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父母的育兒實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師: Bess Hamiti ,連結: Pexels
甚麼時候我們會把自己裹在一個小圈圈裏面動彈不得,甚麼時候又該讓自己選擇正確的方法卻又不會變成沒有主見。
到底我們會因為看得越多越作繭自縛,還是會因為寡聞而驕傲自滿?
育兒的過程充滿未知和挑戰,卻也帶來許多恐懼和不安全感。
我不願意沉浸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做好自我安慰的努力,這樣的話也宛如責備一樣在打擊,因為那聽起來像是桀驁剛愎的父親和丈夫,未能理智的為家庭做出適當的引導。

尋求解方

關於過來人的影響力,我也清楚那些熬過來的媽媽們一定都多少能提供有用的資訊,基本上我都鼓勵孩子的媽盡量走入人群,結交那些帶有孩子的朋友,在親子館、在兒童公園、在辦公室或公共場合。我也會挑著那些和我們一樣正值孩子在全職照顧期間的同事上班期間,只要有機會、談得來,就分享彼此育兒的問題,提供我們的看法,他們提供他們的見解,委婉含蓄,有收穫則大力感謝,但彼此也都知道不能侵犯彼此的主權,有了自己的孩子都很清楚,要是被侵犯質疑,話題從此便不再延續。功課也是一直在做的,並不會僅限於紙張圖面。
每個真心對待子女的爸爸媽媽,都容易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那些最能聊得來的一定是帶有相同價值觀念的父母經,而不同教養方式就意味著理念不同,氣味不合對白半句多。
百歲醫師的作者可以用孩子長大後開心無憂的照片作為教養方式的推廣,也能被遵從依附理論的父母指責殘忍不適。
當下很難看出未來,從來也沒有任何一個家庭的狀況一模一樣,又有誰能擔當別人孩子的成長之責,拍胸保證自己的觀念是絕對正確的呢?
全心全意燃燒生命去親餵的媽媽,不會去接受認為親餵喝不飽營養不夠的媽媽勸說和意見,秉持尊重孩子需求的媽媽和堅持作息紀律的媽媽彼此之間談論不會超過三句。
全親餵的媽媽就算要接受建議,也一定選擇有同樣親餵偏執的過來人,就算只是因為諸多因素無法堅持哺乳,如此同好給予的建議只會是加油打氣,鼓勵彼此好好堅持。

要選擇支持,還是留下遺憾

或許在別人眼中,我是標準的PTT一族,可能也和一直以來的個性和成長經驗有關,我不擅於與人面對面爭論辯解,也不擅於控管被人指責或者嘲諷時所產生的情緒,所以99%以上的衝突場面,我會直覺迴避,忍住想說的話,即便心裡有千百個反駁的理由,也總是優先考慮說出口的話是否會帶來更激烈的反應,或對自己有更大的刺激。
沒有辯才無礙的敘事風格,我並不執著於本質上的個性差異,反而學著好好善用自己的弱項變成優點。不擅交際,就多看文字;不擅言辭,就多聽擇時;不擅從容;就選擇在一個人安靜時寫下自己完整的想法;不擅面對衝突,就避免衝突,那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所以兩個人之間的意見不和是常有的,而當歧見發生時,關係的維持永遠是我最優先考量的順序,如果不能妥協,就擇日再談,或者選擇尊重和包容,即便問題大幅的衝擊原本的價值觀念。
支持,意味著背對著你,也能上前擁抱
如果因為任何一方的堅持而使關係產生裂痕,再正確的理由都將顯得空洞,到最後也只是回到內心,要成就自己多一點,抑或是維繫關係多一點。
每個人都應該有不同的理由,不適合去談論怎樣才是對錯。要是逼迫對方順從所產生的是惦記一輩子的遺憾,那到底當下的傷害或是長遠的後悔該做出退讓,沒有人可以確定應該怎做,只有自己能夠做出決定。

