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貝聿銘:做人建築如竹子,風雨再大也只是彎彎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年5月,筆者有機會聽上貝大師一席話,成就我事業的新節點,能夠對紐約市的都市可持續發展盡點綿力。以本文向大師致謝。
享譽世界的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今年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他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留在了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幾乎拿遍建築界所有的世界頂級獎項,被譽爲「世界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光線魔術師」,也被認爲「創造了本世紀最美麗的內部空間和外部造型。」
照片來源《紐約時報》
貝聿銘於1917年4月26日在廣州出生,他所在的貝氏家族是名門世家,有傳媒甚至形容這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十五代的家族」。貝氏家族於明代中葉遷居蘇州,是當時「蘇州四富」之一,叔祖貝潤生是「顏料大王」,曾斥巨資買下獅子林進行修繕供家族之用;而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則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亦是香港中國銀行的始創人。
1918年,貝聿銘一家人為逃避政爭,舉家移居香港,他的童年亦在香港度過,曾入讀聖保羅書院。1927年,貝聿銘搬到上海,其後每年暑假都會回蘇州入住祖居「獅子林」。他曾謂:「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這是我從蘇州園林中學到的。」
貝聿銘1935年負笈美國攻讀建築學,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之後再於哈佛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1948年,他加入紐約發展商Webb and Knapp,擔任建築部總監(Architecture Director)一職,直到1955年開始自立門戶,成立I.M. Pei & Associates聯合事務所。
起初他從設計公寓起步,後來逐步轉向公共建築,例如在1964年獲得甘迺迪圖書館(John F. Kennedy Library)的設計權,並在1989年參與法國巴黎羅浮宮的擴建工程,設計出羅浮宮入口處標誌性的玻璃金字塔。
甘迺迪圖書館暨博物館一隅。作者攝影
筆者曾親身參觀位於美國麻州波士頓近郊的甘迺迪圖書館暨博物館,該建築發揮貝氏擅長的現代風格,活用玻璃、鋼材與大理石等材料,簡潔造型與幾何線條,讓矗立於港口旁的圖書館融入地景與海景,被譽為建築史上傑作之一。
在各地得到美譽的同時,貝聿銘也在從他那一代建築師所面臨的最慘痛挫折中恢復過來:他最引人注目的項目之一——波士頓科普利廣場700英尺高的約翰·漢考克大廈(John Hancock Tower)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
漢考克大廈一直是波市地標。照片來源《波士頓環球報》
這座纖薄優雅的藍色玻璃大廈由他的合作夥伴亨利·科布(Henry Cobb)設計,1973年接近完工時,表面的玻璃開始片片脫落。他們迅速換上了膠合板,但等到他們找到根本的問題所在時,將近三分之一的玻璃已經脫落,對貝聿銘和他的公司而言,這是專業上的奇恥大辱,也帶來了巨大的法律責任。
專家後來查證,問題不在於貝聿銘的設計,而在於玻璃本身:漢考克大廈是最早使用新型反光雙層玻璃的高層建築之一。
對此,貝聿銘曾說:「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這句話的背後是博學和優雅,更是接受一個不完美世界的樂觀態度。
1974年,貝聿銘第一次回到蘇州老家。這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共產中國,他面對的是「100多位穿著破舊藍黑衣服的親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後來貝聿銘對同事說:「我在他們面前沒有一絲一毫的優越感。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歷史的偶然。」
據悉中共1949年建政後,貝聿銘曾想回國效力,但其父貝祖貽阻止了他。或許貝祖貽內心是明晰中共是什麼貨色的。其自己也移居海外,1959年任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副董事長等。貝祖貽的這一決定使這一支貝家成員躲過了中共的迫害,也為貝聿銘最終走向大師奠定了基礎,而留在大陸的其他貝家成員,幾乎沒有一個躲過厄運的。
