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怪味道的食物就OK?細菌界比拼的真相!

2019/12/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看到食物中毒的新聞,大概有人會心想:為什麼要吃那種腐敗的食物呢?真是太不小心了!
如果是更有自信的美食家,甚至會還會說:只要稍微聞一下味道,就算沒有保存期限,我也能馬上判斷食品是否新鮮!
但是,在專業主廚主持的飯店宴會,依然會發生大規模的食物中毒事件!難道是當天的廚師都嗅覺失效?或是賓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之後集體失察?
其實,這兩者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那麼,被會引發食物中毒細菌附著的食物到底有什麼外在特徵呢?
1. 臭
2. 顏色改變
3. 變酸
4. 摸起來黏黏的…
登登~叉叉!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
事實上,會引發食物中毒的細菌,即使增殖到了有害的細菌密度,食品本身並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就算是最重視新鮮的透熟蝦子,帶菌狀態下依舊會保持原本蝦子該有的色,香,味甚至脆度。
也就是說,你看/聞/吃不出來的啦!
那… 印象中的臭、顏色改變、變酸、摸起來黏黏的… 那些狀況是怎麼回事?
那是腐敗菌在增殖。
這個答案也許讓大家更加疑惑了。
蛤?既然食物已經腐敗到這種程度了,不是也應該有食物中毒的菌在其中增殖嗎?

這裡就觸及了微生物的重要特徵,速度快者獲勝。
會引發食物中毒的情況,通常是食物料理完成後擱置太久,或溫度管理不當,使得腐敗菌快速增加,並散發出臭味。
但在微生物的速度快者為勝的競爭法則下,只要有某一種微生物開始快速增生、擴張領地時,同一場域下的其他微生物多半就無法再增加。
因此,一旦食物中毒的菌種開始增值,腐敗菌就會被壓制,食物反而不會出現異味;相反地,只要腐敗菌開始增殖,食物中毒的菌種就會被暫時停止增加。
換個方式說,如果是帶有微微怪味的食品,就算有勇者抱持著不浪費食物的想法而吃下肚,也許會拉肚子,但不見得會引起食物中毒。

想不到吧,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細菌界也是競爭激烈哩!
因此,「沒有臭味,這食物很安全」這句話是不成立的。
再有名的食品企業出品,再專業的廚師掌廚,只要輕忽了消毒這個動作,就容易引發食物中毒事件。

更多有趣的內容:
Amazon Kindle 電子書:
Readmoo讀墨電子書: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健康醫療福利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wiTube|SwiTube編輯團隊
SwiTube|SwiTube編輯團隊
本專欄由非營利組織 TOCDA 台灣開放式課程發展協會 所擁有。我們希望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知識與生活中的重要訊息,內容包含:環保、健康、動物與人文學科,每週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