我說哺乳

該不該在孩子自然離乳之前讓她以激烈抗拒的方式結束這個行為,爸爸有爸爸的取捨,媽媽也有媽媽的執著。
何時該離乳?斷奶?哺乳的意義?哺乳的營養?
其實誰的意見、誰的報告、誰的研究、誰的證據,有時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一旦貼近孩子哺乳時,看見她溫柔的表情、自在的動作、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的著愛的情緒時,還有甚麼可以選擇去相信的依據呢?。
應該誰也沒有權力剝奪這與母親之間最親密的碰觸,那就是哺乳類動物的自然行為,應該限制在甚麼樣的年齡截止,除了孩子自己,還有哺乳的母親,誰有沒有權力
到底是對過渡期的痛苦多一點,還是對孩子的同理心多一點,我想問題從來都不會因為做出一個選擇之後便海闊天空。困難和猶豫的當下總是充滿利弊得失的權衡,也許是說成害怕孩子哭泣的軟弱也好,但跨過軟弱之後會不會留下對自己的殘忍記憶?會不會軟弱只是對當下的煎熬所掩上的逃避?
唯一可以確定的,我們都將繼續在選擇中成長,也可能繼續在選擇中懊悔,但不能停止腳步前進。
謝謝關心我的家人、朋友,不能當下好好表達的心裡話在這裡釐清思緒表達,我從來不曾疑問你們對我們的好,只是有些話或許透過這樣的方式說出來也能給自己更多反省的空間。
2019.12.19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8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win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甚麼在此刻,對我而言能夠比時間更重要,想要的都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平穩的和家人一起走過每個階段,包括過渡期。工作從來都不會成為理所當然的藉口,我才發覺每天掙扎著想要抓住自由的尾巴,其實為的是不想讓這種狀況一再的發生,而不只是追尋夢想般的希望願景。
一位太太年輕時就失去丈夫,年邁後回想伊人都是在好幾10年前的模樣,白髮的面容、佝僂的身影,對比黝黑的頭髮和壯碩的身軀,時空重疊之後竟是無比淒涼,即便作家在故事結尾帶給讀者一點想像的正義撫慰亡魂與寡婦,仍舊難以填補那好長一段記憶的空白,那空白本應該由甚麼樣的甜美來填滿......
『長相好看的人更容易在需要時獲得幫助,在改變聽眾意見時也具說服力』 好的外觀無疑告訴觀眾你是整齊、有條理、可靠、尊重自己也重視別人觀感的人士,即便總是反對自己會受到長相的影響,但我們心裡其實都還是傾向選擇好看的人,再來解釋自己為什麼喜歡。
我們真的很難不在火災發生時跟著前面的人一起跑,我們也真的很難不在股市崩盤時跟著散戶一起陪葬,只要帶著緊張、不確定的情緒親歷其中,任何同類的行為都像是救命的指引。也難怪標準的CPR急救流程,一定要指定現場的特定人員進行求救,因為單純期待旁觀的人主動協助,是完全不符合心理原則的現實。
只是推一下,有關係嗎?要不要選擇避開就好?甚麼時候該選擇介入? 霸凌,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幾乎如同必經的成年禮一樣常見。對我自己而言,從幼稚園、國小以及國中都有過經驗,即使成年後,對此仍感力不從心,缺乏解決的心態和技巧,也擔憂孩子遇到時怎麼辦?如何保護他們?如何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那段曾經的委屈
我想談並不是如何鼓勵內向孩子接觸社交,或者不要隨便讓陌生人碰觸,而是走過看似無害的弱勢族群之前,父母的道德情感與價值觀探討。到底應該鼓勵小朋友勇於接觸、關懷及關懷各式各樣的人,又或者拒非我族人於門外不輕易靠近? 摘錄自潘紅花的《你可以跟孩子聊些什麼?》,標題《別用街友 當孩子的幸福參考指標》一文,
沒有甚麼在此刻,對我而言能夠比時間更重要,想要的都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平穩的和家人一起走過每個階段,包括過渡期。工作從來都不會成為理所當然的藉口,我才發覺每天掙扎著想要抓住自由的尾巴,其實為的是不想讓這種狀況一再的發生,而不只是追尋夢想般的希望願景。
一位太太年輕時就失去丈夫,年邁後回想伊人都是在好幾10年前的模樣,白髮的面容、佝僂的身影,對比黝黑的頭髮和壯碩的身軀,時空重疊之後竟是無比淒涼,即便作家在故事結尾帶給讀者一點想像的正義撫慰亡魂與寡婦,仍舊難以填補那好長一段記憶的空白,那空白本應該由甚麼樣的甜美來填滿......
