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誰能命令你殘忍?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為了服從命令,誰都有可能隨意開槍殺人

拿最近香港的事件做為比喻,為何警方能夠對平民百姓施予暴力到這種程度?
家庭、親戚、朋友,生活、期許、夢想,彼此都有屬於自己生活的悲喜哀樂,政府官員與民眾沒有甚麼不同,但為何有了身分的隔閡就容易產生出對立,可以在官僚的立場咒罵死老百姓、可以在庶民的立場指責無能政府?

如果你是納粹德國士兵,會不會一起屠殺猶太人?

如果你是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會不會跟著一起屠殺中國人?

姦淫擄掠、謀財害命這種些喪盡天良的事情,是否埋藏在每個人的心裡,是必要之惡?只是在道德感過度膨脹的戰後世界我們看不出來?我們會在甚麼樣的狀況之下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人?

米爾格倫實驗


raw-image

1961年7月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為了研究納粹人執行屠殺的原因背後,是否有著無法拒絕的理由,是否有著身不由己的立場,所設計的實驗。

實驗有三種腳色,分別為「老師」、「學生」和「研究人員」,老師和學生是各個教育階層、年齡所隨機挑選的實驗對象,老師必須在實驗過程中,接受研究人員的命令,針對學生答錯的考題施予電擊,並隨著答錯的次數累加電擊的強度。

這些隨機挑選的老師們會被告知學生的反應是假的,並且不需要承擔任何實驗的後果,但實際上學生所承受的電擊是真的,從75伏特的抱怨、150伏特的劇痛請求停止實驗、200伏特的哀號全身僵硬,到300伏特以上的拒絕說話甚至無法說話。

面對實驗過程中的不安、自責與罪惡感,無論是後來在德國、荷蘭、西班牙、澳洲、義大利、約旦等地重複進行實驗,結果都大致符合,60%~70%的人願意持續無視學生的痛苦直到按下最大的電擊強度450伏特三次讓實驗停止。

普遍認為,人體的安全電壓是36伏特,100伏特以上的交流電將開始有致命的危害。

權威服從的演化背景

合理的推測,人類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之下,也就是權威的命令、免責的前提,只要是上級交代的事項,即便冷酷、殘忍、違法、敗俗,有一半以上的人會成為掌權者手中的劊子手。無怪乎執行國家公權力的這些人為何能無視受害者的哭訴與哀求,拆掉平民的房屋、毀掉人民的家庭,甚至奪走人民的性命,潛藏在血液裡的服從因子,會讓我們擱置內心的道德感,誇張的執行所有的命令

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大抵從農業社會建立開始,便帶有濃厚的階級領導的地位。權力的分層能賦予社會強大的分工體系,有效的建立資源生產、國防、國防和貿易的社會安全基礎,想像一個毫無權力制約的國家,無政府、無領導的群體會有怎樣失序的反應。我們從小也不斷地被父母、社會所教養著,服從權威、規則,有著至高無上的價值,不但意味著權威往往代表著正確、財富、地位,也代表著服從權威能帶給自己好處、特權、利益

兩千年來影響千億人的最暢書籍《聖經》,《舊約》裡的亞伯拉罕得以在上帝未提供任何解釋理由的前提下遵從吩咐,就願意用利劍將自己的小兒子心臟刺穿。

只要看起來像就行了

raw-image

權威的影響對我們有著反射行為般的影響力,大腦如何判斷眼前的人物是否帶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其所說的話是否具有公信力(即便不正確),有幾個主要的辨識特徵,是所謂的權力符號。分別為頭銜、服裝,以及象徵物

面對亮眼的頭銜,我們的身分不自覺得就顯得卑微,即便討厭一個高級主管時日已久,談話之總是不自覺的畢恭畢敬起來,能聽從自己的內心去表達意見的能有多少人呢?
外表穿著整齊體面,舉止優雅端莊,就是能帶給觀眾更多的信賴感和服從性。隨機挑選民眾接受一個穿便衣和穿警察制服的人所給予的要求,92%的人可能都會直接順從穿警察制服的指示。白襯衫上槳、尖頭發亮的皮鞋、經典款西裝、沉著的質料、深色的格調,都能給人更有權威和地位的形象。穿著能夠影響多少人們的潛意識被說服的傾向,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低估了不少。
最後,實驗顯示,前面開著一台豪華轎車時,後面開車的人比起遇到常見的國民轎車或老舊型式的車體,一半以上在後方的駕駛人都會變得比平常更有耐性了,對比遇上普通的車型而言,喇叭按得更勤,或者乾脆靠上保險桿。

如何拒絕

一般而言,權威人士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那些設為地位較高的律師、醫師、法官、企業家、團體領袖等,必然都有著相當的認知和學識才能造就其地位,但形象就如同故事一般得以偽造虛構,我們也不時必須提防這些有心人士的刻意引導,在面對服從慾望的同時,有意識地問自己兩個問題:

