子的痛。

raw-image

《我們與惡的距離》全劇對李大芝一家的態度貫徹始終,溫柔又諒解 — —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跟我的家人就沒有活下去的權力嗎?

【因為「死者為大」,然而我們未能控制死者的決定,只能就在生者角度碎嘴,將怪責的壓力轉嫁到在生的死者家屬身上。其實他們很無辜,在承受喪親的傷痛同時,也要把死者的一切揹上身。】

縱使我們真的很喜歡「找戰犯」,死者家屬無論如何不應該被歸為「戰犯」,亦不應在他們的傷口上灑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福同學的沙龍
73會員
205內容數
雖然偏好日本影視,亦會討論香港、台灣及海外的戲劇作品,觀點未必獨特創新,就是愛胡言亂語,希望能找到同好交流。
大福同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5
《鬼才之道》雖然票房不如預期,但它帶來的豐富內涵和幽默感卻讓人驚喜。電影由《返校》導演徐漢強和女主角王淨合作,以鬼的視角探討死亡與壓力的議題,並融入大量台灣都市傳說及經典二次元元素。儘管風格輕鬆喜鬧,但深層的家庭壓力與生活期望使故事更具厚度。這篇文章分享了觀影後的共鳴與感受,適合喜愛奇幻喜劇的觀眾。
Thumbnail
2024/08/25
《鬼才之道》雖然票房不如預期,但它帶來的豐富內涵和幽默感卻讓人驚喜。電影由《返校》導演徐漢強和女主角王淨合作,以鬼的視角探討死亡與壓力的議題,並融入大量台灣都市傳說及經典二次元元素。儘管風格輕鬆喜鬧,但深層的家庭壓力與生活期望使故事更具厚度。這篇文章分享了觀影後的共鳴與感受,適合喜愛奇幻喜劇的觀眾。
Thumbnail
2023/05/29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明明將LGBT、傳統習俗(冥婚)、警匪無間道等元素共冶一爐,胡鬧到盡頭竟然「親情」後座力最大?「同志鬼魂」各種心願未了,最後能夠讓他成功投胎,竟然是排解長輩的「喪親之痛」,簡直「不敢相信!」
Thumbnail
2023/05/29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明明將LGBT、傳統習俗(冥婚)、警匪無間道等元素共冶一爐,胡鬧到盡頭竟然「親情」後座力最大?「同志鬼魂」各種心願未了,最後能夠讓他成功投胎,竟然是排解長輩的「喪親之痛」,簡直「不敢相信!」
Thumbnail
2021/03/15
也許只是巧合,但作為去年台灣同期上映的電影,《消失的情人節》與《怪胎》意外有對照意味——同樣是超現實設定,外界眼中都不太正常的男女主角,兩怪相遇的愛情,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呢?相對於最後殘酷又現實的《怪胎》,《消失的情人節》卻是在奇幻包裝之下,講述寂寞中女與戇直宅男錯過與重遇彼此的純愛童話。
Thumbnail
2021/03/15
也許只是巧合,但作為去年台灣同期上映的電影,《消失的情人節》與《怪胎》意外有對照意味——同樣是超現實設定,外界眼中都不太正常的男女主角,兩怪相遇的愛情,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呢?相對於最後殘酷又現實的《怪胎》,《消失的情人節》卻是在奇幻包裝之下,講述寂寞中女與戇直宅男錯過與重遇彼此的純愛童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曾和友人一起去看了這部紀錄片,當天場次觀賞的人非常少,加起來總共才五人,可能是這樣的題材實在不討喜吧。片名讓人聯想到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裡,謝瓊煖飾演的犯人母親,推著推車撕心裂肺地吶喊:「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我是淚點低的人,雖然整部紀錄片的氛圍低調且克制,然
Thumbnail
曾和友人一起去看了這部紀錄片,當天場次觀賞的人非常少,加起來總共才五人,可能是這樣的題材實在不討喜吧。片名讓人聯想到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裡,謝瓊煖飾演的犯人母親,推著推車撕心裂肺地吶喊:「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我是淚點低的人,雖然整部紀錄片的氛圍低調且克制,然
Thumbnail
沒有一輩子的朋友, 抑或者,沒有一輩子的仇人, 在親情面前更是...
Thumbnail
沒有一輩子的朋友, 抑或者,沒有一輩子的仇人, 在親情面前更是...
Thumbnail
改編日本知名小說的《模仿犯》在上線前就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導演和編劇團隊很有企圖心,除了懸疑驚悚,也在乎社會層面的表達,不願意流為形式的警匪追兇。然而實際看完劇後,卻感覺改編後的劇情,無論是社會問題的討論、人物的刻畫,還是推理線索的鋪陳,都不是那麼完整...
Thumbnail
改編日本知名小說的《模仿犯》在上線前就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導演和編劇團隊很有企圖心,除了懸疑驚悚,也在乎社會層面的表達,不願意流為形式的警匪追兇。然而實際看完劇後,卻感覺改編後的劇情,無論是社會問題的討論、人物的刻畫,還是推理線索的鋪陳,都不是那麼完整...
Thumbnail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2020走紅的韓劇之一,它用童話般瑰麗浪漫的愛情故事包裝了精神疾患者與其家屬,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不友善。 原初的psyche並非指精神疾病,而代表了靈魂、是受盡折磨的美麗心靈,也許在劇中也寓意了,這些得到在醫療診斷上異常標籤的人們,只是一群受苦的美麗靈魂。
Thumbnail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2020走紅的韓劇之一,它用童話般瑰麗浪漫的愛情故事包裝了精神疾患者與其家屬,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不友善。 原初的psyche並非指精神疾病,而代表了靈魂、是受盡折磨的美麗心靈,也許在劇中也寓意了,這些得到在醫療診斷上異常標籤的人們,只是一群受苦的美麗靈魂。
Thumbnail
 最近NETFLIX網站上,觀賞排行占據Top10內的《聲命線索》或譯《電話》的韓國電影,劇情驚悚討論度非常的高.   這是韓國新銳導演的第一部商業劇情片.以韓國人最喜歡題材連續殺人案件,將受害者與殺人犯互動的平行時空內,以過去改變未來的因果關係為牽制,製造出箭在弦上的張力,帶來觀影當下的恐怖又緊張
Thumbnail
 最近NETFLIX網站上,觀賞排行占據Top10內的《聲命線索》或譯《電話》的韓國電影,劇情驚悚討論度非常的高.   這是韓國新銳導演的第一部商業劇情片.以韓國人最喜歡題材連續殺人案件,將受害者與殺人犯互動的平行時空內,以過去改變未來的因果關係為牽制,製造出箭在弦上的張力,帶來觀影當下的恐怖又緊張
Thumbnail
故事類型懸疑、愛情、奇幻、犯罪。 視覺美學部分,人物造型、場景轉換佈置、攝影設計、演員表演等,都令人目不轉睛。
Thumbnail
故事類型懸疑、愛情、奇幻、犯罪。 視覺美學部分,人物造型、場景轉換佈置、攝影設計、演員表演等,都令人目不轉睛。
Thumbnail
「有些人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死了的時候就很多人有興趣」 讓我們像個鑑識官來看看到底為什麼誰是被害者會這麼好看?
Thumbnail
「有些人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死了的時候就很多人有興趣」 讓我們像個鑑識官來看看到底為什麼誰是被害者會這麼好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