『長相好看的人更容易在需要時獲得幫助,在改變聽眾意見時也具說服力』 好的外觀無疑告訴觀眾你是整齊、有條理、可靠、尊重自己也重視別人觀感的人士,即便總是反對自己會受到長相的影響,但我們心裡其實都還是傾向選擇好看的人,再來解釋自己為什麼喜歡。
我們真的很難不在火災發生時跟著前面的人一起跑,我們也真的很難不在股市崩盤時跟著散戶一起陪葬,只要帶著緊張、不確定的情緒親歷其中,任何同類的行為都像是救命的指引。也難怪標準的CPR急救流程,一定要指定現場的特定人員進行求救,因為單純期待旁觀的人主動協助,是完全不符合心理原則的現實。
只是推一下,有關係嗎?要不要選擇避開就好?甚麼時候該選擇介入? 霸凌,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幾乎如同必經的成年禮一樣常見。對我自己而言,從幼稚園、國小以及國中都有過經驗,即使成年後,對此仍感力不從心,缺乏解決的心態和技巧,也擔憂孩子遇到時怎麼辦?如何保護他們?如何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那段曾經的委屈
我想談並不是如何鼓勵內向孩子接觸社交,或者不要隨便讓陌生人碰觸,而是走過看似無害的弱勢族群之前,父母的道德情感與價值觀探討。到底應該鼓勵小朋友勇於接觸、關懷及關懷各式各樣的人,又或者拒非我族人於門外不輕易靠近? 摘錄自潘紅花的《你可以跟孩子聊些什麼?》,標題《別用街友 當孩子的幸福參考指標》一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在我生命中最素昧平生的重要他人就是我的醫生了,有時他會基於專業的考量給我一些建議,最記得我們有過極大爭執的一次就是在產後餵母乳這件事,他提醒我一定要餵,原因是我在孕期他評估我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必要性,那小孩在我腹中勢必也吸收到了,倘若我不餵母乳,孩子會有戒斷症狀,他認為要逐漸遞減。
Thumbnail
同卵雙生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不經意地被照顧者分成一個好的一個壞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照顧者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持和關注,並明白每個孩子的需求和個性。即使是擁有兩個主要照顧者的家庭,也可能出現資源不均的問題。在面對類似情況時,照顧者需要理解每個孩子的獨特性,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你決定要餵母奶或配方奶了嗎?」 對尚未有經驗的人來說,一言以蔽之:親餵是一條艱困難行的荊棘之路、停掉母乳則可能是另一條自我批評的碎石子路。 然後餵母奶真是一門科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在我生命中最素昧平生的重要他人就是我的醫生了,有時他會基於專業的考量給我一些建議,最記得我們有過極大爭執的一次就是在產後餵母乳這件事,他提醒我一定要餵,原因是我在孕期他評估我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必要性,那小孩在我腹中勢必也吸收到了,倘若我不餵母乳,孩子會有戒斷症狀,他認為要逐漸遞減。
Thumbnail
同卵雙生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不經意地被照顧者分成一個好的一個壞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照顧者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持和關注,並明白每個孩子的需求和個性。即使是擁有兩個主要照顧者的家庭,也可能出現資源不均的問題。在面對類似情況時,照顧者需要理解每個孩子的獨特性,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你決定要餵母奶或配方奶了嗎?」 對尚未有經驗的人來說,一言以蔽之:親餵是一條艱困難行的荊棘之路、停掉母乳則可能是另一條自我批評的碎石子路。 然後餵母奶真是一門科學。