這個權威是真正的專家嗎?
各行各業有其專門,聞道、術業都有先後和專攻的問題。提出見解的人本身過去是否過去就是深耕在這個領域的人?是我們在尋求專業意見時必須考量的作法。有太多「不正確的專家」充斥在新聞媒體以及社交版面,只用幾句聳動的標題和正經的語氣就提出讓人瘋傳的虛假訊息,搞的謠言可畏人心惶惶。

這個專家說的是真話嗎?
即便專家是真正的專家,但隱瞞部分的事實,有時候對提供訊息的人反而比較有好處。違背道德謀求私人利益的權威人士,也是有可能發生在真正的專家群裡面。不管事身在公門的職員、或在企業界裡的服務專員,我相信彼此都深知,我們從來都不會把所有真相告訴他人。

2019.12.25 7:44

參考資料
《影響力》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1%B3%E7%88%BE%E6%A0%BC%E5%80%AB%E5%AF%A6%E9%A9%97
感電危害-http://physcourse.thu.edu.tw/bs508a/%E9%97%9C%E6%96%BC%E9%9B%BB%E5%AD%90%E5%AD%B8%E5%AF%A6%E9%A9%97/%E6%B3%A8%E6%84%8F%E5%AE%89%E5%85%A8/%E6%84%9F%E9%9B%BB%E5%8D%B1%E5%AE%B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win Tsai的沙龍
21會員
80內容數
Erwin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3/07
就算當我自己被問起「以前不也都沒有甚麼問題?」「我們不都是這樣長大的?」或是任何一個經驗比自己更豐富的人告訴你「第一個照書養,之後照豬養」的時候,也無力產生過多的辯駁。
Thumbnail
2020/03/07
就算當我自己被問起「以前不也都沒有甚麼問題?」「我們不都是這樣長大的?」或是任何一個經驗比自己更豐富的人告訴你「第一個照書養,之後照豬養」的時候,也無力產生過多的辯駁。
Thumbnail
2020/02/11
如同每天壓榨文字來知道自己腹肚裡的墨水是否飽足;如同市場總會以不同的走勢和誘惑來測試究竟是甚麼樣的交易者。改變的機會降臨時不僅考驗著你能不能把握,還有能不能持續,還有能不能在困惑中維持既定的策略。大師的話和書本和事蹟都不能成為你自己的血肉,我們可以把他作為標竿,但仍舊必續靠自己寫下自己的書和交易紀錄
Thumbnail
2020/02/11
如同每天壓榨文字來知道自己腹肚裡的墨水是否飽足;如同市場總會以不同的走勢和誘惑來測試究竟是甚麼樣的交易者。改變的機會降臨時不僅考驗著你能不能把握,還有能不能持續,還有能不能在困惑中維持既定的策略。大師的話和書本和事蹟都不能成為你自己的血肉,我們可以把他作為標竿,但仍舊必續靠自己寫下自己的書和交易紀錄
Thumbnail
2020/02/08
其實每次都覺得,不管玩甚麼,自己好像也都和女兒一樣,像個小孩子也很享受其中,就像每次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去玩積木,其實最認真玩得好像都是我自己,女兒就是過來推倒搞破壞的。而今天不管是放風箏還是吹泡泡,也同樣是燃起自己不少興致,總會不禁懷疑起自己,到底是有沒有童年阿?
Thumbnail
2020/02/08
其實每次都覺得,不管玩甚麼,自己好像也都和女兒一樣,像個小孩子也很享受其中,就像每次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去玩積木,其實最認真玩得好像都是我自己,女兒就是過來推倒搞破壞的。而今天不管是放風箏還是吹泡泡,也同樣是燃起自己不少興致,總會不禁懷疑起自己,到底是有沒有童年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有種惡,與生俱來,你擺脫不了。它潛行著,如病毒般,在人最脆弱的時候綻放,此時輕則無礙,重則死去六百萬人
Thumbnail
有種惡,與生俱來,你擺脫不了。它潛行著,如病毒般,在人最脆弱的時候綻放,此時輕則無礙,重則死去六百萬人
Thumbnail
希特勒、法西斯都己是過去式, 那你覺得獨裁式政權會再現於這世上嗎? 某天看到一部題材特別的電影,故事緣起1967年美國加州一所高中,歷史老師陰錯陽差的幫學生上了「極權政治」課程,學生認為當年的「法西斯極權統治」根本是狗屁,老師看著學生不屑的眼神,為了說服這些自大傲慢的學生,於是規劃了一場大膽的教學
Thumbnail
希特勒、法西斯都己是過去式, 那你覺得獨裁式政權會再現於這世上嗎? 某天看到一部題材特別的電影,故事緣起1967年美國加州一所高中,歷史老師陰錯陽差的幫學生上了「極權政治」課程,學生認為當年的「法西斯極權統治」根本是狗屁,老師看著學生不屑的眼神,為了說服這些自大傲慢的學生,於是規劃了一場大膽的教學
Thumbnail
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辯論題,這本書正是想挑戰「人性本惡」的想法,用很多種角度來證明人性本善,作者說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性本惡是一種可得性偏差,我們會被最容易浮現的在腦裡的念頭給誤導,每天24小時的新聞台報導的是哪裡有戰爭,哪裡有犯罪,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對世界感到失望,學校教我們各種
Thumbnail