留在大陸的貝家人在中共建政後,很「識時務」的將大部分財產上交出去了,比如銀行、電力、燃油和染料的經營權,兩幢房子也交了,其中一幢是上海法租界南陽路170號的貝家花園洋房,一幢就是「獅子林」。儘管如此,貝聿銘的族弟貝重威,因「右派」入罪判刑22年,發配黑龍江勞教。妹妹貝聿琳想方設法弄了點白糖寄給他。後來,他對大家說,要是沒有這白糖,他肯定已經自殺了。
貝聿琳的銀行家丈夫儘管自降工資,但仍是「歷史反革命」。貝聿銘的九姑貝娟林嫁給了同為顏料大亨的吳同文。後來吳同文在遭到批鬥後,服毒自盡,貝娟林也被掃地出門。
貝聿銘在一次甘迺迪圖書館董事和受託人的會議上,與甘迺迪夫人和羅伯特•甘迺迪一起開懷大笑。照片來源《紐約時報》
貝聿銘是屬於世界的。他離開中國60餘年,為世界留下美和精益求精。他說過,一個城市之所以能夠吸引人,是因為房子建得穩固,建築歷久不衰(built to last),可以承載歷史和故事。
有一次,貝老曾為一台升降機把各塊石片上上下下擺弄了一周,才調到了他心中最完美的樣子。他說,「沒有一件優秀的作品是在瞬間完成的,是可以不經歷時間考驗的。無論是建築還是藝術,它最真正的價值最終都只能交給時間去做評判。時間對我的創作來說至關重要。」
惜時如金,貝聿銘先生無時不刻地充實了自己的這100年。而貝家的另一支的下一代在香港,八旬高齡仍為殺人政權塗脂抹粉,以黑幫仇殺的標準評判是非。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太渺小。甘迺迪圖書館裡一句話說得好,「人會死,國家會興亡,只有意念永遠長存」(A man may die, nations may rise and fall, but an idea lives on)。
照片來源《紐約時報》
這個專欄是我的私人博客,紀錄鼓勵人的文字、一點思考的過程,希望和大家一起,克服生命給人的難題。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或者覺得我為您帶來新的觀點,少許思考,請考慮付費訂閱,或者單次贊助我的寫作。我會把訂閱收益,全數捐給「612人道支援基金 612 Humanitarian Relief Fund」幫助香港的抗爭者。「612人道支援基金」是為所有在反送中運動中受傷、被捕或有關人士,提供醫療費用、心理/精神輔導費用,法律費用及其他相關的人道支援。我會在收到贊助的下一個月,第一篇文章公布捐款詳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28內容數
人生是一場修行,生活因學習而豐盛。木港精舍(Woodhaven Vihara)紀錄鼓勵人的文字、一點思考的過程。人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只有認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克服生命給人的難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富蘭克林每天5點鐘起床後,都問自己「我今天應該成就什麼事?」(What good shall I do this day?)
沒耐性一直是人類的通病,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說,當交通堵塞或要排隊的時候,一些人就開始不耐煩了。有些專家認為,今天的人比以前的人更沒耐性,原因可能是你想不到的。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一說到孤獨的人,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獨居老人,無人問津。不過,研究顯示,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孤獨。
「忙」是一種現實的存在,事務繁雜,逼使着人投入其中,身體得不到休息,是一種忙;而心煩意亂,時刻充滿各種雜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寧靜,也是一種忙。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美國心理學家,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 作者派克醫生(M. Scott Peck, MD) 認為,人們最傑出的時刻,往往在極不舒適、不開心或理想未得到滿足時才被激發。正是這些逆境,讓我們不得不走出舒適區,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吉伯特(Daniel Gilbert)相信,在我們畢生熱切追求的幸福,大多數人卻有個錯的地圖,就像光學幻覺欺騙我們的眼睛一樣,以同樣的方式騙過我們自己的腦。
富蘭克林每天5點鐘起床後,都問自己「我今天應該成就什麼事?」(What good shall I do this day?)