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辯論題,這本書正是想挑戰「人性本惡」的想法,用很多種角度來證明人性本善,作者說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性本惡是一種可得性偏差,我們會被最容易浮現的在腦裡的念頭給誤導,每天24小時的新聞台報導的是哪裡有戰爭,哪裡有犯罪,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對世界感到失望,學校教我們各種
Thumbnail
如書名,作者要處理、解釋他的觀點:「人慈」。大多數人都是正派的好人,翻轉我們認為人類天性自私的迷思。要處理這樣大的問題,作者從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各領域著手,各種舉例佐證。
Thumbnail
如書名,作者要處理、解釋他的觀點:「人慈」。大多數人都是正派的好人,翻轉我們認為人類天性自私的迷思。要處理這樣大的問題,作者從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各領域著手,各種舉例佐證。
Thumbnail
拿刀砍人,開槍殺人,刀和槍要負責嗎?  刀槍是工具,沒生命的東西怎麼負責?那如果工具是人呢?  1961年4月11日,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en)在耶路撒冷受審。他是納粹「最終處理方案」的指揮官...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拿刀砍人,開槍殺人,刀和槍要負責嗎?  刀槍是工具,沒生命的東西怎麼負責?那如果工具是人呢?  1961年4月11日,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en)在耶路撒冷受審。他是納粹「最終處理方案」的指揮官...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拿刀砍人,開槍殺人,刀和槍要負責嗎? 刀槍是工具,沒生命的東西怎麼負責?那如果工具是人呢? 1961年4月11日,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en)在耶路撒冷受審。他是納粹「最終處理方案」的指揮官,負責屠殺猶太人。二戰結束時,乘亂逃亡阿根廷,是漏網大魚!躲藏15年,被以色列特工秘密抓回以
Thumbnail
拿刀砍人,開槍殺人,刀和槍要負責嗎? 刀槍是工具,沒生命的東西怎麼負責?那如果工具是人呢? 1961年4月11日,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en)在耶路撒冷受審。他是納粹「最終處理方案」的指揮官,負責屠殺猶太人。二戰結束時,乘亂逃亡阿根廷,是漏網大魚!躲藏15年,被以色列特工秘密抓回以
Thumbnail
說到二戰時期,歷史課本上一定會提到阿道夫·希特勒。以極權方式統治,得來的地位卻是由人民選舉產生。許多德國人民不願承認自己國家有這樣的歷史,不願相信自己曾被納粹洗腦而做出這麼荒謬的事,但他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心理手法潛移默化挑起種族戰爭,讓原本沒有惡意的人民無形中成為對猶太人的加害者?
Thumbnail
說到二戰時期,歷史課本上一定會提到阿道夫·希特勒。以極權方式統治,得來的地位卻是由人民選舉產生。許多德國人民不願承認自己國家有這樣的歷史,不願相信自己曾被納粹洗腦而做出這麼荒謬的事,但他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心理手法潛移默化挑起種族戰爭,讓原本沒有惡意的人民無形中成為對猶太人的加害者?
Thumbnail
在示威者眼中,執法者非常暴戾,他們不解為甚麼執法者會對社會的不公視而不見,只服從上級的命令。許多人也不明白,為何身邊朝夕相處、表現溫和的人,去到激烈的衝突現場時,會變成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
Thumbnail
在示威者眼中,執法者非常暴戾,他們不解為甚麼執法者會對社會的不公視而不見,只服從上級的命令。許多人也不明白,為何身邊朝夕相處、表現溫和的人,去到激烈的衝突現場時,會變成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
Thumbnail
如果你是納粹德國士兵,會不會一起屠殺納粹人? 如果你是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會不會跟著一起屠殺中國人? 姦淫擄掠、謀財害命這種些喪盡天良的事情,是否埋藏在每個人的心裡,是必要之惡?只是在道德感過度膨脹的戰後世界我們看不出來?我們會在甚麼樣的狀況之下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人?
Thumbnail
如果你是納粹德國士兵,會不會一起屠殺納粹人? 如果你是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會不會跟著一起屠殺中國人? 姦淫擄掠、謀財害命這種些喪盡天良的事情,是否埋藏在每個人的心裡,是必要之惡?只是在道德感過度膨脹的戰後世界我們看不出來?我們會在甚麼樣的狀況之下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