沒耐性一直是人類的通病,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說,當交通堵塞或要排隊的時候,一些人就開始不耐煩了。有些專家認為,今天的人比以前的人更沒耐性,原因可能是你想不到的。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一說到孤獨的人,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獨居老人,無人問津。不過,研究顯示,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孤獨。
「忙」是一種現實的存在,事務繁雜,逼使着人投入其中,身體得不到休息,是一種忙;而心煩意亂,時刻充滿各種雜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寧靜,也是一種忙。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美國心理學家,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 作者派克醫生(M. Scott Peck, MD) 認為,人們最傑出的時刻,往往在極不舒適、不開心或理想未得到滿足時才被激發。正是這些逆境,讓我們不得不走出舒適區,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吉伯特(Daniel Gilbert)相信,在我們畢生熱切追求的幸福,大多數人卻有個錯的地圖,就像光學幻覺欺騙我們的眼睛一樣,以同樣的方式騙過我們自己的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秀美術館由大名鼎鼎的貝聿銘先生設計, 他在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後, 受邀來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貝聿銘先生引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設計概念, 一出隧道彷彿看到世外桃源。建築面積有80%以上埋在地底下, 貝聿銘先生利用幾何圖形編織而成的屋頂, 使陽光注入室內。獲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球十大建築。
Thumbnail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海明威說過這樣的話,實際體驗巴黎的美,我也臣服於這座城市。
Thumbnail
巴塞隆納之旅,就是建築師高第的藝術之旅。但是我還是最喜歡聖家堂,因為在那裡,我看到的不是天堂,而是一雙天才的手,為苦難的人民打造的心靈空間,任何人,在這座高第親手打造的聖潔森林中,都能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韻律。
Thumbnail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中,發現獨特的建築之美。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是臺灣戰後建築史上的重要作品,呈現理性、創新和現代性。這篇文章探討波浪大樓的功能、美感以及施工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並介紹設計師陳仁和的背景與貢獻。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 作品融合了簡約主義與現代主義的理念, 注重線條、空間和材料的純粹性。以下是一些密斯·凡德羅的代表作品: 巴塞隆納德國銀行總部(德國巴塞隆納銀行): 這座建築是密斯·凡德羅在巴塞隆納的代表
Thumbnail
  我國近年來陸續修復許多哲學家與文學家等思想家的故居,如:殷海光故居、方東美寓所、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等。相較於一般的修復工程,修復思想家的故居有何不同?又思想家的文化資產是其「故居」還是其「思想」?   哲學家柯靈烏(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歷史就是思想
Thumbnail
他的父親是個有卓越眼光的人,小時候父親開始經營家具工廠,再將賺的錢大筆投資原木,幾十年前努力拼賺飽的年代,幾乎沒有森林保育觀念,那時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上好的巨木、香杉、檜木、肖楠,而現在即便有錢、有管道也不見得有人割愛,也於是他繼承了父親龐大的資產跟衣食無虞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湖濱散記 #作者:享利•大衛•梭羅 http://gofile.me/6BLsh/4EcYBh2lQ 梭羅,或許是華爾騰湖畔的第一位移民,親手蓋的小木屋也會是最古老的建築。生活在這裡,沒有通往文明世界的路,卻有通往心靈世界的門 。 為什麼你們看起來走得很快,實際上卻慢得要死。當人們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秀美術館由大名鼎鼎的貝聿銘先生設計, 他在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後, 受邀來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貝聿銘先生引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設計概念, 一出隧道彷彿看到世外桃源。建築面積有80%以上埋在地底下, 貝聿銘先生利用幾何圖形編織而成的屋頂, 使陽光注入室內。獲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球十大建築。
Thumbnail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海明威說過這樣的話,實際體驗巴黎的美,我也臣服於這座城市。
Thumbnail
巴塞隆納之旅,就是建築師高第的藝術之旅。但是我還是最喜歡聖家堂,因為在那裡,我看到的不是天堂,而是一雙天才的手,為苦難的人民打造的心靈空間,任何人,在這座高第親手打造的聖潔森林中,都能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韻律。
Thumbnail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中,發現獨特的建築之美。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是臺灣戰後建築史上的重要作品,呈現理性、創新和現代性。這篇文章探討波浪大樓的功能、美感以及施工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並介紹設計師陳仁和的背景與貢獻。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 作品融合了簡約主義與現代主義的理念, 注重線條、空間和材料的純粹性。以下是一些密斯·凡德羅的代表作品: 巴塞隆納德國銀行總部(德國巴塞隆納銀行): 這座建築是密斯·凡德羅在巴塞隆納的代表
Thumbnail
  我國近年來陸續修復許多哲學家與文學家等思想家的故居,如:殷海光故居、方東美寓所、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等。相較於一般的修復工程,修復思想家的故居有何不同?又思想家的文化資產是其「故居」還是其「思想」?   哲學家柯靈烏(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歷史就是思想
Thumbnail
他的父親是個有卓越眼光的人,小時候父親開始經營家具工廠,再將賺的錢大筆投資原木,幾十年前努力拼賺飽的年代,幾乎沒有森林保育觀念,那時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上好的巨木、香杉、檜木、肖楠,而現在即便有錢、有管道也不見得有人割愛,也於是他繼承了父親龐大的資產跟衣食無虞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湖濱散記 #作者:享利•大衛•梭羅 http://gofile.me/6BLsh/4EcYBh2lQ 梭羅,或許是華爾騰湖畔的第一位移民,親手蓋的小木屋也會是最古老的建築。生活在這裡,沒有通往文明世界的路,卻有通往心靈世界的門 。 為什麼你們看起來走得很快,實際上卻慢得要死。當人們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